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印刷工艺范文

时间:2023-03-08 13:55:50

书籍印刷工艺

书籍印刷工艺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印刷;书籍印刷;印刷流程

中图分类号TS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84-0161-02

1 书籍纸张材料选择

印刷用纸种类较多,有新闻纸、凸版纸、胶版纸、铜版纸、轻涂纸等。

新闻纸也叫白报纸,具有吸墨性能好的特点,它是报刊的主要用纸,也可以用于印刷质量不高的期刊、一般读物等,适合于高速轮转机印刷。

凸版纸具有吸墨均匀、抗水性能强、不起毛等特点,它是印刷书籍、杂志的主要用纸,主要供凸版印刷机使用。

胶版纸具有伸缩性小和对油墨的吸收性均匀、抗水性能强等特点,主要供胶印印刷机或凸版印刷机印制较高级印刷品,如一些高级书籍、书籍封面、宣传画等。

铜版纸属于涂布纸,表面光泽度高、平滑性好,多用于印刷高档印刷品,如画册、商标等。

轻涂纸是涂布量较低的涂布纸,主要用于印刷期刊杂志、产品广告等,适合于高速轮转机印刷。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书籍均采用胶版印刷,书籍印刷多选用胶版纸或轻涂纸为书籍内芯用纸,选用铜版纸为书籍封面用纸。

2 书籍的印前制版

印刷需要一个载体将书籍设计信息通过油墨转移到纸张上,印版就是用于传递油墨或其他黏附色料至承应物上的印刷图文载体。书籍印刷采用平版印刷方式,平版印版包括传统的PS版、平凹版,以及感光型、感热型等CTP版,其中,传统型的PS型使用最多,其制作过程大致包括出片、拼版、晒版、打样等四个阶段。

1)出片:通过激光照排机,运用分色和网点技术,将书籍设计稿转换为分色胶片。胶片有阳图型胶片和阴图型胶片两种。胶片上图文信息部分不透光、空白部分透光的为阳图型胶片;胶片上图文信息部分透光、空白部分不透光的为阴图型胶片;

2)拼版:又称“装版”、“组版”。因为最终形态的书籍多为16开版面,而生产多用对开纸上对开印刷机进行印刷,如此就需要将多个16开的版面胶片拼在一个对开版面胶片上,然后用对开纸进行印刷,印刷完成后再将对开纸按一定顺序折成16开,得到16开的书籍大小。拼版可以采用人工拼版或电脑拼版,拼版时要根据折页顺序、书籍配页顺序、裁切等来排列胶片的位置;

3)晒版:是将拼好的胶片晒制成PS印版的过程。根据使用的胶片类型不同,PS版有阳图型PS版和阴图型PS版两种。阳图型PS版属于光分解型,是用阳图型胶片与版材感光层密接曝光,感光层见光部分分解,后用稀碱液显影而被溶解,露出铝版基,形成印版的空白部分;而未见光部分的感光层未发生变化,仍留在版面上,构成印版的印刷图文部分。阴图型PS版属于光聚合型,是用阴图型胶片与版材感光层密接曝光,感光层见光部分发生聚合,成为不溶于显影液的物质,形成印版的图文部分;而后用稀碱液显影,未见光部分溶于显影液,露出铝版基,形成印版的空白部分;

4)打样:用晒制好的PS印版安装到打样机上印刷出几张印品,用于检查制版各工序的质量,以便更改;也可为客户提供审校依据;还可为正式印刷提供墨色、规格等依据及参考数据。

3 书籍的正式印刷

打样出来的样张经客户校稿签字后即可用印刷机进行正式批量印刷。批量印刷时,为确保书籍印刷色彩的再现性,需注意印刷色序的安排。书籍印刷品的色彩是由黄、品红、青、黑四色油墨叠印而成,叠印中的印色次序就是色序。彩色印刷品多采用四色印刷机印刷,一次印四色,四色叠印后的色彩效果及套印准确性,能立即鉴别出来并能及时给予调整。但四色印刷机色序的安排是比较复杂的,一般遵循以下原则:

1)透明度差的油墨先印,避免覆盖前一个颜色;

2)主色调后印,次色调先印,以突出画面的主体色调。例如风景画面偏冷色调,因此可后印青色,而人物画面偏暖色调,因此可后印品红色;

3)油墨黏度大的先印,油墨黏度小的后印,避免发生油墨的逆转印。

确定好印刷色序后,在印刷过程中还需要时刻注意水墨平衡,经常抽出印样检查套印准确性、墨色深浅、图文清晰度、空白部分洁净度等印品质量项目,坚持三勤操作,即勤检查印样、勤观察版面水分、勤搅拌墨斗内油墨,使水墨始终处于正常稳定状态,保证整个印刷过程质量的稳定性。

4 书籍的印后加工

书籍印刷完成后,在书籍封面上可进行上光、覆膜、烫印或其他装饰加工处理。

4.1 上光

上光是在印刷品表面涂布上一层无色透明的涂料,经流平、干燥、压光后,在印刷品表面形成薄而均匀的透明光亮层,既能使得印品表面呈现光泽,又能使印品原有图文的光泽透射出来。

4.2 覆膜

覆膜是将塑料薄膜涂上粘合剂覆盖于印刷品表面,经加热、加压使之粘合在一起,形成纸塑合一的加工过程。经覆膜的印刷品,表面更平滑光亮,提高了印品的光泽度和牢度,还起到了防水、耐磨的作用,是书籍印刷最常用的印后加工方式。覆膜的工艺流程为:工艺准备安装塑料薄膜滚筒涂布粘合剂烘干设定工艺参数试覆膜抽样检查正式覆膜复卷或定型分割。

4.3 烫印

烫印是不用油墨的特种印刷工艺,它是借助一定的压力和温度,运用烫印机上的模板,使印刷品和烫印箔在短时间内受压,将金属箔或颜料箔按烫印模板的图文转印到印品表面。通常,烫印工艺是根据封面设计者按书刊的价值、出版者要求及书刊内容来确定加工方案的,一般在书籍封面上只烫印书名、出版者,稍讲究些的烫印一些花纹图案,或再用各种颜色的烫料搭配、套烫在书籍封壳的表面。

5 书籍的装订成型

装订是书籍印刷工艺过程的最后一道工序,书籍装订方法分为骑马钉、胶装、精装等形式,其中以铣背胶装为书籍常用装订方式。铣背胶装是将配好页的书贴闯齐、夹紧、沿订口将书背脊用刀铣平成单张书页,而后对铣削过的书帖打毛,把胶黏剂涂刷在书背表面,是其槽沟中灌满胶液,以增加粘结牢度,再贴上纱布、卡纸,即成为无线胶订书芯。书籍内芯成型后,再用热熔胶将书籍内芯与书籍封面粘结成一本书。最后,利用裁切刀将书籍除订口外的三面毛边切去,使之成为一本16开的可供销售、阅读的书籍。

书籍印刷工艺范文第2篇

专色意味着准确的颜色和较大的色域,在书籍封面设计时受到很多设计师的青睐。因为专色的印刷是用C、M、Y、K四色外的某种特定的颜色来直接复制原稿色彩,专色的油墨也是指一种预先混合好的特定彩色油墨,如荧光黄色、珍珠蓝色、金属金银色油墨等。所以专色的使用也与常规的四色印刷不同,设计师在使用专色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①专色颜色名称要统一。在不同软件中,相同的两种套色的名称可能会有所不同。如FreeHand把PANIONEI1F5命名为PANTONE1F5CVC或PANIONE1F5CVV,而PageMaker中则命名为PANTONE1F5CV。当把FreeHand图形对象置入PageMaker中排版时,同样的颜色就会有三种不同名称,分色输出时就会产生三块印版,造成输出错误。所以,如果数据文件需要在两种以上的软件中使用,在整合后的分色输出前,设计师一定要注意:必须统一相同专色的使用名称。较为常用的方法是以发排软件中的颜色名称为准,将相同专色的名称在各类软件的调色板中重新命名为统一的名称。

②专色设置尽量选择标准。专色选择的最佳工具是标准配色手册,这种工具书不但色相齐全,而且配比合理,还可以作为设计师与印刷企业的沟通平台,也能保证专色墨调配省时、省力、高效率的完成。

③专色与四色的转换要合理。平面设计师在做图文设计时,常常会在四色与专色间转换。此时要特别主要由于色域不同,四色印刷很多情况下不能完全准确还原专色。如在PANTONE专色、TOYOColorFinder及RICColorGuide等系统中,有许多颜色已经超出印刷四域,无法用四色油墨再现出来,系统提供的CMYK组合数值也只是近似值。所以如果您选择了专色颜色匹配系统中的颜色,而又以印刷四色分色输出;或者参考了专色在系统中近似显示的相应CMYK组合数值,并使用这些数值用印刷四色替换了原来的专色,结果肯定会导致色彩的失真。

④对于点阵绘图软件,专色需要增设或指定。矢量软件和点阵绘图软件都是平面设计中常常用到的。对于矢量绘图软件,若选用或定义专色,则该色一直会以专色的属性存在,除非专门将此专色属性改变或转换成印刷色。但对于点阵绘图软件,专色被应用到其他图像上时,会自动转换成与应用该颜色的数据图像相同的色彩模式,所以专色必须增设或指定才行。比如:在Photoshop软件中增设和定义专色,可以有两种方法:一是将专色作为一种色调应用于整个图像,这需要将图像转换为双色调模式,并在其中一个双色调印版应用专色;二是将专色用于图像的特定区域,需要创建专色通道,并将保存格式选择为photoshopDCS2.0格式的EPS文件,预览为Tiff(8位/像素),DCS为多文件DCS,无复合,编码为二进制。

