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育公平看教师轮岗制

时间:2022-05-08 08:24:33

从教育公平看教师轮岗制

作者简介: 张淑琪,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学科教学(思政)研究生。

摘 要: 十八届三中全后,为进一步落实会议精神,教育部制定并出台了《关于区(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的若干意见》及配套工作措施,推动教师轮岗制的实行。从教育公平的角度看这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但这项措施实行是否存在问题,如何才能更好的实施,在这里将逐一探究。

关键词: 教师轮岗制 教育公平 学校 教师

“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将实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作为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 衡配置,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进一步提升了加强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对此,教育部将会同相关部委,加快研究制定和出台《关于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的若干意见》及配套工作措施,并考虑在以下5个方面加大改革力度:一是提出加快建立校长教师交流制度的目标。力争用3到5年时间实现县城内教师校长交流的制度化、常态化,率先实现县域内教师校长资源的均衡配置,逐步在更大范围内推进,促进教育公平和择校问题的解决,整体提升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二是扩大校长教师交流的范围。根据各地实践经验,明确在同一所学校连续工作或任教达到规定年限的校长或教师,原则上均应交流。重点推进城乡学校之间、优质学校和薄弱学校之间、乡镇中心小学与村小学、教学点之间的校长教师交流。重点推进骨干教师和优秀管理干部的交流。三是创新校长教师交流的方式方法。实行轮岗交流制度与共享优质校长教师资源相结合。鼓励采取学区一体化管理、学校联盟、名校办分校、手拉手、教育集团、对口支援、乡镇中心学校教师走教等办学模式和手段。扩大智力交流的覆盖范围。四是强化校长教师交流的激励保障机制。会同有关部门,在编制核定、岗位设置、职务(职称)晋升、聘用考核、薪酬待遇、评优评先等方面实行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鼓励校长教师到农村学校、薄弱学校工作或任教。 五是建立“县管校用”的义务教育教师管理制度。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统一管理教师人事关系和聘任交流,使教师由“学校人”变成“系统人”,为校长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提供制度保障。”①

从理论上来看,这是一个解决教育公平问题的好政策。“所谓教育公平,是指国家对教育资源进行配置时所依据的合理性的规范或原则。这里所说的‘合理’是指要符合社会整体的发展和稳定,符合社会成员的个体发展和需要,并从两者的辨证关系出发来统一配置教育资源。”②它可以分成三个层次:(1)确保人人都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2)提供相对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和条件;(3)教育成功机会和教育效果的相对均等,即每个学生接受同等水平的教育后能达到一个最基本的标准,包括学生的学业成绩上的实质性公平及教育质量公平、目标层面上的平等。

我国《宪法》明文规定:“公民具有受教育的权利”。因此教育公平的第一层次“人人都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是具有法律保证的。而教育公平的第二层次“提供相对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和条件”可以说是目前我国教育公平的主要问题。从宏观区域上看,优质资源主要集中于东部地区,相对来说中西部地区教育资源显得很薄弱。从城乡方面看,城镇的教育资源明显优于乡村。从城市或区县内部来看,总是存在某几所教学质量好的学校占据了当地的大部分优质资源。而这一点也是现在择校热的根本原因。 因此从这一层面上,教育部推行教师轮岗制,有利于优质的教育资源在一定范围内流动,保证一定区域内学校间教育资源的平衡,给大部分学生提供相对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和义务,缓解择校热的现象。日本、韩国等国家同样实行与教师轮岗制类似的措施,也可以证明这一制度在保证教育公平上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但从实际来看,这一政策的制定并不是很完善,有些地方仅止于理论上的可行,与现实社会的具体情况存在一定的脱节,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可能会遇到阻力。因此要想这项政策可以更好的实施,我们必须明白哪些现实情况可能会阻碍这项政策的实施,所以下面分别从学校、教师、学生三方面进行分析:

(一)从学校方面来看

1、教师轮岗制使校园文化难以稳定。 一所好的学校需要有其特别的校园文化和氛围,包括独特的校风、教风和学风,这是一所学校凝聚力的体现,但这往往不是一蹴而就可以形成的,需要长期的积累和沉淀。而实行教师轮岗制之后,更多的校长、教师往往才刚刚在一所学校稳定下来,没过几年就又要换一所学校。 这不仅使得校长带来的优秀校园文化才刚刚扎根就没有办法继续带领推行下去,也使得许多教师难以对学校产生归属感,长此以往必将使得学校群体凝聚力降低,校园文化混乱、难以成形。

2、教师轮岗制给学校对教师的管理带来难度。 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和方法,每所学校在招聘新教师时也必然会考虑他们的风格是否与本学校相匹配。在学校管理中也会考虑到老师们的气质、性格、能力等特点,将他们合理安排到最适合的岗位。而如果实行教师轮岗制之后,且不谈轮换过来的老师的性格、气质、能力是否符合这个学校的要求,就单纯地认识这个老师的特点,再把他能合理地安排到适合的岗位上就需要很长时间,而很有可能学校与教师双方刚刚适应,开始配合默契,教师又要轮换到其他学校去了。这样必将给学校管理带来很大程度上的困扰。

3、教师轮岗制将使学校管理层不那么热衷于教师人才的培养。 教师的流动性增大使得学校为教师的培养的成本增加。以一个新教师培养为例, 一般学校聘用一个新教师后,通过对其的培养,大约花费5年时间正好能使其拿到中级职称,而这时工作刚刚能走上正规的教师恐怕在再过几年就要到别的学校去了,学校对其的投入等于为其他学校做了嫁衣。相信大部分学校从利益最大化角度出发都不会选择像之前那样继续投入大量财力和精力挖掘培养新教师,而等着从其他学校轮换优秀教师过来。 长此以往,新教师迟迟得不到发展必将导致整体教育资源后继力量不足。

