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联动发展模式的比较研究

时间:2022-05-14 06:06:21

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联动发展模式的比较研究

[摘要]职业教育虽然是社会教育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却与经济建设、劳动就业及社会发展的联系最直接,被称为“使社会走向博雅的杠杆”。区域经济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基石,其发展程度会直接影响职业教育的发展。文章通过对国外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联动发展模式的探究,以期为我国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和谐共生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职业教育 区域经济 共生发展

[作者简介]陈凤英(1989- ),女,四川南充人,西南大学教育学部在读硕士,主要从事职业技术教育课程与教学论研究。(重庆 400715)

[基金项目]本文系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缩小城乡发展差距:统筹城乡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联动发展机制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SWU1309458)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27-0015-03

当前,城乡二元结构所导致的区域不均衡发展成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桎梏和顽疾。由区域失衡发展所衍生的区域教育不公平发展、区域经济发展差距拉大等问题逐渐进入公众的视野。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关涉到教育与经济两个维度,一要有普通教育的要义,二要具有区别于普通教育的意蕴,其特殊性表现在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密切关系。当前我国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表现出失衡的特征: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和区域经济产业结构吻合度不高;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未能满足区域经济发展需求①。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不得不反思:我国所面临的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之间的不均衡发展问题是否存在于其他国家,他国怎样破解其发展中的困囿。本文力图通过梳理和探究西方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联动发展模式的脉络,归纳其发展过程的规律,为促进我国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之间的良性互动发展提供借鉴。

一、国外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联动发展之模式探析

1.美国模式。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民权运动高涨,大众提出了“教育机会均等”的诉求,且美国经济也处于迅速发展时期,社会需要各种类型的应用型、技术型人才,社区学院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美国各州可以灵活地管理社区学院,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社区学院课程设置的市场意识较强,以消费者需求为中心,以适应社区科学技术和生产发展需要为关键,凸显了职业教育和区域经济发展联动共生的特征。社区学院明确以“社区为中心、为社区服务、发展社区经济”为办学宗旨,被称为“没有边界的大学校园”。美国社区学院以强大的适应性、灵活性、针对性受到了民众的青睐,以“市场为驱动力”的办学功能多元格局,屹立于世界职业教育发展的前沿。

2.加拿大模式。加拿大的CBE模式(Competency-Based Education),强调以能力为基础的一种职业教育模式。简单地说,在专业设置方面,基于社区经济发展的需要和社区经济组织的要求,由各经济组织提出专业设置意见,政府组织有关专家进行实地调查、论证,最后由政府裁定是否设置该专业,将岗位需求作为专业设置的基础和依据。在课程开发方面,加拿大执行的是独具特色的“DACum(Developing A Curriculum)模式”,其实质是把人才市场需求和教学实施紧密结合起来。当根据市场需求设置了一个新专业时,实施CBE模式成功的关键是如何设置课程与教学模式。CBE模式以胜任岗位要求为基础,以岗位职责任务为出发点,决定专业和学习内容,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步骤促进学生能力的协调发展,其专业设置灵活多样,培养目标具体客观,教学方法简便实用,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②。

3.韩国模式。韩国《国语辞典》对专门大学的解释为:为了培养中坚职业人,教授专门的知识和理论的一种高等教育机关。韩国在1979年将初级学院和专门学校进行合并,统称为专门大学。1997年韩国政府开始对专门大学进行资金支持,促使专门大学与区位产业相联系,促进专门大学区域间的均衡发展,活跃区域经济③。20世纪90年代中期,韩国设立了道立专门大学,目前有8所学校主要培养区域所需人才,谋求区域均衡发展。道立大学还将为区域居民提供教育服务,与区域企业开展大规模的产学合作。

