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教学的定位

时间:2022-05-10 12:53:25

跨文化交际教学的定位

摘要:全球化的发展使得社会对于跨文化交际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目前的跨文化交际教学会面对一些问题。“文化”和“交际”这两种概念都具有多元复杂性,这一方面使得我们难以建设具有相对稳定性和普遍代表性的课程体系,另一方面由于涵盖的内容过于宽泛,容易造成教学目标不清、重点模糊的情形。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应当彻底理清跨文化交际学科的概念,教学的目的,课程的定位,围绕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最终目标,建立起更加实用化的教学系统。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多元复杂性;学科定位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0-0277-02

跨文化交际经过了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探讨,但是仍然有可能会由于课程本身所涉范围过于广泛的原因,使得课程教学缺乏必要的核心内容和重点方向。对于这一课程如果缺乏清晰的认知,很容易造成在课堂上对文化知识泛泛而谈,而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缺乏有效提高的结果。要避免目前跨文化交际教学陷入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教学手段模糊化的误区。首先需要明确跨文化交际的定位。即整理清楚“跨文化交际”这一概念到底是什么,造成模糊的原因何在,从而为其带来的问题寻求解决方法。

对文化的界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起点。在实际的跨文化交际教学中,我们往往会粗略地把所涉及的文化划分为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而探讨如何在这两种文化之间进行跨文化交际。这种划分方式在产生之初有其合理性,但是随着跨文化交际实际情况的不断发展,就会面临很多不确定性的挑战。

首先,在中国学生跨文化交际课程中,无论我们把中国文化的对立面界定为大的西方文化,还是具体的某国文化,都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片面性。在学生未来进行跨文化交际时所面对的对象不确定的情况下,以某一种或者某几种文化的文化常识作为教学内容的主要组成部分,无论此类文化多么具有典型意义,都仍然是片面的,这样的教学也就承担着以偏概全的风险。其次,我们对文化的划分,主要标准是国家,民族,乃至地域。也就是说多数情况下是以空间作为标准。这种选择标准无可厚非,甚至可能是目前能找到的最好的选择。但是由于文化的构成极其复杂,这种标准仍然可能会带来一些误导。总体来说,空间、民族、语言、文化等概念是不可随意重叠的。为某地域的文化建立起一个简单模式,未必具有普遍意义和足够的代表性。第三,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参与者的个人经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交流者个人的跨文化经验,包括跨国旅游,跨文化阅读,跨国婚姻等个人背景,也会对跨文化交际产生巨大影响。但是与整个文化群体之间的差异比较而言,个体元素的重要性在很大程度上就被掩盖乃至被忽略了。

以上三点的探讨可以表明,文化差异不能被简单地缩减为基于空间的差异,跨文化交际教学也不能被简单地缩减为两种或者几种不同文化之间的常识比较。也就是说我们的跨文化交际教学应当跨越目前不同文化元素比较的藩篱,而进入社会语言学的范畴。也就是说跨文化交际课的核心不应当是归纳总结某几种文化的典型特征。有可能更多的是一种态度,一种视角,一种开放的思维方式。在教学中需要更加关注文化的多元性和复杂性,文化行为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等因素。

简单来说,跨文化交际课可能是一门英语课,但也可能是日语课,甚至可能就是一门中文课,但是根本要素在于思路,在于对跨文化交际多元复杂性的清醒认知。否则即使在课堂中使用的语言、文化系统多达数十种,整个课程也仍然被束缚在不同系统简单比较的藩篱之内。

另外,“交际”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概念,在进行跨文化交际的时候,交际的主体、目标、媒介、环境等具有重大影响的因素都在不断变化中。这使得交际参与者的预期也会产生变化。所以跨文化交际教学所涉及到的问题应当进一步得到拓宽。跨文化交际教学应当纳入更多的交际行为,这其中还包括一些非传统的跨文化交际行为。比如在跨国企业中,很多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交际者使用非母语的语言进行跨文化交际的情况,移民社群与当地的文化进行的交际行为乃至与自己本国的跨文化交际等。

