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初学者问候语交际失误案例分析

时间:2022-05-07 02:29:14

汉语初学者问候语交际失误案例分析

摘 要:问候语是日常礼仪的一个重要的方面。问候语的功能表现为人际的,即协调社会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建立、增进和巩固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然而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中西方在问候的过程中往往会产生不必要的误解与冲突。本文将从亲身经历的交际失误案例进行分析,从而揭示其交际失误的原因,并找出正确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问候语;跨文化语用失误;交际策略

问候语是人们日常使用的社会交际言语行为,“招呼”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为“问候”;《朗文现代英语词典》中greeting指a form of words or action used on meeting some one.问候语(greeting)是人们见面互相致意完成交际目的的话,往往表现为纯粹礼仪性礼貌话语或行为。Firth认为问候是对人们社会交往的一种承认,其最重要的特点能建立或破坏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或承认他人为社会的一个整体,或作为社会环境的个体因素。这说明问候语在社会交往中有着重要作用。但是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渊源,各个国家和民族之间在交际中有着很大的不同,这些不同成为了跨文化交际失败的潜在诱因。

四川大学海外学院多年来一直承担着对四川大学留学生的汉语教学工作,四川大学海外学院拥有为数众多的、来自世界各地、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留学生,这些留学生虽然同时学习同一门语言,但是由于受其母语、自身的文化背景以及个人成长经历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他们在表达同一概念的时候总是出现不同的、具有本国特色的表达方式,比如他们在用中文进行问候时,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汉语为初级的留学生,他们会用不同的方式表达“你好”这个概念。不同的方式表达“你好”,当然也会收到不同的效果。有的表达“你好”的方式能够被中国人所理解,并同时作出回应;然而有的表达“你好”的方式却让中国人感觉到莫名其妙,不知道如何做出回应。中国人之所以不能做出有效回应是因为在中国传统文化以及传统的社交规则中没有或者很少有这样的表达“问候”的方式,于是当一个中国人突然被这样的方式问候的时候,自然会感觉到手足无措。

本文就对一个汉语初学者的跨文化交际失误的案例进行分析,从而分析其交际失误的原因,并且找出正确的解决办法。

一、案例呈现

我有一名来自法国的留学生。他在美国生活过几年,英语比较好,目前他已经在四川大学学习了一段时间的汉语。没有任何汉语基础的他对学习汉语有着浓厚的兴趣,并且非常努力。然而有一次他却跟我说了一件让我匪夷所思的事,他遇到了一个难题:他在学校见到熟人会主动跟对方打招呼,但是对方总是不太热情,反而转向其他的话题。我刚开始很困惑,后来亲眼看到才慢慢明白。

那天我陪他一起在校园散步,路上碰见了他们楼下的保安,他很兴奋地去打招呼说:“你怎么样?”保安叔叔听了这话,不知道怎么回答。后来,在留学生公寓,我们又碰见了经常帮他打扫卫生的阿姨,他又说了同样的话:“你怎么样?”,只见对方笑了笑,也没有回答。看到这种场景,我想了想他觉得中国朋友总是不太热情原因。可能是他把英语里见面的问候语“How are you?”直接翻译成汉语“你怎么样?”然而在那些不懂的中国人看来,“你怎么样?”不是一种问候,被别人这样问到会觉得莫名其妙,则避而不答。

二、案例分析

在英语中,一般见面时常用以下问候用语:“Good morning(早安)!”、“Good evening(晚安)!”、“How do you do(你好)!”、“How are you(身体好吗)?”“What’s going on with you recently(最近如何)?”、“How’s everything going(一切都顺利吗)?”、“Long time no see.How are you(好久不见了,你好吗?)”、“Is everything all right with the children(孩子们都好吗)?”、“Have you been on holiday(最近休假去了吗)?”等等,这种问候都会很直白地表达问候的语意,通常在见面时使用。(余玉萍,2009)

然而在汉语里,人们更加注重交际过程的整体感觉,而不是某些词语或句子的表面意义。人们希望交际伙伴能够根据社会文化环境和情景推导出问候者的真实意图,体会其中的关切问候之情,汉语问候语强调客套超过事实,所以,汉语问候语是随机应变的,甚至是看见什么问什么、明知故问。例如,“出去呀?”,“洗衣服呢?”,“今天休息了?”彼此从这一问一答中体会的仅仅是其中亲切友好的感情。而这些对于西方人来说都是真实的问题,他们不明白这是打招呼,更不明白中国人为什么使用这种不和逻辑的方式。他们无法按照会话含义准确推导出发话人的真实意图,更无法体会其中的关切问候之情。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许多英语问候语内容是中性题目,例如谈论天气或其他不涉及个人隐私的话题。(余玉萍,2009)

