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指数设计

时间:2022-05-15 09:56:15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指数设计

一、引言

为了完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同时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2008年6月28日,财政部联合五部委颁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要求自2009年7月1起所有上市公司公布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并须经过注册会计师审核,2010年4月26日,财政部联合五部委又联合了《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并要求2011年1月1日起首先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实施,自2012年1月1日起扩大到所有主板上市的公司施行。一系列政策规范相继出台和上市公司实施内部控制规范的有序推进,都显示了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规范建设的迫切要求。

二、文献综述

国内外文献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计量方法的研究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根据上市公司是否披露内部控制信息以及披露信息的详细程度来计量。这种计量方式是根据上市公司披露信息的数量来衡量,宋京津(2011)在分析三大上市银行2001~2008年年报中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问题时,以披露内部控制信息量的多少进行纵向和横向比较。二是将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指标设计为二元哑变量或多元离散型变量,对其赋值。Kareen(2012)在研究内部控制缺陷对高管人员薪酬的影响时,将内部控制问题的披露设置为两元哑变量,如果公司报告了账户层面的实质性缺陷取1,否则为0。刘雪妮等(2013)在研究上市公司基本规范及配套指引实施有效性时,将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情况设置为4元离散型变量进行研究。内部控制信息未披露取0,内部控制简单披露取1,内部控制一般披露取2,内部控制详细披露取3。三是将内部控制披露信息合成指数进行计量。Moerland(2007)构建的内部控制披露指数包含内部控制范围、内部控制系统描述披露、具体风险、内控系统有效性的评价等9个方面的19个具体指标,Moerland对这19个指标采用二元哑变量赋值法,披露了指标的赋值为1,否则为0,并将各部分得分加总得出内部控制披露指数。杨玉凤(2010)从信息披露及时性、真实性和完整性三个方面设计了34项具体指标进行评价,并采用专家调查法和熵权法结合的方法对指标进行合成计算出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指数。虽然杨玉凤(2010)采用专家调查法和熵权法两种主客观结合的方法,避免单一评价法的缺陷,但是杨玉凤在设置某些子指标时具有不合理性,比如在完整性一级指标的子指标“是否披露生产控制活动”,有些公司不存在生产活动,自然不存在生产控制活动,公司业务性质不同导致了指标具有不可比性。张晓岚等(2012)从信息披露的可靠性和相关性两方面设计了13个具体指标,并采用熵模型计量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指数。张晓岚的方法操作性较强,且能避免主观赋值的客观性,但是指标设计过于简单,反映信息披露质量属性的指标不全面,同时指标的赋值过于简单,对批露的内容没有做进一步的分析。

总体来看,国内外相关文献关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的计量方法主要有以下不足:其一,采用否披露内部控制信息以及披露信息的详细程度来计量的方法虽然简单,但是内部控制信息的质量不能简单通过披露信息的页数或字数来衡量。其二,哑元变量赋值的方法是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进行量化研究最常见的方法,采用这种方法在某种确定性事实的认定上可以避免主观的臆断,但不能准确地表达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的经济内涵。其三,设置多元离散型变量的方法,虽然对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划分更细致,但在划分标准上尚无一个客观可靠的依据,因此各个学者在判断时难免会存在主观判断,不能准确地反映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水平。其四,采用指数法是通过全方位、多维度的指标综合评价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质量,但现有文献在指标选择、设计和计量上都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本文将在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改进前人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计量上的不足,建立基于熵理论与灰色系统方法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测度模型,以期构建一个更客观、全面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指数。

三、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指数指标体系

(一)指标选取原则 具体如下:(1)科学性原则。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及指标选择必须既要以《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及其他法律法规为基础,又要符合当前上市公司的特点,力争做到科学、合理。(2)系统性原则。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应从整体上把握指标的合理性,避免片面和孤立地设计指标,确保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指数综合、全面地反映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水平。(3)层次性原则。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评价指标体系应划分若干层次,每个层次的指标应结合《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设置并细化子指标进行评价,从不同层面反映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水平。(4)可操作性原则。评价指标的价值在于其能应用于实践,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评价指标体系应尽量减少非主要性指标,减轻工作强度,切合上市公司实际情况,具有可操作性。

