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破产的风险控制

时间:2022-05-08 08:27:38

【前言】商业银行破产的风险控制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在市场化改革和国际金融一体化的双重作用下,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不断扩大,风险控制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商业银行的生死存亡。国内外对商业银行风险控制给予了普遍的关注,并开展了许多相关的研究与实践。OmotolaAwojobi&RoyaAmel(2011)在研究影响银行风险管理有效...

商业银行破产的风险控制

【摘要】

随着我国银行业市场化改革的逐步深入,建立商业银行破产制度、实施真正意义上的市场化破产变得越来越迫切。如何防范商业银行经营中面临的各种风险,降低或控制其破产的可能就成为当务之急。本文具体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破产风险的来源和风险管理的现状,然后结合我国经济运行和宏观政策,从国家、银行和储户三个角度提出了控制商业银行破产风险的对策。

【关键词】

商业银行;破产;破产风险;风险控制

一、引言

在市场化改革和国际金融一体化的双重作用下,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不断扩大,风险控制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商业银行的生死存亡。国内外对商业银行风险控制给予了普遍的关注,并开展了许多相关的研究与实践。OmotolaAwojobi&RoyaAmel(2011)在研究影响银行风险管理有效性的因素时认为,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创新使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不再局限于信用风险,而是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等在内的各类风险。姚益龙和毛小锋(2003)指出我国通常都是由人民银行充当最后贷款人对问题银行实施拯救,即便这些银行破产,所有的损失也要全部由国家承担。这种单一的损失弥补机制将不利于调动存款者对银行监督的积极性,不利于发挥银行对风险控制的主观能动性。李洪江(2001)指出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问题,必须从政府、银行和企业这个三角关系入手,对三者进行系统性的改革。否则,单方面地改革不会取得理想的效果,既便是在短期内达到了目的,如果没有制度保证,从长期看都将最终走向失败。杨满仓(2007)通过研究总结法国BNPP银行的风险控制和风险分散技术得出我国商业银行可以借鉴的方法有:培育银行自身的风险文化、IT系统对风险控制自动化和风险分析方法的国际化、保险公司对信贷风险的分散等措施。

当前,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步伐日益加快,存款利率上限和贷款利率下限浮动的幅度加大,实际缩小了存贷利差,给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等带来了严峻的挑战。然而,我国商业银行在着力提高竞争力的时候,强调业务发展较多,银行的风险控制大多建立在不完善的制度规定、不健全的内部控制和不完全的信息系统基础之上,还远远没有形成有效的风险控制机制。因此,商业银行不能一味地追求规模的扩张,而需提高自身的经营能力和抗风险水平,避免由于环境改变造成的破产危机。本文分析了在市场化改革加快的大环境下商业银行面临的破产风险,在此基础上分别探讨了国家、商业银行和储户应对该风险的相关策略,对保证商业银行健康长远发展、加快金融自由化、维持社会稳定有着重要意义。

二、问题的提出:商业银行破产风险

(一)商业银行破产

利率市场化改革要求银行能够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银行既然有赚钱的目标,那么自然也该有破产的风险。在竞争性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当商业银行经营不善、存贷款利差缩小到不足以维持正常运营活动时,或因不良贷款产生流动性危机,那么破产倒闭就是顺理成章的事。

如果真正允许银行破产,可以推动我国存款利率进一步市场化。但是,商业银行的破产也会给金融体系和社会稳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一方面,商业银行破产具有很强的传导性。如果一家商业银行因经营不善暴露出流动性风险而面临破产,可能导致储户对整个银行业的信心丧失,从而形成系统性金融危机。另一方面,商业银行破产具有强烈的负外部效应。大规模的银行破产将导致存款保险机构无法提供足够的赔偿基金,储户遭受巨大的损失。同时,由于商业银行在整个社会经济中处于特殊地位,一旦破产涉及的利益主体范围广泛、数量众多,包括债权人、股东、职工在内的社会各界将面临无法消除的损失。因此,清楚地识别商业银行经营中面临的各种风险、降低或控制其破产的可能就成为当务之急。

(二)商业银行破产风险的分类

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的破产风险主要来源于以下五个方面:

