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设计中的空间表现

时间:2022-05-02 09:47:53

书籍设计中的空间表现

一、构造书籍的空间维度

信息技术演变的加速度,让传统的纸本书籍在速度、密度以及容量方面无法与电子媒介相比,纸本书籍则以适当的重量和富有质感的材料呈现信息,人与书之间存在亲近的、令人愉悦的精神互动,而这又是电子媒介无法逾越的。面对高信息时代的年轻读者群的求知欲和对新事物新形式的新奇,现代书籍设计在空间维度的呈现上,应有更多的突破和创新。在人们的印象中,纸张等同于“平面”,拥有物理意义上的长和宽,是典型的二维空间。不过,随着纸张的叠加,深度体积扩展,“平面”的纸张向着三维空间发展。即便是单张的纸,由于本身具有良好的可塑性能,通过剪裁、折叠、打孔等技术手段的介入,其亦具有了多样的空间维度。折页、对开页面的重复,形成书籍连续的空间,产生了时间与空间的交错,使书籍成为信息的雕塑。现代的书籍设计师应从立体的、空间的角度,来重新思考书籍设计的切入角度,将关注点投向空间感、层次感和多维度的设计表达上。在书籍设计中创造动态的空间,有利于单向式知识由平面结构式向立体多元化方向传递。书籍设计本身就是一门“构造学”,其由外在形态的物性构想和内在信息分布的理性思考综合而来。设计者对书本思想的准确领悟,外化为读者可理解的艺术形式。经过精心构思、周密计算以及对节奏的把握和工艺的运筹,有条理、有秩序地构造出设计者心中的“建筑”。它不仅仅是一本物化的普通读物,还能与周边的环境产生一种和谐的理想空间。书籍的空间维度,可由书籍本身的物化形态、内在理性秩序及信息传达的时空概念来实现。就书籍的常规载体纸张而言,其结构方式就可千变万化。它蕴含着无穷的供设计者挖掘的可塑空间。当设计者通过对纸张反复折叠重组,对其结构空间进行重构与设计,重新组织书籍的形式时,可设计出丰富多彩的体现互动的各类空间结构。[2]吴勇设计的《画魂》就是以一个物化的立体空间来实现设计目的的。他通过纸张巧妙的折叠,科学合理地运用机器折首锁线装订,一本新颖独特的三角形书就此产生。其外在造型与本书主题的切合,增添了读者的联想趣味,亦扩展了主题的艺术空间。而小马哥和橙子设计的《漫游:建筑体验与文学想象》,则受到康定斯基的名著《点线面》的启发,找到建筑和文学的共通之处——“空间”,设计出诸多灵动的“点”,多变的“线”,丰富的“面”来构建全书的视觉空间系统。这个空间系统将诸多异质要素串联起来,让书中的信息变得有条理和秩序。

二、用视觉元素创造空间

现代书籍设计中,空间维度的出现与设计对象和设计元素的布局紧密相连。纸张的开启闭合、文字图像的承启转折,基于一种视觉“力场”,各视觉元素呈现出某些方向的倾斜、流动、聚集等知觉特征。从封面、环衬、扉页、目录、序言、内文、封底、勒口到腰封,从平面到立体,均洋溢着时间的流动和空间的延伸。同时,书籍版面中的文字、色彩、线条、符号等视觉元素的编排,它们的疏与密、详与略、繁与简、虚与实的关系,随着读者视线的推移,使时空维度也随之产生。视觉元素在版面上出现的不同形态,会给人以不同的空间感受,形的方圆曲直、大小多少的配置,给人的空间印象也有差异。因此,要让读者在空间中体会到时间,书籍设计师要熟练地运用理性化有序的设计规则,驾驭各类视觉要素——书籍的文字排列、外在的形态塑造、图像的选择、视觉的流程设计、有时间体味的余白、色彩的配置、材料的运用、精准的印刷工艺,用多元的设计语言来升华书籍内涵的视觉感受。朱锷设计事务所的设计师在《设计中的设计》一书的设计中利用大量的空白,形成虚实相间的空间关系。通过虚空间的营造、虚实空间的疏密对比,表现出轻松、灵动、令人回味的设计意味。留白让整个设计变得更加舒缓,消除了空间填满的紧张感,为信息制造出各种空间层次,让读者能够悠闲地品味信息(见图3)。而吕敬人在设计《梅兰芳全传》时,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诠释其京剧人生。该书设计并不满足于二维叙述,同时重视三维造型的书的立面设计,呈现三维空间的演化,使书籍六面体的每个面都承载了特别的功能。吕先生充分利用了切口空间,在切口上大做文章,通过左翻右翻把梅兰芳的艺术形象和生活形象对应起来,这样他的一生中的两个重要舞台均在翻阅中得到展现。该书设计经过精确的计算,将图像按页数作了均匀分割,且计算出每一帖纸张厚度的切口数值补差,加上精准的和毫厘不差的印刷、折页、装订、切割,成书后,在同一平面上呈现出因翻阅方向不同而变化的图像,将人生时空的转换在瞬间予以实现(见图4)。[1]这种用感性和理性来构筑空间形态的思维方式和实际运作规则,使设计达到其原构想定位的平方值、立方值,乃至多次方值的增值效果,从而实现了在书籍设计中注入“时空”概念的目标,最大限度地激发了读者的想象力,使书成为读者与之共鸣的栖息地。

