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高校科技建设研究

时间:2022-03-16 11:08:31

农业高校科技建设研究

1农业高校科技服务协同创新的作用

1.1关于高校协同创新的内涵理解

何为协同?顾名思义,是指为了达到同一个目标,各个组织单位之间、各个参与主体之间,或者是同一个组织内部的各个要素之间互相配合、互相协作。从这个意义来讲,高校的协同创新,既包括高校与外部要素之间进行的协同创新,如高校与政府、企业及科研院所等之间的协同创新,也包括高校内部各个要素之间的协同创新,如大学自身的文化资源、人才资源、学科资源、物质资源等诸多要素之间协同并进行的各种创新。

1.2高校协同创新实际是一种管理创新

高校协同创新一般更加强调高校的主体作用,即高校自身在协同创新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职能发挥、引导作用等。因此从本质上说高校协同创新其实也是一种管理关系,是一种重要的管理创新。众所周知,很长时间以来我国高校更加重视学术研究,追求学术价值,但把握市场变化的能力和服务市场需求的意识普遍不是很强,使得许多学术成果无法走出实验室,在市场上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因此,高校必须提升科研成果转化能力,通过校企合作、协同创新整合各方面的资源优势,使学术成果转化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生产力。

2农业高校科技服务的协同创新信息化平台建设模式

2.1提升管理水平,保证服务网站良好运行。

“农业专家在线”网站以专家在线与非在线方式的网上答疑咨询服务为特色,截至2013年年底网站共聘咨询专家85名,基本覆盖了各个农业学科领域,可以准确、及时地回答农民和涉农企业的各类问题。“农业专家在线”网站作为访问量较大的公共网,对管理与维护水平的要求很高。为了保证网站的正常运行并及时准确地把信息传递给广大用户,网站工作人员和志愿者服务队伍认真执行值班制度,保证双休日、节假日能够轮流、不间断网上值班,逐一审核专家和用户的信息,使“农业专家在线”网站全年运行情况良好,没有发生任何线路不畅等问题。网站自运行以来进行了6次改版,增加了农业法律诊所、农业经营诊所、会计事务所、发展规划设计事务所、宠物诊所、农业检测事务所等6个专业性和实用性较强的服务诊所;开通了农业气象与灾害预警、专家智能服务系统、实用技术培训大讲堂、区域农业生产动态、科技发展动态、农业经营典范等6个特色信息展示栏目;增强了网站的实用性、功能性和便捷性,共各类咨询信息近十万条。据互联网统计日志显示,网站年平均访问量500万人次。

2.2拓展传播渠道,提高信息传播广度。

为了提高信息传播的效果,“农业专家在线”网站积极探索信息传播方式,广泛拓展信息传播渠道。网站与联通公司合作,开通了全省范围内按市话标准收费的“11631163”专家咨询热线,同时组建了由在校本科生、研究生组成的支农协会志愿者队伍。在已有的电话热线基础上,网站还扩展了手机短信、QQ、视频等信息咨询手段,形成了立体综合的农业信息落地解决方案。2013年“,农业专家在线”网站志愿者热线电话及QQ值班等工作的志愿服务达到1500小时。在暑期社会实践期间,网站派出两个志愿服务团队深入农村进行“农村信息化服务模式”调查,在提供科技咨询服务的同时还重点推介了20余项学校的新成果和新技术。志愿服务队分别在当地建立了专家咨询服务点,与当地具有一定基础的养种植大户形成帮扶对子,反响良好。网站工作人员将学生寒暑假社会实践调查问卷进行整理和总结,撰写了5篇论文,其中4篇已经发表。

2.3“龙江先锋网”密切合作,提高农民素质教育。“农业专家在线”与省委组织部“龙江先锋网”合作,创办了“东北农业大学农业专家在线”远程教育课堂,开展网上视频培训,向分布在全省各地区的2200多个会场、7万多名干部和村民传授农业技术知识,帮助广大农民排忧解难。至今“远程教育课堂”已累计培训30余次,包括种植、养殖、特色农产品加工等多个学科的专家讲座。在进行培训的同时,农业专家还现场为农民解答各类生产过程中的疑难问题,受到广大农民朋友的欢迎和好评。培训的视频被制作成为课件,在网上供用户点播,方便农户随时学习,目前已累计制作25种时长近20个小时的专家讲座课件。“农业专家在线”还为“龙江先锋网”种植养殖栏目提供各类专业技术信息,回答广大用户提出的问题。

3农业高校科技服务协同创新的思考

3.1建设学科融合平台,促成学科交叉

高等学校要加强内部的学科交叉融合,就必须组建跨学科的学术研究平台,促进多学科之间的融合和多团队之间的协作。学校应设立专门的跨学科项目或课题研究,并提供制度和资金支持;建设学术资源共享的科研网络,实现全校范围内科研数据、学科资源的共享。同时,高等学校还要积极与其他高校、研究机构、企业等进行合作,通过合作建设科研基地、共同组建联合攻关团队、联合申报国家及地方科研项目等方式,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创新、合作共赢。

3.2深化评价体系改革,激励协同创新

目前许多高校缺乏协同创新的激励措施,教师或者科研人员缺乏创新意识,使高校普遍缺乏主动协同创新的动力。为了引导广大教师积极参与协同创新的兴趣和热情,高校应在教师评价和管理方面出台科学有效的激励政策和制度,包括教师参与协同创新的条件、学校提供的物质和资金支持,将教师参与协同创新与评价考核、晋升发展挂钩,使从事协同创新的教师能够在科学研究、学科建设等工作中找到自身的价值。高校应改革传统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指标,注重以创新的质量和贡献作为导向,根据不同学科、不同岗位的差异性,分类设立考核指标,建立科学合理的综合评价机制,鼓励良性竞争和动态发展,从而保证协同创新的有序运行。

3.3设立配套政策措施,为协同创新保驾护航

任何事情没有政策和制度作为保障,都很难顺利实施和持续发展。高校协同创新也不例外,必须有相关的政策配套和支持来保驾护航。因为高校的协同创新既涉及不同组织单位之间的相互协调,又涉及同一组织单位内部不同要素之间的相互合作,因此必须系统改革教育制度、科研制度、人事制度等相关制度,并设立相关的配套政策与措施。目前国家积极推进的教育体制改革和高等教育综合体制改革为高校的协同创新提供了良好契机。高等学校应抓住机遇,主动参与改革,探索新的协同创新机制,建立起与高校自身发展相适应的政策措施,以保证协同创新的有效实施。

4结束语

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等都应积极探索体制机制改革。教师与科研人员都应当树立起重视成果转化、服务社会需求、促进经济发展的意识。同时企业也需重新估量协同创新带来的增值以及我国高校、科研院所的科研能力。更重要的是,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创新主体,应当在资源配置方式、风险分担方式、组织人事管理、评价考核标准和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积极主动地探索机制改革,更加密切地深入合作,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区域发展、面向行业产业,探索多元化、多层次的协同创新模式,为实现国家创新能力的整体提升做出贡献。

作者:赵文忠单位:东北农业大学

上一篇:家庭教育与儿童心理的关联性 下一篇:科技互动课中科技馆展品的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