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激励机制培育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时间:2022-05-05 02:40:27

创设激励机制培育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摘要: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主陈地是课堂,思想政治课教学得育功能的实现则因落实在学生活动中。学生活动中的德育有赖于活动的开展,而活动的开展有赖于培育和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即调动全体学生参加德育活动的积极性。这是保证各项德育活动的教育作用和整体效应的主观条件,失去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德育活动便会流于形式,其教育作用亦会荡然无存。

关键词:统一;效应;思想转化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0-186-01

大多数学生的参与意识是比较强烈的,因为从总体上讲他们是风华正茂的一代,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并在其中分享快乐,进行创造是他们的青春活力的显现。但是,德育面对的是全体学生,每个班级少数对德育活动持观望或冷漠的态度的学生的存在,无疑会影响德育活动的整体效应,这也是班主任工作中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对这些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以引出不同的解决方法。针对学习成绩好、中、差的学生的不同特点,创设激励机制,促进其思想转化,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做法。

一、对“尖子生",做到“扬"和“抑"的统一

学习尖子往往会成为班主任有意或潜意识的保护对象,我们通常注重其作为学习带头人的典范作用,而忽视其潜在的德育功能。从心理分析上看,学习尖子生通常具有强烈的超越意识,由此产生了自傲的两极化心理特征。所谓自为,指他们在观察事物和处理问题过程中的自主性以及学习方法上的创新意识,所谓自傲,指他们作为学习尖子而极易滋生的优越感和虚荣心,在行为特征上表现为不合群和听不得反面意见。应该说,尖子生自为的心理倾向是值得弘扬的。这种自为由学生的自发经由班主任的创设条件加以整合可以上升为自觉,可以并塑造新一代中学生的开拓精神,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对尖子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关键所在。而其自傲的心理倾向则是需要抑制并加以转化的。尖子生的虚荣心和不合群往往为多数学生所厌烦,往往使其成为以我为中心的孤芳自赏式的人物,这不仅会淹没其潜在的德育功能,而且会成为班集体德育活动中的一个惰性因素。对于自控能力较差的尖子生来讲,其自傲的心理尤为突出,如任之膨胀,便会走向事情的反面,这是需要我们特别注意的。

在社会生活中普遍起作用的“二八律”告诉我们,在班级居少数的尖子生对班集体的影响力却是最大的。但是当他们不仅是学习尖子而且也是德育活动的积极成员时,才会对全班同学产生有说服力的正面影响。在工作实践中,那种将尖子生保护起来,把德育活动留给成

绩差的学生承担的做法是十分有害的。我们应积极创设条件,弘扬尖子生的自主精神,以鞭策全体学生,转化其自傲离群的情绪因素以促使其全面发展,充分发挥他们作为学习带头人和德育主体的双重作用。我班某一学生在学习上刻意求真,具有较强的探索精神,但这种精神如果不表现在班集体的活动中去,就只能像他远离其他同学的行为表现那样,属于他个人的财产,不能产生强有力的德育效应。为此,我安排他在以“中学生的品质”为题的主题班会上作了有关探索精神的专题发言。并以他为骨干成立了学生自学辅导小组,开展了每周一

次的自学辅导活动。这样,就打破了尖子生和其他同学间的心理障碍,促进了团结互助的班风,克服了尖子生的孤傲倾向,使他们成为班集体活动中积极一员,并在其中发挥了学习带头人和德育主体的双重作用。

二、对“中等生",善施“皮格马利翁"效应

中等学生在学习成绩上的中等地位使他们不自觉地产生了团体自我封闭的心理以及自我

保护的倾向。有人认为,中等生的性格大多内向。我们认为,他们的内向是受其团体心理所驱动而在集体活动中不愿露面的某种情绪特征,而不是性格的内向。恰恰相反,他们在自己的圈子里显得十分活跃。因此,中等生也存在着心理倾向两极化的特征,即消极与活跃并存。如缺乏积极有利的引导,其活跃的一面极易受制于其团体封闭意识,在班集体活动亦表现为消极观望、亦步亦趋、随潮起伏,等等。而实质上,处于先进与落后之间的中等生是最易分化的。表面上的沉闷封闭锁不住其内心澎湃的激情,行为上的亦步亦趋掩盖不住其追求进步的愿望,他们都有着克服落后、超越自我、趋同先进的进取意识。我们应充分意识到中等生在德育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在掌握中等生的共性的前提下,仔细研究中等生的不同个性,发挥其所长、克服其所短,因时、因地、因人地创设条件,打破其封闭或半封闭的团体心理,