⑤如果专色采用的是金色或者银色,一般都需要先铺底色(印金首选透明黄作底色,印银则首选铺设白墨作底色)。对于过分细的阴阳文字与线条不宜采用印金、银墨,线条不宜小于0.15mm,文字不宜小于四号字,否则不但容易糊版、断裂,而且体现不出金属光泽,事倍功半。

⑥专色印刷的成本比较高,一般为四色印墨的两倍价钱来报价的,所以设计者在使用专色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合理选用专色。

2.镂空反白文字的设计

现在书籍封面设计中也越来越多的看到反白字效果。镂空反白文字一般都设计在深色背景下,利用纸张的白度与背景,形成的反差呈现文字。反差越大,反白文字越明显。如:黑底白字。设计运用反白字需要注意的问题:

①尽量不要大面积使用镂空反白字。与白底黑字相比,黑底白字更容易产生视觉疲劳,尽量不要大面积的做镂空反白字设计,只有局部作镂空反白字设计,才更符合视觉规律。

②尽量避免细线条和小字体的镂空反白。设计师喜欢在深色背景下,反白细线条与小字体文字,这样更能体现印刷的质量与纸张档次,从而显示其封面的档次。但是这样做需要充分考虑印刷材料与印刷工艺,否则会造成字迹模糊、部分笔画中断等问题。

③深复色底反白文字印刷尽量用专色。深复色一般都有黄、品红、青的大墨量,如果再有很网线,则四色俱全,此时,要保证反白线条或小字体清晰难度大,如果必须要这样设计,尽量用专色,则有助于还原设计。总的来说,设计者只有更多的了解印刷工艺特点,设计时更多的考虑的印刷工艺,印刷出的书籍封面才能更完美,更有实际意义。

书籍印刷工艺范文第3篇

〔关键词〕最美的书 印刷 工艺 实践与创新

书籍是古老的文化产品。随着时代的变迁,由于科技工艺的进步,书籍的设计和印刷工艺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印刷工艺对于书籍的改变,可以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直接催生了书籍的更高层次的功能作用,最美的书不仅可以阅读,还可以作为一种具有精神属性的文化产品,多元化的内容让人们重新审视传统书籍。而这一切都与精湛的印刷工艺密不可分。

一、“最美的书”的发展概述

据史料记载,公元前 3 世纪时候,册页书籍开始普遍使用。随之印刷术的发明,让书籍的印刷工艺得到了正式发展。在科技的推动下,最美的书逐渐进入人们的视线。

19 世纪欧洲工业革命让科技迈向新的台阶,同时书籍印刷工艺有了巨大的革新和发展。在这个时期,书籍无论是印刷,还是其他环节,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并不断地融入到实践当中,不断调整,不断适应,直到1948 年莱比锡一次“世界最美的书”书展活动正式推行,这才让这类书籍的印刷设计活动有了新的名词,――“最美的书”。从此全世界每年都会有40多个国家共同举办这类活动[1]。

2009年,我国的《中国记忆――五千年文明瑰宝》被来自世界各地的资深评委团荣幸地选为“世界最美的书”。因此,我国的“最美的书”正式进入了人们的视线。

最美的书的发展历程是伴随着科技水平的发展而发展的,它一方面体现了现代科技的成果,又体现了人们精神层面的转变。在科技工艺下,其实是人们内心和世界的交融、碰撞、交流的产物。

二、“最美的书”印刷工艺的实践与创新

众所周知,上世纪后半叶开始,书籍的印刷工艺随着现代技术的广泛应用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原有的铅印技术逐渐被胶印取代,对于书籍的文字内容技术的处理随之改变。这种印刷工艺的革新可谓令人瞠目结舌。更重要的是,印刷工艺的理念这时候也彻底被更新。人们更加愿意接受新的创新理念[2]。

虽然铅印成本比较低,更加便宜,大批量的印刷也比较容易,字体字迹更加清晰简洁,但是它的工艺技艺和工艺效率却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胶印的出现就带来了一场势在必行的印刷工艺革新。胶印工艺效率高,速度快,操作更加灵活便捷,从视觉上来看,也更加具有现代美[3]。而且更为重要的是,现代生活的人们对这种理念的突破尝试,也更加愿意接受,无论在主观条件上面还是客观条件上面都促使了“最美的书”印刷工艺的理念创新。同时,在引导读者接受这种理念的过程里,也是十分顺利,几乎没有受到障碍,可谓顺理成章。

最美的书的印刷工艺的理念比较明确清晰,更加容易让人接受。现代工业社会的主要矛盾是环境与人的需求的矛盾。而传统印刷工艺的理念造成了上述两者的不和谐局面,人们耳濡目染,可是随着理念的不断创新,人们似乎找到了解决办法,除了满足审美的需求外,还能保持环保精神,这一点上面达到了最美的书和人们需求的一致共识[4]。

现代印刷工艺与传统印刷工艺有很大不同,这些都体现在最美的书的印刷工艺当中。最美的书的工艺形象也是五彩斑斓,主要体现在烫印工艺、纸面整饰、上光工艺等几方面。烫印包括烫金银、烫电化铝、印专金、印专银、烫漆片几类;上光工艺主要有重点上光、整体上光、覆膜、过光油、过哑胶、过光胶、过哑油几类[5];整饰成型主要有压纹、凹凸压印、打孔、模切几类。这几方面的工艺技术各有千秋, 综合起来就对最美的书起到了很好的衬托,赋予了新的内涵。不仅可以起到实用的作用,还能够起到精神层面的附加值。总体来看,这是不同于以往书籍的[6]。本文就这几方面的工艺进行分析研究,旨在突出最美的书的印刷工艺的实践与创新情况。

1、凸凹压印的实践与创新。这种工艺是近些年来兴起的一种工艺。最美的书通过这种工艺可以极大地增强美感,突出特点。这种工艺通过一种凹凸模具,将最美的书的表面产生压制效果,最终形成压印。压印过后的最美的明显会有立体的手感,从视觉看彷佛浮雕,这是和以往不同的一种工艺。另外,这种工艺不需要使用额外的油墨,直接在书籍表面通过设备就可以完成。效果十分明显。目前主要的类型有粗细深浅几种,相互结合,形成不同的效果。例如,我国的《艺诗集》书籍就采用了这种工艺。因此还获得了2014年度“世界最美的书”银奖,它的封面几种体现了凸凹压印工艺,给人一种大方高端、但不失朴素的气质。

2、金银墨工艺。这种工艺主要体现在书籍的某些局部,为了突出层次感,让书籍的整体更有呼应感。这种工艺之前也可以看到,主要是精装书采用这种工艺,但是现在许多平装的书籍更青睐于这种工艺,而且我们发现,似乎平装书更适合这种工艺的衬托。

这种工艺可以让最美的书体现一种艺术气质。金银墨是一种特殊的色块,没有明显的彩色度,因此用在书籍的标题、扉言上面,可以和其他部位的彩色形成协调,丰富书籍的美感,形成一种大气、端庄的气质。目前它的应用有一些问题,在油墨的耐热性上面比较难以把控,因此就会对光泽、颜色的问题有一些小的干扰。通常实践中采用的办法就是先铺底色墨,然后印刷金银墨。这种工艺如下图所示。(黑色的书籍就是底色。)

3、激光打孔工艺。这种工艺最初是服务与装订环节,与印刷环节无关。随着技术的进步,这种工艺也开始对印刷环节起到了帮助,因此让最美的书具备了更多种优势。这种工艺功能丰富,使用灵活,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同时它解放了打孔的作用,让打孔不仅服务于后期的装订,也延伸到了前期的印刷当中。比如开片,开窗,开洞,这些都可以依靠电脑完成,既方便又快速,因此就实现了完全创意的可能。人们从这些孔洞里面产生许多联想,增加了最美的书的魅力。无论是视觉上,还是形状上,都给人一种新鲜好奇的感觉,在读者的心灵当中增加了质感。像许多艺术类的图书,都使用了这种工艺,更加突出书籍的内容和特点。因此称为最美的书并不言过。

三、“最美的书”印刷工艺的发展趋势

印刷工艺渗透进书籍,无疑对书籍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好处。目前来看,最美的书正是契合了这种印刷工艺的创新,并且把实践融入了书籍的设计当中。最美的书不仅体现了书的内容,还体现了书的美感,更说明了一种创新实践的态度。最美的书发展的几十年当中,由于现代科技的发展,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让最美的书成为了可能,从文字内容方面,到印刷排版设计装帧等环节,都渗透着这种理念。这和社会的进步密不可分。工业文明的进步,带来城市化的发展,随着物质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物化的书籍有了更高的要求,这是精神层面需求的客观趋势[8]。那么,现代印刷工艺的发展,和最美的书的结合,就成为了必然的趋势。从某种程度上讲,最美的书的历史进程,其实就浓缩了现代印刷工艺的发展历程。我们探讨“最美的书”的印刷工艺创新实践,这是一个动态的分析过程,要从实践当中总结规律。

最美的书的发展历程,就是现代印刷工艺的发展历程,从纸质的书籍设计,到现代多元化书籍的出现,说明创新才是书籍的唯一出路。不仅是书籍,其他文化产品也是如此,这是本文带来的启示。创新和实践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任何真正的创新都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只有通过不断大量的实践,才能完成创新,才能让创新变得有意义,有价值。而实践并不是漫无目的实践,是有目标有计划的实践,这就需要有创新点来支持实践过程。最美的书经历了不同的创新阶段,每个阶段都反映了印刷工艺的最新特征,这种创新有利于实践的完成,同时,实践也促进了下一次创新的发生可能。我们相信最美的书未来会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会为人们带来更多的文化价值和商业价值。 (责任编辑:牧鑫)

参考文献:

[1]张树栋,庞多益,如斯.简明中华印刷通史【M].桂林市: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1.

