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要妙趣横生

时间:2022-05-10 09:17:50

语文教学要妙趣横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学习兴趣是一种能动的心理现象,是学习的内在动力,是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上的体现,它决定着人的学习行为的目的性,倾向性和独特性,其外在表现就是在学习过程中的精神状态。因此,这种非智力因素的激发,在教学活动中是非常重要的,教师采用适当的方法,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就能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激发、促进学生智力的开发,灵感的闪现。因此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激发其学习兴趣。语文教师更应该钻研这门艺术。那么,语文教学中的“趣”从哪里来呢?笔者认为来自于情、言、形和诱四个方面。

一、以情激趣

“声情并茂”是语文教学的优势,故语文教学应当披文入情,以情感去牵动学生的情思。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说过:“教师也是教育过程中最直接的有象征意义的人物,是学生可以视为榜样并拿来同自己作比较的人物。”由此看来教师的言行可以给学生带来直接的情感效应。不同的情感有不同的作用,积极的情感能使人对事物充满了兴趣和爱而去接受;消极的情感则使人对事物充满厌恶和恨而极力排斥。因此,为了创设最优化的课堂教学情感氛围,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作为教师必须做到:面对学生时保持饱满的精神,积极向上的态度,不要把一些悲观、消极的情绪带进课堂,授课时披文入情,声情并茂,真正发挥以情育情,以情激情的效果。

笔者的一位学生曾在作文里这样写道:“老师,当您面带微笑地走进教室时,我们感到轻松自如;当您声情并茂地讲课时,我们也会或悲或喜;可是当您课堂上一副冷漠的表情时,我们整节课都会感到紧张,生怕自己一不小心做错了什么会引起老师生气。”由此可见,教师的情绪对学生的听课效果和学习兴趣有着直接影响。例如笔者在教授朱自清的《背影》一文时,模仿电视散文《背影》深情地朗读,立即把那些不领会作者情感、不懂文章旨意、无心听课的学生给吸引过来,共同进入到角色中去。之后,学生纷纷起来细述自己对父亲的看法,一节课就在这浓浓的情感氛围中精彩地完成了。

二、妙语成趣

语言既是重要的交际工具,又是重要的思维工具。语言的运用是一项复杂的艺术,美的语言能给人轻松、愉悦的感觉,能消除学生消极的情绪,而代之以积极昂扬的情绪,并以浓厚的兴趣去学习。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喜欢有幽默感的老师,不喜欢语言寡淡无味的老师。教师恰当地运用幽默诙谐、生动活泼的语言,既可以增强教学的吸引力,还可以摆脱窘境,缓和紧张的说教气氛,让学生在笑声中明白事理,在笑声中改正错误。

例如:一位老师上课讲到“对偶”时,发现三个学生趴在桌上昏昏欲睡。老师灵机一动,说:“老师给大家出一个上联,请你们对下联,怎么样?老师的上联是‘小讲台一师傅兴致勃勃中神聊’。”学生们一下子来了精神,积极思索下联。老师依次叫起了三位打瞌睡的同学,让他们作答,结果都没有对出。老师笑了笑说出了下联:“大课堂三弟子众目睽睽下昏睡。”同学们听后大笑,笑得三位同学面露愧色,赶紧振作起了精神。[1]

上文中,如果老师严厉喝斥那三位同学,可能会挫伤他们的自尊心。笔者也经历过类似的事情。有一次班上一位叫陈思的学生老低头摆弄手指甲,笔者喊起她回答问题,她满脸通红回答不出来,笔者说:“不好意思,我以为你在那低头‘沉思’呢,是不是还没想好,那坐下继续‘沉思’吧。”大家都会心地笑了。课后那位同学也主动找老师承认了错误,还感谢老师没当堂批评她,维护了她的尊严,以后她在课堂上再也没走神过。总之,一个妙语连珠具有幽默感的教师往往能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力量和魅力,从而得到无穷的乐趣。

三、以貌引趣

最近在网上看到过一则新闻《广告火收入高 香港补课教师就像娱乐明星》:

