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产学研合作教育的研究述评

时间:2022-05-03 06:00:40

有关产学研合作教育的研究述评

摘要:产学研合作在国外有很好的传统,而在我国发展时间并不长,相关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特别是将产学研合作教育研究从产学研合作研究这一母体中独立出来的系统研究还不多。通过文献梳理,可以发现我国目前产学研合作教育研究有着重复研究和研究空缺、空白大量存在的双重问题。

关键词:产学研合作教育;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1)09-0052-03

产学研合作在国外发达国家有良好的传统,相关研究已很丰富。但人们真正开始熟知产学研合作,日益意识到产学研合作是知识经济时代推动经济和整个社会发展的动力是源于“硅谷”经济奇迹的出现。世界各国纷纷仿效美国建立产学研合作组织,产学研合作已成为世界各国学术界日益重视的课题之一。我国引入产学研合作过程中,存在概念把握不妥,认识不清的问题,影响着产学研合作的推进和深入研究。有学者极力主张将产学研合作分成两层意义来研究,即第一,合作科研。其核心是经济,主体是科技人员,主要目的是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如美国的“硅谷”;第二,合作培养人才。其核心是教学,主体是学生,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对社会与生产的适应能力,如德国的“双元制”教育。这一区分,使我国产学研合作的研究更加细化和科学化,学者们约定俗成将第二种类型的产学研合作称为产学研合作教育[1]。产学研合作教育研究从产学研合作研究这一母体中独立出来后发展十分迅速,本文拟对这方面的成果加以整理、分析。

一、国外研究综述

1.缘起

1906年,深受杜威实用主义影响的美国工程师赫尔曼・施奈德首先在辛辛那提大学提出“合作教育”(Cooperative Education)概念。施奈德大力推崇大学与当地企业合作,用“工学交替”的方式培养工程技术人才;认为这种教育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从劳动中获得与实践有关的知识和技能,还可从工厂获得一定的劳动报酬补贴学习之用[2]。到了20世纪60年代,美国等发达国家相继成立发展和推广合作教育的社会团体。1983 年,由澳大利亚、加拿大、香港、荷兰、菲律宾、英国和美国共同发起,成立了“世界合作教育协会”。为了进一步明确这一模式的优势和特色,以便更好地在世界范围内普遍推广,2003年8月世界合作教育协会通过理事会和全体会议表决,将“合作教育”改为“与工作相结合的学习”。德国联邦政府更是颁布《职业教育法》、《企业基本法》和《职业教育促进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明确德国的专科高等学校和职业学院实施“双元制”教育管理模式。英国的多科技术学院则是采用“三明治”学制的工读交替运行机制,取得了良好效果[3]。

2.发展

国外产学研结合在大学、职业教育中都得到了很好的开展,但在实施产学研合作教育之初也遇到了各种问题。特别是在产学研结合实施早期,不少企业很难不去计较眼前的利益损失而与学校一起开展产学研结合。针对这些问题,不少学者提出了相应对策,Joseph A. Raelin对国际合作教育的一百年发展历程进行了回顾,预测未来一百年合作教育的可能发展趋势。他提出采取“三重螺旋”的运行模式来加强学校――产业界――政府之间的相互作用,以期产生“双赢”甚至“三赢”的结果。该观点已在西方达成共识。人们认为企业至少可以获得以下好处:(l)得到高素质的科技研发人员;(2)接触较前沿的研究成果或技术知识;(3)寻找特殊问题的知识来源;(4)使用学校的特殊设备;等等。而学校也有利可图:(l)在政府经费紧缩的情况下,产业界可以成为另一个重要的研发经费的来源;(2)“产业界的”经费在运用上不像“政府的”限制那么多;(3)与产业界的合作提供了师生接触实务、实际问题的机会;等等[4]。因而,不仅政府有意愿促成产学研合作,而且企业与学校同样有合作的强烈动机。

3.重要经验

国际上成功的产学研合作经验启示我们:政府在产学研合作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考察美、英、德、日四个西方发达国家的政府在产、学、研合作中的作用,可以发现四个西方发达国家的政府在推进产学研合作时有以下共同做法:(1)委派或组织专门机构;(2)政策性立法;(3)以科技计划对产、学、研予以支持;(4)设立基金,拨出专款;(5)开辟多种信息渠道,鼓励科技人员交流。

由此可见,政府有意并从实际上通过行政、法律、经济等手段,对产、学、研合作予以保证和支持,是西方国家成功实施产学研合作的关键举措。但我们也应认识到由于西方发达国家步入知识经济时代时间较长,国家、学校和企业能够切身体会到这种合作对各自发展的收益远远超过了给其带来的损失;在共同利益驱使下,西方发达国家的学术界、产业界和政府达成了空前一致的认识。所以,合作不仅成了学校和企业自觉、自愿的行为,更已上升为一种国家意志。这与我国国情是有较大区别的。我们在学习西方发达国家经验的同时,也要认识到国情差异,意识到我国实施产学研合作必须经过多方努力,必须经历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

