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调查报告范文

时间:2023-11-28 18:04:03

书籍调查报告

书籍调查报告篇1

[关键词]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证据;思考

[中图分类号]C913.5

[文献识别码]A

一、刑事责任年龄证据在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中的地位

刑事责任年龄是指刑法所规定的行为人应当对自己实施的犯罪行为承担刑事责任必须达到的年龄。我国刑法将刑事责任年龄划分为三个年龄阶段,只有达到刑事责任年龄,才是自然人具备责任能力而可以成为犯罪主体的前提条件。由此可知,只有当已满16周岁或者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实施了我国刑法第17条第2款规定的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抢劫、贩卖、放火、爆炸、投毒罪的才应当负刑事责任。未成年人实施犯罪时是否达到刑法所规定应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关系到是否负刑事责任的问题,同时,关系到适用未成年人特殊处理原则,即我国刑法第17条第3款规定的从宽处罚原则和我国刑法第49条规定未成年人不适用死刑原则。由此可见,查清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是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中要解决的首要问题,认定其达到刑事责任年龄的证据是构成犯罪主体的基本要件。

二、目前办案中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证据及存在问题

(一)证据种类及其证明价值

1.法定身份证件与户籍证明。法定身份证件是指居民身份证、户口簿和户口迁移证明,是由具有户籍管理职权的公安机关出具给当事人证明其身份的法定证明。户籍证明则是由当事人原籍公安机关派出所根据其户籍登记情况出具的证明材料。两者均为户籍管理机关出具的证明当事人身份、年龄的证据。根据我国相关的户口登记条例及身份证法规定,唯有户籍管理机关即各级公安机关有权出具公民身份年龄的证明。因此,法定身份证件、户籍证明是有权机关依据法律授权,按照法定程序或方式制作出具的,具有较强规范性,与其他证明身份年龄的书证相比具有更高的证明价值。然而,两者本身又存在一定区别:身份证、户口簿及户口迁移证明是公安机关出具给当事人交其自身保管的证明,在办案过程中由当事人自行提供;户籍证明则是公安机关根据要求出具的证明,由侦查机关调查取证获得。在实践办案中,对于犯罪嫌疑人可能是未成年人的情况无论其是否提供法定身份证件,仍要求公安机关出具户籍证明,以此来印证法定身份证件并证明其主体身份年龄情况,即在证明价值上户籍证明尚要高于法定身份证件。

2.其他证明年龄的书证。主要包括出生证明、计生办证明、学籍证明、居(村)民委员会证明等,这些材料反映着出生情况的原始记录信息。根据原始记录形成时间的差异,其证明价值也不尽相同。出生证明一般伴随当事人出生即予以登记,形成的时间最早,其可信程度最高;计生办与村委会证明一般是在出生后数日甚至数年内进行登记,在此期间内可能存在误报等差错,其证明价值次之;学籍证明是入学时对其年龄的登记,我国大部分地区儿童都是七周岁入学,因此学籍证明形成时间最晚,证明价值也最低。

3.证人证言。证人证言是指父母、邻居等了解未成年人年龄的证人就其出生、年龄等情况所作的证词。由于证言本身具有主观性和不稳定性,因此在整体证明价值上要小于各类书证。具体判断证人证言的价值还要考虑以下两个问题:一是证人与案件或诉讼当事人的关系,即证人是否为关系证人,所谓关系证人是指与案件有某种利害关系或者与当事人有某种亲友关系的证人。如被告人父母、亲戚的证言。关系证人证言的证明价值一般小于无关证人。二是考虑证人本身的感知、记忆、表达能力,如由于感知情况不同,父母、接生人员等能够确切反映出生日期,而同学、邻居、亲戚等可能仅反映基本年龄。又如证人是否已经年老或健忘有可能存在记忆误差等。

4.骨龄鉴定结论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虽然属于两种证据形式,但由于其证明力较弱,且两者在没有其他任何主体身份证据的情况下若能相互印证可以以此来认定,因此一并予以分析。骨龄鉴定是通过科学方法利用人手腕部x摄片的不同骨像来判断骨骼钙化程度,以此确定骨龄。该方法能较为准确地反映人体的生物年龄,但由于受个体生长各种客观条件的影响,生物年龄与实际的生活年龄并不完全一致。因此其价值以参考价值为主,一般不宜作为认定年龄的证据来采纳。而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的特点是真假参杂,法律明确规定不能仅以口供定案。那么,是否可以仅凭口供就认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年龄呢?笔者认为同样不可,仅有口供或仅有骨龄鉴定均不能直接认定被告人年龄,但在没有其他证据的情况下,若口供与骨龄鉴定可以相互印证则可以认定。这两项证据的证明价值可以在相互补强中达到证明的目的。

(二)证据本身存在主要问题及其原因

上述各类证据都有可能存在证据形式上的瑕疵或客观、主观原因而导致的实质错误,但目前司法实践中存在问题主要集中在应用面最广且本应证明价值最高的户籍证明及法定身份证件上。这主要包含两方面问题,一是证据形式上的瑕疵,如没有出具机关原籍派出所的盖章,或仅为复印件,二是证据实质内容上的错误。办案实践反映占有相当比例的户籍证明或法定身份证件记录信息与实际不符,且户籍反映的年龄大于实际年龄,尤其是农村偏远地区普遍存在此类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如下几点:

1.户籍管理制度落后,信息采集滞后。各级公安机关派出所负责辖区内的户籍管理,采集辖区内居民出生、死亡、迁移等信息。但由于受客观条件等影响,目前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的居民出生、死亡等户籍信息的采集并非由公安机关户籍警来完成,而是委托当地村委会负责。其操作过程是由村委会及时掌握本村人口信息,然后在规定时间内予以上报公安机关。这就造成公安机关信息采集的不及时,且在信息上报过程中难免会有误差,而部分村委会也不能做到及时采集出生信息。户籍管理的如此现状造成信息不准确的必然存在,这严重影响了法定身份证件与户籍证明的严肃性。

2.农历与公历的混淆。这与我国传统习惯有关,历来农村地区普遍习惯用农历来计算日期,存在出生日期只知农历不知公历的情况,导致报户口时也是以农历作为出生日期来报,这样就无形中将出生日期报大,实践办案中此类情况比较普遍。

3.当事人的瞒报、谎报。由于户籍信息涉及到计划生育等与当事人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特别是当涉及计划外生育问题时,当事人为了自身利益着想很有可能在原始登记时就瞒报、谎报出生日期,以此来逃避计生罚款。农村地区又存在着不去正规医院分娩而在自家接生的现象,导致除了当事人自报就无法取得出生日期。

4.事后改动户籍。主要存在以下几种情形:一是当事人为了提早就业或当兵,希望将自己

的出生日期以小改大提前拿到身份证,经派出所户籍警同意后对户籍作出修改;二是同样为了以上原因,但由于派出所不同意修改,当事人又以其他理由重新办理身份证件,出现一人有两份甚至多份法定身份证件的情况;三是公安机关在户口簿更换时由于工作粗心而导致户籍信息变更,出现新旧户籍登记材料不一致。

由于上述第一、二、三种原因导致的信息错误是原始记录不正确,因此难以判断其户籍证明内容的真实性,而第四种原因由于是事后改动若可以调取原始户籍登记材料则可通过是否有改动痕迹以及新旧登记材料的对比来判断真实性,相对前三种情况而言较有可能进行判断。

三、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证据的审查与判断

(一)法定身份证据、户籍证明与言词证据有矛盾的审查与判断

办案实践存在着一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有多个证明其刑事责任年龄的证据,即居民身份证、公安机关提供的户籍证明以及相关证人的证词。但证据间存在着矛盾,居民身份证或者户籍证明所证明的年龄大于证人证言反映年龄,主要原因如父母等陈述年龄以小改大或者以农历报出生。对于这类案件不能简单以证据证明力强弱一概而论,而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综合判断。

