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卫生检测初探

时间:2022-05-05 06:04:46

职业卫生检测初探

【摘要】国家规定企业由专人负责职业危害因素的日常检测制度,充分说明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的重要意义;对生产作业场所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进行监测是了解用人单位职业危害程度的有效途径,也是用人单位制定控制职业危害措施的依据,提出改善劳动条件、预防职业病等措施的一门学科。它的重点是研究各行业的职业卫生特点,从卫生学的观点出发,着重研究劳动条件及其对人群健康影响的规律。

【关键词】职业卫生检测;初探

引 言

对于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督、检测,许多企业的负责人,对此不理解或者理解甚少,在主观态度上是不支持,很难规范该项工作。因此必须下大力量去克服问题,使之依法检测的工作落实到实处。才能真正起到保护劳动者的健康,促进国民经济更快更好的发展。

一、检测项目来源分类: 1.1、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 (1)化学因素:有毒物质,如铅、汞、氯、一氧化碳、有机磷农药等;生产性粉, 如矽尘、石棉尘、煤尘、有机粉尘等。 (2)物理因素:异常气象条件,如高温、高湿、高气压、低气压等;噪声、振动;射频、微波、红外线、紫外线;X射线、γ射线等。 (3)生物因素:如附着在皮肤上的碳疽杆菌、布氏杆菌、森林脑炎病毒等。 1.2、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1) 劳动组织和劳动制度不合理,如劳动时间过长、休息制度不合理、不健全等。 (2)劳动中的精神过度紧张。 (3)劳动强度过大或劳动安排不当,如安排的作业与劳动者生理状况不相适应、生产额过高、超负荷加班加点等 1.3、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 (1)生产场所设计不符合卫生标准或要求,如厂房低矮、狭窄,布局不合理,有毒和无毒的工段安排在一起等。 (2)缺乏必要的卫生技术设施,如没有通气换风、照明、防尘、防毒、防噪声、防振动设备,或效果不好。 (3)安全防护设备和个人防护用品装备不全。在实际的生产场所中危害因素往往不是单一存在的,而是多种因素同时对劳动者的健康产生作用,此时危害更大。 职业危害因素所造成的职业性损伤还包括工伤,工伤可由轻微到严重,甚至导致伤残或死亡,所以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及时预防。发生工伤的原因有很多,工人缺乏安全生产知识、不注意防护、存在麻痹侥幸的心理,或饮酒、药物、疲劳和精神心理等因素都有影响。工伤与职业病预防不能截然分开,二者常有内在的联系。

二、职业卫生检测与评价中有关数据的修约 在职业卫生检测与评价中,为了提高结果的准确性,提高报告的可靠性,应规范全过程的数据修约规则。在样品的采集、处理、化学分析等环节中进行规范的数据处理。 1、粉尘测定中的数据修约。在粉尘的测量中,目前所使用测量仪器的误差在±2%左右,当精度为百分数时,一般取2位有效位数。比如:在室温为25℃时,测得该空间粉尘浓度为10.3mg/m3。而修约规则确定取2位有效数字,那么应将结果修约为10mg/m3。在最终的报告中呈现出来的结果应是10mg/m3,而不是10.3mg/m3。 2、毒物测定中的数据修约。在毒物的测定中,一般使用的小流量毒物采样仪流量的误差≤±5%,而电子定时采样仪的误差≤±1%。由于这两种仪器测定出来的毒物浓度结果均为百分之几,因此,一般取2位有效位数。比如说:用气相色谱法测定空气中的苯浓度时,将测定出来的各项数据经过有关有效数字的运算之后得出的结果为:10.0243mg/m3。得出的该结果是非常精确的,但是在报告中呈现出来的结果应是2位有效位数的,也就是10mg/m3。 3、物理因素测定中的数据修约。在测定空气温度、湿度时,一般的温度计和湿度计可以读到小数点后的一位。温度计读出的数值小数点后的一位是估计值,并不是完全精确的数值,因此,一般将测得的温度结果修约至小数点后一位。而湿度值一般修约至百分数位,比如说:84%。 在噪声的测定上,一般用的是精密声级计,其误差为±0.7dB,因此一般将其测定结果修约至一位小数位。

三、影响职业危害检测、监督工作主要原因及现状 1、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法律责任没有落实。由于职业病违法成本低,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积极性不高。生产水平低下、技术落后、防护措施简陋,有的根本没有个人防护。 2、地方政府不重视。一些地方政府对职业病防治工作重要性,艰巨性,长期性,认识不足。经济发展中如何贯彻落实职业病防治法态度不坚决,措施不力。为吸引投资,保护地方经济,一些地方政府不惜降低投资门槛,对存在职业病危害的新建,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的立项、准入、不通过职业卫生监督部门把关。导致大量劳动者遭受职业病危害。 3、部门之间长效协同工作机制不完善。卫生部和安全生产监督部门共同承担,其作业场所的职业危害监督管理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但是目前职能划转交接进度缓慢,存在职业卫生监管的真空,两个部门根据中编办文件精神协商的职业卫生职能划分比较原则、如何理、解掌握、执行各自的职能存在严重的问题,已经出现了监管失控的局面。 4、职业病底数不清。目前职业病防治现状如职业病发病,管理体制,法律法规落实情况不清。主要是两项制度改革后出现报告责任机构混乱,如监督与技术机构缺乏沟通与交流;信息不畅,各自为政,对于哪些企业有职业危害因素判断困难,使大量的重要管理信息资料出现;迟报、瞒报、谎报、漏报、错报等现象。技术服务的覆盖面狭窄,检测信息来源少,检测数据客观性,代表性不强。 5、职业病危害检测数据难以反映实际情况;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数据分析表明;检测企业数呈逐年下降趋势,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逐年减少,达标率升高,其中相互背离的原因,是收集的数据不是来自于服务性检测;随着职业卫生技术服务的市场化,那些经济效益差,守法意志薄弱的用人单位没有得到检测,加上检测企业少,难以反应整体的实际情况。绝大多数企业已经成为检测的空白区。 6、职业卫生服务供需矛盾突出;两项体制改革后职业病防治机构受到冲击,原职防机构大多一分为三,分别进入疾病控制,监督和综合医院(职业病临床部分),企业职业病防治机构,在企业改革中作为社会职能,被分离到社会或精简萎缩。对职业卫生感兴趣的学者越来越少。区县级职业病防治机构力量更加薄弱。这些问题的存在就形成了职业卫生服务:大城市较好,小城市较差,农村没有,大企业较好,小企业较差,个体企业基本没有。正式职工较好,合同工较差,农民工基本没有。 随着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市场化,那些经济效益差,守法意识薄弱的用人单位特别是乡镇企业的劳动者没有及时得到健康监护。一些用人单位没有把流动工人,混岗工人作为健康监护对象,这些人群往往成为职业健康监护的盲区。 7、劳动用工管理和社会保障尚不完全。劳动者健康权益保障问题是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重要环节,其关键是加强劳动用工的管理和社会保障。由于农民工的流动性、临时性、多变性,当前,要着重解决农民工的用工管理和社会保障问题。 8、国家命令禁止或淘汰的落后工艺,技术和材料在有些地方仍然继续使用。 9、长期以来地方政府对职业病防治工作投入严重不足,职业病防治技术装备得不到补充和更新,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能力严重不足,与当前职业卫生工作不相适应。

四、结束语 总之,用人单位应实施由专人负责的职业危害因素日常检测,并确保检测系统处于正常运行状态。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

上一篇:幼儿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在生活中培养孩子的条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