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造高效高质的高中历史课堂

时间:2022-05-13 03:33:15

如何打造高效高质的高中历史课堂

摘要 新课程的春风已经吹遍整个浙江,新课程改革已经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如何实现高中历史教学的高效高质一直是我们一线教师钻研探索的问题。广大一线教师都在响应课改,都在尝试着实施一些与传统教学不同的教学模式,可是也产生了一系列的负面效应:表面热闹,实者低效。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关键词 历史课堂高效优化

一、课堂过于追求形式的花哨,忽视学生活动的有效性

组织学生活动,无疑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是我们发现,一些教师在苦心设计活动形式的时候,缺乏目的性、价值性、自主性,出现了一些为活动而活动的现象。学生在课堂上一会儿忙这,一会儿忙那,教室里热热闹闹。殊不知这种动手与动脑相脱节、目的性相差、没有体验的活动是无效的、无价值的,这无论对于教师还是学生来说在时间和精力上都是一种浪费。

二、课堂各种活动是计划至上

为了准确的传授知识,教师预先认真地备课,制定好详细的“传输路线”,并且写成教案。课堂教学似乎变成了执行教案的过程。学生的活动也都是教师预先计划好的,学生只是教师教案的执行者。教师对课堂上的生成关注不够,不能很好的促进学生的生成。学生的思维是纷呈的,有些内容需要老师创造机会,给学生生成的机会。

三、课堂上刻意追求“师生民主”

新课程强调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体现师生民主。可是,不少教师为了展示师生民主气氛,走向了极端。课堂上教师以问代讲,“双向交流”太多太滥。有些教师整节课上反反复复用一些类似“是这样的吗?”“是不是?”、“对不对?”的简单问题发问不止,缺少信息沟通,学生翻翻教材就能异口同声、准确地响亮回答。课堂上一问一答,学生似乎忙得不亦乐乎,但思维却停留在同一水平上的机械重复,心灵未能受到震撼。看似师生互动频繁,实则教师用提问方式满堂灌,牵着学生的鼻子走,直到学生认同教师事先预设好的答案,师生并没有真正互动起来。

四、过多依赖现代化手段

生动的教学情景能为课堂教学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尤其是多媒体教学给课程改革带来了活力。但个别教师的过多精力用在如何让课堂气氛“情境生动”上,一节课下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充斥着课堂,犹如一场高科技产品展示会,图文并茂,热闹非凡,大有越俎代庖之势,老师心满意足,学生大饱眼福,但效果究竟如何值得商榷。

为了更好的贯彻新课程理念,改变当前新课程实施的肤浅状态,促进新课程的实施由“边缘”到“核心”,我们必须加强对课堂的研究和探索,努力改变现行高中历史课堂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着力优化课堂教学,打造高效高质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为实现这个目的,笔者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从根本上转变教学观念。

有人曾经说过:“改革是一场心灵的战争。”因此,一线教师必须要从根本上转变观念,这是课堂教学创新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辩证统一,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我们要明白这样的道理:学习主要是学生的事,教师不能包办代替。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是一个知识不断积累与内化的过程,“内化”要靠学生自己,老师绝对不能代替,就像吃饭、消化、吸收,别人不能代替一样。一个人的发展与成材,不是靠教师逼出来、教出来的,而主要是靠自己学出来的。课堂教学是老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差异,当好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第二,教师要认真钻研《标准》。

每一位教师都要系统的认真钻研《标准》,熟悉《标准》对各个部分历史知识的要求;注重研究所使用的教材中个部分历史知识的内在联系,每一专题内容甚至每一节知识在全教材中的地位等。在具体学习某一模块之前,教师最好能列出这一模块的知识网络、能力训练和思想教育要求,确定整个教学模块的教学重点、难点;要全面掌握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以及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能力,预习学生的学习意向,体察学生的学习情绪,诊断学生的学习障碍,从而确定有效的、切实可行的教学对策,做到有的放矢。

第三, 重点是优化课堂教学改革。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效高质的课堂实质是简易、朴实的课堂。洋思中学校长认为:“课堂就是十分简单但是却是十分重要的课堂。”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一个必须”:即培养学生有效问题的意识。

在以往自学多数学生只是大概的看看书本,认真的同学更多也只是将书上的概念划一划,将不懂的地方做个标记,等待老师帮忙解决。这样学生不会有主动解决问题的意识,造成这样现象的原因不在学生而在教师,因为教师对学生的要求不高。作为教师,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教学效率,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必须要培养学生有效问题的意识。

(二)“两个允许”:允许学生出错、允许学生争辩。教师要改变那种过分强调统一的教学理念,尊重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实施“因材施教”;教师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努力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切实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必须要大胆提问,发表个人见解。

(三)“三个要让”:即教材要让学生读,问题要让学生提出,答案要让学生找。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恰当引导和灵活点拨,对学生的分析解答要给予积极的评价,让学生从教师身上感受到爱意和期盼,吸取智慧和力量,从而在师生之间建立相互尊重、互相信任的和谐互动关系。教师要引导学生求异思维,引导学生凭借自己的思维和能力,积极的独立思考问题,多方面、多角度、创造性的解决问题。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给学生借助于已有知识去获得新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能所在。”历史课堂教学要把知识体系的构建放在首位,教学过程要注重学生的思维过程和思维方法的展露,多让学生“自己下水游泳”。

高效高质教育是最理想状态的教育,是社会热切呼唤的教育,是最符合科学发展观理念的教育,更是广大一线教师孜孜以求的理想目标。“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探索。”在实现高效高质的道路上,没有最好的,只有更好。

上一篇:论中学英语常见的阅读障碍及应对策略 下一篇:浅谈化学史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