[2]赵正.砚耕集「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2003:35.

[3]吕敬人.书艺问道【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6:16.

[4]邱承德,邱世红.书籍装帧设计「M].北京:印刷工业出版社,2007:43.

[5]李淑琴,吴华堂.书籍设计【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0 : 8.

[6]吕敬人.书艺问道〔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6:76.

书籍印刷工艺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印刷工艺 平面设计 应用研究

平面设计是当代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个设计门类,大多数平面设计作品的诞生往往需要有好的印刷工艺与之相适应,才能制作出完整的设计作品。平面设计作品的最终呈现必须依靠印刷工艺实现。从历史发展来看,每一次印刷技术的成功改进总能带来设计风格的创新,平面设计的目标是最终完成优秀的作品,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只依靠书写或手绘创作作品已经不可能,大多数平面设计作品的实现都要依靠印刷工艺。印刷工艺与平面设计的关系十分密切,印刷工艺赋予了每一件设计作品生命,因此,平面设计师必须掌握印刷工艺这一门学问。日常生活中,人们都比较钟情于有纹理、有质感的物体,这或许就是人类渴望回归自然的一种本性,人们的这种需要恰好能从许多巧妙的印刷工艺中得到满足。由此可见,我们绝不能脱离平面设计谈印刷工艺,更不能脱离印刷工艺谈平面设计。

一、印刷工艺与平面设计的关系

平面设计的发展已经改变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它在不断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状态。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平面设计越来越充斥我们的生活。人们越来越感觉到设计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因为它带给我们视觉上的享受和精神上的洗礼,让我们能更加体会到生活的多姿多彩。然而这些都需要印刷工艺这个媒介作为呈现平面设计作品的桥梁。由此可见,印刷工艺对平面设计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印刷工艺直接影响平面设计作品的呈现效果,印刷工艺与平面设计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设计师做每一件设计都必须考虑艺术效果和印刷再现等多方面的因素。平面设计作为一门实用艺术,必须依靠技术体现,设计中的各种形式、文字图案都必须借助印刷工艺这一媒介最终呈现。总之,平面设计和印刷工艺两者互相影响,在形式上互相独立,在技术上互相分离,但最终还是达到和谐统一的效果,因为它们的最终目的都是呈现好的作品。

二、印刷工艺在平面设计作品中的应用

平面设计是当代设计不可或缺的一个领域。通常意义的平面设计包含平面广告设计、书籍装帧设计、包装设计等相应出版物。印刷工艺是实现传达目标的重要方式之一,印刷工艺不仅能将平面设计视觉化,而且能呈现出设计作品的特殊艺术效果,体现平面设计丰富的视觉效果。下面主要从包装设计和书籍装帧设计两方面谈印刷工艺在平面设计作品中的应用。

1.印刷工艺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包装设计在我们生活中被广泛运用,它指选用适合的材料,运用巧妙的工艺手段,为包装商品用的装饰、美化效果的设计手法,而印刷工艺则是将这一艺术现实呈现的必经桥梁。日常生活中看到的商场的琳琅满目的商品都被包装得十分精美,这都要归功于设计与印刷。

设计师设计出来的东西必须经过印刷这一流程才能最终实现包装。随着经济的突飞猛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如今的时代可以说是一个包装的时代,包装在社会中已经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潮流,它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在不断进步。由于印刷工艺不断向前,它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逐渐趋于多元化,如凹版印刷、凸版印刷、平版印刷、烫金、烫银等,这些手法的运用都在现代包装设计产品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从包装的材质、形式、文字的立体感等方面我们都可以感受到印刷工艺的影子。印刷工艺随着包装设计的发展而发展,多种印刷方式在包装设计上的应用,使得一些设计效果体现得栩栩如生。

2.印刷工艺在书籍装帧中的应用

书籍装帧是现代传递信息非常重要的媒介,现在书籍设计越来越多地体现印刷工艺的魅力。书籍作为文字、图形的载体,不能没有设计。书籍设计包括形态选择、封面设计、内文版式编排、插图绘制、印刷材料的选择和印刷工艺的应用。书籍装帧一方面依靠设计师独特的设计,另一方面依靠印刷材料的选择和印刷工艺的应用。不同内容、不同风格的书籍可能会采用不同的印刷工艺呈现,尤其突出体现在书籍封面上,封面是书籍的灵魂,不同题材的书籍会选用不同的印刷工艺达到统一。运用得最多的是书籍文字的处理,书籍封面标题会采用各种不同的印刷工艺,有的会做出一些立体感,有些会呈现出一些不用材质的感觉,这些都是为了达到与整个书籍风格的统一。因此,设计师在设计书籍时就会考虑到印刷的一些因素,而印刷的丰富工艺也会引导平面设计师采用合适的设计方法,为平面设计师带来更多的灵感。

3.印刷工艺在字体设计中的应用

字体设计是现代设计领域中非常流行的一个设计门类,文字作为平面设计中一种最基本的元素,却是传递信息最直接、最有效的一种形式。字体设计发展到现在已经呈现出特别多的风格种类,而且呈现出来的艺术效果也是多种多样的,这些丰富的设计艺术效果都要靠一些印刷工艺实现。特别一些字体设计需要达到各种肌理感觉,印刷工艺能很好地将平面视觉元素立体化,不仅赋予字体更新鲜的活力,而且让整个设计作品设计感更强,因此,印刷工艺在字体设计中起到推动作用。

三、印刷工艺对平面设计的重要性

平面设计作品设计出来以后,就要通过印刷工艺大量重复生产。平面设计最大的制约条件就是印刷工艺。两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印刷过程中一些不经意的发现往往能给设计师带来一些灵感。对于设计师来说,仅靠一般的应用软件与设计方案是远远不够的。比如,印刷时网点线数高低的变换产生的不同效果,对设计师来说就非常重要,能给设计师带来许多灵感。一个优秀的设计作品,只有采取个性化方案及与之相适应的工艺条件,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印刷涉及的范围极为广泛,每一个平面设计师在前期设计时都要充分考虑涉及对象的特性及作品制作方式,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在设计过程中,我们应考虑如何让平面设计更完美地按照设计师自己的意念呈现出来。设计平面作品的同时,要考虑相应的印刷工艺与之相符,这样才能设计出一个比较符合设计师意图的作品,也是一件在视觉和应用上比较统一的作品。

由此可见,印刷工艺对于平面设计的重要性,仅仅注重创意的灵魂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懂得如何使先进的印刷工艺更好地为平面设计作品服务,从而把意图转化为现实。现代印刷工艺的学习和掌握能帮助平面设计师尽量避免设计中不能克服的困难,更好地把握超前的设计思路,使平面设计作品更好地为社会所用。由此看来,印刷工艺的作用不言而喻,印刷工艺与平面设计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依从、缺一不可,可以说是台前与幕后的关系。印刷工艺与平面设计就像一个人的躯体与灵魂的关系一样:创作是灵魂,印刷是盛放灵魂的躯体。总之,印刷与设计二者互相依存。印刷离不开设计,没有印刷的设计毫无意义,二者是息息相关的。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设计逐渐充斥人们生活的每个角落、点点滴滴,平面设计作为视觉化的主角,为我们生活带来了不少美的点缀,这些不仅要归功于设计师的奇思妙想,还要得益于印刷工艺,因为任何一件平面设计作品都必须运用印刷工艺,两者共同搭配,不断融合,才让一件精美绝伦的设计作品毫无保留地呈现在大众眼前。

参考文献:

[1]仲星明,耿凌艳.印刷设计[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7.

[2]曹方.视觉传达设计原理[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2.

[3]吕敬人.敬人书籍设计[M].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2000.

书籍印刷工艺范文第5篇

丝网印刷工艺以其简单易学、可操作性强、应用范围广等优点,历来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不可或缺的教学内容。根据杉浦康平先生提出的“书籍五感”理论,“嗅感”、“触感”的实现势必要通过印刷或手工做出实物。在学时紧凑的课堂教学中,丝网印刷成为快速实现书籍成品制作的首选工艺。

本文旨在探索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如何在书籍设计课程中通过丝网印刷教学环节的科学统筹,使学生快速有效地掌握丝该工艺并将其应用到书籍设计中。

丝网印刷的教学定位

在吕敬人先生提出的“书籍设计/3+1(BookDesign 3+I)”概念中,一本完整的书籍设计要求设计师完成装帧、编排设计和编辑设计三个层面的工作,这是一个信息视觉化再现的过程。丝网印刷可定位在装帧环节。

丝网印刷的教学环节在书籍设计课程中的学时比重是相对明确的,以其教学需要来看,该环节少则4学时,最多也只能分配8学时,更多实训操作只能靠课下训练作补充。在学时量占比小的情况下,任课教师更需明确:丝网印刷的教学定位务必要与人才培养目标相匹配。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书籍设计课程重在基础性概念和设计技能的讲授,丝印工艺教学也应定位于技能培养,通过强化实训操作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该工艺制作出美观的书籍实物。

丝网印刷的教学定位取决于人才培养方案定位,但它在书籍设计课程中的功能定位是不变的――丝网印刷是一种把书籍设计创意转化为实物形态的专业技能,这种技能可有效传达作者和设计师的思想内涵,传递书卷的美与韵昧。