首先要通过详细讯问犯罪嫌疑人和询问其父母,寻找证据的异同点,针对矛盾作进一步补充和核实。其次,对于当事人提出以小改大的情况,应当向原籍公安机关派出所调取原始记录,对原始登记材料进行辨别,对于确有改动的应当要求原籍派出所出具相关证明。但实践中当地公安机关往往不愿就此出具有关证明或者提供有关证词,对于户籍是否修改不做明确表态,那么应当对原始登记材料进行复印、摘录,承办人员签名并加盖公章。再次,对于当事人提出原始登记存在错误的情况,应当向相关责任人进行询问,尽可能调取有关证据。最后,若没有证据证实户籍信息曾经修改,应当综合判断户籍信息与言词证据,若言词证据能够形成相关证据链的应当采信言词证据,否则应以法定身份证件和户籍证明为准。然而对于当事人反映以农历报出生,涉及到刑事责任年龄临界点,又无其他相关证据予以印证时,由于国情确实存在此类情况,且无法合理排除其陈述与辩解,应当以有利于被告人原则按照农历认定。

(二)其他证明年龄的书证的审查与判断

1.出生证明。实践中比较普遍的情况是医院无法提供出生证,但当事人自行提供在医院分娩的病例,在此情况下应当向医院调取当时的住院记录对病例进行核实,能够印证的住院记录和病例应当作为认定出生日期的证据采纳。

2.居(村)委会证明。本文所指其他证明年龄的书证均指各单位根据原始登记材料出具的证明。实践办案发现医院、计生办与学校的相关登记保存情况均比较良好,有原始记录可查,但居(村)委会的原始登记材料或交给当地派出所或时间长久已经丢失,所谓的居(村)委会证明仅是根据当事人记忆写成书面材料并加盖公章。在此情况下笔者认为由于原始材料的缺失,其书面证明已无任何证明价值,不能作为证据采纳,但建议对于承办当事人可以证人证言的方式加以取证。

3.学籍证明与计生办证明。此两项证明由于距离当事人实际出生日期较远,因此一般而言意义不大。但在当事人提出改动户籍以小改大的情况下,可以调取学校与计生办的相关材料,若当事人确实修改则一般改动户籍而不会去改动学籍与计生办登记,因此两相比对就可以判断言词证据的真实性。在原始信息就错误的情况下,则没有调取的必要。

4.非相关单位出具的书面材料。办案中存在的一个特别情况就是关于家谱的问题,由于家谱是家庭内部的记录,而非相关单位的登记,受个人主观影响较大,又难以核实其真实性。因此其虽然具有书证的形式,但笔者认为不宜作为书证来采纳,但对于其反映的相关信息可以言词证据的方式对知情人调取。

(三)言词证据的审查与判断

在这里要探索的问题是在没有任何法定身份证件、户籍证明以及相关书证,仅有言词证据的情况下对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证据的审查与判断。实践发现,个别外来未成年人由于是计划外生育的,就一直没有办法报户口,又无法调取其他相关书证或言词证据,因此关于年龄问题仅有父母的证词和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己的供述。对于这类案件司法实践中只要父母的证词和其供述相一致,就照此予以认定。若双方内容不一致,则以父母证词为准,理由是就证明内容出生日期的了解情况而言,父母无疑比子女更了解,子女了解的信息也是源自父母;同时就证据形式而言父母的证人证言证明力也要高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

(四)骨龄鉴定的审查与判断

采用骨龄鉴定的案件往往是犯罪嫌疑人到案不讲真实姓名、住址,身份无法查清的,根据其自报年龄是未成年人,但是涉及刑事责任年龄14周岁、16周岁、18周岁“临界点”的案件,以及虽然不是涉及“临界点”案件,却系重大疑难复杂的案件,司法实践中往往采用“骨龄鉴定结论”,以印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报年龄。我国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骨龄鉴定’能否作为确定刑事责任年龄证据使用的批复”规定:犯罪嫌疑人不讲真实姓名、住址,年龄不明的,可以委托进行骨龄鉴定或其他科学鉴定,经审查,鉴定结论能够准确确定犯罪嫌疑人实施犯罪行为时的年龄的,可以作为判断犯罪嫌疑人年龄的证据使用。如果鉴定结论不能准确确定犯罪嫌疑人实施犯罪行为时的年龄,而且鉴定结论又表明犯罪嫌疑人年龄在刑法规定的应负刑事责任年龄上下的,应当依法慎重处理。批复中的“慎重处理”笔者认为应当按照有利于被告人原则做出“就低不就高”的认定。而对于一些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且不涉及刑事责任年龄“临界点”的案件,可以按照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28条第2款规定以其白报的年龄认定。

四、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证据的几点思考

建立刑事责任年龄制度,制定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证据规则,解决实践办案中多个刑事责任年龄证据的筛选和对矛盾证据的甄别具有现实意义。笔者结合办案实践对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证据规则作出一些思考。

(一)制定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证据的总体要求

1.法律根据

我国尚未建立刑事诉讼证据规则,目前司法实践中对刑事责任年龄证据采信一是依据《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如《刑事诉讼法》第128条关于自报年龄的规定;二是由地方法律部门共同出具指导性文件,如1996年市高级人民法院、市检察院、市公安局、市司法局针对办案中外地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主体身份证据矛盾突出联合发文《关于刑事诉讼中外地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身份证明的意见》,该文件规定证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身份首先使用居民身份证、户口簿、户口迁移证明等法定身份证件。没有法定身份证件的,可以使用户政管理机关出具的户籍证据或者其他能够证明其身份的有效证明材料;三是司法机关内部针对刑事责任年龄的审核提出工作要求,如上海市高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对刑事责任年龄审核的有关问题的通知》等。以上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地方性规定及司法机关内部指导意见在司法实践中均有所应用,且对

实践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在制定规则时应当充分考虑。

2.采信证据原则

(1)最佳证据规则。笔者认为对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证据的采信适用最佳证据规则时,应当在优势证据的基础上,综合分析判断运用。所谓的最佳证据即原始的书证,在此所指即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原籍公安机关出具的户籍证明等法定身份证件的原件。在上文提及的本市四机关共同发文的《关于刑事诉讼中外地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身份证明的意见》中已经规定认定身份应当首先使用法定身份证件,此外还规定“在法定身份证件未被依法否定之前,仍应以法定身份证件为准。”这样的规定其实已经明确在认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主体身份时,户籍证明等法定身份证件具有最佳证据的效力。所谓最佳证据效力是指与其他证据相比其证据效力最大,除非其被依法排除,否则认定身份就以其为准。当然,在此所指的户籍证明等法定身份证件必须是具有可采性的。

(2)言词证据补强规则。其实这一证据规则是参考世界各国证据立法的一个普遍做法,即仅有言词证据不足以作为裁判的依据,还必须有其他相关证据予以补强,才可以定案。考虑到我国户籍管理的混乱情况,即使户籍证明完全可采,仍有可能在其原始生成阶段就因为种种原因而造成错误,因此若有能够相互印证、补强的言词证据合理地排除法定身份证明,那么就采纳补强的言词证据作为裁判的依据。这里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补强要达到如何一种程度?参照各国普遍的立法,一般要求补强需达到与言词证据的一致性,并能保证其证明内容的真实性。这可能会受司法机关承办人员自由心证的影响,但补强的程度应该能使一般人达到确信,从而保证其证明内容的真实性。

(3)不利被告人须由证据证明原则。这其实是以上两个规则后的一个补充原则,且在适用过程中应当优先根据以上两个规则进行分析,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关于年龄的辩解和有利证据,首先应当收集与其相反一面的证据,但是若穷尽所有证据仍无法达到一个高度盖然性的判断,如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并无合法可采的户籍证明,而言词证据又无法印证或根本没有言词证据,且不存在补充调查取证的可能,可以从有利于被告人原则出发作出有利于被告人的认定和裁判。但是,在有相关证据的情况下必须先依照上述规则进行判断,而不能直接根据有利于被告人原则进行认定,因此这是两个规则后的一个补充原则。

3.证据要求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46条规定:对一切案件的判处都要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只有被告人供述,没有其他证据的,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没有被告人供述,证据充分确实的,可以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涉及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的证据主要有下列四种:书证;证人证言;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鉴定结论。以上证据必须经过查证属实,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根据该条规定,我国证据法学一般认为,证据必须具有关联性、客观性、合法性。

