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及其驱动力浅析

时间:2022-05-09 01:08:03

中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及其驱动力浅析

摘 要:非政府组织作为一种新兴的组织类型,是社会公共部门的一部分,其作为社会治理的主体之一,正扮演着越来重要的角色。本文讨论了非政府组织的产生背景及现状,同时阐述了中国非政府组织之所以得以发展壮大的驱动力,根据其驱动力因素探讨了目前中国非政府组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今后发展的建议,最后预测了中国非政府组织今后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非政府组织;产生;驱动力;问题;对策

一、关于非政府组织的定义与界定

目前世界上还没有一致的、普通认可的定义。非政府组织是英文“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一词的缩写,我国的正式官方文件里一般意译为“民间组织”,通常译为“非政府组织”。在《非政府组织法的立法原则》一书中对非政府组织有以下解译:“‘非政府组织’指在特定法律系统下,不被视为政府部门一部分的协会、社团、基金会、慈善信托、非营利公司或其他法人,且其不以营利为目的。即使如有赚取任何利润,也不可以将此利润分配。工会、商会、政党、利润共享的合作社或教会均不属于非政府组织”。[1]另外,人们大多比较认同美国约翰-霍布金斯大学的莱斯特・M・萨拉蒙教授所下定义,他认为,凡是具有以下五个特征的组织即可视作“第三部门”的一部分:即组织性、民间性、非营利性、自治性、自愿性。因此,对于非政府组织可以形成一种操作性概念:非政府组织是指由持相同或相近志向的志愿者组成的、具有稳定的组织形式和固定的成员的、超出于政府机构和企业之外而独立运作且发挥特定的社会功能的、不以营利为目的而关注于特定的或普遍的公众公益事业的民间团体。[2]

二、中国非政府组织的产生与发展现状

在我国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下,非政府组织处于社会的边缘领域。非政府组织仅仅作为一种附属物而存在。在政治上,非政府组织是政府的附属物;在经济生活中,非政府组织是企业的附属物。但是,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逐步完善,非政府组织开始形成一

个独立的部门。在我国经济转轨的特定时期,非政府组织的产生发展同改革开放有着直接的内在联系。首先,我国市场化改革的过程就是根本改变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包揽经济、社会事务的过程,是市场和社会发育及形成的过程。在这一转型期,从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角度看,强国家――弱社会的格局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在国家放权的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政府做不好、市场又不愿做或也做不好的社会公共事务方面的问题,这为中国的非政府组织的兴起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其次,出现了多元化的资金来源。非政府组织的经费不再完全来源于政府,许多社团通过会员费、社会募捐、项目资金等方式获得经费来源。财政拨款不再是非政府组织活动经费的唯一来源。最后,非政府组织的充分发展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形成的重要标志之一。[3]

我国非政府组织在近20年内的发展非常迅速。这些社团中,学术性团体如各种学会等约占38%,行业性团体如商会等约占23%,专业性团体约占29%,联合性团体如联谊会等约占10%,另外还有基金会73个。同时,从事非营利社会服务活动的社会组织如非营利性医院、学校、社会福利机构、研究机构等在中国也为数不少。[4]

三、中国非政府组织的驱动力

是什么原因导致非政府组织近年来在我国的迅速发展呢?又是什么原因驱使它有着不竭的动力向前一直迈进呢?从其发展的历程看,有着深刻的社会根由。

从客观方面看:第一、市场经济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推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市场经济扩大了企业面临的竞争风险。公有和非公有制企业为寻求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保护本行业的发展,需要有代表自己利益的同行组织。尤其是一些私营和民营企业,为增强自身的竞争力,提高自身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同行业间互助合作,建立了各种互助组织。第二、政府机构改革。1993年3月八届人大确定政府机构改革,政府将那些管不了、不该管的事情让社会去调节,并且有些政府可管可不管的事也应交给社会去解决。政府对社会的管理逐渐放松,留下的真空由非政府组织来填补。第三、人们思想觉悟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随着我国经济、教育和文化事业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觉悟有了较大提高,对一些与社会和人类发展密切相关的问题如生态环境问题、弱势群体问题等,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关心。第四、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完善。改革开放后,我国不断加强民主和法制建设,公民的民主和自由程度得以提高,结社的权利得到保障,申请成立非政治性社团成为可能。最后,与国际社会联系日益加强,众多国际非政府组织进人中国,也促进了中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5]

