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流行文化在韩国高中汉语课堂中的应用

时间:2022-05-08 06:51:01

中国流行文化在韩国高中汉语课堂中的应用

摘要:中国流行文化的自身很多特性使得它更具有天然吸引力和零距离感,这使得文化接受者更加容易接受。 本文主要探究流行文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性以及其具体如何在韩国高中汉语课堂中得以应用。

关键词:对外汉语;韩国;高中课堂;流行文化

众所周知,文化在汉语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提起中华文化,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国的历史地位以及在世界上的影响力的确是不容小觑的。但是人人常常容易将中华文化等同于中国传统文化。在汉语教学的过程中,过分的强调中国传统文化。却忽视了跟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流行文化。实际上若是在进行文化教学的时候把教学重点由传统文化转移到更接受度更强、受众度更广泛的流行文化上。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流行文化作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具有天然吸引力即一个国家以吸引的方式影响其他国家的能力。“吸引”其他国家的目的,是不战而胜地同化对方。所谓“同化力”,是指一个国家所具有的一种塑造其他国家喜好、取向和价值观的能力。比如美国的好莱坞、日本动漫、韩国的流行文化都是国家形象塑造的有力手段。如果说欣赏书法、戏曲这样的传统中国文化确实需要具备一定的语言能力。而流行文化所带来的这种零距离感却是独一无二的。并且在现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文化的本身是多元的,交流的渠道也是多元的。易于沟通与理解的表现方式,深入人心的感染力是流行文化具有的独特优势,所以在对外汉语教学的过程中如果能充分考虑到流行文化的作用,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特别是教学对象如果是青少年时,流行文化这种天然的吸引力和零距离感。更加容易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更加容易激发起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兴趣,从而激发起对汉语学习的兴趣。

一、将流行文化运用到韩国高中的汉语课堂的原因

(一)韩国高中汉语课堂是具有教学对象的合适性的。因为韩国高中汉语课堂的教学对象大都是青少年。事实证明流行文化吸引力更多作用于青少年。因此利用流行文化进行汉语教学的首选对象应该是青少年。

(二)流行文化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汉语学习动机,还能激发学生的汉语学习兴趣。

首先,流行文化的引入能够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跟我们中国的学生会因为喜欢看美国电影学好英语,喜欢日本的动漫学好日语,喜欢看韩剧学好韩语一样。随着网络文化、粉丝文化的兴起和中国的流行文化在世界的影响力增加,会让学生选择汉语学习的动机更加多元化。许多青春期的学生会将对中国偶像的崇拜或者对中国的流行文化的喜爱来作为学习汉语的动机。

再者,苏荷姆林斯基说过:“培养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进行复杂认知活动的主要动力。”因为流行文化自身的趣味性的特点。如果能将其运用到汉语教学中。是会极大的丰富汉语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二、如何将流行文化运用于韩国高中的汉语课堂中

将流行文化运用到韩国高中的汉语课堂,主要采取图片视频影音法、歌曲法等。

图片视频影音法,目前韩国的汉语教材也越来越注重引入流行文化因素。比如韩国某高中所使用的汉语会话课的教材《中国语会话》就专门设有一课主题围绕中国的电影,电视剧以及韩流和汉风的话题。又比如这一教材也在某一课用中国电影《不能说的秘密》里的台词作为重点句型导入。所以我们如果能将教材中出现的影视资料用视频图片的方式在课堂上展示播放。不仅能让学生对相P课文内容进行更直观的了解,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还能根据这类课文主题,设置相关文化课,通过介绍电影电视剧,让学生学习一些类似“电视剧、韩剧、连续剧”和“动作片、恐怖片、喜剧片、动画片”这些同一义场的词汇。还可以设置相关会话场景如“在家看电视剧”或者“去电影院看电影”让学生进行有关会话表演。或者进行电影台词配音也是一种很好的课堂活动方式。

歌曲法,歌曲法顾名思义及教学生唱汉语歌。不过跟以往教给学生唱《茉莉花》、《北京欢迎你》这一类型的歌曲不同。教学生唱如今中国的流行歌曲的效果会更好。比如,中国当红偶像组合TFBOYS,不仅其年龄跟韩国的高中生相仿,而且其歌曲也比较简单欢快并且朗朗上口,歌词也以简单的名词及陈述句居多。十分适合作为教学材料。比如其歌曲《青春修炼手册》里面的“跟着我左手右手一个慢动作,鼻子眼睛动一动耳朵”这类歌词。可以在学习“方位词”和“五官”这一类词的时候学习这首歌,能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记忆。歌曲法既能增加学生们的课堂开口率,又能提高其汉语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短时间内获得巨大的汉语学习得成就感。能取得很大的教学效果。

总之,流行文化运用到汉语课堂中,不仅能丰富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增加学习者的学习动机。还能让课堂气氛更加活跃,教学效果更加明显。

参考文献:

[1] 单世联.“软实力”论述中的流行文化[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14,16(6): 12-30.

[2]李海荣.青少年社会化与第一人格偶像崇拜[J].宁夏社会科学,1998(6): 22-45.

作者简介:蒋林洋 (1993C),女,汉族,四川南充人,四川大学,四川大学汉语国际教育在读硕士,研究方向:国际汉语教学。

上一篇:基于新形势下美术学创新发展的路径 下一篇:张爱玲小说的空间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