丝网印刷教学环节的设计

1.丝网印刷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以多媒体教学、案例解读和课下自学形式,让学生掌握丝网印刷基本概念和原理,理解丝网印与书籍设计之间的关系;以现场演示、实训指导和课下训练的形式,让学生掌握丝网印的操作技能,能够根据不同设计意图选择合适的印刷形式,并印制出效果丰富、富含美感的印刷品。

教学重点:在“课堂8学时模式”中,重点是丝网印刷基础概念和理论的讲解,每项环节工艺操作技能的实训指导;在“课堂4学时模式”中,重点是丝网印刷的流程的讲解和“丝网印刷工艺环节”的实训指导。

教学难点:手工操作过程中经验性、技巧性的操作体会要靠学生大量实践才能获得,单一的理论讲授较难实现。

2.丝网印刷教学模式的设计

(1)课堂8学时模式

书籍设计课程总学时在64学时以上时,用“理论4学时+实训4学时”的模式是比较可行的。

(2)课堂4学时模式

书籍设计课程总学时低于64学时,可以尝试“理论2学时+实训2学时”的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时间短促,应有明确的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丝网印刷的流程,掌握“丝网印刷工艺环节”的操作技能――同时辅以大量的课下训练时间。受学时限制,其他环节的工艺如制版、晒版等可以外包给专业的印刷公司完成。

丝网印刷在书籍设计课程中的教学体会

1、重技术更要重思想

丝网印刷是一项技能和设计形式,为了丝网印而去丝网印的书籍设计终究沦为形式,只右赋予了深刻的设计思想,恰到好处地借用丝网印刷的特性传达韵昧的书籍才更易被人们记忆。教学中更应强调设计的思想性与创新性,强调书籍设计立意与视觉形式的统一性。

2、应保留丝网印刷的手工特质

手工作坊式的丝印工艺在个性化、手工特质的书籍制作方面有着先天优势,不论时代如何发展,丝网印刷从无到有、亲自体验的参与感,近距离感知纸张油墨等元素而独有的经验感,都将是机器印刷和数字化阅读无法实现的,丝网印因其不可复制的独有性而富有美感。从这个角度来看,在书籍设计课程中保留丝网印刷工艺手工操作的特质是很有必要的。

(作者单位:山东女子学院艺术学院)

书籍印刷工艺范文第6篇

儿童图画书又称绘本,是培养儿童绘画艺术兴趣和促进儿童认知发展的一种重要儿童文学读物。儿童绘本历史悠久,其发展一直与印刷技术的进步息息相关。然而,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科技与艺术的结合在为图画书带来发展的同时,也使图画书面临新的挑战。一方面,计算机技术在插图艺术领域的广泛应用,让儿童图画书无论在视觉风格、视觉趣味还是视觉表现力度上都繁荣到了无以附加的地步,新颖的绘画风格、个性的视觉语言在不断地涌现。另一方面,数字媒体的全面普及,也逐渐改变着儿童的阅读世界与阅读心理。儿童终日置身于计算机、手机、平板电脑之中,变幻丰富的交互式媒体令孩子们自身的阅读方式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他们已不再愿意自觉、安静地阅读纸质书籍,而更习惯于观看电子书籍,以便在阅读过程中借助多媒体获得更多丰富的阅读体验。

由此观之,面对当今儿童读者的阅读新需求,过去以平面视觉为主的传统图画书创作方法已经遭遇了严重瓶颈,新媒体时代的儿童图画书亟待寻求创意方式的新突破。

二、如何突破创意瓶颈

设计评论家克里斯・福格斯(Chris Foges)认为:“纸质书籍在未来只能作为装饰品或奢侈品,而数字化媒体将会占据主导地位”。在数字媒体的冲击下,儿童图画书的发展和未来变得十分微妙。书籍传统的平台优势正在逐渐丧失,如何重塑儿童图画书的阅读价值成为当今图画书作者和出版领域人士共同关注的新热点。

其实,要想吸引儿童进行有效阅读,图画书作者和设计师应尊重当代儿童的身心发展的规律,迎合孩子们的阅读喜好进行设计创新。受网络以及数字化媒体的影响,现代儿童偏爱于体验新奇、互动丰富的阅读方式。因此,传统儿童图画书需要顺应潮流的发展,为儿童读者提供更加丰富的阅读体验来赢得市场。而更加丰富的阅读体验需要更加强大的阅读载体来支撑,所以,印刷工艺当仁不让成为创新儿童图画书阅读体验的重要手段之一。

三、印刷工艺的设计价值

现代印刷工艺包括印刷、印后特效加工以及装订加工等几个主要环节。科学技术的发展令印刷工艺无论在印刷技术、特效加工还是装订形式上都有了极大的突破,同时也为儿童图画书的设计提供了更多选择。从实际效果上来看,新时代的印刷工艺提升了图画书的视觉体验,强化了阅读的触觉体验,塑造了书籍的多维形态,这些特殊阅读体验仅仅依赖图文的设计所无法带来的,必须依托现代印刷工艺的设计价值来实现。

(一)提升视觉体验

儿童对于颜色有着与生俱来的感悟力,尤其是那些视觉冲击力强,极富感染力的亮丽色彩,往往会迅速地吸引到孩子们的注意力。新媒体儿童电子读物的丰富色彩表现力极大冲击了传统纸质童书,但是新型油墨等印刷工艺的改进使得传统纸媒体在色彩方面迎头赶上。

油墨是影响印刷品色彩质量的关键指标之一,传统印刷以平板胶印为主要方式,一般采用常规的四色油墨,对色彩的表现力比新媒体差距较大,而专色油墨等新型油墨的出现将极大改善这种现状。专色油墨是预先调配好的特定彩色油墨,如荧光蓝、金银金属色等,它颜色传递准确,呈现色彩细腻,表现色域也更宽广,主要应用在对于色彩还原要求较高,或者是画中大面积色块较多的图画书印刷。像从日本引进的幼幼成长系列图画书,便是事先根据插画原稿进行颜色调配,再进行印制的专色油墨印刷作品。由于专色油墨有着其他油墨所不具备的质感光泽和视觉特色,因而一些图画书作者将其作为提升画面“亮点”和实现书籍个性化语言的创意手段,如法国童书《PEAU D’ANE》,便是运用了专色油墨进行局部印刷,让印有金色金属油墨的画面看上去视觉独特、绘画风格别树一帜。高新油墨的优越性已经使其成为提升阅读视觉体验的重要途径,传统儿童图画书书籍凭借新型油墨等技术完全可以在视觉体验上与新媒体儿童图画书相比肩。

(二)拓展触觉体验

儿童常常通过触摸认知新事物,期望以此获得独特的感官体验。在图画书印刷加工过程中,设计师可以通过采用印后特效工艺的方式来创造书籍的触觉感受,让小读者们能拥有多元化的感官体验。

印后特效工艺是为书籍增加特殊的肌理效果而衍生出来的工艺手段,它为书籍带来在形态、结构和肌理上的变化,从而丰富书籍整体的视觉感受。其中,UV和植绒是图画书作者进行多样性创意尝试的常用工艺种类。UV是通过丝网印刷方式将UV油墨覆盖在书籍表面的特殊加工手段,分全局UV和局部UV两种。全局覆盖UV的书籍可以减少因翻阅而受到的磨损,局部覆盖UV则会让页面看起来具有特别的视觉效果,这主要是因为UV部分的特殊光泽和肌理,与在同一平面上的单纯纸张材质形成强烈的对比,带来了质感和触感上的微妙变化,并且该变化随着视觉角度的不同会产生一定的差异,这种与阅读行为彼此“互动”的视觉感受也是普通印刷方式所无法带来的。植绒工艺有全植绒和部分植绒两种形式,是指在需要植绒的物体表面上平涂胶水,接着用植绒机器将绒毛喷到胶层上,再进行烘干,最后清除浮绒的印后加工过程。在一些描绘动物的儿童图画书中,植绒工艺的使用可以让动物看上去更有真实感,同时也能让小朋友通过触摸书面上的仿真绒毛体会到该动物的触感,如Dk Publishing的《touch and feel babyanimals》系列童书,就是用局部植绒的方式将相应的动物仿皮毛印制在书上,让读者在翻阅时通过触摸感受内容。

(三)丰富空间体验

形态独特的图画书会引起儿童的注意,能让孩子们产生独特的空间体验。书籍形态的创意给读者带来的惊喜和视觉效果是传统图文方式所无法比拟的,而现代印刷工艺令图画书形态的革新具备了可能。

模切技术和装订工艺是让儿童图画书的视觉形态看起来与众不同的技术手段。模切技术即是利用机械模具的压力,利用刀版对印刷物整体或局部表面进行切割、造型。通过模切形成特殊形态的图画或者文字,可以呈现出前后书页之间的空间层次以及在肌理、图形和结构上的对比,从而为书籍塑造出形式独特的艺术感。装订是把印制完成的单张书页连接起来形成完整册本的加工步骤,它对书籍的使用寿命和使用的舒适程度起到决定性的影响作用,并且通过对形式和结构的创新使自身成为书籍“艺术性”的重要组成部分。由香港三联书店出品的《香港弹起》是一本利用模切工艺和装订工艺进行有效创意的图画书,书中使用模切技术切割成的建筑物形态逼真,而立体的翻阅形式则让读者在多个维度上体验香港不同时期的市井风情。

四、探寻儿童图画书与印刷工艺结合的创新之路

如今,来自欧美日韩等地的儿童图画书早已实现对现代印刷工艺与材料的创意应用,而现下国内出版社和作者对于儿童图画书印刷质量的要求虽然较之从前有所提高,却鲜有人士去专门研究和探索如何运用新型印刷工艺去展现儿童图画书的创意。这一现象的主要形成原因在于我国儿童图画书出版编辑与作者对新型印刷工艺的认知程度不够,致使现代印刷工艺与儿童图画书的结合应用还处在有待开发的阶段。

