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创新及实践

时间:2022-05-13 02:15:01

高中历史教学创新及实践

摘 要: 新课标对高中历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学能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发挥最大的教学效益,培养新型的创新性人才。作者主要针对目前历史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历史教学创新的必要性,并探讨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创新的问题。

关键词: 高中历史教学 教学创新 实践

新课程条件下高中历史教学的基本理念是: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有创意的学习方式、较强的学习能力和良好的学习品质。首先,教师要认识到在目前的教学中,创新教学的必要性。

一、高中历史教学创新的必要性

首先,在当今的国际环境中,科技的发展就是国家的发展,知识就是力量,培养新一代的创新型人才是现在社会的必然需求。我国目前处于经济快速增长期,因此,对于科技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青少年作为我国的新生的人才力量,必须在学习阶段打好基础,高中学习是一个过渡性学习的阶段,它为学生进入大学学习专业课作了铺垫,因此要培养真正的创新型人才,必须从高中开始。

高中历史在高中阶段性是一门基础课程。很多学生认为历史虽然是基础课程,但是实际用途不大,因此学习时相当马虎。事实上,学习历史时可以从历史事件上,来获得经验教训,认真学习我国的历史,能让学生增强民族自信心。这门基础课,在新课程的要求下,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因此原先的教学方法显然已经不适应现在的需要。

其次,在课堂教学中,很多老师采取了多媒体教学的方法,这种方法虽然能让上课变得有意思,但是在很多时候,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并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比如,很多老师为了能让学生在课堂上记录更多的笔记,把所有的教学内容输入进电脑,以幻灯片的方式,让学生们抄录,这样的教学方式,实际上和以前的“教师讲课,学生记录”的模式没有任何区别。这就需要我们反省,到底创新教学要根本改变的是什么?

二、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创新

对于创新的必要性,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实践手段来实现它,并且达到所需要的效果。以下是我对于教学创新的几点建议。

(一)提升教师自身素质。

很多历史老师都具有非常高的学历,从理论上讲,应该有非常丰富的历史知识。但是教学不仅仅是教师一个人的行为,更主要的是学生要接受教师的知识传播,如果教学只是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那么是毫无意义的。

教师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这其中包括关于专业上的素养,比如教师要多多拓展关于专业的相关知识,而不仅仅停留在课本的知识上;教师应该有旁征博引的本领,引领学生进入一个真正的历史的世界。

除了专业素养以外,还需要汲取新的教学素养,比如教育学、心理学等教学上的相关知识。这些知识都能帮助教师从多个角度打开教学的局面,从教学本身的方式方法、学生学习心理等出发,更有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革新观念,改变教学模式。

要改变教学方法,教师要从思想上有真正的突破,只有敢于接收新观念,才能寻找到进步的阶梯,才能逐步提高教学质量。比如,教师应该把学生当做朋友来对待,应摈弃原来的等级分明的师生关系,以一种平等、民主的方式来进行教学。

教师的思想革新以后,才能在教学中有所实践。实践中还要多多注意学生的主体性。只有让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发挥主观能动作用,才能增强学生的求知欲。

教师不仅可以借助于现在十分普及的多媒体教学,而且可以借助于其他教学手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转变学生一味从教师那里获得知识的传统模式。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没有兴趣,教师花再多的心血,学生也只是被迫地接受知识,因此教师要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学生自己想学、自己要学,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的成功。

教师可以利用历史这门学科的特点,多讲述一些历史上有趣的故事给学生听,引发学生对于知识的好奇,对历史学习的渴望。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历史中的经验教训,给学生以人生的启迪,让学生感觉到学习历史,不仅仅是获取知识,更多的是在学习如何做人,是在学习人生的道理。

历史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历史教学的创新也是需要不断探索的过程,只有以一种不断摸索的、求知的创新精神去不断实践,才能不断地进步。

三、结语

培养创新型人才已经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要培养创新型人才,需要教师提升素养,革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兴趣,从实处落实教学的创新,把学生培养成国家真正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张颖.新课标下高中历史课教学策略探析学科教学[J].2009,(10).

[2]吴继权.试论高中历史课堂创新教学[J].2007,(5).

[3]王忠毅.试论新课改下高中历尖教学[J].2009,(5).

上一篇:对地理教师教学行为的理解与实践 下一篇:尝试情境教学,提高课堂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