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与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发展过程比较

时间:2022-05-11 04:40:56

日本与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发展过程比较

摘 要:日本的年金制度惠及全体国民,并在结构上呈现出三支柱、三层次的特点;我国则建立了基本养老保险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并行的"双轨式"养老保险体制。本文通过比较两国养老保险制度发展过程的异同,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议:一是建立统一加单独的公务员养老保险制度,对现有制度进行双轨合并;二是扩大企业年金和个人补充养老保险的份额,降低基本养老保险的替代率;三是设立基金管理公司加强对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运作;四是做实个人账户。

关键词:养老保险 年金 制度

一、日本年金制度的涵义

㈠国民年金

也称为基础年金,日本20岁以上60岁以下的所有国民都必须加入该种年金制度,参保具有强制性。国民年金的参保对象可分为三类:一是自营业者、农业人员、学生,按定额制缴费;二是企业的工薪阶层员工和公务员、私立学校教职工,按定率制缴费;三是第二号被保险人的配偶,没有缴费义务。

㈡厚生年金

厚生年金又分为老龄厚生年金和在职老龄年金两类。前者是在基础年金上附加支付的年金。如果被保险人继续从事工作,那么他在工作期间内领取的则是在职老龄年金,政府会停发全部或一部分老龄厚生年金。

㈢共济年金

该类年金面向的是公务员以及私立学校的教职工,因此其载体有三种:"国家公务员共济组合"、"地方公务员共济组合"、"日本私立学校振兴、共济事业集团"。

㈣企业年金和个人年金

目前日本的企业年金主要是厚生年金基金,其经费来源于政府免除原本应缴付政府的厚生年金保险费的一部分,以及劳资双方的出资。

个人年金则是指个人通过购买商业保险、储蓄等方式积累的用于养老的财富,与企业年金都是相对于基础年金的补充型养老保险。

二、日本与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比较

㈠日本年金制度的历史沿革

1、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

1961年日本《国民年金法》付诸实施,与之前已经实行的厚生年金和共济年金构成了三位一体的系统,形成了以全体国民为对象的综合保障体制。

1985年的改革影响重大,其最主要的措施是设置基础年金作为各个年金制度的基础部分,厚生年金和共济年金成为基础年金的追加部分,使日本的公共年金制度形成二重结构,改变了原先三位一体的平行体系。

到了90年代,改革基本是在保险费上涨和削减年金支付两方面进行反复,年金制度并未有很大变动。

2、2004年的年金制度改革

这次改革的重点在于从给付和缴费两方面来抑制未来保险费率的上升,具体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保险费及费率将来固定不变。厚生年金保险费率于2004年10月起每年平均提高0.354%,2017年后固定在18.3%;国民年金每年提高280日元,2017年后固定为16900日元。

第二,基本保持100年间待遇与负担的平衡。保险费率的增长幅度由法律明文规定,并于将来保持固定;待遇水平上设置下限,不低于就业人员平均收入的50%。

第三,提高基础年金的国库负担比例。从2004年开始到2009年,财政支付基础年金的比例将逐步由1/3提高到1/2。

资料来源:川濑晃弘;北浦义朗.2004年年金改革的模拟分析[J]. 日本经济研究, 2007,(03),第94页

3、厚生年金和共济年金的"一元化"改革。

主要措施有:统一保险费率与给付标准;削减国家财政支付的针对公务员的追加费用,使企业职工和公务员两大群体的待遇趋于一致;对年金进行统一管理。2010年日本废止了以公务员为对象的共济年金,将其统合到以企业职工为对象的厚生年金制度当中。

㈡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1951年政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标志着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建设开始起步。最初我国实行的是单一的退休金制度,仅针对拥有固定工作和正规工作单位的职工,资金来源由企业自己负责。

1984年,中国开始了以社会统筹为主要方向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对企业按照工资总额的同一比例征收养老保险费。

1991年,国务院颁布《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规定养老保险由国家、企业、个人三方共同负担,职工个人按本人工资收入的一定比例缴纳社会保险费。此外,该决定还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立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的问题。1997年,国务院进一步确定个人账户规模为本人工资的11%。其中个人缴费的费率是本人缴费工资的8%,其余部分由企业缴费划入,企业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比例一般不得超过企业工资总额的20%。

进入21世纪,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得到了进一步完善。2000年企业补充养老保险正式更名为"企业年金";而2004年颁发的《企业年金管理办法》更是奠定了我国企业年金制度的基本政策框架。在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方面,2009年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规定了新农保基金的负担原则,即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相结合。2011年7月1日,我国正式实施《社会保险法》,从法律上确立了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原则。

这里要注意的是,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实行的是双轨制,与前面介绍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不同,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属于国家包办模式,保险金全部由政府财政负担。

㈢总结

根据以上对日本和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发展过程的论述,可以将二者的异同点归纳如下:

1、相同点

首先,保障制度的覆盖面增加,目的是最终形成"全民皆有所养"的养老保险体系。

目前日本的公共年金制度已经可以保证,除了20岁以下的被扶养者外,所有公民都有资格加入符合自己条件的相关年金制度,使养老保险真正实现了惠及全民。

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发展趋势也是如此。从仅针对拥有固定工作和正规工作单位的职工开始,逐步建立了包括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养老保险以及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在内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加上另外实行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理论上可以覆盖绝大多数国民。