其实,现代印刷工艺与儿童图画书的有机结合既可以有效地传达故事内容的情感,还能带给儿童读者多层次多维度的阅读体验,最终同时实现儿童图画书的艺术价值和教育价值。因此,作为一名有志于创作出优秀儿童图画书的作者,除了具备扎实的绘画功底外,还应该熟悉图画书从创作之初的构思到最终出版的全部流程,并能够依据阅读对象、设计内容、设计构思针对性的选择适当的印刷材料类型和工艺方法,搭起一座跨越艺术与印刷工业的桥梁,使好的故事、好的图画书作品走进儿童的视野,深入孩子们的心里。

参考文献:

[1](英)福塞特-唐编著,黄蔚译,装帧设计:书籍・宣传册・目录[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4

[2]张绍军,童书的装帧创意及印刷工艺的实现[J]上海:出版与印刷,2008

[3]吴一帆,基于三维查找表的油墨配色研究[D]济南:山东轻工业学院,2010

[4]梁徵琳,超越平面的艺术[D]南宁:广西艺术学院,2011

[5]姚翔宇,论现代书籍设计中材料与工艺的设计价值[D]苏州:苏州大学,2007

书籍印刷工艺范文第7篇

【关键词】优化;印刷工艺;降低;印刷成本

1优化印刷工艺路线的必要性分析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印刷行业也面临危机,原材料进价成本越来越高,而印刷品的市场价格又越来越低,留给企业的利润也越来越少,加之,办公费用和人员费用以及税收等费用,更是压缩了印刷企业生存的空间[1]。还有日益激烈的同行业的市场竞争,企业就只剩下内部成本压缩的途径来提高收益了。内部成本的压缩就要求必须合理的优化印刷工艺路线,安排好生产的每一个环节,只有提高生产效率才能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2优化印刷工艺路线的方法

纸张是印刷行业最为重要的原材料,而油墨的设定也是印刷质量高低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准,除了合理选择纸张和调节好油墨,另外一点也至关重要,就是管理人员必须把好关,合理安排和协调好印刷工作,做好检查抽样。

2.1纸张的优化

2.1.1优化原材料的选择在印刷制品中,最大的原材料就是纸张,印刷什么制品应该用什么样的纸张都是有讲究的,比如普通图书和教科书,它们选择纸张都是不相同的。既能满足在视觉上的效果又能合理的降低纸张成本。合理的选择纸张材料也是优化印刷制品的关键之一。同样是同一种材料的一页纸张,其克数不同、大小不同,相应的价格也不尽相同。同一种纸张,但是厚度不同就意味着克数越高,相应的价格也越贵。同一种纸张,纸张越大浪费,如果一种图书印刷需要很小的纸张,而印刷却选择比这个大很多的纸张,就意味着越大越贵,成本越高。2.1.2合理把握纸张开度和优化书籍的装订纸张的开度的把握就是要求切口不能留很大的空白,不规则的纸张也要减少,意思就是边料必须控制,不能丢太多。纸张的开度和书籍的装订息息相关,在选择纸张开度的时候,比如32开的书籍就尽量选择36开的纸张,留白空间少,就要求装订必须充分利用留白空间,每一种书籍都有自己的装订方法,将中心跨页的空白地方留得少一些,也能避免版面过大的浪费。装订在美观的同时,也合理的降低了纸张成本。2.1.3合理选择封面尺寸必须根据纸张的参数来设计封面,过大和过小都会影响书籍的美观。一般书籍的勒口应该设计得稍微大一些,不然就会导致由于参数不符合而浪费纸张。所谓薄利多销,印刷行业也是一样,量大才能够获得更多的收益,印刷行业利润真的不高,如果量没有达到一定的数量就很难获得利润。

2.2管理人员合理安排和协调好工作,做好检查抽样和巡检

2.2.1合理安排印刷工作一般的车间会有很多台印刷机,但是同等规格的印刷工作最好放在一台印刷机上操作,这样不仅保证了印刷制品的一致性,还节省了工时。在安排印刷工作时,操作人员不能偷工减料,任何环节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导致印刷品质量得不到保证。比如,印刷出来的东西模糊,偷减一点点材料就会酿成不可挽回的损失,而且如果耽误了工期,还会影响公司在客户心中的形象,得不偿失。所以,在印刷的过程中,管理者必须协调和安排好印刷工作的每一个环节。2.2.2进行油墨监控众所周知,印刷制品对于油墨的要求是比较高的,油墨的用量直接影响着读者的视觉感受,过多或者过少都会影响整个印刷质量。在平时的印刷流程中,油墨量的监控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管理印刷的工作人员应该对油墨量进行实时监控,这边便于提高油墨的使用效率,同时有利于对印刷物的整体展示[2]。科学合理地对油墨质量进行监控是进行品控的前提,这也是体现印刷品质量的重要因素。2.2.3做好检查抽样和巡检工作在测试印刷仪器的时候,工作人必须尽可能的测试出更多的变化量,测试出的样本是衡量印刷机状态的标志。如果在操作过程中,一旦工作人员发现偏差,必须马上调节,并保证印刷出来的产品不出现问题,如果发现问题不及时纠正。在实际的工作流程中,抽样和巡检工作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抽样主要是指对印刷成品的随机检测,而巡检在侧重于对印刷机器的检查,这也是优化印刷工艺路线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有利于降低印刷成本。

2.3提升印刷人员的综合素质

在新经济形势下,技能成为一项重要的生产要素在各自的领域发挥着作用。在印刷行业,虽然科技的进步是数字印刷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但是对于最为重要的校对等工艺流程来看,人的作用从未被低估,甚至变得更加重要。特别是数字印刷迅速发展的今天,对印刷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更加严格。第一,印刷人员的业务能力决定了印刷质量和效率,印刷人员往往是一线工作人员,对印刷的基本技能和操作流程需要烂熟于心,这是提升效率的基本保证。第二、培养高素质的印刷人才有利于创新印刷工作流程,提高效率。无论印刷流程还是印刷工艺,都是不断的进行着创新,而往往这些创新点大多源自于业务人员的创新思维,这将大大降低企业的印刷成本。第三,建立印刷行业交流机制,印刷人员需要时时把握行业最新发展动态,才能让企业不脱离市场。

2.4利用互联网思维优化印刷设计

互联网经济的持续火爆为印刷行业带来新的发展动机,印刷工艺在这几年得到了新的提升,特别是在设计方面,摒弃了以往复杂的设计风格,转为清新简约的设计美学。设计风格上的转给印刷变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成本下降,更加注重环保也就没有了更加绚丽的色彩搭配。同时,各大企业都建立了线上渠道,对于互联网思维模式下的印刷策略也带来了相应的调整,这无疑会大大增加用户的好感度,同时对降低印刷成本也是显而易见的。

参考文献:

[1]本刊辑.关于如何降低包装盒印刷成本费用的四种方法[J].广东印刷,2015(06).

[2]丁小晶,马洪英.机型选择与封面印刷成本分析[J].科技与出版,2012(04).

书籍印刷工艺范文第8篇

关键词:印刷工艺;平面设计;组合印刷

印刷新工艺给平面设计带来了新的设计语言和新的表现形式,使得平面设计在传达想法和信息方面的水平不断提高。由此可见,印刷工艺与平面设计两者相辅相成,并互相促进发展。文章主要研究印刷新工艺在平面设计中的创新应用。

1印刷工艺与平面设计的关系

1.1平面设计的含义

平面设计的发展历程映射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是人类科技与文明的体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平面设计作品的载体也不同。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进一步提升,艺术审美也提高了层次,人们对平面设计有了更高的审美需求。平面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将人们的目光吸引到有限的平面空间的创意设计中,将画面主题或者设计思想传达给观众并获得观者的认同。这就要求设计师选择适合设计者想法的设计语言和表达形式,将作品完美地呈现给观众,从而引起观众的共鸣。

1.2印刷工艺的含义

印刷是将文字、图案、符号等原稿进行复制的技术。印刷工艺是将可视信息进行复制的过程,印刷工艺流程十分复杂,分印前、印刷、印后加工和发送等多个步骤,是一门集摄影、美术、化学、电子等技术的复杂技术[1]。印刷的意义在于传播,艺术作品在设计完成后,只有通过印刷进行大量复制才能够达到广泛传播的目的[2]。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印刷工艺的技术也在不断进步,使得印刷业告别了传统意义上的纸张印刷,开创了传统印刷与数字化印刷结合的新时代[3]。

1.3印刷工艺与平面设计的关系

印刷工艺与平面设计两者相互制约、相辅相成。在数字化时代,依靠纯手绘来进行传播已经不现实,印刷可以实现快速、大量的传播。另外,印刷工艺是设计与印刷的连接,若是没有设计与工艺,那么印刷只是作为一门技术存在于社会上,如果没有美的意识,印刷工艺就不能实现其价值。杉浦康平提出的关于书籍设计的“五感”理论更是将印刷工艺与平面设计的关系扣得更加紧密。因为互联网的发展,人们都使用电子产品进行阅读学习,但这满足不了人们的“五感”需求。将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这五感表现出来,恰恰是优秀设计作品的生命力所在,而这一生命力是依靠印刷工艺实现的。只有选择合适的印刷工艺,才能准确地表达设计作品的信息和传达的思想。