(二)证据审查与判断的具体规则主要内容

1.证明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的书证应当提交原件,提交原件确有困难的,可以提交复制件,对于复制件应当记录来源,原件与复制件均应加盖公章。

2.证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刑事责任年龄证据应当首先使用居民身份证、户口簿等法定身份证件。法定身份证件必须是由公安机关出具给当事人证明其身份的法定证明,非法证据一律排除。如发现法定证件有真伪,应当交由上海市公安局身份证制证中心甄别。

3.有法定身份证件情况下,仍应当向其原籍派出所调取户籍证明,以核实其法定身份证件。若无法定身份证件,必须调取户籍证明。

4.户籍证明必须包括姓名、性别、民族、出生日期、公民身份证号码、家庭住址以及家庭成员的信息内容。对于公安机关从内网上调取的犯罪嫌疑人户籍信息材料,必须经犯罪嫌疑人所在地公安机关核实,并加盖公章认可。

5.因法定身份证件或者户籍证明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的年龄出现矛盾时,应当补强言词证据,及时收集出生证明、计生办证明、居(村)委会证明、学籍证明等能够证明其身份的有效证明材料,从而裁判确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年龄。

6.出生证明应当由医院出具原始证明,若无原始出生证明应调取病人病例及住院记录等相关材料,在相互印证的情况下应当予以采纳。

7.居(村)委会应当根据原始出生信息登记材料出具证明,在原始记录丢失的情况下,不应再出具村委会证明,而以证人证言的方式加以取证,并对其证实内容与其他证据综合判断使用。

8.因未报户口没有任何法定身份证据或户籍证明时,应当尽量收集证人证言。并尽量收集无利害关系人且本身的感知、记忆、表达能力较强的证人证词,以印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年龄。

9.因不讲真实姓名、住址,身份无法查清的,根据其自报年龄是未成年人,且涉及刑事责任年龄14周岁、16周岁、18周岁“临界点”的,或者系重大疑难复杂的案件,可以进行骨龄鉴定。骨龄鉴定结论与其自报年龄基本相吻合的,可以作为判断年龄的证据使用。如果鉴定结论不能准确确定犯罪嫌疑人实施犯罪行为时的年龄,而且鉴定结论又表明犯罪嫌疑人年龄在刑法规定的应负刑事责任年龄上下的,应当根据不利被告人须由证据证明原则作出有利于被告人的判断。

10.对于不讲真实姓名、住址,身份无法查清的,根据其自报年龄是未成年人,案件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不涉及刑事责任年龄“临界点”的,可以按照《刑事诉讼法》第128条第2款规定以白报年龄认定。

书籍调查报告篇2

为了保证地籍调查成果的质量满足地籍管理的需要,根据《城镇地籍调查规程》、《土地登记规则》的规定,我局制定了《城镇地籍调查成果检查验收办法(试行)》,现印发给你们。在试行中总结的经验和遇到的问题,请及时反映给我局地籍司,以便进一步修改、完善。附:城镇地籍调查成果检查验收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保证地籍调查成果满足地籍管理的需要,根据《城镇地籍调查规程》(以下简称《规程》)、《土地登记规则》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对《规程》3.5所列(除K外)地籍调查成果必须进行检查验收。

第三条  检查验收工作是地籍调查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任务是组织实施检查验收并对地籍调查成果进行评定。

第四条  国家土地管理局负责本局所列项目的检查验收和除此之外的抽查;省、自治区、直辖市土地管理部门负责组织本行政区域内的检查验收工作。

第五条  城镇地籍调查成果实行作业人员自检、作业级互检、作业队专检,由省级验收的三检一验制。

第六条  具备以下条件方可验收:

1.工作法律程序正确;

2.权属调查没有外承包;

3.《规程》规定的成果资料齐全。

第二章  检查验收的组织

第七条  国家土地管理局负责的检查验收工作由地籍司组织,委托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具体实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籍调查的检查验收工作,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主管地籍的处组织。

第八条  地籍调查专业队应当设一至二名的专职或兼职成果检查人员。地籍调查作业的各班(组)应当设一名兼职检查员,负责监督本班(组)的作业成果自检和班(组)间的交换互检工作。

第九条  地籍调查成果检查验收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规程、标准及本办法的规定。检查验收人员履行职责时,任何单位和个人不阻挠、干预。

第三章  检查验收工作程序及其主要内容

第十条  检查验收程序

一般按下列顺序逐级进行:

作业员自检?作业组互检?专职检查员检查?验收。

第十一条  检查验收内容

1.自检

(1)检核权属调查结果

主要检核权属调查确认的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与土地登记申请书上的土地所有者、使用者是否一致;认定界址的法律手续是否完整、规范;界址点的实地位置是否立了固定标志,界址边的走向是否合理,界址点有无丢漏等。

(2)检查过录表格

主要检查过录的地籍调查表填写内容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3)检查宗地草图主要检查宗地图形及宗地与邻户关系是中与实地相似,勘丈数据是否齐全、注记位置是否清晰准确;勘丈数据有无检核条件,结果是否符合《规程》要求;宗地的座落、门牌号、宗地号、界址点号、相邻宗地号、指北方向及作业日期等的记录有无错漏。

(4)。检查地籍测量的成果

①检查控制测量

主要检查用于建立平面控制的已知控制点、控制边其坐标和方位角数据是否正确,资料来源及可靠程度如何;抄录的起算数据,使用前是否进行了外业复核;控制网布设的合理性;各项精度指标及有关成果是否符合《规程》的要求。

②检查细部测量

主要检查手簿及各项精度是否符合要求。

③检查地籍原图

首先,检查原图图廓线及方格网的绘制精度是否符合《规程》的要求;图幅编号、坐标注记是否正确;然后检查自然街坊(含无邻户的独立宗地)外廓界址点及界址边的展绘是否正确;核对无误后再检查街坊内各宗地的界址及地上建筑物的展绘是否正确,破幅宗地的接边是否符合要求;最后检查图面要素注记及点线绘制是否符合《规程》和图式要求;面积计算结果是否正确;原图检查中要对照解析界址点成果表和宗地图分步骤进行。

2.互检

检查项目与自检相同。先进行内业检查,后进行外业检查。内业检查出的问题应做好记录,待外业检查时重点核对,需纠正改动的由检查人员会同作业人员确认后实施。

3.专检

主要检查地籍调查成果的图、表、册中对应内容的一致性及其与宗地权属状况的一致性;对经过自检和互检的调查成果进行全面的内业检查和重点的外业检查;具体内容包括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两部分,重点检核原始调查记录和原始测量数据的正确性;检查项目及步骤与自检基本相同,在检查后提出专检记录,对需要修改纠正的问题会同作业人员确认后实施。

4.验收

验收在三级检查的基础上进行,内容包括:地籍调查计划、技术设计书和实施方案、地籍调查总结报告。通过验收要写出验收抽检分析报告和验收评定意见书。

第十二条  检查工作的衔接

1.自检按作业工序分别进行,每完成一道工序即随时自检。

2.互检在完成自检的基础上可分工序进行,也可分工作阶段进行。

3.专检在完成自检、互检的基础上以图幅为单元进行。

4.在完成三级检查工作的基础上验收调查区的全部成果,验收工作可一次进行,也可分阶段进行。

第四章  检查验收的实施

第十三条  城镇地籍调查成果实行三检一验制,各环节应按第三章内容严格执行,各环节成果交接要手续完备。

第十四条  各级检查验收的比例如下:

(一)作业人员自己进行的重复检查,检查比例可根据本身的作业水平决定。

(二)作业组之间的交换互检,检查比例内业100%,外业可针对内业检查发现的问题,有疑问的地方重点检查,但实地操作检查不得低于30%,巡视检查不低于70%,检查结果要有详细记录。

(三)专职检查内业为100%,外业实际操作检查不低于20%,巡视检查不低于70%,检查结果要有详细记录。

(四)验收时内业抽检30?50%,外业实际操作抽查比例视内业抽查情况决定,一般为3?5%.第十五条  自检、互检、专检工作应当分工序、分阶段进行,保证把差错消灭在本工序、本阶段。