1.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发放的贷款得不到偿还的可能性,或者是其投资项目的质量恶化造成违约,从而给商业银行带来损失的可能性。当前,国内不少企业经营不景气、自身效益差,还有一些企业利用兼并、破产的机会逃避债务,致使商业银行出现大量的呆坏账。如果不及时化解巨额的信用风险,一旦出现突发因素就有可能导致金融危机:1994年的墨西哥金融危机和19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均说明了信用风险的潜在危害性。

2.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是指因市场价格(利率、汇率、股票价格和商品价格)的不利变动而使银行表内和表外业务发生损失的风险。此外,金融市场秩序混乱也会引发市场风险:一些企业将从银行获得的贷款投入股市,间接危害了银行信贷资金的安全;企业发行的债券大部分也都是由国有商业银行担保或发行,如果企业经营不善、无法到期清偿,企业破产的风险就会直接影响到银行的经营风险。

3.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是指商业银行没有足够的现金来弥补客户存款的提取而产生的支付风险。其最大危害在于具有强烈的传导性: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时,商业银行由于肆意发放信用等级低、质量差的贷款导致到期无法收回资金,从而造成严重的流动性危机,包括很多商业银行在内的大量金融机构由于流动资金不足而纷纷倒闭。

4.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主要表现在商业银行资本金严重不足和经营利润虚盈实亏两个方面。资本金具有不必偿还和可以承担经营风险的职能,能够帮助商业银行抵御较大的流动性危机。目前,我国许多商业银行的资金结构并不合理,不良负债的比例过高,资产质量低下,达不到《巴塞尔合约》规定的“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8%”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较大的财务风险。

5.操作风险

引发操作风险的原因主要有公司治理结构不健全、内部制衡机制不完善、员工素质管理不到位和社会变革转型不适应等。当前,由于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的存在,商业银行在开展业务时容易产生大量的不确定风险,使其面临的破产风险进一步加大。

(三)我国商业银行风险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银行业风险的增多,我国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和控制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风险管理上,商业银行普遍成立了资产负债管理机构,定期监测、考核资产负债的各项指标。在内部控制上,各商业银行普遍设立了稽核部门,对信贷资产质量和银行内部的经营管理实施了监督。但同国外相比,仍然存在明显的不足,这表现为:

第一,破产风险控制意识不强。金融业是高风险行业,但是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过分追求经营规模,看重短期目标,而把风险控制看成是业务员创造利润的绊脚石。由于一直以来,我国都对商业银行提供隐性担保,政府往往会为银行的亏损承担责任,从而导致商业银行对破产风险的认识严重不足。

第二,缺乏系统的内部管理机制。我国商业银行的业务部门大多各自为政、分头管理,因而管理体系、机构设置等方面缺乏系统性,业务流程中存在着职能不清晰、信息不对称、客户管理有漏洞等问题。

第三,风险管理手段落后。我国商业银行评估风险、量化风险的技术比较落后,基本还停留在风险量化的最初阶段。由于成本、技术等原因的限制,一些风险控制的关键参数和计量模型还没有被大部分商业银行采用。

第四,缺乏事前风险防范和预警机制。我国大部分商业银行对于早期风险的防范和新增风险的识别、监测上仍是一片空白,没有形成专门的风险监测和预警系统。由于管理体系、技术条件和人员素质等方面的原因,银行对于事前风险控制工作显得较为薄弱。

三、我国商业银行破产风险控制的对策

笔者认为,国家、商业银行和储户应当各自采取措施从不同方面来规避和控制银行的破产风险:

(一)从国家的角度

1.完善金融监管体系,制定相关金融法律法规

有效、完善的外部监管可以督促金融机构,促使商业银行加强管理、提高效益,避免出现破产风险。因此,需要分层建立金融监管体系,进一步明确地方政府在区域性金融监管和风险防范方面的责任。同时,鉴于商业银行破产的特殊性,银行破产的程序和原则有别于一般破产制度。因此,我国需要大胆借鉴和吸收国外金融机构市场退出的经验,尽快制定颁布有关商业银行破产的法律法规,以及配套的实施细则和操作办法。

2.明晰银行产权制度,区分银行信用和国家信用

产权制度是基础性制度,决定了信贷交易的产权结构模式。目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产权较为单一,不利于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银行治理结构的改善,只有实行股权多元化,才能建立起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因此,必须加快银行产权制度改革,鼓励跨国银行和民营资本为国有商业银行注入新的经营活力,同时在既定的产权制度基础上对企业的激励约束机制进行优化,改善银行内部治理结构。