2印刷新工艺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平面设计需要设计师利用形式语言对主题进行创意设计。在设计的过程中,对整体布局进行创新设计,使受众接收到作品的信息或思想,让作品充分发挥自身价值。若是没有印刷工艺,那么平面设计只是存在于意识的设计,如果没有成熟的技术来支撑平面设计作品的传播,那么作品的价值就难以完全体现,因此成熟的印刷工艺是设计实现其价值的前提。每一件精美的成品都是设计和印刷的完美结合。

2.1热敏技术的创新应用

对于印刷来说,色彩是设计师最看重的因素。若是在平面空间上实现色彩的动态变化,那么平面设计作品的成品将会有更强的视觉冲击力。热敏技术的出现将这一想法变为现实。热敏技术是利用热激光来进行曝光的,即在正常条件下感光层不会发生变化,因此使用热敏技术的印刷成品保存不会受到保存条件的影响[4]。除此以外,热敏技术中使用的材料比较易得的同时,没有银盐成分,这让制作成本大大降低。热敏感温变色材料解决了印刷单色的问题,通过感温变色在不同温度下呈现不同的色彩,这样直观的视觉变化可以使读者获得一种参与感,这样的互动更吸引读者。书籍设计《企鹅冰书:哪里才是我的家?》是TBWA上海和企鹅出版集团联手打造的一本书,是以一种特殊的参与方式,针对3~5岁的小朋友的年龄特点设计的儿童绘本。设计师将企鹅、全球变暖与感温油墨联系在一起,使用了特殊的冰冻和热敏技术,在温度改变的同时,画面也会产生剧烈的改变。这种直接的画面变化,让孩子们在阅读时产生巨大的好奇,在孩子们满怀求知欲的情况下,向他们讲述全球变暖导致小企鹅家园消失的故事,这种直接的参与感更能给孩子们埋下爱护环境、守护地球的种子。在冰块融化、小企鹅无家可归的画面变化中讲述“全球变暖”这个主题,既增加了趣味性,又让其直观地体会到主题。热敏技术的出现使温度成为阅读的一部分。《修辞学就是设计艺术》将热敏技术用在封面设计上,覆盖在四个颜色层上面,每一层都由不同的艺术家进行设计。当它被安静放置的时候,就是普通的黑色;当它被阅读的时候,书本感受到手心的温度就会展现出它内里的花纹。让阅读充满温度,是设计和印刷的追求,热敏技术将这一追求变为现实。在数字化时代,纸书已经不是阅读的唯一方式,电子阅读已是一种大势,如何将人吸引到纸书上是印刷人员和设计人员共同面临的一大问题。热敏技术的感温变色不仅增加了阅读趣味性,还增强了纸质作品的竞争力。

2.2光栅立体印刷的创新应用

立体印刷是传统平面设计的延伸,与传统印刷相比,光栅立体印刷过程最大的不同表现在原稿的形式、图像处理和印后加工处理方面。光栅立体印刷原稿的获取方法分为立体摄影与软件制作。立体摄影又分为直接摄影与间接摄影,直接摄影主要在多角度对同一物体进行拍摄,并在感光材料上进行图像记录。相机以拍摄物为中心进行圆弧拍摄,光栅板与感光片同步移动,当相机完成拍摄后,像素布满光栅,再经冲洗就可以得多视角光栅合成图像。在使用间接摄像这一方法时,镜头之间的距离应当模拟人眼的瞳距。软件制作通过计算机软件虚拟实物,多角度进行渲染,再对单张照片进行分层处理,制得立体图表现物体的深度关系。光栅立体印刷使得在有限的二维空间欣赏同一作品的不同方面成为现实。日本波普艺术家田名网敬一在最新东京展览上展示了立体光栅版画,这是立体光栅版画的首次登场。田名网敬一一直在日本视觉艺术与流行文化界活跃,他将自己童年时期经历的战争等作为作品的灵感来源,实际的体验和记忆给观众留下了强烈的印象[5]。光栅立体版画更是将他迷幻、色彩斑斓的精神世界更为完整地呈现出来。当角度改变时,画面就会改变,让观众在二维空间多层次体会作者的奇幻世界。印刷工艺是平面设计最大的制约条件,仅仅注重设计是远远不够的,光栅立体印刷工艺的应用进一步丰富了平面设计的表现形式。每一个设计师在创作时都要充分考虑设计主题的表现形式、作品制作方式及最后的呈现效果,创意是灵魂,印刷工艺是主体,二者息息相关。光栅立体印刷技术使得作品在二维空间上动了起来,让画面充满了生命力,让观众在平面的空间上感受到画面的变化、设计师的内心世界,光栅立体印刷使在二维空间上多角度欣赏作品成为可能。

2.3镂空工艺的创新应用

镂空是一种传统的装饰手法,《康熙字典》的解释为“镂,刻也”。由此可见,镂空是一种雕刻工艺。最早的镂空工艺主要应用在玉雕、核桃雕、陶瓷和剪纸等方向,而在新时代的语境下,镂空工艺一直被广泛应用,从小的传统手工制品到国际品牌的镂空款式,从包装设计到风景园林的设计。镂空工艺在运用时,从外在形态上看是在做减法,但是从艺术的角度上是做了加法。在服装设计上,镂空工艺被广泛运用,镂空设计的礼服一直因为若隐若现的性感、欲拒还迎的风韵广受女性欢迎。在平面设计上,镂空工艺使作品获得空间感,给观众一种看得见、摸不着的神秘感,这样的神秘让人充满想象,而观众这种内心思想的联想是由镂空工艺创造的物理空间引起的。传统的镂空工艺因刀片自身厚度受到局限,不可避免地产生误差,人们在镂空一些精细的图案时容易出错。随着科技的发展,工艺高超、水平精湛现代镂空得到发展。现在由于激光技术的引入,设计师们不用再考虑技术上的局限,可以毫无顾虑地设计复杂的图案。EricStandley将许多张经过镂空的纸版重叠起来,每一张纸版都经过精密的分析研究,再通过色彩搭配,构成有规律、精美的纸雕作品。他将哥特风格与洛可可风格结合,又将东清真寺风格的曲线加入其中,呈现出的效果令人十分惊艳。设计应该是改变生活的,印刷工艺是一种实现设计的手段,改善生活方式就是最好的工艺。将镂空工艺用在电影小票上,将座位号和行号用镂空工艺打印在电影票上,在不能准时到达影厅,在昏暗的影院里又不方便打开手电筒的特殊情况下,只需拿起票根对准大银幕,光透过孔,就可以快速轻松地查看自己的位置。这样的设计既可以缓解迟到的尴尬,又可以成为生活中的小情趣。“闪亮的电影票”就是设计与印刷改善生活方式的最佳案例。

2.4刺绣工艺的创新应用

平面设计是一个传达理念的过程,设计会受到设计主题及材料语言的限制,因为对美的追求,刺绣工艺开始被用于印刷业,平面设计的表现形式语言更加丰富。通常情况下,人们总是误以为刺绣只和纺织业、服装设计有关,但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设计师的大胆设计打破了限制,将刺绣工艺用于书籍封面上,给人们带来全新的视觉盛宴。将传统刺绣工艺用于书籍设计,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和情感体验[6]。YouWillNeverBeForgotten这本书的封面,灰色的底给人一种冷酷、理性的感觉,而黄色刺绣表情符号给人一种立体、有温度的感觉,这两者的搭配同时传递了理性与感性的感觉,让人立刻联想到理智与情感的双重讨论,事实也的确如此。刺绣与传统印刷的组合,将有趣的灵魂和美丽的外表完美结合在一起,唤起了消费者的兴趣。这样特殊的书籍封面设计能吸引更多的人对书籍产生好奇,既展示了作品的内容,又留下了足够的悬念,吸引读者重回纸张的怀抱。同样将刺绣工艺加入设计中的还有OneThing专辑封面。专辑封面用一条线织出画面来表达“用全力做我们最想做的一件事”,专辑封面看不到团员的照片,而是绣出小男孩乐团的LOGO,从封面的设计到内容的展示都可以看到大量的刺绣线条与图案。将刺绣与照片结合运用到专辑包装设计中,充满新意,而涂鸦式的刺绣线条表现出了小男孩的童真和趣味。

2.5组合印刷的创新应用

每种印刷工艺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但在“眼球经济”越来越重要的今天,单一的印刷已经无法满足需求,因此组合印刷顺势而生。人们力求将不同的印刷工艺相结合,使印刷作品具有强大的冲击力,将印刷与设计的结合推向新的高度[7]。组合印刷相比单一印刷,更容易做出令人惊艳的效果。例如荣获2020亚洲标签大赛全场印制大奖的白酒酒标。这幅作品整个版面大量使用烫金,与版面中的中国元素十分契合,白鹤、鲤鱼、空中楼阁等都有描金效果,凸起的部分结合上光油,使标签更有立体感。还有收获网上一片夸赞的北京林业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为新生诠释了“校史三部曲”第二部——“楸木”,这一系列通知书为新生们讲述学校10年南迁历史。“楸木”系列通知书分为三部分,“楸”作为封套,整体为竖向暗色木纹,对角压印烫金的“楸木”二字,暗色木纹与金色的搭配显得端庄大气,这样的封套给新生营造了一种仪式感,让新生对新的大学生活充满期待。“木”是录取通知书的主体,采用镂空工艺,整体图案是一棵树的形状,形状与北京林业大学含义契合,图案分十折,一折代表10年中的1年,代表学校10年南迁历史。图案整体趋势呈现“聚—散—聚”,寓意只要坚持,不断努力,即使在恶劣的环境里依然可以获得成功。正如通知书设计师胡贤明所说:“工艺和材质是设计的一部分,它们是最直接和受众产生交流的。”烫金和镂空工艺组合打造的录取通知书给人的仪式感[8],让学生感受到被重视、被关怀。组合印刷作为多种印刷工艺的组合体,集中了各种工艺的优势,规避了缺点,组合印刷显现出强大的优势,发展前景广阔。组合印刷在设计领域掀起全新的风潮,更能展现出设计作品的独特性,体现了设计的最大价值,即创意实现。

3结束语

对于作品设计而言,最重要的是创意,如果想让作品充满吸引力,作品就必须具有创意。在表现形式上,创意是构成整个设计的精神和灵魂,而印刷工艺是赋予这个灵魂的重要一步。选择合适的印刷工艺,不但能在视觉上给受众传递一种信息,更能在理智和情感上带给受众一种深入具体的体验,从而让平面设计散发出出乎意料的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1]柯书晓,吴丹.现代书籍装帧设计中的印后工艺[J].造纸装备及材料,2021,50(2):112-114.