第十六条  检查验收工作中发现调查成果有不符合《规程》、《土地登记规则》和调查区的技术设计书及有关规定时,要根据其性质和对成果影响的程度,分别提出书面处理意见,交被检人及被检单位改正或返工。

第十七条  地籍调查成果评定,分为优、良、合格三个等级(见评定标准)。

第十八条  地籍调查成果评定采用一验评定制,被验收单位如有异议可向上一级土地管理部门申请复验,上一级土地管理部门的复验评定为最终评定结果。

第十九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土地管理部门次年一月底将本行政区域内的城镇地籍调查验收工作情况和总结上报国家土地管理局。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土地管理部门可结合本地情况制定本办法的实施细则,报国家土地管理局备案。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由国家土地管理局地籍司负责解释。附:城镇地籍调查成果评定标准1.含义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地籍调查成果等级的划分及其评定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按国家土地管理局颁布的《城镇地籍调查规程》完成的地籍调查成果的评定。

2.成果评定内容

地籍调查成果的评定,由文字材料、权属调查、控制测量、细部测量和地籍原图及着墨二底图五部分材料组成,按各单项检查得分合计评定成果等级:

总分大于95分(含95分)为优;

总分大于85分(含85分),低于95分为良;

总分大于80分(含80分),低于85分为合格。

3.等级的具体标准

3.1地籍调查成果的合格品标准:

3.1.1符合《城镇地籍调查规程》的要求,但没有达到良等品的全部条件。

3.1.2有个别缺点,但数据误差在两倍至叁倍中误差之间的个数不得超过抽检总数的5%,无超过三倍中误差的粗差及错误。文字资料没有能引起权属混乱不清的笔误及错误。

3.1.3法律手续完备,工作程序正确,技术资料完整。

3.2各工序良、优等品标准

良等品除要满足合格品的全部条件外,还应满足自己的条件。同样,优等品除了要满足良等品的条件外,也应满足自己的条件。

3.2.1文字资料

良等品

a.技术设计规范,内容齐全,设计精细,文字清楚,语言通顺简练。

b.技术报告对调查成果的技术分析和质量评价全面、准确,技术问题的处理方法科学有效,文字语言规范简练。

c.工作报告准确反映整个工作过程的组织、计划、统计;报告本身语言简练、经验教训分析深刻。

优等品

a.技术设计方案具体,质量保障措施严密,语言规范具体。

b.技术报告中总结了对技术工作有指导意义的经验教训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3.2.2权属调查

良等品

a.调查区划分正确,与登记申请区对应,有良好的调查工作图。

b.地籍编号正确、清晰、完整。

c.界址认定程序正确,法律手续完备。

d.界址标志设置齐全,醒目。

e.宗地草图内容齐全,清晰易读,勘丈数据完整正确。

f.地籍调查表项目填写齐全、清晰、文字描述简练准确,结论清楚,手续完备。

g.地类调查正确。

优等品

a.宗地草图比例恰当,确定宗地界址及几何关系的条件距离和关系距离完整,并有检核关系。

b.地籍调查表项目填写齐全、正确、字迹美观、无涂改。

c.界址标志设置齐全、醒目、坚固能长期保存。

3.2.3控制测量

良等品

a.三角锁(网)、导线环(段、节)布设良好,点位恰当并利于发展,点之记填写正确。

b.标石稳固,觇标结构及外部修饰基本良好,上下标志之偏差,照准圆筒中心、回光台中心及基板中心对标志中心的偏差小于限差的五分之四。

c.仪器检验项目齐全,检验结果符合规定。

d.操作方法正确、观测条件掌握良好。

e.成果重测取舍合理;投影方法及归心元素量取正确。

f.三角形闭合差小于限差四分之三,极条件自由项小于限差五分之四;导线测量的条件自由项均小于限差的五分之四;其余各项误差均符合限差要求。

g.电子记录程序正确,输出格式符合标准要求;手续记录齐全正规,计算正确。

h.上交资料整饰良好。

优等品

a.控制点布设均匀、密度合适,图形结构良好,利于扩展。

b.觇标结构密合稳固,外形端正,修饰正规。

c.观测条件掌握严格。

d.三角形闭合差和极条件自由项均小于限差三分之一导线测量的条件自由项均小于限差的二分之一。

e.上交资料整饰美观。

三角测量外业以点为单位进行评定,导线测量外业以节(符合或闭合导线)为单位进行评定。对三角点进行评定时,应综合考虑三角形闭合差和极条件自由项的影响。当外业分单工序时,按照上述有关的项目进行评定。

对三角和导线测量的锁、网、环总体评定,除按平差后的成果情况进行评定外,尚应顾及外业成果评定情况。

3.2.4细部测量良等品

a.地籍图根点的密度和位置能较好地满足测定界址点和测图要求。

b.手簿记载齐全、正规、计算正确。

c.界址点、界址边二次测量较差,70%以上均在限差的三分之二以内。

d.界址点与邻近地物点关系距离二次量测较差均在限差以内。

e.界址紊果表书写正规,整饰较好。

优等品

a.地籍图根点的密度和位置能完全满足测定界址点和测图需要。

b.手簿记载齐全、正规、计算正确、字迹工整美观。

c.界址点、界址边二次测量较差有70%小于限差的二分之一。

d.界址点成果表整饰美观。

3.2.5地籍原图和着墨二底图良等品

a.内图廓线、座标中网、各级控制点、界址点展绘精度符合要求。

b.宗地的权属、座落、面积、利用状况、宗地编号正确齐全,符号运用正确。

c.对宗地权属界址有参照意义的建构筑物位置准确,没有遗漏。两次量测量较差有70%以上小于各自限差的三分之二。

d.各种注记正确,注记的位置和数量恰当。

e.接边精度良好,没有不接边和遗现象。

f.图廓和图廓外的整饰及注记正确齐全,图面着墨整饰清晰准确。

g.利用宗地勘丈数据(包括界址点座标)检查的各类点位平面位移均应小于限差。

h.宗地图的内容完整,着墨整饰清晰准确。

i.面积计算方法运用正确,二次面积量算较差均在限差之内,面积汇总正确无误。

j.面积统计正确,数据准确,书写正规,整饰较好。

优等品

a.利用宗地勘丈数据(包括界址点座标)检查的各类点位平面位移误差有70%小于限差的三分之二。

b.地籍原图、着墨二底图、宗地图清绘线条光滑实在,墨色浓黑,图面整洁美观。

书籍调查报告篇3

[关键词] 勘界 坐标系 集约

中图分类号:P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4-0359-01

0 引言

土地勘测定界是根据土地征收、征收(用)、划拨、出让、农用地转用、土地利用规划及土地开发、整理、复垦等工作的需要,实地界定土地使用范围、测定界址位置、调绘土地利用现状、计算用地面积,为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用地审批和地籍管理等提供科学、准确的基础资料而进行的技术服务性工作。土地勘测定界是地籍管理中用地审批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保证建设用地审批科学、合理、准确的手段。经审查合格的勘测定界成果可以作为地籍调查和土地登记发证的基础资料和依据。

1 勘测定界的一般工作程序

1.1 接受委托

具备勘测定界资格的单位,须持有用地单位或有权批准该项目用地的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的勘测定界委托书方可开展勘测定界工作。

1.2 查阅有关文件

查阅由用地单位提供的城市规划区内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或选址意见书及规划用地范围图;批准的施工设计和有关资料;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在前期对项目用地的审查意见。

1.3 搜集图件及勘测资料

由用地单位搜集辖区内用地管理图、用地范围内的地籍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利用权属界线图、地形图、基本农田界线图、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由专业设计单位设计的用地范围图以及比例尺不小于1:2000的建设项目工程总平面布置图。

搜集用地范围附近原有平面控制点坐标成果。

搜集用地界址点拟定坐标(设计坐标)或与定界有关的参考资料。

1.4 现场踏勘、制定技术方案

在查阅有关资料的基础上,根据收集的控制点成果资料,了解项目用地范围附近的各级控制点的标石完好情况和现场的通视条件,以便制定合理的勘测技术方案。

1.5 实地调绘

实地调查核实用地范围内的行政界线、权属界线、土地利用类型界线、基本农田界线、已批准的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范围线。将其测绘或转绘与工作底图上,同时对现状土地利用类型进行调查核实。