综上所述,“交际”概念与“文化”概念类似,都是建立在很多不同维度上的复杂结构,跨文化交际教学的定位非常容易模糊。此外,跨文化交际教学的内容,和其他科目有大量的重叠,比如西方文化史,比较文化学,欧美概况,思想史,语用学,传播学等,如果被这些文化知识的细节所淹没。跨文化交际课就变成了散漫的文化知识比较课;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就变成了缺乏焦点的文化常识、交往礼仪知识的传授。

对此我们的应对策略,首先必须明确跨文化交际教学的定位。这样以来,文化的多元性就成了一个基本的出发点。跨文化交际教学,不仅仅要从各个层面,各个角度探讨各个不同的社会群体复杂的文化结构,理解不同的交际参与者复杂的文化背景,在交流中产生的不同预期。更加需要培养的是,学生在未来面对不可预知的、已有知识之外的交流问题的时候,怎样激发自己的创造力,采取什么样的策略进行交际。在这样一个方向下,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就既要建立在文化知识之上,又要超越文化知识。既关注文化知识的积累和应用能力,也要关注在缺乏相应文化知识的时候,如何激发自己的创新能力,从而达成与交际对象有效的信息传递。

因此本文认为,跨文化交际教学的内容,应当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第一,仍然是以文化常识教育为基础。交际必须建立在基本的了解之上,基本的文化常识应当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基石。这其中首先就包括,世界几大文化各自的核心价值观所在,产生的原因,具体的表现。围绕这些核心内容,各种行为思想模式只是差异的表象,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将其作为核心内容的佐证和表现,而不应当将之作为教学的重点和主要内容。如果在这种内容上消耗过多的篇幅和时间,就偏离了跨文化交际的教学方向。这是因为,这些文化差异相对比较表面化,并不涉及到世界观、价值观等核心文化内容。所以在跨文化交际教学中,在文化常识教学方面,应当以文化价值观的差异为教学核心,尽量避免空泛而毫无目的地讲述文化细节常识。

第二,跨文化交际教学的教学方式应当与具体的教学目的相结合。跨文化交际存在于许多不同的场合中,很多对外商务活动、政治活动、教育活动、文化活动,都有可能对外语专业的学生提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需求。但是这些不同的活动对跨文化交际所提出的要求是不同的,交际的主体是不同的。因此跨文化交际教学应当进一步细化,针对不同的需求,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在基本的文化常识之上,用完全相同的教学内容,来培养这些明显不同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显然是不现实的。

第三,跨文化交际教学应当适当引入一些更加经验的教学内容,比如对于不同层次跨文化交际的统计图表。跨文化交际教学归根到底应当是一种能力的培养,但是由于教学内容的多元复杂性,多数教学手段都是理论的,抽象的。适当引入跨文化交际的数据统计应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种缺陷。

结论:由于跨文化交际在实际生活中的不断增加,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需求也不断增长。跨文化交际教学所涉及的内容具有多元复杂性。要使跨文化交际教学跟上飞快发展的社会形式,又要使其免于落入缺乏重点的空泛知识传授的陷阱,就必须彻底明晰跨文化交际的基本概念、面临的挑战和教学目的。

在跨文化交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明白,由于学科本身的复杂性,无论我们建立起什么样的教学系统和教学模式,都必然面对着大量的例外和非传统内容。因此我们在跨文化交际的教学中必须保持开放的思路,随时准备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将新的内容纳入我们的教学体系之中。

与此同时,我们又必须明确跨文化交际的核心所在,将零碎的知识围绕文化核心价值建构成为有机的体系,并且根据实际应用的需要,强调实际的应用能力。从而培养出能够正确应对不同的跨文化交际活动的实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Alan Durant and Ifan Shepherd,'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European Journal Of English Studies,Volume 13,Issue 2,2009:147-162.

[2]Bowe,Heather and Martin,munication across Cultures:Mutual Understanding in a Global World.Cambridge:Cambridge UP,2007.

[3]L.Kroeber & Clyde Kluckhohn,Culture: A Critical Review of Concepts and Definitions,Cambridge,MS: the Peabody Museum,1952.

[4]高一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跨越”与“超越” [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2,(10):27-31.

[5]许力生.跨文化的交际能力问题探讨[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7):17-21.

作者简介:吴慧勇(1976-),男,湖北襄阳人,湖北文理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跨文化研究、文化产业。

上一篇:多元联系数在数学课堂教学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下一篇:国内CBI应用于外语教学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