[2]贾彦金.平面设计专业中印刷工艺课程教学的思考[J].广东印刷,2021(2):64-65.

[3]陈怡蓉.Risograph数字孔版印刷技术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20.

[4]郑浙东,王立军,蒋文燕.试论平面设计中的印刷色彩模式[J].中国报业,2019(4):92-93.

[5]马浩轩.基于“平面设计在中国”的中国当代海报设计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21.

[6]章雷.做有温度的纸质图书:以《纸本的青云谱》为例[J].名作欣赏,2018(35):67-68.

[7]陈平.标签组合印刷方兴未艾,国产组合标签机崭露头角[J].印刷杂志,2021(3):7-10.

[8]郭力铭.凹印与UV工艺集成及冰花锤纹的实验研究[D].昆明:昆明理工大学,2020.

书籍印刷工艺范文第9篇

一、 当代艺术类教材书籍设计的特点

(一)数量繁多,分类清晰

随着国民经济持续飞速发展,社会对艺术人才需求也持续增长,据统计,现在全国已有 1 000 多所高校开设了艺术设计专业,每年的毕业生超过10 万人;加之国内外艺术交流的频繁,“艺术设计”理念的引进和出版商的不断努力,高校艺术类教材出版发行的数量猛增,极大促进了我国艺术类图书的市场热潮。现在的艺术类教材的划分不再是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简单的绘画、美工和音乐三大项,而是根据专业和课程细分成:国、油、版、雕、视传、环艺、动画、工业造型、服装、声乐、器乐、表演、史论、构成、透视、印刷、计算机 软 件 …… 艺术类专业所开设的课程几乎都能找到相 对的教材。图书出版市场与高 校教育资源的合作,也催生了大量套书教材的出现,有些套书甚至有30多本分册。

(二)观念不断探索创新

图书出版市场与高校教育资源的合作,大大提高了教材的总体水平。以湖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高等院校艺术设计课程精选———名师设计教学创新思维”系列教材为例,教材的编著者吕敬人、吴国欣、朱钟炎以及肖勇,他们都是常年行走国内外并熟谙设计动向的先锋者,对设计的领悟和人才的培养有着深刻的认知和经验,这对提高该系列教材的水平是至关重要的。

翻看近十年的艺术类教材,可以看到无论是教材书籍的开本、材料、印刷工艺、版式设计还是正文字号、字体、间距、配色都较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书籍设计有较大进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艺术类教材多采用普通纸,以宋体、黑体的黑白印刷印制,且很少有图例;而近几年出版的艺术类教材,纸张和各种印刷工艺的应用层出不穷。如湖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艺术设计专业) 指定教材,在版心与裁切边缘留出了大约60mm 的空白区,这种留白在大面积文字的页面中给读者一种透气、舒适的视觉效果,也减轻了学生对记录理论知识产生的不适心理与抵触情绪,为学生记录课堂笔记和学习心得提供了极大便利,充分考虑到了中国课堂教学的“国情”。这个空白区在特殊情况下同样可以被“征用”为版心区,正文中偶尔出现的一些图例,也为整本书中重复的空白区域增添了一点趣味(图 1)。

保持教材内容与设计的与时俱进是编著者非常关注的事情。如由彭晓辉主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于 2006年9月印刷出版的《计算机辅助艺术设计》一书,书中的图例便使用了彼时刚刚举办过的“德国世界杯足球赛”的招贴,可见著者更新速率之快。

(三)采用新的印刷材料和工艺

我国加入WTO后,关税降低,纸张、印刷器材等印刷原材料价格下降,这为我国书籍设计使用更丰富的印刷材料和先进工艺,提供了极大便利。艺术类教材作为体现艺术专业特色的学术书籍,其鲜明的学术观念,更是促使其积极将更多的材料和印刷工艺应用书籍的设计中。不同于改革开放初我国书籍设计所采用的普通纸黑白凹凸版印刷,现在的教材已经大量使用特种纸和特种印刷工艺相辅相成的印刷方式。如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国际平面设计基础教程》在封面设计上使用了 UV印刷和圆形裁切的工艺,包括封底粘贴的防伪标签,也采用了激光防伪技术。由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邬红芳和赵宏斌编著的《图案设计》,封面更是采用了银色专色印刷。

(四)重视图形和色彩的应用

1.图形的使用。图形可以是图案、插图,也可以是图片。近几年艺术类教材中大量使用的图形元素,一方面发挥装饰、协调版面的作用,一方面又增加了书的阅读趣味。例如由湖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吕敬人书籍设计教程》,设计师在底边距上使用了排列竖线和颜色特异的方法,以此实现装饰和标题引导的功能。同时,页眉页脚的设计同样具有上述的两个作用(图 2)。不少教材的页眉页脚,都采用将文字图形化或图形与文字结合的标识形象,对书籍风格的统一具有重要作用。

2.色彩和留白手法的使用。特种纸张和先进印刷技术使图片、插画具有很强的色彩表现力,促使艺术类教材大量采用彩色印刷,同时书籍设计中色块的使用对营造书籍内容的风格气氛、协调版面的点线面构成,也起着重要作用。仍以湖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吕敬人书籍设计教程》为例,该书单页净尺寸为 210mm×285mm,在整本书的设计中却大量使用了面积为 185mm×265mm的橙黄底色,既起到了版心作用,也起到了铺就全书色调的作用。

二、当代艺术类教材书籍设计的不足之处

(一)出版发行过于急功近利

为了追求书籍出版的商业利润,实现学术价值,一些教材无论从内容还是设计方面看,都出现了大尺度的抄袭现象,过于急功近利。“汇编辑录之作过多,创新实用著作甚少……不少出版物都是在同一水平上抄来抄去。”[1](p58)艺术史论都要从原始社会的岩洞“涂鸦”说起,广告招贴总会从“兔儿为记”的针铺子起步,出版社发行的教材雷同程度越高,社会资源的浪费也就越严重。有的出版商为了追求经济利益,随便招集了几个讲师,摘录截取出一套教材,便打着专家学者的旗号出版发行,不仅内容雷同度高,而且设计工作也不尽人意。

(二)印刷工艺易被忽视

印刷工艺与教材类型的相适,在我国现代书籍的设计中也常被忽视。“在书籍精神的关照下,为表达内容服务。所采用的材料视内容而定……只有适宜到位才能使材料得以展现优良的功能。”[2(]p122)对于教材书籍来说,应当遵循便于书写课堂笔记的原则。然而为了达到较好的印刷效果和较高的市场发行量,不少艺术类教材都选用铜版纸。其实表面光滑的铜版纸并不利于书写,而我国的课堂理论教学较大程度上依赖于学生的课堂笔记,因此,纸张的合理选用,在书籍设计过程中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三)书籍设计观念需要进一步更新

书籍信息和版式设计的结合,仍然是我国艺术类高校书籍设计需要提高的方面。“国内的书籍设计资讯方面已基本能与国际接轨,但一些设计师对于国外设计思想的处理功力还欠火候,不能很好地加以消化吸收变成属于自己的东西。另外设计师的设计审美感上与国外存在不小差距。国外设计师在书籍设计制作方面非常专业,比如德国人,他们在制作过程中对于纸张对视觉的刺激、人眼对油墨的感觉、字号的大小都会有仔细的研究,这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可以说是近似于科学的活动。而中国的书籍设计师在这方面的观念还比较淡薄。”[3(]p64)

三、关于艺术类教材书籍设计的几点建议

对于我国艺术类高校教材书籍设计中的不足之处,应当如何改进并不断提高呢?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培养设计师的社会责任感

出版商的急功近利,一方面显露出我国文化产业的浮躁,另一方面也考验着中国设计师的职业责任感。教材,特别是艺术类教材的设计,向读者传达的不仅仅是知识。书籍设计师赵健说:“设计师肩负着引领社会民众审美趣味和水平的责任……应该通过设计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生活,能够平等地对待人、社会和自然———那么教材所包含的这种审美趣味或许会成为读者艺术修养的一部分,甚至会成为未来某项设计工程决策者拍板的标准。”[3(]p66)可见,教材的编写和设计是一件具有极大社会效应的严肃事情。因此,笔者认为加强设计师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对于改变出版行业中急功近利的现象是至关重要的。同时,国家应加强宏观调控,建立严格的审查监督体系来监察印刷出版业的虚假现象,为高校教材的出版营造健康良好的环境。