(二)指标选取 结合上述指标选取的原则,本文在参考杨玉凤等(2010)的论文基础上,构建了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指数(Internal Control Information Disclosure Index,ICIDI)。ICIDI指数的构建包括信息披露及时性、完整性和可靠性等三个一级指标,以《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的五大要素为核心内容,以《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描述的项目细化为41个具体指标。ICIDI指标的内容及赋值如表1所示。

(1)及时性指标。2007年1月,我国证监会的信息披露管理办法,认为“公平”与“及时”披露应当是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基本标准。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中明确要求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应于基准日(12月31日)后4个月内报出。因此,本文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披露时间顺序作为指标考虑进去。但是,由于实际中部分上市公司没有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因此本文将上市公司年报披露时间的披露顺序作为补充指标,上市公司披露年报的时间顺序能反映企业向外部传递信息的及时性,而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是上市公司信息的一个子集,因此,本文认为其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企业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及时性。

(2)完整性指标。完整性要求所有信息使用者可能需要的内部控制信息均应得到披露。由于信息者代表不同群体、关注的主要目标有所不同从而赋予了内部控制不同的内涵(刘志梧等,2012),因此在设计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指标体系时要注意指标的通用性和包容性。而目前我国内部控制实际积累较少,企业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框架需要引导,《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是一个在法律效率上仅次于法律和行政法规的内部控制领域的“母法”(刘玉廷等,2008),其设定的目标多样化,内容也可以用于多种目的,因此本文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的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沟通及监督活动五个要素作为完整性下的二级指标。同时,每个企业在实施内部控制具体措施时并不一定涉及基本规范中规定的整个内部控制体系,因此本文的三级或四级指标是在《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重点强调的内容基础上直接采纳或补充细化得来。

(3)可靠性指标。可靠性要求披露的内部控制信息应当是以客观事实或具有事实依据的判断与意见为基础的、以没有扭曲和不加粉饰的方式再现或反映内部控制的真实状态。美国SOX法案中明确提出“遵守证券法律以提高公司披露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从而保护投资者及其他目的”。因此,内部控制信息强度可靠性。

美国IMA在《基于全球视角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评估研究(征求意见的)》中明确指出,管理层、董事会、内部审计人员、专业服务机构及外部审计监察机构都会对内部控制评价报告信息的可靠性及意义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可以将影响内部控制信息可靠性的因素分外企业内部和外部两种因素,董事会、管理层和内部审计人员属于企业内部治理因素,由于内部治理也属于内部控制五个要素的内容,本文将其放在完整性指标下。专业服务机构及外部审计监督机构属于企业外部鉴证因素。因此本文用注册会计师对内部控制是否审核意见及意见类型作为可靠性的二级指标时合适的。

上市公司必须遵守《公司法》、《证券法》等各种法律法规与监管要求。如果上市公司自身及其高管存在违规行为,这说明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体系未能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内部控制体系存在缺陷,企业披露的内部控制信息是对内部控制制度设计和执行有效性的说明,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缺陷的企业内部控制信息的可靠性也会不高。因此,本文将是否有违法违规事项也作为可靠性的二级指标。

上市公司由于诉讼可能导致重大财务风险和声誉风险。诉讼事件分为主动发讼和被他人或公司诉讼事项。公司主动发起的诉讼一般是维护公司的权益,应该是有利于内部控制的建设,而公司被诉讼,说明公司存在一定的问题和风险,内部控制存在缺陷。因此,本文将是否被诉讼考虑进来。

四、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指数计算

(一)熵权系数模型 由于熵模型的各指标权重可以由自身数据来决定,采用熵模型来确定各指标的权重既可以避免主观性,又可以避免由于行业及业务不同产生的样本的不可比性。因此,采用熵模型对各指标权重赋值是科学合理的。

假设有m个上市公司,n个评价指标,形成原始指标矩阵R=(rij)m×n,计算第j个指标的熵值ej:

ej=-pij 1n pij

其中,pij为指标值rj出现的概率。

pij=,其中i=1,2,...,m;j=1,2,...31

计算指标rij的信息效用值gj:gj=1-ej,gj越大,越应重视该项指标的作用。

对于多层结构的评价系统,根据熵的可加性,可利用下层结构的指标信息效用值,按比例确定对应于上层结构的权重wj数值。前面已经计算了各个指标的效用值gj,对下层结构的每类指标的效用值求和,得到各类指标的效用值和,记作Dk (k=1,2,3)。进而得到全部指标效用值的总和:

D=Dk

则相应类的权重为:Wk=Dk/D。

指标对应于上层结构的权重为:Wj=gj/D。

(二)灰色系统理论 影响企业内部控信息披露质量的因素不仅多而且复杂,评价时只能选取有限的主要且可操作的指标,同时一些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指标如企业文化建设、风险评估等在评价时一般只能用“披露且详细”、“披露且不详细”等语言来描述,如何定义信息的详细程度没有一个严格的标准,涉及到主观判断,因此指标数据具有不确定性或“灰色”特征。因此可以使用灰色系统理论来评价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质量问题。

(1)确定比较序列与参考序列。比较序列是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的评价指标值,每个具体的指标值都是计算得来(5分最高,1分最低)。指标一般都是得质量越好,分值越大。上市公司的各指标值构成比较序列X:

Xi=(xi(1),xi(2),...,xi(31)(i=1,2,...,m)

Xo=(xo(1),xo(2),...,xo(31))

参考序列是以理想的指标值构成的序列,指标值以5最优。

(2)数据归一化处理。数据采用初值法处理,归一化处理的公式为:

x'i(k)=xi(k)/xo(k) (i=1,2,...,m;k=1,2...,31)

xi(k)表示被评价的上市公司的各指标值,x'i(k)表示归一化后的各指标值,xo(k)表示各个理想的指标值。

(3)计算关联系数§oi(k)。

§oi(k)=(i=1,2,...,m;k=1,2,...,31)

其中,参考序列x'o与比较序列x'i对应值的绝对差值中的最大数为最大差Δ(max),最小数为最小差Δ(min)。

(4)计算单层次的关联度μ0i。

μ0i=wi§0i(k)(i=1,2,...,m)

式中,wi是指标x(k)(k=1,2,...,31)的权重,是由熵模型计算得来。

(5)计算多层次评价系统的最终关联度。假设Wk1为一级指标权重所组成的向量,Wk1为二级指标权重所组成的向量,Wk2为三级指标权重所组成的向量,Wk3为四级指标权重所组成的向量,这些权重都是由熵模型计算得来。

则计算四级指标的关联度:

Rik2=Wk3[§0i(1),§0i(2),...,§0i(k3)]T(k3=1,2,...,p;k2=1,2,...,o)

计算三级指标的关联度:

Mik1=Wk2[Ri1,Ri2,...,Rio]T(k1=,1,2,...,z)

计算二级指标的关联度:

Nik'=Wk1[Mi1,Mi2,...,Miz]T(k'=1,2,3)

计算一级指标的关联度:

ICIDi=Wk'[Ni1,Ni2,Ni3]T(i=1,2,...,m)

ICIDi是最终指标的关联度,也是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的最终指数。

五、结论

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进行量化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信息披露实践上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尝试构建一个科学、全面的信息披露质量指数。其一,更为全面。本文构建的ICIDI指数围绕信息披露及时性、完整性和可靠性三个方面,以《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的五大要素为核心内容,以《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描述的项目细化为四级指标。构建的指标体系充分考虑了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的特征与要素构成。其二,更加科学。利用熵模型计算指标的权重,避免了赋权的主观弊端,同时为了避免信息的主观和不完全性,采用灰色系统理论对指标进行评价,从而使得指标计算结果更可靠。本文没有利用构建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指数模型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情况进行实证检验,研究方法的科学性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中不断改进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宋京津:《经济后果观下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问题》,《审计与经济研究》2011年第26期。

[2]杨玉凤等:《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与成本相关性研究》,《审计研究》2010年第1期。

[3]张晓岚等:《基于熵模型计量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指数研究》,《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2年第32期。

[4]付磊、马元驹:《论会计信息质量的公正性特征》,《会计研究》2005年第9期。

[5]南京大学会计与财务研究院课题组:《论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评价制度的现实模式》,《会计研究》2010年第6期。

[6]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IMA):《财务报告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7]杨臻黛:《会计信息质量的本源分析》,《会计研究》1997年第8期。

[8]Kareen E.Brown,Jee-Hae lim.The effect of internal control deficiencies on the usefulness of earnings in executive compensation[J].Advances in Accounting,incorporating Advances in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2012(28):75-87。

[本文系宁夏哲学社会科学项目(编号:10NXBYJ07)、宁夏大学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编号:SK1162)、宁夏自治区科技攻关项目(编号:2012ZYZ32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上一篇: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内部控制问题探讨 下一篇:我国区域间环境容量使用程度的均衡状况分析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