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子银行的规模――稳定与增长的权衡

时间:2022-05-03 11:40:43

影子银行的规模――稳定与增长的权衡

摘要:随着影子银行规模的扩大,其给金融体系稳定性造成的影响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一方面它为难以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得资金的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了融资渠道,另一方面由于它的高杠杆等特性又对金融体系的稳定产生了很大的不利影响。本文将综合考虑两方面的因素使影子银行的规模保持在合意的范围内。

关键词:影子银行 金融稳定 经济增长 合意规模

影子银行自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快速发展,其对金融系统稳定性造成的影响不断被提及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影子银行是一个游离于传统监管体系之外的金融体系。尽管对影子银行的规模估计不同,一般认为现在其规模已经达到15万亿- 30万亿之间。影子银行从事的业务与传统商业银行类似,被称为“银行的影子”。但它没有传统商业银行雄厚的资本金,具有很高的财务杠杆,又缺乏强有力的监管,给金融系统的稳定性造成一定的影响。但是存在即合理,影子银行又为难以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得资金支持的中小企业提供了融资渠道。影子银行是一把双刃剑,既有“功”,也有“过”,既有合理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我们要综合考虑着两方面的因素来确定影子银行的规模。

一.影子银行的定义及特征

影子银行最初由McCully(2007)提出,意指游离于监管体系之外的,与接受中央银行监管的传统正规商业银的行系统相对应的金融机构。 “债券大王”Gross(2007)再次提及,影子银行是指投资银行,对冲基金,私募股权基金,货币市场基金,债券保险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相应地,影子银行体系就是有银子银行组成的非银行金融体系。美国财政部长盖特纳(2008)称其为“与商业银行体系相对的平行银行体系”。 Krugman(2009)认为,金融体系的高度繁荣与金融市场杠杆倍率大幅提高,交易规模天量增长和金融当局的“恶意忽视”相关。周小川(2010)在北京大学的演讲《金融对策对金融危机的响应》中指出,中国的影子银行包括私募股权基金,私募投资基金以及开展银信理财合作的投资公司,民间借贷机构等。 虽然对影子银行没有公认的定义,但根据现有的文献我们还是可以,我们可以把影子 银行分为以下三种类型:一是非银行金融中介机构,比如信托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小额信贷公司、担保公司等;二是传统银行从事的一些表外业务,比如银信理财产品、委托贷款、资产证券化、衍生品等;三是民间融资和一些非法的金融活动,比如高利贷等。

根据以上的介绍,影子银行与传统商业银行有如下区别:一是与传统银行的资金来源方式不同,即不吸收存款,却以各种形式直接或间接地提供贷款资金。传统银行通过吸收社会资金提供贷款,而影子银行主要通过证券化来融资;二是复制商业银行的业务,却没有像商业银行那样受到中央银行严格的监管。影子银行受到监管较少;三是没有公众部门的信贷支持保障,没有存款保险制度、也不可以向中央银行贷款;一旦信心缺乏,非常容易遭受挤兑。四是金融产品批发销售,不同于商业银行的零售模式;五是定价复杂且信息不透明,影子银行产品结构设计非常复杂,没有完备的信息披露机制。六是影子银行一般高杠杆操作,由于自有资本金很少,其一般利用财务杠杆举债经营,而商业银行却拥有雄厚的资本金。

影子银行从事的业务有如下三个重要的特征,第一是期限的转换,中介机构通过短期批发市场获得的融资形成期限较短的负债,用短的融资投资期限投资期限长的资产,从而具有银行借短贷长的期限转换的功能。第二是信用的转换。作为性用中介,影子银行把对货币市场投资者的信用转换为对资本市场上投资人的信用,将个人的信用转换为影子银行的信用,是的信用加以增强。第三是流动性的转换。影子银行白短期负债的高流动性转化为中长期投资或贷款的低流动性。

二.影子银行对金融稳定性的影响

(一)对金融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影子银行的规模的膨胀使大量资金从商业银行流向影子银行。 影子银行规范性、透明度、受到的监管远远低于正规银行。一是影子银行经营不规范。相对正规银行已经相当成熟的审贷流程来说,影子银行的资金运用并没有完整而严格的制度可循,影子银行为追逐更高利润忽视风险甚至不排除在操作过程中因为人为原因而引入更多的风险,出现违法乱纪的情况。二是影子银行相当不透明。影子银行几乎没有公开披露的信息,很难对影子银行的资产负债进行评估。中国至今都没有影子银行规模的精确统计,就是这方面的一个明证。因此,影子银行的风险很大程度上在监管者的视线之外累积。一旦爆发,比看得见的风险更具破坏力。三是影子银行受到的监管缺失,金融监管的一个主要任务是在事前约束金融机构追逐风险来博取收益的行为。对影子银行来说,监管的缺失有可能令参与者不恰当的承担更多的风险,在微观层面带来更大的波动,在宏观层面增大系统性危机发生的概率。由于以上几点,影子银行对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二)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

