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允价值理论基础综述

时间:2022-05-13 08:05:15

公允价值理论基础综述

【摘要】2006年,财政部颁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引入了公允价值,这主要源于新经济环境下会计业务的需要及公允价值的自身优势。公允价值产生于一定的理论基础,其应用不仅是经济发展的现实要求,也是会计理论发展和完善的结果。文章主要从经济学、会计学、计量学和契约学四个不同视角对公允价值的理论基础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公允价值;理论基础;综述

理论基础作为一门学科的依据,引导学科的产生、发展和完善。公允价值计量的理论基础是坚实的。对公允价值计量理论基础的研究,直接关系到公允价值概念内涵的界定和运用。而且对于正确认识公允价值、准确应用公允价值,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笔者从会计学、经济学、计量学和契约学四个不同视角对公允价值计量的理论基础进行了综述。公允价值的应用不仅能满足各种学科理论发展的需要,而且还能够适应新经济活动发展的需要。

一、经济学视角

(一)公允价值计量符合现代产权理论

作为制度经济学中的重要理论,现代产权理论强调产权的界定、产权利益的维护,即要明确哪些产权属于企业,企业拥有什么权力。现代产权理论在市场的运行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以历史成本计量的企业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等会计信息仅仅能够反映企业经济业务发生时的产权及其利益,不能反映企业现在和未来的产权及利益;而以公允价值计量的会计信息更能够明确产权主体的界定及产权主体所拥有的经济利益,以便做出正确的经营决策,从而有助于产权资源配置功能的实现。

(二)公允价值计量符合经济收益的概念

经济学中的收益概念是指一个人在期末与期初保持同样富有的情况下,可能消费的最大金额。收益是随着未来服务的现值的增加而同时产生的。因此,要计量经济收益,在会计上就要采用现值计量。由于公允价值是对现值概念的体现,所以公允价值符合经济收益的概念,它顺应了经济学家对会计计量的要求。

二、会计学视角

(一)公允价值计量符合现代会计目标

关于会计目标,有两种不同的观点: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会计目标不同,对会计信息的要求也不同,进而会导致计量属性的不同。

受托责任观强调:为了减少资源受托者对会计信息的任意操纵,会计信息必须是客观的、可验证的。而历史成本就是根据原始资料记录过去经济业务发生时的全部过程,具有可核性和可验证性。因此,历史成本计量属性更符合受托责任观的会计目标。但是历史成本计量属性下的会计信息缺乏及时性和相关性,不能满足会计报表使用者的需求。

决策有用观符合现代会计目标的要求,该观点认为会计目标是向投资者和债权人等提供对其未来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它认为会计信息的最高质量特征是相关性和可靠性,并且相关性的重要程度要高于可靠性。公允价值是面向现在和未来的,能够及时反映环境的变化,并且还能够客观的反映资产和负债的真实价值,因此决策相关性高。

(二)公允价值计量满足信息的相关性要求

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历史成本计量只是数据的可靠、真实,未考虑经济市场变化对未来经济利益的影响,既无法反映企业的真实经营业绩,也不能提供对经济决策有用的信息,因而历史成本计量提供的会计信息不能够满足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的需求。公允价值计量提供的会计信息因为其动态性,面向现在和未来而更具有及时性、预测性和反馈性的特点。因此,公允价值计量满足信息的相关性要求。

(三)公允价值计量符合配比性要求

会计配比要求某个会计期间或某个会计对象所取得的收入应与为取得该收入所发生的费用、成本相匹配,以正确计算在该会计期间、该会计对象所获得的净损益。收入与费用之间的配比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根据收入与费用之间因果关系进行直接配比;二是根据收入与费用项目之间存在时间上的一致关系进行期间配比。卢永华、杨晓军(2000)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研究》中强调:配比方式还有第三种,即在计量方面进行配比。虽然收入和成本、费用在计量的单位方面是配比的,即都是采用货币计量单位。但是在计量的属性方面却不配比,收入是按现行市价计量,成本、费用却是按历史成本计量。当市场存在物价变动时,为了使收入和成本、费用在计量属性方面配比,应该使成本、费用也按照现行的成本计量,即应该把物价变动因素考虑在内。同时,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也满足了收入与费用的因果关系和时间上的配比。

