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延迟如何满足大学生就业

时间:2022-05-06 07:31:47

职业延迟如何满足大学生就业

摘要基于心理学中的职业延迟满足相关理论,探析当前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存在的偏差和相关问题,为大学生就业和高校职业指导教育提供有益的建议,即加强大学生职业延迟满足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准确找到适合自身生存和发展的位置,也有利于高校就业工作的指导和开展。

关键词职业延迟满足;大学生就业;职业道德

1大学生就业难现状

大学生就业是当今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每到毕业季,诸如“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史上最难就业季”等论调就会在各大报刊网络出现。自1999年跨入高等教育均等化时代以来,高校招生人数剧增,每年的毕业生人数也相应水涨船高。2016年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纵观全国,高校总毕业生人数高达765万人,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6万人;而且,全国初高中和中职毕业后直接就业人数与高校毕业生大致相等。也就是说,整个青年就业群体总人数大约高达1500万左右,再一次创历史纪录新高。这也就意味着,曾经作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们,将逐渐演变成具有大众化学历的普通就业者,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时代趋势,这使得很多大学生感到受巨大的就业压力和恐慌。社会上开始出现一个“非主流群体”:慢就业群体。部分“90后”大学生毕业后不急于找工作就业,而是在面对各种职业选择时,让自己暂时处于待定状态,慢慢考虑人生道路,这种新兴的现象被称之为“慢就业”。对于“慢就业”,社会各界反响不一。支持者有之,他们认为就业本来就无所谓快慢,如果能够遵从自己的内心,不因为外力违背自己的意愿,有能力有条件规划自己的人生,这也不失为一件好事,是更为理性的就业观。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慢就业”也要有期限,不能一慢到底;更不能不考虑家庭经济状况情况和自身状态,给家庭增加负担。而反对“慢就业”者担心,一些毕业生只是以“慢就业”为幌子,实际上是消极逃避就业,是懒散心理作怪。这种“慢”无疑会助长毕业生的惰性,消磨他们的斗志,甚至可能引发家庭矛盾。从其发展来看,“慢就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是社会“非主流”,但其背后存在的问题值得更多关注和思考。导致“慢就业”出现的原因,除了当代大学生个性、就业观念愈加多元等原因以外,高等教育中职业教育和就业指导不甚完善也“难辞其咎”。当然,除了大批量毕业生涌入用人市场,大学生自身的一些主观因素也导致了就业困难。有些大学生的职业定向不稳定,不知道自己想去哪里工作,适合做什么,到了大学毕业才“临时抱佛脚”;有些大学生经过四年的学习都没搞懂自己的专业前景,也不清楚自己的职业发展可能性,因此找工作时也无从下手。当然,部分学生的就业理念也存在一些误区,譬如“宁愿出国带光环,不在国内做职员”;“宁到外企做职员,不到中小企业做骨干”;“冒险创业不如安稳就业”;“能忍考研苦,不碰就业难”。这些误区往往误导了大学生的就业行为。许多大学生选择就业区域时一味趋向北上广等发达城市,基本不考虑二线城市,更别提中西部城市的基层单位了。有研究者做过一项调查,考察本科毕业生就业的地域选择。结果发现,在3000余名本科毕业生中,首选到北京工作的高达74.8%,首选去中西部地区的仅有2%。也有些大学生秉持“先就业再择业”的想法,找工作时不加考虑就签上自己的大名,一旦遇到更好的机会就毅然决然地毁约,所以跳槽成为常态;还有些大学生签约纯粹是为了在一线城市落户,而不是考虑到个人的职业发展,更没有顾及个人的诚信、学校的名声和用人单位的损失。