1.6 勘测定界

界标的埋设与测定,测绘界址点的解析坐标。内业计算、编绘勘测定界图、面积量算。编制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报告书。

1.7 提交勘测定界成果资料

勘测定界技术设计书。勘测定界图。勘测定界用地范围图。观测记录、计算手簿。

1.8 提交勘测定界成果资料

由承担勘测定界的单位自检、互检。由有权批准该项目用地的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验收。

2 NEWMAP报件通软件在土地勘测定界内业中遇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

利用NEWMAP报件通软件绘制土地勘测定界图,有一定的优势,简化内业整理工作,提高作业效率。但是在绘制过程中,还会出现一些比较难解决的问题。下面就结合洛阳市东环路《东环路(新区段)北段道路工程项目》中遇到的问题解决处理一下:

2.1 缓和曲线的处理

1) 块状工程中出现缓和曲线的时侯,地块闭合时点的位置容易错位,土地勘测定界生出来的报告坐标和面积都不对,因此,带有缓和曲线的地块闭合时最好用复合线连接。

2) 地块工程中出现缓和曲线时,土地勘测定界图生成时图面上会出现许多界址圆圈、界址点号和边长,删起来比较麻烦,尤其是缓和曲线中间有地类点时,必须标注上地类点号,而且土地勘测定界生成的报告中出现许多ERROR的点号及坐标,都需删除。删除的过程中需谨慎,这样不仅浪费时间,还不能提高工作率。但如果用5米的多段线拟合出缓和曲线,这样土地勘测定界图和土地勘测定界报告生成时就会避免这些繁琐的程序。

2.2 相邻地块面积相差较大且地类不同时的处理方法

当块状工程中出现相邻两地块面积相差较大且地类不同时,需仔细检查,洛阳市东环路《东环路(新区段)北段道路工程项目》中出现了这种情况,当地类自动封闭后,土地勘测定界图中的水浇地地块面积大,把与此相邻的地块面积较小的渠合并,软件处理时把两地块合并成水浇地使用,这样生成的土地勘测定界报告中的三大类面积就会统计错误。但是如果在作图之前, 把底图修饰完整,地块范围中的地类线向外延伸多一些,这样地类自动封闭时,就自动把这两不同的地类分成两块,生成的土地勘测定界报告中的面积就不会出错。

2.3 若土地勘测定界图及报告已完成,而它的勘界范围像下面的情况需要修改时,快速更改且准确完成的方法:

首先利用打断线将已定界的外范围(即NewMap_J已定层)与阴影部分的交点打断;然后封闭已定界,封闭已定界时,可以直接点闭合,也可以多段线连接封闭,封闭后,删掉要除出去的已定界线条;已定界封好后,将已定界范围外的多余的线条删掉;最后自动封闭基本地块,删除所有点号,重新注记;后面的程序与之前做勘界报告的程序一样。这种方法及方便又不易出错,尤其是各个村以及各个地块的面积汇总也不会重复计算。

3 权属调查中的问题及处理方法:

土地勘测定界时进行的实地权属调查工作是最重要的环节,也是容易出错的环节。权属调查一般按“先国有后集体”的原则调查,即先查清调查区域内国有土地的使用情况,再对集体土地进行调查,确定土地所有权。

权属调查一般程序分为两种:一种是具备土地权属定界资料,例如东环路所出的胜利渠、古洛渠以及各个国有单位,先在室内审核资料,需要有土地证书、宗地图、土地划界、定界文件、土地权属来源证明材料、土地权属复查、核实材料、处理土地权属争议的协议书以及仲裁书;然后去实地核定,最后绘至底图上。还有一种是不具备土地权属定界资料,例如东环路上的村界,因为涉及相邻的两个村,所以两个村的指界员必须同时到现场指界,然后填写土地权属定界协议书并标定界址点,最后绘至底图上。

一般底图都是利用1:1万土地利用现状图,在修底图的过程中必须谨慎,土地勘测定界范围之外的底图不能有闭合线,范围之内的底图需要仔细检查,防止有交叉、断线。前期的工作准备就绪,土地勘测定界图完成时即快又准确。

4 结束语

土地勘测定界工作有利于保障用地审查,使用地审批工作更加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健全了用地的准入制度;使项目用地依法、科学、集约和规范,严格控制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保障了耕地保护制度的实施。

本文以实例对土地勘测定界内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供了相应的处理方法,希望能给大家提供有益的帮助。

参考文献

[1] 《地籍调查》地籍管理丛书 高延利 中国农业出版社

[2] NewmapCM土地勘测定界成图系统用户手册 河南省土地勘测规划院南阳鑫友数码技术有限公司

书籍调查报告篇4

办事流程:

一、国籍认定办事流程,缴验本人有关国籍证件,提交本人有关国籍问题的书面说明及相应证明 。

二、国籍受理、审批办事流程 ,提交本人书面申请和有关证件及证明,填写国籍申请书,交本人两寸照片四张。县、市公安局受理国籍申请后,对申请人的情况进行必要的调查、核实,然后提出处理意见,书面上报省、自治区公安厅,省、自治区公安厅对市县公安局的书面报告进行复审,核实无误后,提出处理意见,写出复审请示后报公安部审批,受理机关在转交入籍证书和复籍证书的同时,收缴申请人所持外国护照和外国人居留证,在转交出籍证书的同时,收缴申请人所持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有中国护照的也须同时收缴,并通知户籍部门注销其中国居民户口。

(来源:文章屋网 )

书籍调查报告篇5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图书管理 图书验收流程 问题与措施

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控,越来越多的中学生走向大学,而随之各个高校的学生人数也正在不断增加。为了满足高校学生对于阅读的需求,图书馆不得不增加图书的储藏量,来加强图书馆的建设。因此,图书馆图书的验收工作也会受到影响,工作量和难度会大大地增加。为了满足读者的需求,即使图书验收工作难度提高,图书馆管理人员也要做好图书的验收工作,保证图书馆的稳定运行。

1 图书验收的流程

1.1 手工验收

手工验收针对的是实体书籍,网络图书馆上的电子版书籍并不在其中。手工验收工作主要的任务是对购入书籍的数目和质量就行检查,防止书籍缺失和损坏问题的出现。新书到馆之后,拆开包装,将实际的书籍数量与购书清单上面的数量进行对比,保证书籍数量不存在偏差。检查完书籍数量之后,对书籍当中是否存在较为明显的瑕疵和损坏进行检查。检查无误之后,对书籍进行编目,就可以入库储藏了。

根据实际操作当中的经验,在新书入库前对其数目和质量进行检查,可以极大地提高检查的效率,而且此次检查的效果也要大大地高于后期检查。拆开包装之后,可以通过包装当中的配书单对书籍进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做出相应的措施。而且,在检测的过程当中,可以及时地发现书籍存在的错误,如果发现字迹不清和错页漏页等情况,说明书籍为盗版,不符合要求,管理人员就可以及时进行处理,保证我方的利益。

1.2 书籍加工

书籍的初步手工验收之后,要进行堆放,堆放的过程要对书籍进行分类,按照一定的规则将书籍堆放到预定的位置。这样的方式,可以保证书籍堆放的合理性,节约堆放的空间。堆放完成之后,就可以对书籍进行粗加工了,所以合理的堆放顺序有助于后面的粗加工。图书的粗加工是盖章、埋磁条、贴条码等,而现在许多的书商都是将这些加工工作进行外包,虽然这些粗加工都比较简单,但是仍然需要图书管理人员的重视。实际操作过程当中如填埋磁条就必须隐蔽不能外漏,贴条形码也要加贴保护膜等。