解放其被压抑的奋发精神,充分调动他们参加班集体活动的积极性,这对于在全班形成团结与竞争相统一,严肃与活泼相协和的优良班风,开展富有成效的德育活动并产生德育整体效应具有重要作用。

基于上述想法,作者在工作中注意寻找突破口,抓住中等生中的几个重点学生(他们对周围学生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创设激励机制,促进其思想转化,调动他们参加班集体活动的积极性。如我班某一学生唐某,有一定的学习基础,但总是感到别人瞧不起她,这种无形的思想包袱压得她喘不过气来,总是战战兢兢,蹒跚而行,不愿意参加班集体活动。由于她物理学得较好,我跟物理老师密切配合,在心理和学习上给她以较多的指导,并推举她参加了全市中学生物理知识竞赛,她一举夺得二等奖。这对她无疑是一种肯定、一种鞭策。从此,她放下了包袱,轻松愉快地走进了班集体活动中。我班另一学生李某,脑子灵、口才好.在校学生会举办的辩论会上,我推举他为我班代表参加了辩论,这是一种对他的期望,他成功了。以此为契机他成了集体活动中的积极分子,并带动其他同学开展了为校食堂定期打扫卫生等有价值的德育活动。这一由被动到主动的转变,为各项德育活动的有效开展奠定了基础。

三、对“后进生",抓外部环境,促思想转化

不少班级都有若干品学相对落后的后进生。后进生的形成固然有其家庭和社会的原因,但是长时期地被部分师生所忽视,缺乏班集体的温暖和及时恰当的教育引导却是一个更为直接的原因。毕竟,后进生作为学生,其主要生活环境是学校,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是他们最主要的人际关系,教育工作者如对他们关心不够,或采取简单粗暴的方法,同学中对他们的错误态度得不到及时纠正,就极易助长他们特有的自卑、孤独、愤世的畸形心理。每当看到某些后进生走上错误的道路,我们总有一种极为强烈的负疚感和痛惜之情。对待后进生,我

们需要多一些关心,多一些关爱,要为其创设一个温暖的学习、生活环境。

根据我班两个后进生都是住校生的特点,我跟生活老师密切配合,首先在创建文明宿舍上做文章。生活老师费了不少心血,把两个后进生分散到品学兼优的学生居多的宿舍,使其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在班上,我致力于创建良好班集体的活动。有了这两个外部条件作保证,我把工作重点放在转化差生的内部动因上来。须知,差生的思想内部有更为激烈的斗争,他们的心同样赤诚,他们的血同样是热的,他们如久缺雨露的禾苗,更渴望我们去发现,去扶植、去浇灌。

因此,班主任要善于抓住差生的某种特长和思想上的闪光点,在班集体活动中及时创设其自我表现的情景,引导他们克服自卑、孤独的畸形心理,产生自我肯定的心理倾向,在集体活动中感到温暖,进而生发出对班集体的爱,以培育其对德育活动的主动参与意识。如我班学生黄某动手能力强,善修电器。国庆晚会上,录音机出了故障,他及时修好了,我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了他,从此他成了我班的“电工”,时刻关心班集体的发展。

总之,我在工作中感到,班集体德育活动中教育作用和整体效应的源泉在于全体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参加德育活动的主动意识是我们一项紧迫而持久的任务。一方面,德育活动的展开有赖于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而另一方面,学生的主动意识的产生和培养有赖于开展丰富多彩的系列化活动。创设激励机制,促进学生的思想转化,便是这种活动具体形式,也是班主任的一项重要的工作方法修养,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继续探索。

上一篇:适应新课改需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下一篇:小学数学课堂中错误资源利用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