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避暑纳凉撷趣

时间:2022-05-06 09:52:58

夏日炎炎,暑气逼人。古时,虽没有空调之类降温消暑设备,但一些名人善用自然方法避暑纳凉,至今仍值得人们借鉴。

唐代诗人白居易认为纳凉不必舍近求远,他在《消暑》一诗中吟道:“何以消烦暑,端居一院中。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散热由心静,凉生为室空。此时身自保,难更与人同。”诗人端居院中,室空心静,凉意自然而生,这确为一条消暑经验。

唐代诗人李嘉裕钟情于水畔纳凉,他曾写道:“傲吏身闲笑五侯,西江取竹起高楼。南风不用蒲葵扇,纱帽闲眠对水鸥。”靠水临风,爽爽凉意,天热而不需蒲扇,困倦而安然入睡,与水上鸥鸟为伴,忘记了炎热,忘记了烦躁,颇有一番消夏之情趣。

宋代诗人梅尧臣喜欢在山里的寺庙中避暑,他在《中伏日妙觉寺避暑》诗中写道:“高树秋声早,长廊暑气微,不须河朔饮,煮茗自忘归。”山寺林木蓊翳,环境清幽,自然使人心静生凉。此时,把壶品茗,享受难得的清凉,真让人乐不思归。

陆游时常在水畔桥边纳凉度夏,他在《桥南纳凉》诗中写道:“携杖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莲池自在香。”在骄阳似火的日子,到水畔荷池边寻得纳凉之处,体会风行水上之惬意,品味“荷花池畔暑气收”之意境,可谓别有一番清凉在心头。

元代释英喜欢到山中避暑,写过一首《山中景》诗:“六月山深处,轻风凉袭衣。遥知城市里,扑面火花飞。”城镇赤日如火,而山中树木青翠,山高气清,微风绕屋,到此消暑,确实使人凉意骤生,烦热顿消。

明代高濂在《遵生八笺》里介绍过一座可以消暑纳凉的独特建筑―――霍都别墅,其特点是:“一室之中开七井,皆以镂刻之、盘复之。夏月坐其上,七井生凉,不知暑气”。此种降温防暑的办法真可谓匠心独运。

清代郑板桥深得竹林消暑之妙,写道:“新篁初放,在夏月中,能驱吾暑,能豁吾胸”。他吟咏的“疏疏密密复亭亭,小院幽篁一片青,最是晚风藤榻上,满身凉露一天星”诗句,更是道出了竹林间消暑那潇洒超脱之情,令人羡慕。

清末国学大师俞樾曾游翠竹胜地杭州云栖,对“竹林避夏”颇有见解,在《春在堂集》中这样写道:“一日至云栖,此地万竹夹道,遮日凌云,巨竹弥望皆绿,仰不见天日,竹下伏天清凉无比。”在清凉宁静的竹林间憩息纳凉,满目苍翠,凉风袭来,真让人流连忘返。

上一篇:细数上海世博会稀世之宝 下一篇:徐亚光\陈南玲:双驾座成功变向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