4.瑞士模式。瑞士推进的是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联动的模式,具体表征为职业学校、企业、培训中心三种学习地点相结合,它的三个环节都与区域经济的和谐共生发展紧密联系。在职业学校培训人才时,课程设置是基于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紧扣企业的生产经营;在企业中,直接进行职业培训,把职业培训作为企业生产经营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时,在法律、法规和政策中明确规定职业资格或培训标准,并投入大量经费支持职业教育培训。瑞士联邦政府1930年颁布《职业培训法》,1964年又制定了《职业进修法》,要求技术工人必须经过专门训练④,注重对技术工人能力的培养。

5.日本模式。在日本的现代化进程中,职业教育对其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日本在推进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联动过程中,设置了多样的学校。最初设立了“各种学校”,它是对授以一技之长的各类学校的总称。日本于1962年设立了“高等专门学校”,还将“各种学校”改造为“专门学校”,其目的是为了适应企业对中级技术人才的需求。“专门学校”具有高度的灵活性,能够敏感地适应市场的需要⑤。短期大学在20世纪70年代实现了蓬勃发展。它的课程设置、授课方式灵活多样,职业针对性很强,重视专门知识的传授和专门技能的培训,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强。同时,日本于1976年设立了专修学院,具有实用性、多样性、灵活性、大众性的特点。正是这些多样化的学校,不断地促进职业院校与日本区域经济的联动发展。

6.德国模式。德国以“双元制”促进了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之间的发展,被誉为“德国经济高速发展的秘密武器”。其特色为职业院校与企业共同合作培养人才,职业院校按照企业的要求确立教学目标,组织教学和岗位培训,企业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岗位进行实践。在双元制模式下,有完备的培训规划、高质量的师资团队、充足的培训经费、政府的大力支持,这些都成为其在发展过程中取得显著成效的因素。

二、国外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联动发展模式之经验归结

各国在构建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联动发展模式的过程中,呈现出“百家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之势,在各国的个性发展过程中,其中不乏一些共性特征,具体表征在以下几个方面:

1.注重从法律法规和资金投入等方面来保障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的联动发展。国外在推进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联动发展的过程中,都注重通过一定的法律保障、资金投入来发展职业教育。如瑞士联邦政府1964年制定了《职业进修法》,要求工人必须经过专业训练,而且职业学院经费基本由国家提供,行业协会组织的培训经费由行业联合会和国家各承担50%⑥。在美国,地方企业或行业对于社区学院的参与度极高,它们把绝大部分的劳动力培训都交给社区学院,因此对它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法律、法规保障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法理依据,资金投入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只有在健全的外部保障体系下,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之间的联动发展才有可能实现。

2.以能力为本位的培养目标来促进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的联动发展。为了提高学生适应市场的能力,国外许多职业院校把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作为重要目标,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培养以能力为核心的人才,建立适应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评价标准体系。如澳大利亚的TAFE模式,为了让学生快速适应社会职业岗位的需求,专门研究并制定了国家能力标准;加拿大的CBE模式中,强调学生的综合素质应分层次地提高,并注重复合能力的培养;韩国的“专门大学”中,把学生的生存能力放在第一位,主要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实践中的自学能力⑦。同时,国外职业院校也很重视职后的培训,在培训中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来推动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之间的联动发展。国外在发展职业教育的过程中,非常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如TAFE模式下的师资队伍可以称之为职业性的师资队伍,其必须拥有技能等级证书,教师须在教学与实践中不断提高自我能力。在CBE模式中,教师要进行科研活动,有自己的试验示范基地,并坚持到生产的第一线去指导实践。美国的社区学院教师分为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两种:专职教师拥有博士和硕士学位,主要从事理论与基础性课程的教学;兼职教师主要由社区内的企业家、生产一线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组成,并且兼职教师的数量多于专职教师。瑞士规定,教师要不断更新知识,了解所任教学科的最新发展动向,从而保持专业敏感性,强调教师之间的合作交流。