4、教师轮岗制不利于学校内的人际关系,甚至滋生腐败。 实行教师轮岗 制之后每所学校让谁去轮岗必将成为一个难题,这不仅将对管理层的决策造成麻烦,同时会影响同学校老师之间,老师与管理层之间的人际关系。试想一下,如果一所条件好的学校教师要轮换到条件不好的地方,而现实是谁都不愿意去条件不好的学校工作,那么老师之间必将为不去条件差的学校形成竞争关系,更有可能造成某些不正当竞争滋生腐败。 最后的失败者更有可能是处于弱势地位,没有话语权的老师。而这无疑将不利于教师间的良好合作关系,也不利于教师与管理层之间的关系发展。

以上几方面,使得学校,尤其是好的学校不愿意实行教师轮岗制。

(二)从教师方面来看

1、教师轮岗制挫伤教师的积极性。 教师轮岗制将使学校原有的激励机制失去作用。试想一下,一个教师奋斗很多年才在一所学校站稳脚步, 取得成就,而却因为教师轮岗制被换到另一所学校要从头再来,这使得许多教师将很难取得成就感。同时,有些不求上进的教师,却可以利用教师轮岗制轻轻松松的从一所条件不好的学校换到一所条件好的学校。 这样的做法完全违背了激励性的完全竞争机制,将严重挫伤教师的积极性,降低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2、教师轮岗制使得教师缺乏群体归属感。 教师从适应学校到熟悉学校也需要一段时间,而教师轮岗制意味着教师往往刚要进入成熟和提升阶段就要考虑轮换到其他学校的问题,这让教师很难形成群体归属感。而没有群体归属感的直接后果就是教师对所在学校缺乏责任意识,难以为了学校和学生的发展全身心的投入。 教师变得更像是一部教书机器,搬到这教一段时间,又被搬到那去教一段时间,无法产生群体归属感的后果将会使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

3、教师轮岗制使得教师的正常生活将难以得到保障。 教师也是家庭中的一份子,在做好教师这个工作的同时也扮演着父亲或者母亲的角色。而实行教师轮岗制就意味着很有可能教师要从距离家庭住址较近的学校改成要去距离家庭住址较远的学校去上班。以南京主城区为例,如果在上班高峰期从城东赶到城西,城北赶到城南至少要一个多小时,期间可能还要转多趟车。而这个问题解决方式要不然就是教师无数次搬家,这对教师照顾家庭和孩子将产生严重影响;要不然学校开通班车,而这将对学校增加额外的开支。 因此,教师轮岗制对教师原本按部就班的家庭生活必然造成较大影响。

所以,大部分教师对参与教师轮岗制的积极性不高,甚至有点抵触心理,因此哪怕最后不得不参与教师轮岗制,但由于不是完全自愿,教学积极性不高最终会导致教学质量下降,实行这项措施是为了更多的学生公平的接受更好的教育,而如果最后结果是教学质量集体下降了必然尤为这项措施的初衷。

(三)从学生适应方面看

1、教师轮岗制忽略了并不是所有老师都适合所有学生。 每个教师擅长的教学方式不同,而每个学生所适合的教学方式也不同。就比如重点学校的老师会比较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在教学手段上也可能更多的鼓励学生自我探索。而普通中学的学生学习惰性较低,需要教师督促学习,而学习要求也一般围绕着掌握知识点即可,因此如果贸然把重点中学教师换到普通中学,有可能学生不仅学习得不到提高,反而会因教学方式难以适应而下降。

2、教师轮岗制忽视了学生需要有适应教师的过程。 教师的改变不仅是教师需要适应学生,学生同时也需要适应老师。通常,换一名新教师学生要经历从陌生到好奇再到熟悉,最后到和老师配合默契,这一过程往往需要几个月甚至半年时间,而如果因为教师轮岗而造成学生需要较多的适应教师的过程,无疑是对学生时间资源的一种浪费。按平常的观察我们不难发现,一般频繁换教师的班级学习状况通常不怎么好。所以从这一方面说,教师轮岗制对学生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

这也是部分学生和家长不这么支持教师轮岗制的原因。

综合理论与实际两方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虽然党和政府要求推进教师轮岗制的初衷是好的,从理论上通过教师轮岗制改变存在教育不公平的现状也是可行的,但具体的政策措施在制定和实施的过程中仍需考虑现实的问题,制定出真正现实可行的政策。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参考文献

[1] 阮渊.“教师轮岗”还需制度完善[N].无锡日报.2013年7月17日.第2版

[2] 黄启兵.教师轮岗制度分析[J].中国教育学刊.2012.(12).P23~26

[3] 何舒颖.教育公平视域下的中小学教师轮岗制审视[J].继续教育研究.2013.(6).P46~48

[4] .论教育资源配置之公平――关于教师轮岗制度的思考[J].青年与社会.2012.(1).P104~106

[5] 邹莉.苏南发达地区教师轮岗交流的现状与追问[J].江苏教育研究.2012.(3).P34~36

[6] 冯晖.日本“教师轮岗制”对我国基础教育建立“教师流动制”的启迪[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6.(1).P123~125

[7] 梁杰.教育部五措施大力推进校长教师交流轮岗[N].中国教教育报.2013年11月20日.第1版

注解:

① 梁杰.教育部五措施大力推进校长教师交流轮岗[N].中国教教育报.2013年11月20日.第1版

② 杨哲人.教育公平理论的探讨[J].中国城市化.2009(2)

上一篇:浅谈索绪尔二元对立的语言观 下一篇:对外汉语教学之缩略词教学试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