其次,养老保障从单一支柱走向多支柱,层次逐渐增加。

日本和我国都逐步建立了国家提供的基本养老保险、单位提供的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建立的补充性退休收入制度,分别作为养老保障的第一、二、三支柱。从层级上来说,除了基本养老保险外,还设有企业年金、商业保险等作为补充,以满足公众不同层次的需求。

最后,国家在基础养老保险部分的财政负担比例增大,并且注重调节养老收入差距。

日本2004年的年金制度改革方案规定,基础年金部分的国库负担比例由1/3提高至1/2,同时对高收入者的年金进行调整。我国也加强了对低收入者养老保险金支付的的财政投入,例如《社会保险法》规定,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的基础养老金给予全额补助,对东部地区给予50%的补助。

2、不同点

⑴制度结构的差异。

2010年,日本统合了共济年金与厚生年金,目的在于消除官民不平等的养老保险待遇。这种改革客观上整合了原本层次复杂、相互分立的年金制度结构,使各项养老保险制度由分散逐步走向统一。

中国目前双轨式的养老保险制度则有失社会公平,导致企业职工产生心理上的不平衡感,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同时也限制了人才的流向,是目前中国公务员考试大热的重要原因。

通过比较分析,我国可借鉴日本的经验,建立统一加单独的公务员养老保险模式,对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养老保险也采用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相结合的方式,政府可根据情况对公务员的养老金提供适当补贴。

⑵制度运行的差异

第一,我国基本养老金替代率过高,企业年金力量薄弱。

目前我国第一层次的基本养老保险实际替代率高达80%,超过预定60%的目标,而企业年金计划所覆盖的职工仅为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的5%,替代率为20%,这与日本企业年金50%的普及率相差甚远。另外,企业年金积累的资金规模也有限,仅占GDP比重的0.22%左右。三支柱的养老保险制度实际仍是单一支柱的。

从长远来看,必须有效控制国家的养老保险责任,降低基本养老保险的替代率,扩大企业和个人补充养老保险份额,特别是企业年金份额。可以对设立企业年金的公司在营业税、所得税征收方面给予优惠,或者是进行税收返还。同样的税收优惠政策也可适用于寿险公司,以鼓励其承办企业年金和个人养老保险业务。

第二,我国的养老保险基金进入资本市场较困难。

我国的资本市场发育程度低,投资风险大,养老保险基金的监管工作滞后,再加上对投资有着明确的政策限制,养老保险基金的剩余部分只能购买国债或存入银行,因此在我国很难实现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

对此,可适当放宽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领域,建立专门的基金管理公司进行运作,社保部门则负责相关规定的制定、实施和监管,使养老保险金的行政管理和投资运作分开进行。

⑶财务平衡模式的差异

养老保险制度的财务平衡模式主要有现收现付制、基金制和混合制三种。

日本长期采用的是现收现付制,即由在职的一代赡养已退休的上一代。但随着日本社会老龄化问题的日益严峻,代际收入出现了不平衡转移,现收现付制可能难以为继。因此,日本正积极探讨年金制度向基金制或混合制转型的问题。由于完全转变为基金制的代价高昂,相对来说混合制是比较可能的选择,即刚就业的年轻人加入基金制,中年劳动者可以选择加入现收现付制或基金制,老年人则实行现收现付制。

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则经历了由企业支付养老金,到社会统筹,再到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结合的三个阶段。根据现行模式,在职的一代人既要赡养上一代,又要为个人帐户积累资金,而缴纳的费用远远不够,这就使得实际运作过程中出现了"空账"现象:个人帐户的资金仅是一个数字,实际全部被挪用以填补养老金支付的缺口。这样大大削弱了养老保险制度的公信力,降低公民参与养老保险的积极性,对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极为不利。

因此,政府必须改变当前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混账管理"的局面,做实个人帐户,避免养老保险金的随意挪用。对于因向混合制转变而遗留下的历史债务,政府可通过国有资产的出售、财政支出的调整等方式偿还,由国家承担更多的责任。

三、结语

日本作为较早实行社会保障的发达国家,又与我国面临着诸如人口老龄化、政府财政负担过重等类似问题,其年金制度的改革无疑对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有着一定的参考价值。我国在积极借鉴经验的同时,也要立足国情,真正落实多支柱、多层次、多方承担的养老保险制度,做到公平与合理,最终实现"全民皆老有所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高宝霖;陈军清. 年金结构互补与养老保险的多位一体--日本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借鉴[J]. 求索, 2010, (03)

[2]甘峰. 比较政府新论:生态政治学视野中的政府与治理[M]. 上海: 立信会计出版社, 2007

[3]边恕;王成鑫. 日本年金制度改革动因、模式选择及未来趋向[J]. 日本研究, 2009,(02)

[4]边恕. 日本公共年金的支付危机与养老保险制度改革[J]. 日本研究, 2003,(03)

[5]郭席四.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进入资本市场的障碍及对策[J].党政干部论坛, 2002,(03)

[6]王文娟. 中国养老保险制度问题研究[J]. 现代商贸工业, 2011,(02)

[7]边恕;孙雅娜. 日本年金制度的改革模式及其效果分析[J].现代日本经济, 2009,(04)

作者简介:杨彦璟,女,汉,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县人,1987年8月生,上海大学公共管理系10级硕士,研究方向:行政管理。

上一篇:天津滨海新区酒店服务业核心竞争力探析 下一篇:21个中心城市科技竞争力的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