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铜山至宝”钱庄钱

时间:2022-05-08 03:48:27

笔者集藏一枚日本长方形钱牌,长54毫米,宽38毫米。黄铜质,圆穿有廓。面文为直读“铜山至宝”,背文为“二人当百”,包浆黑漆古,“山”字下方有一片锈层脱落,露出铁锈色老包浆。面文楷书绵顺规整,背文行书活泼随意,磨损自然,风格与我国钱文迥异。

在《历代古钱图说》中,有一品椭圆形“盛冈铜山背百文通用”拓本,标价一百元银元,下注“盛冈铜山背百文通用,庆应三年,铸于盛冈藩领闭伊群栗林村,形制与天保通宝同(东亚钱志)”。“铜山至宝”未见于著录和发现的报道,但从钱文名称分析,应与“盛冈铜山背百文通用”为同时同地的铸品。那么,“二人当百”中的“二人”应作何解释呢?

据吴廷先生主编的《日本史》记述,在江户幕府时代(1603-1867年),日本货币金融活跃,在商品经济发展中,货币被大量使用,全国性的信贷制度从17世纪后期就开始建立。当时通用金、银、铜三种钱币,幕府设立铸造厂,征收税金,另铸少量铁钱。各藩发行名目繁多的藩钞。据1871年废藩置县时调查,德川时的藩钞多达1694种,有244藩发行了这种不兑现的纸币。由于商品经济发达,幕府不断改铸劣质货币,币价经常变动,加之关东用金币、关西用银币作价值尺度,币制很复杂,因而出现了货币间兑换和买卖的必要。拥有大量资金称作“两替商”(货币兑换商)的钱庄,以大商户为对象,办理存款、贷款、票据和汇兑等,从事与今天银行相类似的业务。大阪、江户等地都出现了这样的钱庄。1662年,大阪拥有实力的大钱庄(本两替),选出10人组成同业公会,称为“十人两替”,在其统辖下,有钱庄近200家。这样一个由普通商人为对象的“两替商”构成了全国的信贷系统,它们除经营信贷外,大多兼营商业及高利贷,幕藩都利用“两替商”从事金融活动,从中谋利,弥补财政。

通过上述文字,“铜山至宝”背“二人当百”钱牌中“二人”的含义就昭然若揭了。完整地说,这是一枚日本江户德川幕府时代于庆应三年,由盛冈藩领闭伊群的铜山拥有实力的大钱庄(两替商),选出二人为代表的同业公会所铸行的钱庄钱,“二人”的含义与“十人”完全相同。此钱庄钱可以当百文钱流通和兑换其他币种,供其统辖下的钱庄使用,是一种地方代用币。

1867年,江户幕府德川庆喜还政于天皇,次年明治时代开始。庆应三年正是日本币制改革的过渡时期,币制混乱,此钱如同“盛冈铜山背百文通用”一样,发行时间甚短,数量甚少,是日本钱币中难得一见的珍稀品。也是日本钱庄铸行过钱庄钱的一个重要物证。

(责编:丁丑)

上一篇:唐代玉器的特征与鉴定 下一篇:张沛轩彩绘鱼藻图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