如何改变沉闷的课堂气氛

时间:2022-05-16 01:47:36

如何改变沉闷的课堂气氛

摘要:改变课堂的沉闷气氛,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高效性,最关键的方法是教师必须要先行深入解读文本,努力开拓崭新高效的教学内容,寻找适合学生的以本为本的课堂训练,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读出自己的发现和创新。

关键词:沉闷;文本;解读;深入;高效

最近同事们聚在一起闲聊的大多是课堂教学中学生不愿意回答问题,课堂气氛非常死寂沉闷。尽管教师课前做了大量准备,也采用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创设了教学情境,学生却毫无兴致。沉闷课堂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杜绝沉闷课堂的方式方法也有很多。总结我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觉得要改变课堂的沉闷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关键的是要从教师自身人手,教师只有自己先行走进文本,有深入文本的解读能力,才能引导学生关注、理解和走进文本,从而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高效性。

一、教师要深入文本,开拓崭新高效的教学内容

以《羚羊木雕》这篇课文的教学为例。先前我一般是依照教参把教学重点放在友情与亲情孰重孰轻的讨论上,放在如何避免此类矛盾在自己身上发生,甚而批判文中的人物孰优孰劣。学生常常因为没有切身的体验,大都只是泛泛而谈。后来我对这篇文章深入研读,翻看许多案例,发现文本中在人物的对话描写时“说”的情况用得非常特别,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知识点,于是我做了如下教学设计:步骤一,朗读课文,体味课文的感情。步骤二,简说文中的矛盾,理解文章内容。在原来教学设计的基础上,我又新增加以下两个步骤:

一是结合课文找出文中人物对话时关于怎样“说”的句子,进行如下内容的品读:

1.“说”这个词是常用的。如……

2.对话中有时不用“说”这个词。如……

3.对话有时用其他的“说”。如……

4.在“说”字之前加上“态度”。如……

5.用“神情”表示说或在“说”字之前加“神情”。如……

6.带动作地“说”或以动作表示“说”。如……

二是进行怎样把“说”写好的片段练习――根据对话要求学生填入适当的内容并体会说话者的心情。

“那只羚羊哪里去啦?”

“没有卖……我送人了。”

“送给谁了?告诉我。”

“爸爸不是说给我了么?”

“你现在就去把它要回来!”……

看着学生兴致勃勃地争先寻找句子,抢先回答,准确地说出人物的心情和性格特点,一改先前昏昏欲睡的状态时,我认识到了先前课堂之所以会出现沉闷气氛,是因为教师常常生硬地让学生分析文中角色特点,这显然不适应学生的情感。此节课我发现并利用文本中千姿百态表示“说”这样一个有趣的而又实实在在的知识点,让学生当场训练如何利用千姿百态来表示“说”,把语言教学落实到深处,学生耳目一新,热情被激发了,课堂活跃了。

由此可见,教师在备课中要努力深入文本,细心研读,努力从文本中提炼出一个最有训练价值的内容,继而进行设计,然后教给学生,让学生发挥举一反三的功效,这样的课堂相信就不会再是单调的。

二、教师要深入文本,进行以本为本能力训练的设计

走进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发现如果从写作的角度来看,文章采用的是并列式的结构,每个小片段都是一篇独立的小文章,都是很不错的写作训练的小素材,于是我在教学时就重点和学生一起分析研讨每一段的独特写法。

小散文:“不必说……”段。句式独特,语言精美,可侧重朗读背诵和仿写。

小记叙文:“美女蛇”的故事。可学习用生动的语言、清晰的六要素去记录故事。

小记叙文:捕鸟。可学习生动的动作描写、传神的细节描写去叙述故事。

小记叙文:老先生课上诵读的场景。可学习场面描写,是很好的片段仿写。

在学生学了“不必说……”这段文字的句式、修辞的运用、描写的层次后,我让学生美美诵读了几遍后,学生很快就会背诵了。我告诉学生,心中有诗情画意,笔下就会有四时佳景。课堂上我提供了20多个动物花草树木的名字,让学生从生活中找到自己熟悉的东西并加以仿写。学生很快就下笔了。看看学生的当场作业吧:

不必说翠绿的柳树,嫩黄的蒲公英,曲折的小道;也不必说钻进泥土里的蚯蚓,在花丛中穿梭的蜜蜂,枝头上喳喳叫的麻雀。单是教室门前那小小的庭院就有无限乐趣。蚂蚁在这里散步,金龟子在这里歇脚,撩开草丛,有时还会发现粘在砖头上的蜗牛,倘若用手指头将它扳过来,任它在空中翻腾,等你兜一圈回来你便会发现它又黏附在砖头上了。有人说只要把蒲公英的种子用嘴一吹,第二年就会有更多的蒲公英。于是我们常常拔它们起来,然后用嘴一起对着它们使劲吹,弄得漫天飞舞的都是毛茸茸的白絮。

这是学生对文本中第二段“不必说……”的一段仿写。这样的写作训练不但激活了学生头脑中美好的记忆,而且也让他们停下匆忙的脚步,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我从学生的作业里读出了他们对大自然的喜爱。把心灵放到天地间,就会得到绵绵不绝的泉思。看着学生们相互打趣的动作、轻松愉快的表情和那跃跃欲试的写作激情,我不由感慨万分,感悟感悟,真的是先“感”后“悟”。作为课堂“引导者”的教师,千万不要用结论代替过程,用所谓的整体把握代替细致品味,以泛泛的理解代替深入的思考,而是要把文本装在心中,眼中看到学生,努力挖掘出文本中可作为素材的精美片段,教会学生直接向文本素材学习,把平时读的书运用到作文里,读写结合,读以致用,当学生真正走人文本时,我们的课堂无论如何都将不在沉寂了。

改变课堂沉闷的气氛,教师要先行走进文本,深入文本。文本不是文件,是教材,是素材,是一切的阅读教学设计的开端。《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真正的阅读教学,应该是实实在在的,要“注意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教师走进文本,在深入文本解读时要注重研究让学生积累的知识点,又要注意利用文本对学生进行能力训练的小细节,或新颖或深入,读出教师自己的发现和创新,然后周密地进行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提高课堂的高效性。

当然,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教师先行深入文本,对文本进行细读精读,还需要教师进行深入解读文本内容的厚度,就是除了教学用书之外还要寻找相关的文本资料,甚至名家成果,然后将自身对文本的个性化的解读转化为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厚积薄发,深入浅出。这是我多年的教学体会,更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作者单位:福建省泉州市南安柳城中学)

上一篇:高中政治课如何突出课堂教学设计的创新 下一篇:新课程标准下英语作文二次评价方式的探索与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