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联动发展模式经验的本土化借鉴

当前我们处于一个多元化的时代,不管是经济的发展还是教育的发展,都不能“闭门造车”,职业教育更是如此。要在“引进来”的基础上“走出去”,在深层次分析国外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联动发展模式的基础上,不断地发展自我、完善自我,最后提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模式,并且使这种模式“走出去”,加以推广。通过对国外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联动发展模式的考究,将其与我国发展特色相结合,发现主要有以下“五点”本土化借鉴之处,如下图所示。

1.以特色发展作为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联动发展的切入点。适应区域经济的发展是职业教育的生命线。在协调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联动发展的过程中,要讲究其发展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教育效益的有机整合。职业教育要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面向企业、面向市场的需求来确定自身的优势和特色。由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地方性和差异性,决定了职业教育在专业设置过程中必须对区域经济的产业结构现状、发展趋势等进行现实考察,以此来提高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结构的吻合度。因此,在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互动共生发展的过程中,职业教育要瞄准市场,找准定位,构建特色产业,以服务区域经济为着力点,以特色专业建设为龙头,实现专业设置与本地产业的对接。同时,转变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式,实现发展的重点从宏观规模转移到质量提升上来,更新办学理念,创新办学模式。只有职业教育培养出的人才符合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才能确保职业教育的良性发展,两者才会实现高度的耦合发展。

2.以校企结合作为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联动发展的着力点。企业是职业教育的生命力和归宿所在,是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校企结合是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联动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实用人才的必然之举。世界很多发达国家在发展职业教育的过程中,都以“校企结合”作为其发展亮点。例如美国的社区教育、德国的双元制、澳大利亚的TAFE模式等符合了职业教育发展的特殊要求,以学生为主体,以职业为导向,充分整合校内外的教育资源,把以理论学习为主的课堂教学与获得实践经验的校外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在校企结合模式下,要提高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联动发展的程度,同时应努力提升校企合作的力度,力求与企业建立深度合作的伙伴关系。一方面,企业为职业院校提供实训基地、专业技能培训师资等,以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另一方面,职业院校根据企业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培养人才,在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关系下,构建利益共享、资源共用、优势互补、师资共建、风险共担的长效合作机制。

3.政府作用的彰显是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联动发展的稳定点。当前我国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切合度不高的重要原因,从宏观上来看,是由于政府的主导作用在两者和谐共生发展过程中的缺位。政府应充分发挥其宏观调控的作用,整合职业院校的资源和区域产业的优势,实现职业院校与地方企业的顺利对接。同时,政府应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多方筹措资金,加大投资力度,落实经费,为职业院校配置实训基地,提供实习基地等相关资源。而当前校企合作程度不高的重要原因在于政府的主导作用没有得到彰显,其中介作用没有得以发挥。为了实现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真正的互动发展,政府应为校企合作提供沟通信息、合作机会、咨询服务并协调双方利益关系,充分发挥其在沟通职业院校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作用,使博弈的主体能取得双赢发展。

4.组建职教集团是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联动发展的重难点。职教集团是实现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深层次衔接的重要形式,是促进职业院校与和企业之间优势互补发展的新途径和新模式,是校企合作的更高层次。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职教集团,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联动发展中需解决的重难点问题,是提升职业教育的竞争力服务区域经济能力的重要途径。从利益相关者理论角度来看,职教集团化利益主体包括院校、行业、企业、政府、社会、家长、学生⑧,通过组建职教集团,这些利益主体能够全方位合作,不仅停留在微观层面的合作,而是要树立一种新型的“大职教集团观”。实现职业集团在促进资源共享、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与企业实行订单式培养的重要功能,推动职业院校和企业、行业的共同发展,达到双赢互惠,依次提升职教集团的综合实力,打造具有特色化的职业教育品牌,拉动职业教育向集团化、规模化、特色化发展。职教集团内部构建一种类似于生物学上的“三螺旋模式”结构,即职业院校―企业―政府三方之间的密切合作、相互作用,每一方都保持自己的独立身份⑨,同时也应树立共同的价值观,让每一主体对职教集团有归属感⑩,增强职教集团内部的凝聚力、协调力、适应力、互惠力。