3.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发挥社会中介机构作用

金融机构的信息披露,使存款人能够更加清楚地了解银行的经营状况和风险程度,保证其存款的安全。2002年,央行颁布了《商业银行信息披露暂行办法》,对商业银行信息披露的内容、原则、程序和方式做出了总体规范,但仍然存在数据失真、风险披露不足、规范性不强等问题。对此,国家必须设法增强金融信息的透明度,让市场交易者能够有效和准确的预计银行破产的潜在危机,从而自主的避免风险。

4.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实现风险分担市场化

存款保险制度具有保障银行金融安全的功能,如果银行资产质量出现恶化面临破产危机时,存款保险机构可以通过整改等方法帮助并监管该银行。此外,存款保险制度还具有保障储户金融安全的功能,如果出现商业银行无法挽救必须破产的情况,存款保险机构可以按照设定的最高偿付限额赔偿存款人的存款,防止挤兑风潮和金融危机。另外,我国存款保险可以通过制度设计,如保险最高限额、差别费率等,尽量避免金融机构和存款人的逆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

(二)从银行的角度

1.加强经营管理水平,建立有效内部治理机制

我国商业银行应进一步借鉴国际同业经验,完善自身的运作自律体系,逐步向精细化管理转变。商业银行应以规范业务流程为目标,按照横向制衡、纵向制约的原则,加强上下级、前后台、不同岗位问的监督,完善内控制度和防范措施。此外,商业银行要建立市场化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和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实施审慎的财务和会计政策,严格信息披露制度,做好员工的思想道德和法律法规制度的教育。

2.持续优化业务结构,提高自身盈利能力

从国际经济、金融改革和发展的趋势来看,商业银行传统的资产负债业务发展空间正在逐步缩小,商业银行必须寻求新的发展点和利润来源。据中国银行业协会最新的中国银行业发展报告显示,发达国家在完成利率市场化改革后,中间业务收入占比平均值为40%~60%,大银行可达60%~70%。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必须在保持基本业务稳定的基础增强创新意识,加快发展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及投行业务,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从而提升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3.丰富风险管理手段,完善风险控制体系

商业银行的全面风险管理主要包括对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的管理。对于信用风险,银行应主要做好贷款客户的信息收集和资信评估工作;对于市场风险,银行在监管中要把握好资本充足率这一关键指标,对于操作风险,不仅要从制度上严格把关,防止关系信贷和违规操作事件发生,还要注意对交易员或操作员的素质考核和严格挑选。

(三)从储户的角度

1.提高存款人风险意识

商业银行真正允许破产以后,所有破产金融机构的存款赔偿将不可能再由国家负责解决,而是由银行和存款人共同承担破产风险。因此,储户需要改变中国商业银行不会破产的传统观念,正确认识到银行也是企业,也有破产的可能,并正确树立防范银行破产的风险意识。因此,存款人应当在金融企业信息披露的基础上,自主选择可靠的银行。一旦存款银行面临破产,存款人也应当具有承担相应损失的能力。

2.养成分散避险的习惯和能力

银行破产,储户在单个银行能够获取的赔偿是有额度限制的,超过存款赔偿的部分,将得不到赔偿。因此,储户在存款操作时,不应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而是要将存款分散地存到自己信任的银行之中,以减轻银行破产带来的损失。同时,储户在存钱时须对利率、服务、存款依据的合法有效、存款的安全性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参考文献:

[1]刘健芝.关于商业银行风险控制的几点思考[J].金融论坛,2006

[2]欧阳品华.我国商业银行破产的可能性及其预防措施[J].金融论坛,2001(4)

[3]刘沫茹.商业银行破产法律制度的比较研究[J].江汉论坛,2005(11)

[4]丹.我国商业银行发行次级债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7

[5]陆岷峰.中小商业银行应对“被退市”危机对策研究[J].华北金融2012

[6]何畅.现行商业银行破产法律制度存在的缺陷及完善对策[J].金融论坛,2003

作者简介:

李智(1993.01-),女,江苏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金融学专业本科生。

上一篇:检修业务全过程财务管控探讨 下一篇:基于PSR模型的房价调控政策有效性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