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科技资源优化配置研究

时间:2022-05-11 07:13:57

高校科技资源优化配置研究

摘 要:本文通过对高校科技资源投入和产出状况的纵向分析,总结了高校科技发展的趋势。同时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模型对2009年各地区高校的科技资源配置效率进行横向的分析比较,发现大部分地区的高校存在浪费科技资源的现象,并且规模收益差异较大。最后提出了优化高校科技资源配置的对策思考,以期对以后最大限度地有效利用高校的科技资源,实现高校科技资源的最优化配置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高校;科技资源;优化配置

高等学校是科技人力资源培养的核心部门,也是进行知识创新、开展科学研究活动的重要基地。高校的科技创新是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动力,而高校所拥有的科技资源则是高校科技创新的动力源。

1 高校科技资源投入分析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越来越得到社会经济发展的验证。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越来越多地体现为创新能力的竞争。科技资源作为科技创造性劳动的物质基础,是国家最重要的战略资源。高校科技资源投入的数量与质量是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基础,从根本上决定着高校的科技创新水平和创新绩效。

1.1 高校科技人力资源投入分析

高等学校的科技活动在我国科技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高校是我国科技人力资源培养的摇篮,企业、科研院所和高校的科技人员主要来源于高校毕业的优秀人才。科技人力资源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主导力量。科学技术发展和人类进步离不开科技人才的创造性劳动。当今社会科技人才的竞争力已经成为国家综合竞争力显著表现。科学技术要转化为生产力, 有赖于广大的科技人员聪明才智的发挥。我国一直注重人才的培养,实施了积极的人才战略。从2000年开始我国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招生人数由2000年的220.61万人增长到2010年的661.76万人。在校专本科学生人数和毕业人数持续增长,2000年在校专本科学生为556.09万人,毕业人数为94.98万人,2010年在校专本科学生为2231.79万人,毕业人数为575.42万人。

1.2 高校科技财力资源投入分析

高等学校的基础研究活动多年来一直是我国科学研究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R&D经费是支持高校科技创新的物质基础,是衡量我国高校科技活动规模和对科技重视程度的重要指标。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高校R&D 经费投入的力度。目前我国基础研究处于主要依赖政府支持的阶段,政府增加对高校的投入促进了高等学校的基础研究活动。高等学校R&D经费中来源于企业的经费逐年增加,也表明高等学校在R&D活动方面与产业界的联系进一步密切,知识创新逐渐显现出对产业技术发展的支撑作用。

2 高校科技资源产出分析

2000年到2010年11年,高校科技资源投入的持续增加使得高校的科学技术取得了很大进步,尤其在科技专利、科技论文和高技术产品方面成果丰硕。高新技术产业领域拥有了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部分技术专利处于国际领先水平。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支柱,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2.1 高校科技专利产出分析

科技专利是技术含量较高的专利,能够极大的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高校的科技专利产出是一个我国的科技实力的重要表现形式,是知识产权创新水平的标志。2000年以来,高等学校专利申请数和授权数快速增长。2010年,专利申请数达到79332,比2009年增加17753件,增长28.8%。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为48294件,比2009年增加10329件,增长27.2%。"十一五"期间,高校发明专利申请量占高校专利申请数比重持续下降,2010年降到近十年来的最低点60.9%。这说明高校发明专利的发展速度不及其他专利的发展速度,高校的科技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1]。

2.2 高校科技论文产出分析

科技论文是科技研究的主要成果,是科技创新活动的理论支柱。我国不断加大对高校科技研究的投入力度,从2000年到2010年11年间高校R&D经费支出增加了近7倍,高校R&D人员总量增长了82.4%,从而使高校科技论文产出的数量和质量得到迅速增长和大幅度提高。我国高校科技数从2001年的13.3万篇持续增长到2010年的34.3万篇。高校发表的科技论文是高校科研活动的主要产出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衡量高校科研活动的实力和水平。高校在科技人力和物力资源方面持续增加投入为高校的科研活动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高校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都取得了一定的进步,科研论文稳步增长。