二、国内研究综述

国内的产学研合作实践起步并不晚。早在建国初期,我国在政府的控制下曾成功地组织了一些重大的产学研联合科技攻关项目,例如两弹一星的研制开发,大庆油田的勘探开发等等。改革开放以来,受西方文化、技术的影响,一些企业、高等院校、研究院所逐渐自发地进行合作。1992年,国家经贸委、教育部、中科院联合实施“产学研联合工程”,政府正式在我国推行产学研合作。十多年来,我国产学研合作取得了不少成功经验,理论研究也日渐丰富。以中国知网期刊收录的文献为例,截止到2011年5月,在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含学术期刊、博士论文、硕士论文、会议论文、重要报纸及国家标准等文献数据库)中以“产学研合作”为主题进行检索,得到了10851项检索结果;以“产学研合作”为题名进行检索,得到了3343项检索结果。而用另一个相关概念“产学研结合”为主题进行检索,亦可得到4930项检索结果;再以“产学研结合”为题名进行检索,仍得到1942项检索结果。成果数目之众令人欣喜。

将学术期刊、硕博士论文库中的相关文献认真梳理、高度概括后发现,研究成果基本可以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产学研合作的意义。学者普遍赞同产学研结合有强大的“生命力”,主要体现为:(1)发展需要;(2)生存压力;(3)已有合作关系;等等。以“发展需要”为例,具体来说,包括国际发展趋势需要、社会工业化、科技化发展需要、学校提升需要、学生提高自身竞争力需要等。

2.产学研合作的内涵和类型。许多学者借鉴国外经验并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总结出各式各样的分类方式,最多的达二十多种模式。纵观下来,比较具有普遍性的类型主要集中在十种左右,分别是:(1)N+X顶岗实习式;(2)三明治工学结合式;(3)企业委托办学式(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4)企业指导办学式;(5)企业资助办学式;(6)合作培养“双师”式;(7)承接企业项目式;(8)校办产业式;(9)面向企业开展职工培训和继续教育式;(10)企业办学式。

3.产学研合作的机制。(1)动力机制;(2)调控机制;(3)利益分配机制;(4)保障机制;等等。以动力机制为例,具体来说主要指政府通过制定和修改法律、法规、文件等明确引导、支持产学研合作,如修改《企业法》,增加明确条文规定生产条件先进的企业有为教育服务的责任和义务,同时制定一些优惠政策,对参与产学研合作的企业予以各种形式的奖励。同样,学校也要明确把开展产学研结合视为必由之路,在管理和决策上制定鼓励学生、教师参与产学研结合的相关措施。企业方面也需提高认识,将人才培养视为己任,把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纳入企业发展计划中。

4.产学研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学者们认为当前我国产学研合作存在的障碍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1)主体问题;(2)技术供给问题;(3)利益分配问题;(4)风险问题;(5)政策环境问题;(6)信息交流问题;等等。以主体问题为例来说,学者比较普遍的观点认为政府、学校、企业这三个主体在实施产学研合作过程中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他们指出从政府到学校和企业都未真正理解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实质涵义及合作主体彼此之间的利益关系,特别是企业对教育重要性认识不足或企业家们的短期行为导致很多项目昙花一现,浪费了资源。

5.产学研合作个案经验的总结。产学研合作开展至今,一些地区如深圳市、天津市、重庆市、辽宁省和广西省等纷纷成立专项课题组对本地区产学研合作的现状进行了一些调研和摸查,形成了有一定指导意义的调查报告。不少学校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等已摸索出不少产学研合作的成功经验,公开发表了相关的经验总结,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还公开出版《工学结合案例汇编》一书。

综上所述,产学研合作在国外已有百年历史,但国内的相关研究近十年才丰富起来,还处于较初级的阶段。这一阶段的最大特征是研究成果数量不少,但水平良莠不齐,重复研究与研究薄弱环节、空白环节同时大量存在。如大学和科研机构的产学研项目多,高职、中职里的相关研究少;定性研究多,定量研究少;把产学研合作科研与产学研合作培养人才混淆起来,加以笼统研究的多,分开独立研究的少;有关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内涵、表现形式、类型及模式等浅表研究多,而有关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发展定位研究、实现途径研究、利益分配研究、特别是反馈评价体系等深层次研究非常少;产学研合作教育的个案经验总结多,而能在整个地区或整个行业推广的普适经验研究则太少;等等。鉴于此,我们亟待有针对性地加强后续研究,努力促进产学研合作在我国科技、经济特别是教育行业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解放.从产学研结合的类型和特征看高职院校产学研结合的定位取向[J].中国高教研究,2004(8).

[2]【美】约翰・S・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M].王承绪等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88.

[3]李方葛,邵森万.产、学、研合作概论[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5.

[4]Etzkowit, Leydesdorff. Reflection-in-Action On Co-op:

The Next Learning Breakthrough[J].Cooperative Education and Internships,2008(3).

[5]刘须群,陈星.产学研合作问题研究综述[J].江西社会科学,2002(12).

Review of Researches on Production-Learning-Study Cooperative Education

YAO Yan-qin

(Changzhou Higher Vocational Institute of Construction, Changzhou 213000, China)

Abstract: Production-learning-study cooperation has a long history abroad, while in China it has been developing only over a short period of time and relevant study is still in its infancy, especially much less study has been carried out on the independence of production-learning-study cooperative educational research. The untangling of related literature show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epetition, lack, and emptiness of such research.

Key words:production-learning-study cooperative education; review

上一篇:追寻美的教育 下一篇:高校公共音乐欣赏课教学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