从主观方面来讲,我们也应该看到中国非政府组织自身的特点和其所在的社会背景和社会文化,中国自古以来是一个崇尚友善、好施、乐群、共荣的国家,这就为非政府组织的驱动力提供了主观精神上的支持。

四、中国非政府组织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非政府组织的法制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这对促进非政府组织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非政府组织的发展还面临着许多的问题。

第一、法律制度安排缺位。最主要的是党和国家的政治民主化的问题,因为政治民主化关系到国家法律安排的问题。第二、政府改革不到位。目前,我国非政府组织在国家的地位说不清楚,从概念到具体事情都是不清楚的,还存在党的机构与社团不分,政府机构与社团不分,企业和社团不分,还有事业单位与社团不分的情况。第三、对市场经济运作规律把握不够。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看,我国的内外贸体制,没有真正掌握市场经济的运作规律,尤其是加入WTO以后,反倾销案件每天都有,但真正能够打得出去的行业协会只有为数很少的几家。可见,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的冲击是很大的。 第四、学术研究滞后。近几年我国在学术研究方面有很大进步,但滞后于非政府组织本身的发展。第五、支持性的后备力量不足。从非政府组织的发展来看,它需要一批大型的、有实力的基金会支持,如果没有这样的支持其后备资源是跟不上的,现在叫公募基金会和非公募基金会。第六、非政府组织本身缺乏自治。非政府组织本身的自治不够,理事会和监事会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第七、生存能力较弱,资源动员能力有限。非第八、专业化服务能力不足,人力资源开发能力低下。此外,目前非政府组织在我国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太低,很多人不愿意来,由于社会待遇、经济收入和生存等问题,优秀的人才进入是很难的[6]。此外,还存在着双重管理体制、监管机制不成熟、收入结构不合理、社会影响力不高等问题。[7]

非政府组织如何迎接挑战呢?从组织外部看,就是要积极营造出有利于组织健康发展的活动空间;从组织内部看,就是要探索组织适应新形势发展的新道路。为此建议:第一,完善非政府组织的治理结构和责任机制。中国的非政府组织要发展,首先需要完善治理结构,建立责任机制;第二,建立第三方的监督与评估机制。建立第三方的监督与评估机制是当前中国非政府组织发展过程中一项急为紧迫的任务;第三,加强能力建设,提高非政府组织解决社会问题和满足社会需求的能力。非政府组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决定非政府组织未来的发展;第四,稳定是中国压倒一切的任务;第五,尽快完善非政府组织方面的法律法规体系,使非政府组织的各项活动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第六,提高认识,积极培育和发展社会中介组织。媒体在发挥对非政府组织进行舆论监督的同时,对于非政府组织的积极作用也要给予相应的报道,提高人们对非政府组织全面、正确的认识。[8]

在新的国际国内环境下,中国非政府组织将进一步克服自身的不足,发挥其在国家转型中承上启下的作用,更加显示其“非政府”的独特作用。

注释:

[1]世界银行组织.,北京:喜玛拉雅研究发展基金会印行,2000年.

[2]张洪辉.,载,2005年第1期,第118页.

[3]王名,刘国翰,何建字.,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7月版,第78页.

[4]吴忠泽.,载,2002年第2期,第112页.

[5]张利平.,载,2005年第2期总第185期,第129-130页.

[6]安瑞娟,屈巍.,载,2004年第2期总第75期,第79-80页。

[7]邓国胜.,北京:清华大学博士后出站报告,2001年.

参考文献:

[1]王楠,郑保章.,载,2004年第12期.

[2]刘俊.,载,2005年第6期.

[3]杨龙波.,载,2004年第1期,总第250期.

[4]万利民.,载,2005年第3期,总第38期.

上一篇:低压变频器应用分析 下一篇:大数据时代下信息安全的刑法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