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动态生成性资源的生发途径及利用研究

时间:2022-05-11 09:54:15

数学课堂动态生成性资源的生发途径及利用研究

摘要:资源对于教学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对于资源问题缺乏足够的认识与理解仍然是当今制约着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主要原因,这就需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突出强调资源意识的培养形成,不断开发、使用教学资源,并有意识的加以积累和再生成再利用

关键词:动态生成性资源;生发途径 ;资源利用

中图分类号:G7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10-0102-02

动态生成性资源研究的目的就在于,透过生动具体的课堂教学情境来认识、判断和捕捉这类重要的课程资源,并且尝试理出种种偶然性之后的必然性,以便更好地服务于未来的课堂教学,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益。

一、动态生成性资源的积累

动态生成性资源的积累源于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对教学活动中所涉及的知识、方法、思路、策略、效果等的深究,可以从对教学内容的延伸拓展、对教学策略的变化调整、对教学过程的意外情况、对教学效果的评判感悟等角度进行反思。

(一)对教学内容的延伸拓展的反思

在动态课堂里所生成的最主要信息资源就是对教学内容的归纳整理和延伸拓展。例如,如在研究函数y=x+的图象和性质时,我们一般是就a=0、a>0、a

(二)对教学策略的变化调整的反思

真实的教学过程总是错综复杂、灵活多变,动态的课堂教学往往会突破教学预设,呈现新的教学情状,相应地,教师也应该积极主动地变化教学策略与之相适应。例如,在“y=Asin(?棕x+?渍)的图象研究”的教学中,一般的教学设计是先利用五点作图法分别画出函数y=Asinx,y=sin(?棕x),y=sin(x+?渍)的图象,再比较各图象之间的关系,从而发现图象变换规律。在教学时,有一个学生提出这样一个想法:y=Asin(?棕x+?渍)的图象我还不知道,但我们可以先研究y=Af(?棕x+?渍)的图象,找到某种规律后,把f(x)换成sinx就可以了。从我们熟悉的一次、二次函数等研究起啊.你不觉得学生的这种研究方法是不是同样科学合理啊?遇到这样的学生,教学策略也就要相应地调整了。

(三)对教学过程的意外情况的反思

课堂教学中随时都有可能出现一些意外情况是学生学习的顿悟、灵感的萌发、瞬间的创造,教师若能经常及时的总结反思这些意外信息,也会生成更多的动态资源。例如,有这样一道题:各项均为实数的等比数列{an}的前n项和记为Sn,若S10=10,S30=70,S40=?我们的一般解法是设出a1,q,利用解方程的思想,结合公式可求得答案为150.或者利用性质“Sn,S2n-Sn,S3n-S2n成等比”求解来得更快。谁知,一个学生站起来问,等差、等比数列的任意两项之间存在某种关系,不知Sn,Sm之间是否也有类似的关系,如果有,解题是不是更方便?课后,仔细研究了一下,还真有.即Sm+n-Sm+qmSn。应用这个关系,本题可以这样解:S30=S10+q20S10,S20=S10+q10S10,由此两式可解得q10=2,进而有S40=S30+q10S10=150。这样的解题策略岂不同样精彩,所得到的结论也是知识联系上的创新,加深了对知识系统的理解。

(四)对教学效果的评判感悟的反思

在作业和教学测试中,我们经常发现这样的现象,有些知识、题型或细节问题在教学中已反复强化,但学生的解答情况却依然不尽如人意。这些现象告戒我们要经常反复反思教学过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对教学效果进行科学的分析评判。例如,课堂教学是否符合科学发现研究的规律,是否使用了不恰当的教学手段,有没有激起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没有尊重和关爱学生,保护学生的人格等等。对各个方面的综合分析,深入反思,形成自己独特的评判感悟,可以为今后的有效教学奠定基础。

二、动态生成性资源的再利用

由于数学对象的抽象性、数学语言的特殊性、数学活动的探索性、数学推理的严谨性和教学活动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师不可能一次性地直接把握数学教学活动的规律,必须经过多次的反复实践、深入研究、不断总结反思才能洞察数学教学活动的本质特征,更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资源积累的目的就是供今后教学的再利用。资源也只有通过不断的再改造再利用才能发挥其价值,才能促进课堂教学更多的再创造再生成。

把课堂教学中生成的资源通过一定的改造,如通过数学练习、试题的编制,把教师的最新教学理念、教学认识、教学资源融合起来,重新调整教学预设,改善教学策略,就能实现动态生成性资源的再利用再生成。

例如,将一道最新高考试题加以改编,变化为下面的一道探究题:

“已知x,y均为正实数,且x+2y=1,求+的最小值.”的解决方法较多,比较快捷的一种方法是:

+=(+)×1=(+)(x+2y)=3++≥3+2

运用上面的解题方法,尝试解决下面的三个小题(你也可以利用所学的其他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

⑴ 已知x,y均为正实数,且+=3,求x+y的最小值;

⑵ 求函数f(x)=+在区间(0,2)上的最小值,并求函数f(x)取得最小值时的x的值;

⑶ 若函数f(x)=+在区间(0,)上有最小值,且最小值为25,求正实数a的值.

改编后的试题着眼于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实践证明,改编后的试题有着不错的作用,体现了一定的价值。

因此,如果我们的教师能经常性地进行有效的教学反思,把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资源及时捕捉,积累起来,并有意识地加以创造再利用,相信会让我们的教学取得更好的效益。

参考文献

[1] 朱志平.课堂动态生成资源的理论与实践[M].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

[2] 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J].教育研究,1997,9.

[3] 赵小雅.课堂:如何让“预设”与“生成”共精彩?[N].中国教育报,2006年5月17日.

[4] 李.新课程课堂教学.从弹性预设到动态生成[J].青年教师,2005,8.

[5] 林传忠.促进课堂动态生成的“四要素”[J].教学与管理,2005年11月15日.

上一篇:浅议有效教学 下一篇:初中化学教学中转化后进生的几点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