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40例疗效观察

时间:2022-05-11 01:43:13

中西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40例疗效观察

摘 要 目的:观察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疗效。方法:将80例符合Romell诊断标准、医院抑郁量表(HADS)平定积分>9分的FD患者随机分为两种,观察组40例予逍遥散联合黛力新进行治疗;对照组40例口服黛力新治疗,两组均合用促胃动力药。4周为1疗程。比较治疗前后消化道症状和精神症状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前后消化道症状和精神症状明显缓解(P<0.01),且复发率低(P<0.01),较对照组效果显著。结论:功能性消化不良采用疏肝理气、益气健脾类中药联合黛力新治疗疗效满意,安全性好。

关键词 加味逍遥散 黛力新 功能性消化不良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消化系统的多发病、常见病,又称非溃疡性消化不良,非器质性消化不良。目前FD的确切病因和发病机制仍未完全阐明,FD患者被认为除了动力障碍之外,其与社会心理及精神因素的关系逐渐受到重视,单一的抗消化不良药物治疗效果欠佳[1]。对我院2007~2009年所接诊80例FD患者进行了抑郁及焦虑的心理评测,并用加味逍遥散联合抗抑郁药黛力新对评测异常的FD患者进行治疗,并与单用抗抑郁药黛力新对照组进行比较,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80例患者均为2006年8月~2009年9月来我院消化科门诊的就诊患者,80例FD患者按医院焦虑和抑郁等级量表(HADS)[2]进行情绪评定,均>9分,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40例,男18例,女22例,年龄19~66岁,平均42.2±6.5岁,病程12±4.62个月;对照组40例,男16例,女24例,年龄17~63岁,平均41.2±8.6岁,病程(13±6.52)个月。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上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具有可比性。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1周内未服用对疗效评价有影响的药物。其中包括H2受体拮抗剂、质子泵抑制剂、抗胆碱能药物及其他促胃肠动力药。

诊断标准:参照Romell诊断标准[3]。①上腹部不适或疼痛、腹胀、反酸、嗳气、恶心等上消化道症状反复发作,1年内1项症状或数项症状持续或间歇发作>3个月;②临床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内镜、B超等)检查肝、胆、胰及肠道溃疡、糜烂、肿瘤等器质性病变;③无糖尿病、结缔组织病及精神病等严重躯体疾病;④伴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孕妇及哺乳妇女除外。

焦虑、抑郁评定:入选对象中医师的指导下采用Zung’s抑郁自评量表(SDS)[4]、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自评,按通用方法划分,有肯定的抑郁存在SDS总分在50分以上;有肯定焦虑存在SAS总分在50分以上。对入选的82例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进行测定,包括SAS、SDS,总分均采用标准分。

给药方法:观察组42例,予逍遥散加味进行治疗。茯苓30g,生姜3片,炙甘草6g,当归15g,薄荷10g,白芍15g,柴胡15g,炒白术25g,党参9g,砂仁9g,木香6g。可根据患者兼症随症加减。1剂/日,分早晚2次分服,服用4周;联合应用黛力新(氟哌噻吨美利曲新),1次/日,早晨饭后服用。对照组40例给予黛力新每日早中饭后各1片;两组不再予其他抗抑郁药物。两组均常规服用多潘立酮10mg,3次/日,饭前0.5小时服用。

疗效评定标准:按临床3级标准评定总体疗效。①显效:症状消失;②有效:症状减轻或好转;③无效:症状无改善或加重。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疗效。

消化道症状评分:将上腹部疼痛、腹胀、嗳气、反酸、食欲不振、恶心、呕吐7种症状进行评分。0分为无症状,1分为经提醒后病人可意识到症状存在,2分为病人意识到有症状存在,但正常活动未受到限制,3分为病人有症状且正常活动受到限制,各项症状分累加即为该患者的症状积分。治疗4周后根据症状积分变化评定疗效。

观察项目:治疗前、治疗中及治疗后作消化道症状评分和血、尿及肝、肾功能测定,每周随访一次,并记录症状及药物不良反应。

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结 果

两组治疗前后疗效比较:见表1。

两组治疗前后和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以及FD症状,见表2。

讨 论

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病因与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研究表明,与胃动力障碍、胃感觉异常有关,而引起以上异常活动的机制可能与精神状态(焦虑或抑郁)及应激有一定关系。中医将此病归为“胃脘痛”、“痞证”、“嘈杂”、“呃逆”等范畴。经临床观察发现,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多有“肝郁脾虚”的证候,如胸胁胀满窜通,或纳呆腹胀,情志抑郁不舒,脉弦等。祖国医学认为脾胃居中州,主运化,脾与胃主升清降浊,共同完成饮食的消化与吸收,为后天之本,脾胃的运化正常有赖于肝胆疏泄正常,肝属木,脾属土,根据五行生克制约的关系,木可克土,若肝失疏泄,“肝木乘土”,则脾失健运,脾胃功能紊乱,肝失疏泄,横逆犯脾,脾失健运,胃失和降,则出现纳呆腹胀,食欲不振,嗳气、反酸、恶心呕吐;若气机郁滞,则胸胁胀痛、喜太息;脉弦或缓弱为肝郁脾虚之证。基于肝脾在生理上密切相关,病理上相互影响,因此,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机主要与肝胆的疏泄功能及脾胃的运化升降功能失调有关,疏肝健脾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基本方法。逍遥散加味方中柴胡疏肝解郁,使肝气得以调达为君药;白芍养血敛阴,柔肝缓急,当归养血和血,归芍同用补肝体而助肝用,共为臣药;白术、茯苓、甘草、砂仁、党参健脾益气,实土以抑木,且使营血生化有源,共为臣药;薄荷可疏散郁遏之气,透达肝经郁热,生姜降逆和中,且辛散达郁共为佐药。诸药合用共奏疏肝解郁,健脾和胃之效。黛力新为复方制剂,每片含氟哌噻吨0.5mg、美利曲辛10mg,其通过提高中枢神经突触中多巴胺及单按递质的含量,改善焦虑抑郁患者的情绪,消除内脏不适的感觉,调节交感神经活动。并提高突触间隙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等多种递质含量,具有抗焦虑、抗抑郁、调节植物神经功能。临床观察显示,逍遥散加味联合黛力新较单用黛力新与促胃动力药合用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有效率高,疗效巩固且不良反应少。故障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中,加味逍遥散与黛力新合用,互补协同,功效确切,可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胡广.曲美布订联合帕洛西订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观察[J].临床和实验杂志,2006,5(12):1978-1979.

2 Slevin M L Quality of Phibsophical question or clinical reality?[J].BM J,1992,305(6851):466-469.

3 胡品津.功能性消化不良[J].新医学,2001,32910):623.

4 汪向东.心理卫生测定量表手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7(增刊):160-161,202-203.

表2 两种治疗方法对FD患者症状及SDS、SAS评分的影响(X±S)

注:观察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例)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

上一篇: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45例疗效观察 下一篇:益气活血固肾汤治疗糖尿病肾病3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