我的学生在这个案例中,没有达到理想的交流效果,就是因为他没有了解到中国文化中问候的方式,只是简单地以自己文化的思维来选择交际方式和策略,因而造成了交际障碍。

作为交际用语的重要组成部分,问候语普遍存在。它们也是常规用语,构成了礼貌用语的一部分。通过问候语的使用,交际双方的身份、地位、角色以及二者之间的亲疏关系被突出出来并加以确定。国外学者关于礼貌的研究,已经有了Leech的礼貌原则、Brown和Levinson(1978)的面子理论以及作为这些理论基础的格赖斯的合作原则等影响较大的理论,国内学者顾曰国(1990)也提出了中国社会的礼貌准则。布朗与莱文森(1978)指出,问候语存在于各语言中。高夫曼(1971)认为问候语具有建立和延续各种人际关系的作用。

英国著名语言学家Jenny Thomas(1983)在《跨文化语用失误》一文中将语用失误划分为两类:一类是语用语言失误(Pragmatic一linguistic failure);另一类为社交语用失误(social一Pragmatic failure)。语用语言失误包括是否正确使用语法规则遣词造句的能力,或违反对方语言习惯而盲目套用母语的表达方式而出现的语言表达失误。而社交语用失误却要复杂的多,交际中因不了解或忽视谈话双方的社会、文化、背景而出现的语言表达失误,涉及讲话人的观念、愿望、意图以及语言知识等系统,可以认为是不同社会背景影响下的语言选择。

虽然我的学生使用的这句话没有什么不得体,未造成社交语用失误,但是他的这种表达确实明显的具有语用语言交际失误,即盲目地套用母语的表达方式,将英语中的问候语“How are you?”直接逐字翻译过来,汉英语言的负面迁移使得跨文化理解、交际出现了障碍,所以这也不禁警醒我们在跨文化交际中一定要综合考虑语言语用和背后深层的文化差异,选择恰当的跨文化交际策略。

三、解决问题

面对像我的法国学生这样初学汉语者,我们应当怎么样避免留学生出现语用语言失误呢?

首先,让他们认识到“入乡随俗”的跨文化交际观念。我们应当充分地让留学生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让他们理解汉语问候语中,一些明知故问,或者在他们看来比较匪夷所思的问候语是中国文化中表示友好的常用语。例如前文所提到的“你吃了吗?”“干嘛去呢?”

其次,要对留学生说明,中西方问候语的差异,要让他们知道英语直译过来的“你怎么样?”不能起到友好问候的作用。这属于一种母语的负迁移影响。所以这也就要求我们应当在课堂上设置一些基本问候语的教授内容。现在的初学汉语的教材里,一般都是问候“早上好”、“中午好”、“晚上好”这种与英语问候语对等的句子,很容易让学生觉得,其他英语问候语也可以直接翻译过来,有对等的问候效果。我们应当适当的教授一些除了有时间标志问候语之外的常用语。

四、我的思考

通过这个案例,我的思考是作为将来的对外汉语教师,我应该怎么教自己的学生掌握问候语。如果一个学生真的要融入汉语言的交际的圈子,光会“你好”是远远不够的,但是汉语的问候语这么复杂,比如说常用的问候语有:“吃了吗?”“去哪儿?”“忙什么哪?”“上班去?”、“下班了?”“上街去?”“回来了?”等等,种类繁多,要根据见面时的具体情况而定,这类语言这么灵活,应该怎样教,学生才能准确掌握呢,这是我最大的困惑。我想要想让学生学好此类问候语,还有从挖掘问候语的文化内涵做起,要真正弄清楚两种问候语之间所反映的文化的差异。所以学习好中国文化是理解问候语,避免语用偏误的基础。(作者单位: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参考文献

[1] Gu,Yueguo.Politeness phenomenon in modern Chinese[J].Journal of Pragmatics,1990,(2):237-257.

[2] Leech,Geoffrey.Principles of Pragmatics[M].London and New York:Longman,1983.

[3] Jenny Thomas.跨文化语用失误[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3.

[4] 余玉萍.英汉问候语对比及跨文化交际策略探究[J].琼州学院学报.2009(6)

[5] 毕继万:《‘礼貌’的文化特性研究》,赵永新:《et al.汉外语言文化对比与对外汉语教学》,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年。

[6] 顾曰国:《礼貌、语用与文化》,胡文仲:《文化与交际》,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年。

[7] 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年。

[8] 钱厚生:《英汉问候语告别语对比研究》,商务印书馆,1996年。

上一篇:从伊斯兰教的角度看埃及的妇女问题(1952—1981... 下一篇:汉语国际推广下基于《汉语拼音方案》的新语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