1.3 电脑验收

在进行书籍编目过程当中,书籍的数据会被输入到电脑当中,电脑会通过软件将新书的数据与原本库存的书籍进行比较,查看此新书是否是重要书籍。通过分析数据的方式,可以对书籍进行定位,方便书籍进行排序和储藏。新书购买之后,由于数量大,种类多,在进行验收的时候难度较大,所以要保证验收的效率,同时,还要保证验收的严格和准确。新书初步验收之后,并不能保证书籍验收的完整,所以要进行二次的验收,进行ISBN号与题名乃至著者名等检索途径的验收,有效地防止重书过多情况的发生。

1.4 总结验收情况

经过上面的几个过程,书籍的验收基本上完成了,可以通过图书馆管理系统打印验收对账单,并认真与随书清单进行对比,如果没有差错就可以交给财务进行结算。通常情况下,一般会出现退书的情况,而对账单就可以作为退书的依据。书籍验收完成后,验收人员要对整个验收的过程撰写验收报告,报告的内容要包含订购的数量及退订的册数等数据。除报告之外,还要对验收过程当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归总,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在以后的工作当中避免出现类似问题。

2 问题及对策

2.1 验收规则不完善

验收工作本身比较烦琐,需要一个合理完善的规则来对验收的过程进行规范。但实际当中,高校图书馆的验收规则并不完善,许多地方都还没有涉及,所以无法保证验收工作高效的进行。所以,要保证验收工作的稳定进行,首先要对验收规则进行完善,严格按照规则来进行操作。

2.2 验收人员水平不齐

图书馆的验收工作必须依靠验收人员来进行,但是实际当中,许多的验收人员并不具备相关的工作能力和职业素养。而一旦验收人员工作出现问题,就会直接导致验收工作出现差错,影响图书馆的正常运作。所以,在进行验收人员的选择时,要严格进行考核,并且进行职业相关的培训,保证验收人员的工作能力和素养。

2.3 图书加工质量不达标

图书的加工可以进行外包,外包加工时,要对加工好的图书进行检查,保证加工的质量。而图书馆加工过程,由于缺乏专业的人员,所以在进行实际加工时,要严格地控制加工过程,保证加工的质量。

3 结语

图书验收的工作关系到整个图书馆的运作,完善的图书验收过程,可以极大地提高藏书的质量,保证图书馆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赵美芳.浅谈高校图书馆的图书验收工作[J].科技信息,2010(01).

[2]张玉华.试论高校图书馆图书验收工作[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25):17.

[3]熊超.网络环境下图书验收工作常见问题及对策[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1(06):23.

书籍调查报告篇6

有关韩国国民读书现状调查是由韩国出版研究所下属的一家机构实施的。受访者为1000名年满18岁以上的成年男女和2700名中小学生。而日本人的读书现状则是以日本每日新闻社提供的调查结果作为参考。

韩国图书质量距日本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就上述调查结果,专家指出,不能单纯以阅览书籍的数量比较来理解韩国国民在读书方面已占有优势。韩国出版研究所的朴研究员称,在2004年的同样调查中,日韩两国成人的月平均阅览书籍量同为1.3册,但是,月平均阅览书籍量为3册以上的比率,韩国为14.5%,日本为17.7%;月平均阅览书籍量为10册以上的比率,韩国为1.1%,日本为2.1%,着眼于读书量来看,还是日本占优势。韩国出版营销研究所所长韩起浩认为,如果考虑到公共图书馆和出版物的质量、出版总量,文库版的活性化等,上述比较便失去了意义。从没有纳入书籍阅读统计中的杂志阅读量来看,成人中日本为2.1册,韩国为0.6册,日本是韩国的3.5倍;初中生中日本为4.9册,韩国仅为0.3册,日本是韩国的16.3倍。

韩国的国民读书现状调查是从1993年开始的,这次是第10次。由于资金不足的原因,该调查大体上是每隔一年进行一次。去年和今年都进行了该项调查是由于分别得到了政府4000万韩元的资助。调查显示,2007年韩国成人的年平均读书量为12.1册,比2006年的11.9册略有增加。

韩国依然是读书落后国

调查表明,韩国成人每4人中就有1人一年也不读1册书。回答“过去一年间阅览书籍在1册以上”的比率(读书人口比率)为76.7%,与2006年调查时的75.9%和2004年调查时的76.3%没有多大变化。韩国儿童和学生总体的读书人口比率为90.6%,与2006年的89.6%和2005年的89.0%大体上相同,而小学生的读书人口比率(96.7%)与高中生(85.7%)相比则差距很大。

在调查中,当问及“业余时间干什么”时,回答“收看电视”的成人高达24.1%,回答“读书”的仅为9.6%。其次分别为“上网”(9.0%)、“阅览报纸、杂志”(7.1%)、“睡眠、休息”(6.9%)。从初中生的情况看,回答“读书”的仅为 5.9%,其比率排在收看电视、玩电子游戏、上网、听音乐、与朋友玩、玩手机之后居第7位。从高中生的情况看,回答“读书”的也不过6.9%,排在收看电视、上网、玩电子游戏和听音乐之后居第5位。朴研究员称,儿童和学生的读书习惯一直受到上网和玩电子游戏的影响,家庭和学校也没能就此提出相应的对策。

不读书何谈作文

此次调查在调查项目中新设置了“对读写有多少自信度”的提问内容。回答“对阅读有自信”的成人为32.8%,儿童和学生为47.7%,而回答“对写作有自信”的比率不及阅读的一半,成人为14.5%,儿童和学生为22.5%。出版研究所的专家指出,对于阅读和写作的自信比率有所不同,但是对于作文没有自信,一般来说是由于阅读书籍量绝对不足所致。

书籍调查报告篇7

根据xxxxxxx要求,现就加快推进我县农村不动产确权登记发证工作, 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工作目标

农村不动产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是农村房地一体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延续。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将其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基础工作,按照国家及自治区的要求,到2020年底完成农村不动产权籍调查,完成符合条件的农村宅基地和建设用地登记发证率90%以上,农村不动产的数据库基本建成,初步实现数据汇交。

二、工作原则

(一)身份合法、自愿申请原则。以“农户自愿申请、权属来源合法、产权清晰无争议、面积量算准确”为前提,农村宅基地权利人必须为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且符合宅基地申请条件,或非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但经依法批准使用宅基地建房的,可以申请进行农村宅基地及房屋确权登记。

(二)“一户一宅、面积法定”原则。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其宅基地面积及房屋建筑面积不得超过规定标准。因继承或受遗赠形成的“一户多宅”除外。

(三)依法、便民、高效的原则。农村宅基地及农房确权登记在不违背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坚持乡(镇)主体、部门指导、统筹推进,严格法定程序,简化登记流程,降低登记颁证成本,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切实方便群众。

(四)“四级确认”原则。以尊重历史、实事求是、依法确权、和谐稳定为前提,符合宅基地使用条件,无用地和建房审批手续的房屋,权利人申请登记的,可按照“村民代表大会通过—村委会核实—乡(镇)人民政府审核-农业农村局审核”的“四级确认”程序进行。确认结果可作为农村宅基地和农房所有权登记的权源证明材料。权利人对提交材料的真实性负责。

三、登记工作开展范围和要求

工作开展范围为尼勒克县城镇规划区外的农村宅基地及房屋产权登记,包括新农村聚居点、移民搬迁、易地扶贫搬迁、拆迁安置、地灾避险搬迁等已建成的房屋。尼勒克县农村房地一体和集体建设用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以乡(镇)或村为单位,严格落实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及房屋的法律规定,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实施细则》、《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以及自治区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要求,收集农户、宗地相关资料,开展地籍调查、房屋产权调查,对符合登记条件的,颁发《不动产权证书》。

(一)登记申请人界定

1.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可作为申请登记的权利主体。

2.户籍不在本村,因继承或受遗赠的房屋占用农村宅基地的,在登记时继承人或受遗赠人可作为申请登记的权利主体。

3.户籍不在本村,因政策性原因回原籍定居的离退休职工、华侨等可作为申请登记的权利主体。

4.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户籍迁移至其他集体经济组织,但未再次申请使用宅基地,仍继续使用原宅基地及房屋的,可作为申请登记的权利主体;

建房时为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建房后户籍转为城镇居民,原宅基地及房屋未改扩建、仍继续使用的,可作为申请登记的权利主体。