当前,央行主要通过信贷投放量和利率,存款准备金率调节流通中的货币供应量。由于游离于监管体系之外的资金受央行货币政策的影响较小,给央行的货币政策造成很大的挑战。当中央银行为减少信贷投放时,很多银行将贷款转成被依托公司打包的金融产品,即大量资金流向影子体系,这些受到较少监管的影子银行再将资金投资于政府融资平台、“两高一剩”企业、“铁公基”、房地产等限制性行业和领域。这样,货币政策调控的难度就会加大,央行调节货币供给量的目的就不能按预期达到。同时,由于正规金融机构的利率受到央行的控制,影子银行为吸收资金提供的利率远高于正规银行利率,形成多重利率,干扰利率、存款准备金率等中央银行使用的货币政策价格型工具的传导作用,其效果受到一定影响,有时甚至大打折扣效。另外货币创造能力加强,使得货币乘数增大,减弱货币政策的作用。影子银行的存款创造模式与商业银行完全相同。货币乘数为1/r,其中r为存款准备金比率,因为影子银行是不需要留准备金的,所以理论上来说,影子银行的货币乘数可以无穷大,现实中,至少也远大于商业银行,这样货币的内生性要增强许多。

我们可以用下图表示影子银行和金融稳定性之间的关系。曲线的斜率为负表示影子银行和金融系统稳定性之间使负相关的关系。影子银行规模的扩大会增加金融系统的脆弱性,影响金融系统的稳定性。

图1 影子银行规模和金融系统稳定性之间的关系

三.影子银行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影子银行是游离银行监管体系之外的“类银行机构”,经营的信贷业务类似于银行,因此,它是资源配置的一种手段。随着经济体制改革以来,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增长迅速,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据统计在我国企业总数中99%的是中小企业,在经济活动中份额超过60%,对税收的贡献超过50%,提供了80%的城镇就业岗位和82%的新产品的开发。但是由于信息不对称众多中小企业无法从正规银行获得信贷支持,不得不转向非正规渠道。正规金融机构认为对中小企业放贷比大型国有企业监管成本更高,风险更大,不愿意贷款给众多中小企业。影子银行则填补了银行的空缺,满足了银行信贷无法覆盖的企业和个人资金需求,在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民间借贷更多时候是支持了实体经济的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影子银行提供的资金是我国以银行为本的金融体系的有益补充。不可否认,影子银行的增长为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提供了便利,为市场主体提供了更多融资选择,提供了更广泛的金融服务,弥补了商业银行资金的不可获得性,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融资难的问题。我们可以用下图表示影子银行规模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曲线的斜率为正表示表示影子银行规模和经济增长是正相关的关系。影子银行规模的扩大对经济增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图2 影子银行的规模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四.影子银行规模的确定

影子银行是正规金融体系的必要补充。但是影子银行的发展必须受到一定的监管和限制,保持在合意的范围内。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影子银行为市场主体提供了额外的融资渠道,满足了中小企业对资金的渴求,对经济增长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影子银行同时会对金融系统的稳定性产生不利的影响。影子银行的存在既是资本逐利的结果,同时又满足了一部分企业和个人的融资需求,所以它是一把双刃剑。监管部门要综合考虑影子银行两方面的影响确定影子银行的规模并强化对其的监管,防范影子银行风险,切实保障金融安全,促进金融体系稳定发展,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效的金融支持。我们可以用图3来确定影子银行的合意规模。

图3 影子银行合意规模的确定

从上图可以看出,当监管机构限制影子银行的发展时,增加了中小企业的融资难度,经济增长会受到一定影响,但金融体系更加稳定。当影子银行规模扩大时,企业融资变得便利,,促进了经济增长,但金融系统系统性风险增加。所以我们要从金融系统的稳定性和经济增长两方面做出权衡来决定影子银行的规模,使影子银行的规模保持在合意风范围内。在一段时间内,保增长成为主要关注时,我们要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允许影子银行的发展。在金融风险凸显时,我们就要加强对影子银行的监管,确保金融体系的稳定性。监管部门要相机抉择,逆经济风向行事。总体上应该根据适度监管,分类排查,总量控制的原则加强对影子银行的监管。

参考文献:

[1]陈剑.张小龙,影子银行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基于2000-2011年季度数据的实证分析.财经问题研究[J],2012(8).

[2何德旭,万亚兰.影子银行体系与金融体系稳定性.经济管理[J],2009(11).

[3]何伟,我国影子银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及监管对策.山西财经大学学报[J],2012(5).

[4]李波,无戈.影子银行的信用创造功能及其对货币政策的挑战[J].金融研究,2011(12).

[5]李建军,田光宁.影子银行监管的国际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宏观经济研究,2011(8).

[6]李蔚,苏振天.我国影子银行体系及其监管研究[J].学术界,2012(4).

[7]周丽萍.论影子银行体系国际监管的进展、不足、出路国际金融研究[J],2012(1).

[8]徐莹,周恩源.影子银行体系金融不稳定扩大机制与美联储货币政策应对研究[J].上海金融,2011(7).

上一篇:平心静气读《论语》 下一篇:中国金融服务业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