(四)公允价值计量符合未来会计确认基础

我国的会计确认基础经历了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两个阶段。收付实现制主要是基于交易的观点,即只确认交易的影响;权责发生制是从时间上规定会计确认的基础,即企业的一些交易或事项,不论其是否已经发生,只要对企业的权利和义务已经造成影响的,均应该予以确认。葛家澍、刘峰(1998)在《会计理论》一书中作出了“未来会计确认的基础是权责发生制与现金流量制的融合”的结论。现金流量制是用盘存法确定收益,即收益是期末净资产与期初净资产的差额。现金流量制彻底地摆脱了交易与事项的限制,而从盘存思想出发,这样,任何实际已发生的交易和事项,都不是会计确认的对象,只有期初与期末净资产的现金等量(现行市价或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才是会计确认直接处理的内容。

(五)公允价值符合全面收益概念

全面收益建立在“资产负债观”基础之上,是指在报告期内企业与所有者以外的其他各方之间的交易或事项所引起的净资产的变动额。传统会计收益不能反映所有积累至今的收益,也不报告资源的价格变化,与未来的决策相关度很小。而全面收益突破了传统收益的局限,把全部已确认但未实现的利得或损失纳入财务报表中。例如采用公允价值对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和投资性房地产的价值变动等未实现的收益进行计量,不仅完整全面的核算了企业利润和所有者所拥有的权利,而且还使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因为采用了公允价值计量办法而具有高度相关性。

(六)公允价值计量符合资本保全理论的要求

资本保全理论认为:企业真正的收益应当建立在保持企业生产经营能力的基础之上,并使企业资本完整无损。资本保全分为财务资本保全和实物资本保全,在物价稳定时期,按照历史成本计算,二者的收益结果基本一致。但当物价不稳定时,若仍采用历史成本计算,将会使二者的收益结果不一致。如在物价上涨的经济环境中,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将无法购回原来相应规模的生产能力。企业的生产只能在萎缩的状态下进行。但是如果采用公允价值计量,那么所耗费的生产能力是按现行市价或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计价,能够使企业的实物资本得以保全。

三、计量学视角――公允价值计量符合计量观的要求

计量学的目的主要是利用技术的法制手段,保证测量准确的一门科学。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均属于计量,但历史成本侧重于业务发生时的计量,具有可验证性;而公允价值侧重于对现在和未来的计量,具有预测性。在知识经济时代,随着新产品、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企业原有资产的价值也会随之不断变化,经济业务发生时的计量信息,对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作用越来越小,因此,企业更偏重于现在和未来的计量信息,以便预测未来的发展,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企业为了能够提供更加准确的测量信息,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成为其必然的选择。

四、契约学视角――契约是公允价值应用的前提

契约学研究的是经济主体如何通过特定的契约安排来维护企业契约人的契约权利和剩余权利的一门学科。契约强调的是在签订契约时双方的剩余权利,契约各方借助信息做出决策,不同的信息会导致不同的决策,形成不同权利的分配。历史成本计量的是业务发生时的信息,不能反映契约签订时的价值信息,而只有反映现在和未来信息的公允价值才能满足契约双方的信息要求,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成为有效契约。因此,契约才是公允价值应用的前提,这是公允价值契约特性的表现,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提供的会计信息才会使契约更加公平公允。

五、综述

通过从会计学、经济学、计量学和契约学多个角度对公允价值的理论基础进行剖析,可以看出公允价值与各个学科有非常紧密的联系,即公允价值的理论基础是非常深厚且多元的。公允价值作为一种新的计量属性,其生命力是非常顽强的,能够适应新经济环境下各个学科对它的要求。由此可见,公允价值的出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必将会对新经济背景下的理论研究与实务应用产生重大影响。

参考文献

[1]张素蓉,司晋娟.基于契约视角的公允价值计量的环境分析[J].财会通讯,2010(2).

[2]卢永华,杨晓军.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研究[J].会计研究,2000(4).

[3]葛家澍,刘峰.会计理论[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

作者简介:

初宜红(1967―),女,山东济南人,硕士,正高职称,山东财经大学(筹)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会计理论与实务。

曲在苗(1986―),女,山东诸城人,山东财经大学(筹)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会计理论与实务。

上一篇:高校贫困生感恩意识淡薄现状浅析 下一篇:合并商誉的准则比较及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