5.其他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村居民,因移民搬迁、易地扶贫搬迁、地灾避险搬迁等政策性原因在本集体经济组织使用宅基地和房屋的,可作为申请登记的权利主体;

其他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村居民,购买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宅基地和房屋的,须经三分之二以上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或村民代表大会同意,且在其他集体经济组织没有宅基地和房屋的,可作为申请登记的权利主体。

(二)登记范围的界定

1.经依法批准用于修建房屋的宅基地以及建设的房屋,不同历史时期颁发的集体土地使用权证书、用地批文等作为土地权属来源证明材料进行确权登记。不同历史时期颁发的房屋产权证书,相关部门出具的建设规划手续、证明等,可作为房屋所有权确权登记依据。

2.申请所有权登记的房屋必须是具有永久性屋盖、有围护结构且结构牢固的永久性建筑,土木结构房屋不予登记。 

3.新农村聚居点、移民搬迁、易地扶贫搬迁、拆迁安置、地灾避险搬迁等农村集中居住区内依法属于全体村民共有的道路、绿地、公共场所、公用设施和物业服务用房等一并申请登记。

(三)宅基地及房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受理不动产权登记或暂缓登记。

1.一户超过一宅的第二处及以上的宅基地申请的,不予受理(继承或受遗赠除外)。

2.城镇居民在农村购买或违法建造住宅,申请宅基地及房屋登记的,不予受理。

3.违法占用集体土地建设的房屋,不予受理。

4.宅基地使用权、房屋权属有争议(含房屋共有权人有异议的)未经处理或无处理结果的,暂缓受理。

5.不能提供宅基地及房屋权属有效证明文件的或未提供“三级确认”会审表的,不予受理。

6.被依法征收、查封、抵押、没收的房屋,被列入拆迁冻结范围的房屋,不予受理。

7.属于违章建筑或临时性建筑的房屋,不予受理。

8.非法出售房屋后再建的房屋,不予受理。

9.在永久基本农田调划后,新建住房占用基本农田的,不予受理。

10.房屋正在新建还未竣工的,原旧宅基地上的房屋不予受理。

11.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不予登记的情形。

(四)农村宅基地及房屋办理登记具体要求

1.以户为单位申请登记,户的确定原则上以公安部门户籍登记的家庭户为单位。

2.符合分户条件又无分户户口簿的,由符合分户的申请人向当地派出所提出书面申请,村组签署意见,派出所签署符合分户条件的意见,乡自然资源所所签署符合房屋登记的意见,县不动产登记中心再按程序办理产权分户登记,派出所根据《不动产权证》复印件办理分户户口簿,并将户籍证明抄送县不动产登记中心存档。

3.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及其房屋的面积按照《农村地籍测量规范》和《房屋测量规范》执行。

4.分阶段处理集体经济成员超面积问题。农民集体成员经过批准建房的,按照批准面积予以确权登记,未履行批准手续建房占用宅基地的,按以下规定处理:

1982年2月国务院《村镇建房用地管理条例》实施前,农村村民使用宅基地建房,至今未改建、扩建、翻建的,按实际使用面积确权登记宅基地使用权,按实际建筑面积登记房屋所有权。

1982年2月至1987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前,农村村民建房占用的宅基地,超过规定面积标准的,超出部分当时已按国家有关规定处理的,可按处理后的实际使用面积确权登记宅基地使用权,按实际建筑面积登记房屋所有权。

198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后,农村村民占用宅基地,超过每户最高标准的,将超出的宅基地和房屋面积备注在不动产权证书“记事栏”内。

5.依法确定非本农民集体成员合法取得的宅基地使用权。非本农民集体成员因扶贫搬迁、地质灾害防治、新农村建设、移民安置等按照政府统一规划和批准使用宅基地的,在退出原宅基地并注销登记后,依法确定新建房屋占用的宅基地使用权。

1982年《村镇建房用地管理条例》实施前,非农业户口居民合法取得的宅基地或因合法取得房屋而占用的宅基地,范围在《村镇建房用地管理条例》实施后至今未扩大的,可按实际使用面积予以确权登记。1982年《村镇建房用地管理条例》实施起至1999年《土地管理法》修订实施时止,非农业户口居民合法取得的宅基地或因合法取得房屋而占用的宅基地,按照批准面积予以确权登记,超过批准的面积在登记簿和权属证书附记栏中注明。

7.夫妻一方是城镇户口,另一方是农村户口,且在农村只有一处房屋的,可以以农村户口一方为权利人,在所属集体经济组织内建造的房屋办理宅基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确权登记,也可以根据权利人要求办理共有产权登记。

8.本集体经济组织内部合法流转(受让人应具备取得宅基地的条件和资格)和通过法院依法判决等取得的宅基地和房屋可以确权登记。

9.户籍不在本村,因政策性原因回原籍定居的离退休职工等,其宅基地及房屋通过政府批准后或在原农村合法取得的宅基地及房屋产权现状没有变化的,可依法办理登记,在产权证书记事栏上备注“该权利人为非本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

10.继承人、受遗赠的权利人,可依法公证或由乡镇人民政府牵头召集家庭所有权利人进行人民调解,在家庭所有权利人达成一致意见的前提下,出具调解意见(协议)书,作为登记申请人的身份证明材料。并在权属证书上注明“该权利人为本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原成员住宅的合法继承人”。

12.分阶段依法确定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1987年《土地管理法》实施前,使用集体土地兴办乡(镇)村公益事业和公共设施,经所在乡(镇)人民政府审核后,可依法确定使用单位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乡镇企业用地和其他经依法批准用于非住宅建设的集体土地,至今仍继续使用的,经所在农民集体同意,报乡(镇)人民政府审核后,依法确定使用单位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1987年《土地管理法》实施后,乡(镇)村公益事业和公共设施用地、乡镇企业用地和其他经依法批准用于非住宅建设的集体土地,应当依据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文件,确定使用单位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

13.其他可以登记的情形。

四、工作流程

(一)调查核实权籍调查单位提供的档案资料,查漏补缺

乡镇人民政府统一组织实施,村组具体负责开展调查核实工作。调查核实以本村农村户籍册为依据,以户为单位收集户口簿(或户籍证明)、土地使用证和房屋所有权证或用地、规划审批资料(无以上资料的提供“四级会审表”)、权籍调查表(由权籍调查单位制作,村组负责四邻签字盖章)等资料。

(二)不动产权籍调查

对经权属调查和进行拟登记的宅基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制作《宅基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首次登记公告》(以下简称“公告”),以村民小组为单位,就地予以公告,并拍照存档。公告期为15天,公告期间集体经济组织、权利人及利害关系人提出异议的,登记机关应及时予以复查。

(三)“四级确认”

在满足登记原则的前提下,从实际出发,按照“权利人申报——村民代表大会通过——村委会初审(集中初审上报)——乡镇政府审核(组织国土规划集中审核)--县农业农村局审核”的程序进行“四级确认”,解决登记区域内符合宅基地及建房申请条件但无用地和建房规划审批材料的问题。经“四级确认”出具的会审表可作为农村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及房屋所有权的权源证明材料。

(四)提交申请、受理

申请人需提供以下资料:1.不动产登记申请表。2.户口簿、家庭户籍所有成员身份证复印件。3.土地使用证和房屋所有权证或建房用地、规划审批等资料。增减挂钩、易地扶贫搬迁、拆迁安置、地灾搬迁等提供用地批文、验收合格证或立项批复等资料。无以上资料的提供“四级确认”审批表。4.不动产权籍调查表。5.继承的需由合法的继承人共同到县不动产登记中心申请,除以上资料外,还需提供《死亡证明》、《亲属关系证明》或《公证书》;两户及以上共同共有的房屋需权利人共同到县不动产登记中心申请,需提交财产分割协议等资料。6.承诺书及其他材料。

以户为单位提交资料装入档案袋,以组为单位统一收集,以村为单位集中上报当地乡(镇)国土空间规划所,乡(镇)国土空间规划所逐户进行资料审核,待资料审核合格后,乡(镇)国土空间规划所以村为单位上报至县不动产登记中心,由县不动产登记中心派专人负责再审。

