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试情境教学,提高课堂质量

时间:2022-09-03 04:38:56

尝试情境教学,提高课堂质量

在积极探索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适应新要求、探索新教法、研究新问题,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政治课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要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就必须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使之“爱学”、“会学”、“学会”,而情境教学正是能达到这个目标的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在政治课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可以结合教材内容,运用发生在身边的生活实例,把学生带入相关能够体验的真实情境中去;也可以通过摄影、图画、音乐、电影、录像、文学语言的描绘等手段,再现教材提供的情境;还可以利用趣闻、故事、师生动作的演示等内容,创设和教学内容有关的情境。情境教学的关键就是把政治教学直观化和感性化,使学生多角度、立体化地感知、理解课文,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力。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情境教学方法。

1.用“亲自参与”创设情境

美国教育家彼得・克莱恩说:“学习的三大要素是接触、综合分析、实际参与。”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要求学生学会学习,其实质就是使学习成为学生的主动探索与发现,成为学生的亲自实践活动,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要使政治课的教学内容活起来,成为学生自己的东西,创设情境氛围,借助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由于受以往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学生主动参与和体验知识的意识较差,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方法和设问角度等方面精心准备,不失时机地创设出学生能够参与和体验的情境,提供给学生更多更广泛能够参与和体验的时间和空间。

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情境,采取表演、竞赛、辩论、小组合作、集体讨论等多种形式,能够激励学生参与,便于学生体验。如在教学初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时,我先指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编演小品“这样维权对不对”。表演的同学演得投入,作为观众的学生觉得有趣,因为小品来源于生活,演员来自于学生。同学一下子被其深深吸引,激发了学习兴趣,唤起了求知欲,为学好本课内容作好了铺垫,打下了基础。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搞好教学的前提,它可以使学生全神贯注,产生积极愉快的情绪,富有创造性地学习和工作,从而优化课堂教学效果,使学生自主地获得知识。

2.用“艺术作品”创设情境

俗话说:触景生情。具体的情境,可唤起人们相应的感想,这是因为人的情感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艺术作品具有形象性、典型性、情感性等特点,诸如音乐、绘画、诗歌等艺术形式,广大学生都喜闻乐见,在政治课教学中恰当选用,能够渲染气氛、衬托课题、引起共鸣、活跃思维,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掌握知识体系。例如在讲初一政治第三课第二框“立身需要自尊自信”时,我想:爱国人士闻一多先生在美国芝加哥美术学院学习时,因看到美国博物馆陈列的从中国掠夺来的珍宝,写下了《我是中国人》来表达自己对帝国主义的无比仇恨和火一样的爱国热情,这就是教育学生的一个好典型。于是我让学生反复朗读了《我是中国人》这首诗。激昂的情绪、高尚的内容、优美的诗句,加上铿锵有力的朗读节奏,使学生深深体会到祖国的尊严和荣誉。又如在讲“改革开放的重大成就”时,我先问同学们:知不知道一些关于歌颂改革开放的歌曲,然后请同学们齐唱《春天的故事》。同学们在齐唱中不仅增强了学习兴趣,而且对改革开放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新课的内容也开始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

教师通过艺术作品创设情趣,烘托情景,营造氛围,可以使同学们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无疑对每一堂课都会具有点睛和升华作用,还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

3.用“生活事例”创设情趣

改革政治理论课教学,关键是要认真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实践证明,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距离越近,贴得越紧,效果越好。例如我在讲初一第三课“优良的意志品质”第三框:“磨砺坚强的意志”时,在征得当事人的同意后,讲了我班同学顾小林的事例,该同学父亲由于意外早逝,母亲改嫁,跟着姑妈住。人生最痛苦的挫折他遭遇了,但他没有自暴自弃,相反挫而不折,学习刻苦,成绩优异。这件事在我们班里还鲜为人知,许多同学平时只是对顾小林的成绩羡慕不已,并不知道他有这样的故事,所以在我讲完后班里一片寂静,继而同学们都向顾小林投去敬佩的目光。看得出同学们深有感触,我于是趁热打铁说:人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生活告诉我们,挫折可以压倒人,使人陷入困境而不能自拔;也可以锻炼人,激发人的斗志,面对挫折而不气馁,并且最终获得成功。同时,我又加以引导:同学们,当我们遇到困难、挫折时,该怎么办呢?让同学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在此基础上,同学们形成共识:积极对待挫折,磨砺坚强意志。这样,学生从身边的故事中受到了教育和启发。

4.用“问题教学”创设情境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巴尔扎克曾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疑问的是问号,――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逢事问个为什么。”由此可见,质疑是创新的起点,有了疑问才能唤起认知的冲突,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和解决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有目的地创设问题情境,并使这些情境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地方性、参与性,就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促使学生投身于教学活动中,使教学过程成为一个充满问题的过程。

政治课教学内容中可用“问题”来创设情境的契机很多。例如,在讲初三第八课“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第二框“我们在行动”时,我举出了同学们已经感受到的一些环境问题:烟囱的黑烟源源不断,空气中时常夹杂着一股刺鼻的气味;二干河黑幽幽的水已不能再食用;放眼望去难见绿叶,灰尘无孔不入……。接着问道:“作为这个小镇的居民,你应该怎么做?”“如果你是镇长,你又该怎么办呢?”再如,我在讲“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时以《鲁滨逊漂流记》为例,介绍了鲁滨逊遇险后利用各种条件,依靠劳动,不仅生存下来,而且创造出可观家业的故事,并提出问题:“鲁滨逊能够利用条件,有所作为,我们21世纪的青少年有更充分有利的条件,也就更应为社会作出贡献。请大家结合课本,思考一下我们有那些有利条件。”这些有趣味、有悬念、有设疑、有思考的问题,很受学生欢迎。在政治课教学中,诸如“纳税意识”、“诚实经营”、“依法治国”、“选举人民代表”等大量生活现象,都可依据学生的所见所闻创设问题的相关情境,促进学生的思考与探索。

情境教学能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引起学生一定的心理和情感体验,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刺激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启发、帮助学生掌握、理解知识,提高分析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只要运用得当,就一定能提高政治课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优化课堂教学。

上一篇:高中历史教学创新及实践 下一篇:浅议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