香港有一群特殊的明星。在双层巴士的庞大车身上、报纸杂志的整版广告里、大厦外悬挂的巨幅海报上,乃至新闻的头条中,经常出现他们的身影。他们并非娱乐圈中人,却被冠以“天王”、“天后”的头衔。他们带动了每年上亿港元的产业。他们就是香港的补习教师。住豪宅,开跑车,香港补习教师有多炙手可热?去年年底,香港热播的电视剧《补习天后》就能令人一窥端倪。剧中补习教师几乎个个俊男靓女,收入不菲。而现实中的他们也毫不逊色。[2]

香港的补课老师为什么如此受欢迎呢?笔者认为这和他们注重形象有很大关系。有一个成语叫“以貌取人”,优美的形象确实能打动人,吸引人。我们常说“为人师表”,教师的言行举止在学生中会起一个表率的作用,而良好的形象确实能吸引学生的眼球。所谓注意形象并不是说老师们要每天讲究衣着打扮浓妆艳抹,这样不但不会吸引学生,反而会让学生反感。不修边幅,疲沓不振,给人无趣之感;严肃冷酷、面无表情也不会令学生产生兴趣;板起脸、满面怒气更不会令学生放松情绪。兴趣的产生源于爱,天生丽质给人悦目之感,会令人产生兴趣;衣着得体给人赏心之感,会令人产生兴趣;面上含笑,两眼含情给人舒心之感,更能令人产生兴趣。有经验的教师总是这样:上课铃响过,稳健地走进教室,站在讲台边,抬起头,眼神在教室环视一圈,亲切、期待的目光几乎与每个学生的目光相遇,神奇地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在学生心灵上产生了无限的亲切感。课堂上大胆发言时,教师要投以赞许的目光,这会让学生心理产生成功的满足感。对那些回答问题信心不足想举手又不敢举手者,教师要慧眼识“珠”,及时提名且投以鼓励的目光,会让学生倍觉感激,信心倍增,更努力地去学习。

四、诱发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所追求的只是那种表面的、显而易见的刺激,以引起学生对学习和上课的兴趣,那你就永远不能培养起学生对脑力劳动的真正热爱。你应当努力使学生自己去发现兴趣的源泉,让他们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到自己的劳动和成就——这件事本身就是兴趣的最重要的源泉之一。”如何让学生通过亲身的实践获得来自学习本身的兴趣和愉悦呢?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善于多渠道地诱导学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积极、主动地去质疑解惑。比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制造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笔者在教鲁迅的《阿长与》这篇课文时就使用了悬念导入法:“鲁迅先生很少专门为某个人写文章,要写都是些名人。如《记念刘和珍君》,《关于章太炎先生二三事》,《藤野先生》等等。但是,有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无功无德,甚至连名字都是借用的别人的,鲁迅先生却在多篇文章中提到她,还专门为她写了一篇文章,这是为什么呢?就让我们到课文中找答案吧。”学生很容易被这个问题吸引住,整节课都在争辩讨论,各抒己见,各显所能。

(二)利用现代化多媒体诱发学生学习兴趣。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熟悉了老师讲学生听的旧模式,课堂教学往往是枯燥的,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教学,具有直观性、能动性和交互性等特点,能为语文教学带来很大的方便,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教师充分运用多媒体表现手段,充分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使课堂变得有声有色,使教师和学生可以充分交流,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比如,在教学《背影》时播放电视散文《背影》中父亲过铁道买橘子的视频画面,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父亲买橘子时的艰难;在教学《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时,给学生观看圆明园的原始照片和图画,让学生更深切地感受圆明园的美轮美奂,从而树立富国强国的信念。还可以给学生听听和课文相关的歌曲,看看和课文相关的电影等等。课文无非是例子,应该让学生从课堂延伸出去,到更广阔的天地中去,这样学生才有兴趣学习语文。

综上所述,要搞活课堂教学,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我们就得在“情趣、言趣、形趣、诱趣”四方面下一番功夫。

参考文献:

[1]刘建峰.“智”言妙语巧说服[J].班主任,2008,(12).

[2]孙浩.广告火收入高 香港补课教师就像娱乐明星[EB/OL].http://.新华网,2008-02-01.

(惠明志 江苏省丰县初级中学 221700)

上一篇:高中古诗词鉴赏有效教学的尝试 下一篇:浅谈古诗词课堂教学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