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新发展

时间:2022-05-14 07:25:0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新发展

【摘 要】 新时期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发展目标,注重将传统与现实相结合,善于在继承中实现开拓创新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新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论断,它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党的这一最新理论成果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提供了理论源泉和思想基础, 它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创新和进一步发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这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自身发展的优良传统,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时代新要求。

一、我国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现状分析

我国《宪法》第二十四条明确规定:“国家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在人民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国际主义、共产主义的教育,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教育,反对资本主义的、封建主义的和其他的腐朽思想。”这是国家根本大法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明确规定,为我们确立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提供了法律依据和方向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目的地确立必须从中国实际国情出发并且要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发展状况来确立。总体情况而言,目前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有了较完备的结构体系,但从客观角度来说,也不乏存在如下几个问题:(1)内容较狭隘且泛政治化:目前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内容在设置上往往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相脱离,太过于注重理论化知识的教学,超出了社会发展实际水平的要求和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发展规律且内容太过于政治化,过于强调其政治性而忽视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较多关注于国家的政治生活及内容而对于青少年学生自我身心发展及心理困惑诸类问题关注度还不够。(2)内容形式化:目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的设置上往往缺少和现实社会的具体实际联系,太过理想化且华而不实,对青少年缺乏实际的说服力和感召力。在教学方式上更是习惯于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教学形式,虽然在教学效率上达到了较好的效果,但是在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发挥学生主体性上还很欠缺。(3)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内容还不够“接地气”:目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内容在设置上泛政治化倾向导致其忽视人的主体性,对于大学生自身关注的“热点”和“焦点”话题以及身心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困惑和实际问题关注度不够,因而对大学生缺乏应有的兴趣和说服力 ,使他们无法感觉到思想政治教育“人生观”方面的导向作用,还有相当一部分的大学生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就是“洗脑式”的政治宣传活动,这不禁令人忧虑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未来发展方式。以上诸多问题的存在不仅对全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广大理论工作者敲响了警钟,而且为新时代如何搞好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崭新的要求。

二、新时期必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论断,这一最高层次价值准则的提出把党在当代倡导并着力推进的主导价值观提升到科学体系的层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即是对广大民众进行马列主义、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教育,现代社会条件下就是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科学发展观旗帜鲜明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统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突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有利于坚持和弘扬爱国主义优良传统,调动人们参与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精神基础。创新更是当今时代的最强音,把改革创新纳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体系符合社会发展实际更符合时展对人才的要求,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性。以“八荣八耻”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公民判断行为、做出选择、确定价值取向提供了基本准则,有效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针对性与有效性。除此以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还蕴含有丰富的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的内容,如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初级阶段的国情教育、心理疏导教育和现代科学技术新成果教育等,不断吸收和借鉴西方文化对思想政治教育经验,都有利于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科学化的原则,为实现了新时代条件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接地气”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它不仅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要求相契合,而且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相结合的产物。其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发展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制”是社会层面的发展目标,“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不仅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而且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要实现的主要目标和发展方向,它不仅旗帜鲜明地为思想政治教育做出了内容规范,而且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际发展情况相契合,对国家、社会与公民发展的具体要求相联系,实现了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地气”发展。

这就要求广大思想政治教育者和理论工作者应该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内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新时期的教育教学,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应善于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不同层次的具体要求,结合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在内容上与社会主义发展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敢于面对发展中的问题,直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现状,围绕学生关心的社会“热点”与“焦点”问题展开实际教学,在思政教育的内容和教学方式的选择上,应该将传统与现实相结合,善于在继承中实现开拓创新。

在教学方式的选择上,我们要善于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开展互动式教学,借鉴现代新媒体实施网络化教育,逐步实现线上与线下的有机结合,课堂与课下的有效补充,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有效互动,紧随时展,不断开拓创新。

【作者简介】

刘 慧(1986-)女,山东泰安人,济南大学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

上一篇:大学生创业要素探析 下一篇:刍议基层林业站怎样保护天然林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