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班主任培养学生责任感的策略

时间:2022-05-06 06:00:47

浅谈班主任培养学生责任感的策略

摘 要:现在的学生多为家中的独生子女,父母对孩子的衣食住行精心照料,万般呵护,却忽略了学生在家庭、社会中应当承担的责任。因此作为班主任,要通过各种班队活动激发学生的内在责任意识,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关键词:班级教育; 责任感;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6-138-001

“责任”是指做好自己分内的事和由于没有做好分内的事而应承担的过失。它是社会生活得以和谐发展的重要基础。班主任在学生责任感的培养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应积极通过加强自身的责任感为学生树立榜样,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使其成为有责任心的人。

策略一:班主任要用对工作的高度责任感为学生树立榜样

在学校中班主任是与学生接触最多的老师,他的一言一行时时刻刻都在影响着学生,因此要认真有效地促进学生责任感的形成,必须坚持用教师的“责任感”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教师的责任感具体表现在教学工作、班级的管理工作中。所以,班主任首先应该努力成为一名教学业务的能手,通过展示自己高超的教学水平树立个人的威信,体现自己对教学工作的高度责任感。其次,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要能够善待每一个学生,尤其是那些因各种因素导致表现不好、学习落后的学生。比如学生犯错误,教师让学生罚站、停课或者动不动请家长,这些做法往往使学生的抵触情绪更大,其实也是班主任变相推卸责任、缺乏高度责任感的表现。学生的教育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做大量耐心细致的工作,学生思想可能反复,我们的工作也更需要反复,这个工作的本身就是教师责任感的体现,教师耐心细致的工作责任感是形成学生责任感的催化剂。

策略二:班主任要通过建设积极向上的班集体为学生创造良好外部环境

班主任的一个重要任务是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情感教育环境。首先要树立明确的班级建设目标,培养学生的集体精神。班级目标代表了班集体的成长和发展方向。每一个学生必须在各方面严格要求,大家共同努力,共同担负为目标而奋斗的责任,要让每个学生认识到,只要有一个同学掉队,就会影响集体目标的实现,这就要求全体学生首先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感,有强烈的主人翁意识。

其次要建立健全完善的班集体组织机构,培养学生履行义务的习惯。健全的组织机构是班集体建设的根本,它对班集体中的每一个成员的成长起到积极指导和约束的作用。而集体中的所有成员共同负担形成良好班风、创建优良班级的责任。

最后要建立良好的班级人际关系,培养学生的集体协作精神。良好的班级人际关系,应是平等民主、团结互助的人际关系。这种人际关系把学生组成了有机整体,使学生意识到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个人的力量微不足道,许多工作都要靠集体的力量才能完成,使学生懂得相互尊重,团结协作,以谦逊的态度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培养集体协作精神。同时,正确的班级舆论也是巨大的教育力量。它对集体中每个成员的言行能及时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对所有成员进行直接的监督和调节。

策略三:班主任要善于通过各种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内在责任意识

责任感不是天生的,如何让学生真切地感受责任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呢?我认为应该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展现他们的生活,而不是向他们灌输那些抽象空洞的说教和道理。因为“在那些抽象的道理中,具体的人和事往往都被蒸发掉了,成为一种找不到感觉的符号和话语。”展现给学生的生活应是感性的生命活动。因此,班主任要善于利用各种班级活动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首先班主任要尽可能地创造机会,让更多的同学参与班级管理,给予事做,给予担挑,广泛聘任小干部。只要他有一颗对工作负责、对集体负责的心,每个同学都应有机会参与班级管理。事实证明,把管理班级的“大权”放给更多的同学后,不但使整个班级更具凝聚力,而且大大增强了每个同学的责任意识,做集体的主人。当学生有了一定的责任意识,再给以不断的鼓励,强化他们的责任意识。

其次在班级活动中,班主任要针对不同时期的不同情况,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心理特点,抓住时机及时进行责任教育。比如开展“感谢身边的人”活动,让学生们去发现、记录,引导他们感恩身边的每一个人。“我要感谢我的父母,给我优裕的生活,总把好吃的留给我……”;“我要感谢老师,认真教我们学知识,经常嗓子哑了还坚持给我们上课”; “我要感谢我们学校食堂的奶奶,他们每天中午都会把饭送到教室门口”;“我要感谢我爷爷,不管刮风下雨都用三轮车接送我,年龄那么大了” ……从学生们平凡的语言中感受到他们真切的情感。这些发生在学生身边生动的人和事与学生的生命“遭遇”时,他们有了沟通、有了共鸣,有了理解、有了体验。以心灵感化的方式让孩子读懂了“责任”的内容和价值。这样的获得是发自内心的、真实的体验,而不是虚假的、表面的知道。

“从道德认知的角度来说,教育的使命是要引导学生的认知发展,不断提升到理性的高度,因为理性思维能把握事物的内在与本质,进而能更深刻地认识事物。”如何引导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得到感悟,形成思想,育人心灵?有一点是清楚的,那就是“以心动心”,努力创设心灵沟通和碰撞的平台,使心与心在这里得以相遇。培养学生责任感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学会对自己负责,自尊、自立、自强;对他人负责,尊重和接受他人,富有爱心与合作精神;对集体负责,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履行自己义务,承担并努力完成集体交给的任务,维护集体荣誉;对社会和国家负责,对社会有强烈责任感。

但我们的教育不能仅停留在认识和经验上,而是要回归学生的生活,用以解决他们生活中的问题,改变他的生活、生活方式,提升他们对生活的认识、态度、价值观等。

“对于儿童来说,他们的受教育历程本身就是生活。以往我们忽略了这一点,我们只追求教育在未来的结果,而忽视教育自身作为生活的意义和价值。”因而我们要努力创设让孩子参与的活动,让课程中涌出的清泉到达生活的彼岸,滋润孩子纯洁的心灵,让他们做有责任感的小主人”。

参考文献:

[1]鲁洁.“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最有魅力的课程

[2]潘慧芳.以生命开启生命的大门,道德教育研究,2004年第3期

上一篇:儿童绘画对西方现代绘画的影响 下一篇:体育教学中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及其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