(五)审核、公告

县不动产登记中心落实工作人员,集中组织培训,具体负责资料的再审核,对不符合登记规定的要注明不予受理的原因或需要补正的资料。对资料齐全,达到办证条件的公告后,由乡(镇)国土空间规划所不动产登记工作人员进行受理、资料扫描,县不动产登记中心审核登薄、制作《不动产权证书》。以村为单位打印整理证书,制作好证书领取台账。通知当地国土空间规划所统一领取。

(六)发证

国土空间规划所统一领证后通知村委会统一领取证书并在领取台账上核对签字。村组干部不得搭车收费或变相收费,一经发现将严格依照有关规定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情节严重的追究刑事责任,不得扣留权利人的证书,要将《不动产权证书》及时发放到农户手中。

(七)归档移交

县不动产登记中心按照档案管理的相关规定,指导乡(镇)国土空间规划做好登记颁证资料的整理、归档和扫描工作。

五、工作计划:

3月-4月,前期准备阶段。开展设备调试,人员培训,纸质调查档案移交等工作。

5月-6月,登记资料核实阶段。各乡镇收集登记资料,逐户核实。

7月-11月,落宗、受理、缮证、发证阶段。各乡镇以村为单位提交登记资料,由县不动产登记中心审核,审核通过的落宗。再由乡镇上传已落宗资料,不动产登记中心缮证、发证,各乡镇移交办证档案。

12月,收尾阶段。对此项工作查漏补缺。

六、保障措施

书籍调查报告篇8

(一)国内外对本课题的研究动态:

书——借助于文字、符号、图形,记载着人类的思想、情感、叙述着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书籍装祯作为书籍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并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书籍装祯的形式更加多样化,从而形成巍然壮观的书籍设计艺术。

书籍装祯设计包含了书籍所需的材料与工艺的总和。它是书籍设计者以情感与想像来创作和表达,把握、反映书籍内容的特殊方式。传统意义上的书籍的功能主要是记述史实和保存知识,书籍装祯设计的工作仅限于美化、保护书籍。现代意义上的书籍装祯设计始于工业化时代,书籍在传播文明的同时,自身形成了一个造就全球性阅读空间的流通产业。书籍既是思想意识的结晶,又具有商品流通的一般功能。设计师除要考虑书籍开本、材料、形式、字形、印刷形式等一系列因素以外,还要考虑如何使图书畅销。

完美的书籍形态具有诱导读者视觉、触觉、嗅觉、听觉,味觉的功能:通过手的触摸,材料的硬挺、柔软、粗糙、细腻,都会唤起读者一种“触觉”的新鲜感;打开书的同时,纸的气息,墨的气味,随着翻动的书页不断刺激着读者的“嗅”觉 ;厚厚的辞典发出的啪嗒啪嗒的强烈响声,柔软的线装书发出的好似积雪沙啦沙啦的微弱的声音.如同“听”到一首演奏美妙的乐曲;随着眼视、手触、心读,犹如品尝一道菜肴,常常使读者分泌唾液,一本好的书也会触发读者的“味”觉,即品味书中音韵;而作为整个读书过程,“视觉”是其中最直接、最重要的感受。这五种感觉的综合作用,使读者完成了阅读的心灵体验,形成了对书籍的总体印象,因此我们认为书籍装帧设计是一种“构造学”,是关于营造书籍外在造型的物性构造和内在信息传递的理性思考的综合学问。在对内容进行准确地阅读、理解、整理后,设计师需进入一系列有条理、有秩序的立体思考行为,来构建出设计者心中的“构筑物”。

(二)依据和意义:

1.依据:

概念书籍装帧设计是现代人对书籍设计提出的一种新的设计观念,它的出现是对未来书籍装帧设计的一种探索。概念书籍装帧设计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在现代设计的过程中产生的。《漫》概念书籍装帧设计,是对书籍装帧设计的探索,立足自然,着眼真实的内心感受。对装帧对象内容的进行解读,并且通过装帧设计运用视觉的语言做出新的直观的诠释。《漫》概念书籍装帧设计强调装帧中各种元素的集成与合作。即《漫》概念书籍装帧设计作为一个大的构造学系统,由各个子系统构成。它一般包括装帧形态、视觉元素、装帧材料、装帧形式以及所要传达的视觉风格,等等。在不断强调人类精神文明的社会,各种风格思潮百花齐放,书籍对于当前大多数群体将是实用的,其装帧设计不容小觑,当前市面上大多数的设计都如出一辙,一套新颖、充满创意又贴近心灵的概念书籍装帧设计--《漫》将是一场久违的春雨,涟动视觉,触诱心田。

2.意义:

概念书籍装帧设计的意义及其必要性仍然是设计界和出版界争议的一个话题。对现代概念书籍装帧设计的研究,不应只着眼于书籍装帧设计的商业性目的,应该通过对概念书籍装帧设计的探索和研究,注重其对现代书籍装帧设计的思考方式、设计材料的运用、印制工艺的发展等方面的积极影响。概念书籍装帧设计是书籍装帧设计的新形态,能激发设计师更加努力地探索书籍的艺术形态和结构形式美,使书籍装帧设计保持创新的特征。当然这其中还包括了对印刷工艺、装订、材料等各方面表现力的进一步挖掘,这就使得书籍装帧设计必须包含更为广泛的内容和形式,并且突破了传统表面装饰的狭隘观念,由内及外全面介入书籍内容的核心,跨入新的书籍装帧设计领域。在新的书籍装帧设计观的引导下对书籍结构、材料、印制工艺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对当代书籍装帧设计具有重要的引导意义。发达国家提出五“w”设计思想定位,很值得我们借鉴与学习,即:什么东西(what)?指设计首先得告诉消费者,这是什么商品;为谁设计的(who)?指这种商品的销售对象是谁;什么时间(when)?什么地点(where)?指的是设计师不要忘记商品的时空定位;为什么(why)?指的是设计师为什么用这样的视觉形象作设计。

二、 研究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研究的基本内容:

1、对书籍市场进行了解和研究,了解市场动态。

2、对书籍装帧设计的色彩,图案,构造,创意进行研究。

3、深入了解国内外书籍装帧设计中所涉及的思考方式、设计材料的运用、印制工艺等。

4、本套书籍装帧设计在合理设计的前提下发掘创意和新意。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1、书籍设计中诸要素的实际运作

a. 文字语言的信息处理、发挥文字的内在潜力

b. 一切可视图像的表达

c. 色彩性格的准确运用

d. 印制材料性格的选择和把握

2、书籍内容的整体结构

a.书籍形态的理性把握

b.信息形态的整体结构

c.书籍整体的策划与构成以及工艺技术

3、设计的纯化和复合

4、纸的表现张力

5、书籍品质和份量的表现

三、 研究的步骤、方法、措施及进度安排

研究的步骤、方法:

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和学院图书资料广泛收集相关课题的资料与信息,综合处理,吸收消化,为论文准备第一手资料。

依据课题内容,深入市场,调查研究。

虚心向老师请教,向优秀同学学习,在老师的指导下,认真、踏实地展开本课题的研究探讨工作。

进度安排:

XX年9月22日前 确定指导老师和选题

XX年10月下旬 毕业设计任务书下达

XX年11月中旬 组织开题

XX年1月中旬 第一次检查

XX年3月上旬 中期检查

XX年4月中旬 毕业设计作品展

XX年4月中旬 设计报告书检查

XX年4月底 完成设计报告书正稿

XX年5月初 答辩资格审查

XX年5月上旬 组织答辩

四、主要参考文献:

[2].谭平.概念书籍设计――设计教学笔记.[j].美术研究.1999.

[3].吴士元.色彩设计.[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XX.

[4].niggli编著.版面设计网格构成.[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XX.

[7].邱陵.书籍装帧艺术史.[m].重庆出版社.1990.年版.

[8].汉斯•彼得•维尔堡 著,余秉楠 翻译.发展中的书籍艺术.[m].人民美术出版社.1997.

[9].毛德宝.装帧设计.[m].东南大学出版社.XX.

上一篇:纪检调查报告范文 下一篇:手机调查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