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肥厚性心肌病和陈旧性心肌梗死心电图的差异

时间:2022-05-08 10:16:40

比较肥厚性心肌病和陈旧性心肌梗死心电图的差异

摘要:目的 比较肥厚性心肌病和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差异。方法 回顾2011~2014年在我院检查确诊为肥厚性心肌病(62例)和陈旧性心肌梗死(58例)的临床资料、心电图进行搜集和整理;对比分析二者一般临床资料,心电图的碎裂QRS波群发生率,病理性Q波发生率,ST-T改变情况监测到的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结果 二者在碎裂QRS波群、病理性Q波均有差异(P0.05)。结论 肥厚性心肌病和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中老年人群。心电图指标碎裂QRS波群和病理性Q波可以分析肥厚性心肌病和陈旧性心肌梗死心电图的差异。

关键词:肥厚性心肌病;陈旧性心肌梗死;心电图;差异

肥厚性心肌病多有家族性遗传倾向,主要在左室壁的非对称性肥厚,可诱发发过缓性心律失常、快速房性心律失常和室性心律失常等,并且进一步会发生心源性猝死等严重心脏事件[1]。陈旧性心肌梗死导致心室颤动发生的阈值降低,易发生各类室性心律失常,如室性期前收缩、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纤颤等[2]。二者病死率均较高且表现很相似,均有心力衰竭和各种心律失常,给临床的鉴别带来一定的难度。本文对本院收治的肥厚性心肌病和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对鉴别二者有价值的心电图指标。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8月~2014年8月本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所收治,一共102例其中肥厚性心肌病62例,男性50例,女性14例,年龄42~79岁,平均(63.35±8.76)岁;陈旧性心肌梗死58例,男性47例,女性11例,年龄42~78岁,平均(52.83±8.31)岁。两组患者比较性别和年龄等一般资料,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超声波动态心电图检查确诊肥厚性心脏病,其诊断依据[3]:①排除肺心病和冠心病等其他器质性病变,并且排除高血压等基础疾病造成的继发性心肌肥厚,超声心室壁厚度>15mm。②肥厚部位仅限于心尖。陈旧性心肌梗死均通过冠状动脉造影确诊,诊断标准为:①胸痛病史;②典型心电图动态变化;③心肌标记物。

1.2主要仪器 12导心电工作站MEMRS-ECG-W-1心电网络工作站手持心电图仪MECG-200心电分析系统(触屏版)

1.3肥厚性心肌病和陈旧性心肌梗死心电图诊断方法 由一名有丰富经验的临床医师使用常规12导联心电图解读所有心电图。

1.4统计与分析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

2 结果

陈旧性心肌梗死组出现碎裂QRS波群者26例(41.93%);肥厚性心肌病出现碎裂QRS波群者3例(5.17%),P

3 讨论

在观察中发现碎裂QRS波群者在陈旧性心肌梗死组中26例(41.93%);肥厚性心肌病出现碎裂QRS波群者3例(5.17%),碎裂QRS波群总体出现率及导联分布在两组中表现有差异。研究发现,心肌瘢痕与碎裂QRS出现存在对应关系[4,5]。fQRs波群可能是非均质性心肌瘢痕的可靠标志[6]。本实验的结果表明,fQRs可以作为心肌梗死的重要指标。

在本实验中,病理性Q波在陈旧性心肌梗死组患者中的出现率为45.16%,而其在肥厚性心肌病组出现率仅为13.81%,其差异较为显著,这和Baer等报道一致[7]。我们推测病理性Q波可作为二者心电图鉴别点之一。

本实验中,ST段压低伴或不伴T波异常:陈旧性心肌梗死组36例(58.06%),肥厚性心肌病组28例(48.26%);ST段抬高伴/不伴异常T波:陈旧性心肌梗死组15例(24.19%);肥厚性心肌病组12例(20.69%),其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在陈旧性心肌梗死和肥厚性心肌病的疾病中,ST-T改变不能作为区别的指标之一。

由于样本量较少,为了进一步明确碎裂QRS波群,病理性Q波分布情况和ST-T变化在肥厚性心肌病和陈旧性心肌梗死的差异变化,需要增加样本量。心电图可以作为肥厚性心肌病和陈旧性心肌梗死的初步筛选,仍需密切结合临床情况,才能使心电图更好的为患者服务。

参考文献:

[1]李进让,路平,孙建军.声带息肉临床形态和病理特征观察[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7,42(8):585-588.

[2]王力明,张守德,安艳丛,等.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治

上一篇:溃疡性结肠炎的药物治疗 下一篇:上消化道造影结合CT评价食管癌三维适形放疗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