三、用视觉流程驾驭空间

书箱设计中的视觉流程是一种“空间的运动”,是视线随各元素在空间中沿一定轨迹运动的过程。这种视觉在空间中的流动线为“虚线”,是视觉语言的一种表达形式。在一本书的写作中,作家会以一定的逻辑顺序来展现自己的思想,书的内容则会以螺旋式的结构、线式的结构或者起伏式的结构存在。书籍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时,会通过有活力的表现和有情感的演化赋予文字、图像以生命力。随着书籍的打开闭合,各视觉元素点、线、面、体发生趣味性跳动变化,体现出书籍内容时间、空间的层次节奏。如何赋予各视觉元素以和谐的秩序,使封面、书脊、封底、切口、天、地,甚至是翻开的前后勒口、环衬、扉页、内文之间相互协调,成为书籍中时空展现的关键。符合人们阅读习惯的视觉流程的设计,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驾驭时间和空间,让各视觉元素以合理的秩序存在。无论是静止的点,还是流动的线,都可能成为视觉流程中指示性或引导性的图标,提示读者打开、翻开书籍,开始阅读旅程。视觉流程设计将各要素安排在一条隐性的秩序线上,可解决具体设计中的诸多秩序问题。它能引导读者的视线,使之按自己预设的方式进行阅读,同时也使人们的阅读有顺序、有方向、有规律可循。根据生理机制研究,人的眼睛有三种不同的基本运动形式——注视、跳动和追随运动,与之相对应,书籍的视觉流程设计就有焦点、单向、曲线、导向、反复、散点等流程。这些流程能够提高书籍的可视性、可识性和可读性,将复杂的信息内容直观化和条理化,让读者体会到一种文字和形色之外的满足、一种书籍设计的秩序美感。这条隐性的线始终贯穿于书籍的三维空间之中,呈现主旋律的重复与变奏,形成一种潜在的内力运动,使书籍整体蕴含一种气的流动,显示出书的表现活力。吕敬人和马云洁设计的《书艺问道》中,就应用了许多红色的线条,这些线条既是全书的骨骼线和引导线,又是装饰线。它们将不同空间维度的版面进行了分割,形成了功能分区不同的空间,如注释区、图片区、文字区;又发挥出了线的引导特质,将同一版面中的性质各异的文字、图片、符号等串联起来,同时也将整个六面体中的空间连接成为一个充满趣味的整体。这些粗细对比鲜明的线条,亦成为活跃和装饰版面空间的必不可少的符号。

四、结语

数字化时代的到来,让人类的阅读行为不再是平面单向的知识传递,书籍阅读的行为方式、心理机制和功能价值等都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在书籍设计中注入时间和空间概念,有利于现代书籍设计观念的转变和思维方式的提升,亦有利于书籍设计的长远发展。用立体的思维来构建书籍的多维度空间形态,使书和读者之间产生了互动情感交流和心理意识的动态表达,让设计艺术化具有了无限的可能。书籍中时间和空间的展现,通过各视觉元素和富有变化的纸张打开闭合折叠等表现而来,时空概念的表述,让静态的物化品具有了内在生命力的动态感。现代书籍设计对时空的挖掘和表现,使书籍所传递的信息,在深度和广度上得到了进一步的延展。具有时空表述的书籍令读者充满期待,其蕴含的神秘和多元,让书所承载的信息以动态的方式不断增长,意义空间的建构让其成为有生命力的艺术品。

作者:肖丽 王丽梅 单位:西华大学

上一篇:插画书籍设计发展趋势 下一篇:护患纠纷妇产科综合措施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