2基于职业延迟满足视角探析大学生就业

鉴于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及其就业过程中出现的种种偏差,各大高校越来越关注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纷纷陆续建立大学生就业指导机构,其指导内容不断丰富,从重视学生的个性塑造、潜能开发,到创新创业能力的引导;指导形式越来越多元化,从单一的课堂讲解到多元化地依托学校和企业开展系列就业拓展教育。但是,从实践效果来看,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形式化情况比较严重,尤其是对学生就业心理指导不够重视。其中尤为突出的就是大学生职业延迟满足能力对其就业的影响。何为职业延迟满足?先要从理解延迟满足这一概念出发。延迟满足是发展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通俗点讲,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忍耐”。指的是个体为了追求更大的目标,获得更大的享受,可以克制自己的欲望,放弃眼前的诱惑。它是一个人心理成熟的表现,体现个人的自我控制能力,是个体情愿牺牲暂时的利益和享乐以获取更有价值的长远发展的一种抉择取向。在心理学中,对延迟满足的研究已经开展了近半个世纪,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个体的延迟满足能力越强,就越容易获取成功。纵观社会现实,不管是个体在选择生活方式或职业发展,还是政府部门在制定关乎国计民生的项目规划,都离不开延迟满足这一概念,例如对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来讲,是工作就业还是考研深造?对于处于择业过程中的人来说,是就业端饭碗还是创业谋发展?……而职业延迟满足,指的是个体在职业生涯中,为了获得更有价值的长远结果(譬如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获得更多的利益回报、达到更高的职业目标等),而甘愿放弃无利于当前工作的即时满足机会(诸如休息、娱乐或冲动行为等)的自我调控能力。职业延迟满足能力的发展对个人在职业发展上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前人研究发现,愿意延迟满足的人其工作绩效也更为突出,更看重的不是眼前的利益,而是个人的长远发展。无论对于组织还是个人来讲,长远发展都是不可或缺的。从企业角度来说,如果招聘的是延迟满足能力较强的员工,只要给予他们发展的机会和空间,就有利于达成企业和员工个人发展的一致性,促进员工的工作效率,从而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而从个人角度来看,依照职业延迟满足来选择和职业和从事工作,不但能够更加获取成就感和满足感,而且也能获得职业生涯的成功和圆满。因此,从组织的角度来看,职业延迟满足能力应该成为企事业单位甄选人才的重要标准;从个人角度来看,职业延迟满足的发展应该成为个体心理发展的重要成分,各大高校的大学生职业指导亟须加入职业延迟满足概念。早在20世纪,国外就有知名企业采用延迟满足量表来甄选人才,这种方式选出的人才更加忠诚于组织,更加有利于组织的长远发展。而对于初入社会、尤其是处于迷茫中的年轻求职者来说,只有能够抵制住眼前的即时利益,注重自身长远的发展和晋升,才能真正找到发展和实现自我的工作,同时也更能促进自我人格的构建和完善。而在当今社会,求职者职业延迟满足能力极度缺乏的状况比比皆是:名企外企的高薪待遇诱惑着大家挤破脑袋进外企;公务员、事业单位的“铁饭碗”旱涝保收,吸引着成千上万求职者为国考、编制废寝忘食;本科生遍地开花时,又制造出成千上万考研专业户……在很多求职者看来,世人眼中“好工作”“高薪水”是求职的重要标准,压根不考虑所谓的“好工作”是否切合自己的长远的发展。基于这种浮躁的即时满足,员工的职业倦怠和频繁跳槽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了普遍现象。日前,在麦可思研究院的《2016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中,毕业三年内没有跳槽或转行的本科生只有四成;而更让人叹为观止的是,2015届大学毕业生在毕业半年内的离职率高达34%。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得不够清晰,因此专家建议大学生要全面认识自己并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这也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广东东软学院大学生就业指导老师陈泽楷也认为,大学生频繁跳槽的真正原因在于对自身了解不足,对职业生涯缺乏规划。他建议大学生在求职之前就要充分认识了解自己的能力,定好求职意向,切忌毫无方向地海投简历。应脚踏实地,切忌眼高手低、好高骛远。对于高校来讲,不仅应该将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伦理教育引入到高校职业指导工作中来,甚至是专业教师加强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的同时也要引入相关行业的职业道德与伦理教育,此举效果可能会事半功倍。鉴于上述种种,职业延迟满足能力对于个人的发展来说显得尤为重要,职业延迟满足能力高的大学生能够更加冷静地看清社会职业发展趋势,更加理性地对待就业,从而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社会现实作出更加明智的职业选择和规划。对于当前的大学生来说,中国社会正经历着产业升级的时代拐点,某些曾经的夕阳行业可能会因为“互联网+”而焕发新生,新经济实体正成为引领未来的方向,自主创业机遇和条件空前优越,如果能够敏锐地把握这一机遇,投身于其中,哪怕先从不起眼的技术蓝领做起,都可能会成就一番事业。马云当年把“中国网络上的黄页”变成了如今的阿里巴巴,程维把又苦又累的出租车行业改造成了滴滴打车,他们的故事说明一个道理:成功踏出人生第一步尤其重要,不要总是嫌弃起步太低、平台太小,而是要想想,是避重就轻满足于当前的安乐,还是迎难而上立足于未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玥,吴海燕.大学生就业压力、职业成熟度及职业延迟满足的关系研究[J].科技展望,2016(14):342.

[2]王莹彤.两颗糖的博弈———谈职业生涯中的延迟满足能力[J].中国培训,2008(13):21-22.

[3]姜微微.大学生职业延迟满足现状及高校职业指导工作对策[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0):20-21.

作者:文小辉 黎安娟 单位: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教育学 重庆工商大学艺术学院

上一篇:景观设计课程改革成效分析 下一篇:职业中介在大学生就业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