(二)明确教材的属性和使用群体的使用习惯

书籍设计最本质的目的,是利用图形与文字向读者呈现一个便于阅读,容易理解的学术思想体系。但考虑到不同的受众群体有着不同的使用习惯,书籍设计师应该注意面向不同群体时信息传达的有效性和阅读的便捷性。例如艺术类教材的设计,包括字距、行距、字体、字号、图片的位置及印刷工艺的选用,都应该充分考虑到师生在教与学过程中使用与阅读的便利。这就要求书籍设计师在日常生活中细心观察,了解不同书籍使用群体的不同习惯。

(三)节约资源与成本

书籍印刷工艺范文第10篇

关键词:高等院校 艺术类教材 书籍设计

中图分类号:12C0539 文献标示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4)09-0118-0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需求高等人才的数量日益增加,而在不断改革高等教育体制的背景下,高校对学生的培养在数量上也与日俱增,而发行高校教材的数量也剧增,艺术类教材在以前发行量甚少,而在今天则成为畅销书籍。巨大的市场需求量,加之近年来出版发行体制逐渐开放,使艺术类高校教材纷纷出版。成套出版是此类书籍的特征,但从书籍设计水平来看,存在良莠不齐的现象;鱼目混杂则是编写内容呈现的状况。笔者在一些案例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目前在设计高等院校艺术类教材书籍方面的现状。

一 当代艺术类教材书籍在设计上具备的特点

1 数量繁多,分类清晰

在国民经济持续飞速发展的背景下,社会需求艺术人才也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据相关统计得知,开设艺术设计专业的高校目前在全国已有1000多所,每年拥有10多万毕业生;同时由于频繁地进行国内外艺术交流,加之引进“艺术设计”理念,出版商不断地努力,高校艺术类教材呈现出版发行数量猛增的现象,使我国艺术类图书市场掀起新热潮。绘画和美工以及音乐是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艺术类教材的简单划分,而现在的划分标准是以专业和课程为依据进行的细分,包括国和油,以及视传和工业造型等等,所开设的艺术类专业课程其相对的教材几乎都能找到。图书出版市场以满足高校教育资源为落脚点,两者形成的密切合作,推动了教材以大量的套书形式出现,甚至多达30多本分册的套书都可见。

2 观念不断探索创新

图书出版市场密切配合高校教育资源,两者形成的合作使教材的总体水平被极大地提高。高等院校艺术课程精选由湖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系列教材,其中名师设计一教学创新思维教材的编著者,就是对国内外设计动向极为熟悉的先锋者,他们常年行走在国内外,在领悟设计和培养人才方面,其认知和经验极为深刻和丰富,这是该系列教材水平提高的密切相关因素。就近十年的艺术类教材来看,教材书籍的开本和印刷工艺等等方面相比于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书籍在设计上进步较大,采用普通纸,在印刷印制上运用宋体、黑体的黑白字,且图例很少,这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艺术类教材的大多特征。而层出不穷的应用纸张和各种印刷工艺则是近几年艺术类教材出版的特点,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定教材艺术设计专业是由湖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大约60m空白区在版心与裁切边缘被留出来。在大面积文字的页面中留出这种留白,读者的视觉效果就会既透气又舒适,这样学生在理论知识记录时就会减轻不适心理与抵触情绪,便于学生对课堂笔记和学习心得的记录,与中国课堂教学的“国情”相吻合,在特殊情况下这个空白区可以以版心区被“征用”,一些图例偶尔出现在正文中,从而把一点趣味性增添在空白区域。同时编著者非常关注教材内容与设计具有与时俱进的特征。如由彭晓辉主编的《计算机辅助艺术设计》一书,是在2006年9月,由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印刷出版,彼时“德国世界杯足球赛”刚刚闭幕,其招贴就被使用在书中图例上,著者更新速率之快可见一斑。

3 采用新的印刷材料和工艺

我国加入WTO后,降低了关税,而且降低了纸张等印刷原材料价格,这样就创造便利条件使我国书籍设计使用的印刷材料和先进工艺更加丰富。体现艺术专业特色的艺术类教材属于学术书籍,其学术观念鲜明,因此在书籍的设计上,积极地应用了更多的材料和印刷工艺。而改革开放初,采用普通纸,印刷运用黑白凹凸版为我国书籍设计状况,现在的教材种纸和特种印刷工艺已经被大量使用,印刷方式也实现了相辅相成。如《国际平面设计基础教程》是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LJV印刷和圆形裁切工艺就被使用在封面设计上,封底粘贴的防伪标签运用了激光防伪技术。《图案设计》由乌红芳和赵宏斌编著,出版商为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银色专色印刷就被运用在封面。

4 重视图形和色彩的应用

(1)使用图形

以图案或插图或图片作为图形。近几年在艺术类教材中图形元素的大量使用,不仅对版面具有装饰和协调功能,同时还使书的阅读趣味性被进一步的增加。例如《吕敬人书籍设计教程》是由湖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排列竖线和颜色特异方法被设计者使用在底边距上。以发挥装饰和引导标题的作用,设计页眉页脚的也主要是出自这两个作用。很多教材的页眉页脚的标识形象都以文字图形化或结合图形与文字方式来表达,具有统一书籍风格的重要作用。

(2)使用色彩和留白手法

运用特种纸张和先进印刷技术能够从色彩上增进图片和插画的表现力,因此艺术类教材往往对彩色印刷进行大量采用,同时在书籍设计中使用色块有利于烘托书籍内容的风格气氛,对版面构成发挥协调作用。还是以《吕敬人书籍设计教程》来看―下,210mm×285mm为该书籍设计运用的单页净尺寸,在整本书的设计中把橙黄底色大量使用,其面积为185mm×265mm,从而发挥了版心和对全书色调的铺就作用。

二 当代艺术类教材书籍设计的不足之处

1 出版发行过于急功近利

一些教材为达到对书籍出版商业利润的追求,实现学术价值,在内容和设计上往往存在大尺度抄袭现象,表现得过于急功近利。具有过多的汇编辑录,很少有创新实用著作。一少部分出版物还处于同一水平抄来抄去的状态。往往从原始社会岩洞“涂鸦”开始说起艺术史论,以“兔儿为记”的针铺子开始广告招贴,出版社发行教材如果具有越来越高的雷同程度,就意味着具有越严重的社会资源的浪费现象存在。有的出版商往往以经济利益的追求为目标,把几个讲师随便招集来,以摘录截取的方式完成一套教材,而在出版发行时却以专家学者的名义,在内容上具有较高的雷同度,设计工作也不尽人意。

2 往往忽视印刷工艺

书籍在印刷上应充分的考虑教材类型与印刷工艺相适合,但在我国现代书籍设计中往往忽视这一点。应以书籍精神为指导,根据内容确定材料,为内容的表达服务。材料与内容达到相适宜,材料的优良功能就能够充分的被彰显。为书写课堂笔记提供便利也是教材书籍应当遵循的原则。然而很多艺术类教材为了使印刷效果更好,市场发行量更高,往往选用铜版纸。其实铜版纸表面光滑对书写不利,而就我国课堂理论教学来看,对学生的课堂笔记依赖程度较大,因此合理选用纸张,对于书籍设计而言,属于非常重要的环节。

3 需要进一步更新书籍设计观念

充分的重视结合书籍信息和版式设计环节是提高我国艺术类高校书籍设计水平的关键。就国内书籍设计资讯方面来看,与国际接轨已经基本实现,但一些设计师还不具备正确处理国外设计思想的功夫,不能合理消化吸收国外先进的设计思想为己所用。另外设计师的设计审美感远远落后于国外水平,在书籍设计制作上,国外设计师极为专业,就德国人来说,他们在制作过程中往往仔细研究纸张刺激视觉的程度,人眼感觉油墨的效果,字号的大小选择,就某种意义而言,这种活动近似于科学活动。相比之下中国的书籍设计师观念就较为淡薄。

三 就艺术类教材书籍设计提出几点建议

结合以上几点分析的不足之处,笔者把以下几点建议提出以期能够不断改进,达到进一步的提高设计水平的目的。

1 注重设计师的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出版商的急功近利不仅把我国文化产业的浮躁突出的表现出来,而且对于中国设计师的职业责任感也是很重要的考验。教材传达给读者的东西不仅仅是知识,这一点在艺术类教材的设计上尤其表现突出。赵健书籍设计师认为,设计师承担着对社会民众审美趣味引领职责,具有培养社会民众审美水平的责任。因此,设计师应以设计为手段,为人们更好地对生活进行理解提供帮助,从而能够使人们在对待人和社会以及自然实现平等。因此说容纳于教材中的这种审美趣味应充分的发挥增进读者艺术修养的功能,甚至可能成为某项设计工程决策者未来决策拍板的积极推动力量。可见,教材的编写和设计所发挥的社会效应极大,因此是一件极为严肃的事情。笔者认为把培养设计师社会责任感作为重点来抓,密切关系到出版行业急功近利现象的改变。同时,在宏观调控上还需要加强,以严格的审查监督体系为手段对印刷出版业的虚假现象进行监察,从而使高校教材的出版步入健康良好的发展轨道。

2 明确教材的属性和使用群体的使用习惯

利用图形和文字,把学术思想体系呈现给读者,为读者在阅读和理解上提供便利,这是书籍设计最根本的目的所在。但由于受众群体不同、使用习惯不同,对于这些因素书籍设计师应充分的考虑,考虑面向不同群体,实现有效的传达信息,增进读者的阅读的便捷性。例如设计艺术类教材时,在选用字距和字体以及图片的位置等等因素上,应以师生教与学过程提供使用与阅读的便利为出发点进行考虑。因此,书籍设计师应具备在日常生活中细心观察的能力,从而对不同书籍使用群体进行了解,掌握他们的不同习惯。

3 节约资源与成本

上一篇:数控机床故障范文 下一篇:视觉艺术教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