5.职业院校与区域经济之间的主动对接作为其联动发展的落脚点。职业院校要主动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市场需要,发展自我。为了实现职业院校与区域经济之间的主动对接,职业院校须作出以下努力:第一,职业院校的办学和招生计划与区域经济市场的外部需求相适应。职业院校要以当地企业需求为导向,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情况,调整和设置专业,有计划地进行招生。第二,职业院校的布局与区域经济结构相适应。高职院校应转变办学思路,在产业圈内设立或开办学校,既有利于提高校企合作的程度,达到资源共享、共用的效果,又有利于学生的对口就业。第三,积极深化校企合作机制,职业院校须在合作中发挥主体作用,变依托企业为联合企业,立足区域产业,整合资源,依托自身优势,树立职业院校在校企合作中的主体地位。

综上所述,在促进我国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联动发展的过程之中,须将“五点”融合到职业教育的本体之中,即以特色发展为切入点、以校企结合为着力点、以政府主导作用的发挥为稳定点、以职教集团的建设为重难点、以院校和区域经济之间的主动对接为落脚点。在“五点”的推动下,我国职业教育将会朝着更好更快的方向发展。

[注释]

①任燕飞.区域经济与区域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研究――以浙江衢州为例[D/OL].http:///KCMS/detail/detail.aspx?QueryID=0&CurRec=1&recid

=&filename=2010062984.nh&dbname=CMFD0911&dbcode=CMFD&pr=&urlid=&

yx=&v=MDQ0MTRxVHJXTTFGckNVUkxtZllPUm1GeWptV3IzQVYxMjZIck8rSE

5qRXE1RWJQSVI4ZVgxTHV4WVM3RGgxVDM=,2010-09-29.

②潘琳琳.CBE模式下旅游高职教育实践类教学改革研究[D/OL].http:///KCMS/detail/detail.aspx?QueryID=4&CurRec=1&recid=&filename=200912

2380.nh&dbname=CMFD0911&dbcode=CMFD&pr=&urlid=&yx=&v=MjY4MDlP

Um1GeWpuVXIvTFYxMjdGN0s2SE5MRXI1RWJQSVI4ZVgxTHV4WVM3RGgxVDNxVHJXTTFGckNVUkxtZlk=,2009-09-01.

③⑤宁.从共生互动关系看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以韩国专门大学为例[D/OL].http:///KCMS/detail/detail.aspx?QueryID=8&CurRec=1&recid=&filename=1011160887.nh&dbname=CMFD0911&dbcode=CMFD&

pr=&urlid=&yx=&v=MTIyOTBSbUZ5am5VNy9KVkYyNkg3SytIdG5FcUpFYlBJU

jhlWDFMdXhZUzdEaDFUM3FUcldNMUZyQ1VSTG1mWU8=,2011-10-27.

④⑥李海宗,王胜男.对浙江省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互动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18):25-26,25-26.

⑦田静,刘福军,杨锐英.国外高等职业教育几种典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J].成人教育,2007(4):95.

⑧胡坚达,王孝坤.职业教育集团化体制改革路径探索[J].教育研究,2013(1):154.

⑨(美)Henry Etzkowitz.国家创新模式――大学、产业、政府“三螺旋”创新战略[M].周春彦,译.北京:东方出版社,2006:3.

⑩廖忠梅,张秀君.高等职业教育集团组建模式创新[J].职业技术教育,2009(2):62-63.

[参考文献]

[1]胡国勇.日本高等职业教育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

[2]厉以宁.教育经济学[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4.

[3]匡瑛.比较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与变革[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4]吴雪萍.国际职业技术教育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上一篇:解读《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悲剧的必然性 下一篇:手机二维码对大学生未来学习方式的影响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