2.3 高校高技术产品产出分析

高新科技本身并不是现实生产力,只有与生产紧密结合并得到开发应用时,才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高新科技能够加速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使社会生产力得到质的飞跃。高技术产品是高新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具体体现,是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从2000年到2009年我国高校技术转让与专利出售发展过程波动比较大,2002年高校技术转让与专利出售的合同成交金额高达37.97亿元,创历史最高纪录;然而,2002年高校技术转让与专利出售的实际收入为10.98亿元,创历史最低纪录。高校技术转让与专利出售的合同成交金额和实际收入从2003年出现同时下降趋势到2006开始出现同时增长趋势。这说明近年来我国高校大力开发高科技产品,不断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档次,逐步增强了高校的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能力[2]。高校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同时,科技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持续增强[3]。

3 高校科技资源配置效率评价

3.1 指标体系的选取

本文利用C2R模型[4],选取"高校R&D机构数(个)X1"、"高校R&D人员(人年)X2"、"高校R&D经费(千元)X3"、"高校R&D项目数(项)X4" 、"高校科技进步奖(项)X5" 、"高校科技论文数(项)X6" 、"高校专利授权数(项)X7"、"高校专利出售实际收入(千元) X8"、"高校技术转让实际收入(千元) X9"9个指标作为原始变量。本文使用的指标数据来源于《2010年高等学校科技统计资料汇编》及国家科技统计网等收集整理的数据,各评价指标数据见表1:

3.3 实证分析

运用上文介绍的C2R模型对我国31个地区的科技资源投入和产出状况进行分析,进而研究和评价各地区高校科技资源配置的综合效率和规模收益状况[3]。

将表1的指标数据代入C2R模型,利用MyDEAP 1.0软件求出各个决策单元在C2R模型下的综合效率和规模指数(见表2)。

由表2可知,在我国20个地区中属于DEA有效(即综合效率θ=1)的有:北京、上海、浙江、福建、河南、新疆、海南7个地区,说明这些地区的高校科技资源配置状态非常合理,配置效率相对最高;河北、吉林、黑龙江、湖北、湖南、重庆、陕西7个地区的综合效率θ值介于0.7和1之间,说明这些地区的高校科技资源配置状态比较合理,配置效率相对较高,同时这些地区的高校科技资源的利用存在浪费,没有达到资源配置的最优状态;山西、安徽、广东、贵州、甘肃、四川6个地区的综合技术效率θ值在0.7以下,说明这些地区的高校科技资源配置状态不合理,配置效率相对较低,高校科技资源的利用存在严重浪费的现象。

同时可以得到我国20个地区的高校科技资源配置的规模收益情况。处于规模收益不变的地区有:北京、上海、浙江、福建、河南、新疆、海南7个地区,说明这些地区的高校科技资源投入产出量比例适当,处于规模收益不变的最佳规模收益点,应该保持现有的投入产出比例;处于规模收益递增的地区有:山西、内蒙古、甘肃、贵州、重庆5个地区,说明这些地区的高校科技资源产出的增长倍数大于投入增加倍数,要进一步加强高校科技资源的投入力度,优化投入比例已获得更高的科技资源产出。处于规模收益递减的地区有:河北、吉林、湖北、湖南、广东、四川、陕西、安徽7个地区,说明这些地区的高校科技资源产出的倍数低于投入的倍数,应该加强高校科技资源投入的管理,并调整产出的结构以提高产出。

参考文献:

[1] 马占新.数据包络分析模型与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46.

[2] 汤晓骎.随机DEA模型及其在抗-HIV免疫治疗中的应用[D].天津:天津大学管理学院,2006:10-12.

[3] 王鹏.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绩效测评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湖南: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2009:28-34.

[4] 陈金玲,付丹,傅毓维.高等教育科技资源配置的目标模式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8,(6):197-198.

[5] 袁胜军,赵相忠.政府在环大学产业圈形成过程中的角色研究-基于同济现象的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19):57-60.

上一篇: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压力原因分析 下一篇:试析从增强凝聚力来提升高校教师工作幸福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