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服务业态相关研究综述

时间:2022-05-02 09:24:45

新型服务业态相关研究综述

摘 要:对近十年来国内外关于新型服务业态的相关研究进行归纳总结,主要包括服务业统计范围、新型服务业态的定义、分类以及新型服务业态增加值计算等相关问题,指出现有相关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新型服务业态;定义;分类;统计核算

中图分类号: F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5-0059-02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2年中国第三产业的增加值为231 626亿元,占GDP的比重为44.6%。而发达国家服务业的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一般在60%~80%,中等发达国家服务业在50%~60%。可见,中国服务业增加值占比比发达国家低10~20个百分点,差距真有这么大吗?近年来,中国快速发展的新型服务业增加值计算在内了吗?目前的服务业统计工作难以准确、及时地反映服务业尤其是新型服务业的发展,现有服务业统计已不适应新型服务业态快速发展的需要,为此,研究者们围绕新型服务业态开展了大量的研究。本文对近十年来国内外关于新型服务业态的相关研究进行归纳总结,并对如何根据新型服务业态所属行业特色指标设计来完善服务业统计提出建议。

一、服务业统计范围存在缺口

目前,中国的服务业统计已不适应当前经济环境下服务业发展的要求,不能完整地反映新型服务业态的发展情况,为此,对服务业统计范围的相关研究文献有:许宪春(2008)赴江苏调研新型服务业态时提出目前中国服务业具有地域分布广、行业种类多、品种差异大、出生死亡快、经营地点容易变化、财务资料不健全、统计基础薄弱、调查成本高等一系列特点。岳希明、光(2002)认为中国现价服务业增加值被严重地低估,其中,核算范围不全的缺陷几乎存在于所有的服务,尤其是那些改革开放后新兴的服务;赵同录(2006)提出国家统计局为了弥补服务业统计范围缺口,对服务业重点行业的法人企业和个体户开展了抽样调查,但从服务业总体范围看,仍有相当一部分服务业活动没有纳入统计调查范围,如网络服务、电子商务等。

综上所述,目前中国服务业统计范围存在缺口,可以从不同的层面得到体现。许宪春赴江苏调研,从新型服务业的迅速发展,需要改进服务业统计工作,将新型服务业态纳入服务业统计范围;岳希明、光则从中国现价服务业增加值被严重地低估的视角看现有服务业统计核算范围不全;赵同录则对国家统计局为了弥补服务业统计范围缺口采取的措施进行了说明。但是,这些文献对于如何具体解决服务业统计范围缺口未能进行深入研究。

二、国内外新型服务业态相关研究评述

国外较少有学者明确提出新型服务业态的概念,国内早期关于新型服务业文献的讨论主要集中在业态形式,随着新型服务业的迅速发展,文献逐渐集中到关于其定义与分类方面,虽然目前相关研究对新型服务业态的定义、分类等还没有统一,但也有对新型服务业态进行专项调研,设计专门的调查表,初步形成了对某些新型服务业态的相关统计制度、方法和评价体系,相关研究文献总结评述如下。

1.新型服务业态的形式。国家统计局副局长许宪春(2008)赴江苏调研新型服务业时考察了软件园等现代服务业集聚园区和投资担保等服务业企业;何学先(2003)认为应积极培育武汉新型物流服务业态;张建华(2006)讨论长三角新兴服务业的发展之策时提出加大信息服务业、文化产业和旅游服务业的发展进程;姜晖(2008)通过《哈利波特》深入分析了创意经济与新型服务业;陶春、王耀球(2009)提到金融危机形势下催生着新型的物流服务业态。可以看出,早期文献对新型服务业态的调研主要集中在信息产业、文化创意产业、金融创新产业和电子商务企业等。

2.新型服务业态的定义。翟志华(2002)认为新兴服务业是金融、证券、保险、通信、房地产、旅游等;傅正华(2008)等人认为创新型服务业是以高新技术为支撑、技术关联性强、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高的新兴服务业态;汤浩(2011)通过分析江苏风险投资、其他金融业、软件业、服务外包、物流业、电子商务、工业设计、文化创意等新型服务业,提出新型业态可以理解为超越了传统的组织模式、经营模式、运作模式等,形成了相应的经济规模,构成了比较稳定的形态;郭伟等人(2011)提出创新型服务业概念,并对其概念和分类研究进行梳理,结论出创新型服务业具有高技术性、高增加值、新兴性、人员高素质性和服务模式创新性;烜(2012)认为较普遍的看法是新型服务业应具有信息化程度高技术含量高和附加值高的特点。

总体来看,新型服务业又被称为新兴服务业、创新型服务业等,对其定义也还未形成统一的表述。总结诸位学者的观点,认为新型服务业态是超越了传统的组织模式、经营模式、运作模式等,是服务手段更先进、服务内容更新颖、信息化程度、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更高的新兴经营方式。

3.新型服务业态的分类。赵宏等(2007)从产业演变的动力因素角度划分,将创新型服务业分为三类:技术进步直接产生的新的服务业形态、制造业产业由于市场分工更加专业化而衍生出现的依托科技进步的生产业形态、依托科技进步,特别是信息技术发展提升传统服务业的质量和水平的服务业形态。傅正华等(2008)从对服务业的影响程度划分,将其分为四类:研发设计和工业设计等创意行业、高新技术产业衍生的新型服务业、制造业分化出来的智力密集型服务业、科技渗透的传统服务业。郭伟(2011)将创新型服务业分类四类:依托科技进步的生产业形态;从高新技术产业分蘗形成的新的服务业形态、科技、经济和文化融合而成的创意产业;其他服务行业通过高新技术产业提升能力、质量和效率,被赋予了新的发展内涵而形成的相对独立的服务业态。汤浩(2011)将江苏的新型业态大致可分为全新的业态、与传统相结合的业态、传统业态升级业态、传统产业转型业态和企业经营方式转变业态等。烜(2012)将其分为两类:一类是新生的服务业,即随着新技术的发明,从无到有发展起来的服务业,另一类是升级的服务业,即通过服务方式创新或应用新技术,使传统服务业升级或衍生出新的服务业态。

综上可见,研究者们对新型服务业态分类的角度不同,类别也存在差异。但从产生形式上看,主要包括全新的业态和升级的业态两大类。其中,全新业态主要是新技术的发明,从无到有的新型服务业态(如计算机和软件服务、互联网服务、研发及技术转移、信息咨询服务、会议展览等),这一类别可以形成新兴的行业(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1,属于代码65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代码72的商务服务业),此类新型业态行业归属单一,便于开展统计核算;升级的业态包括与传统相结合的业态、传统业态升级业态、传统产业转型业态和企业经营方式转变业态等形式(如现代物流业、金融业中的许多新型信贷活动、中介服务、电子银行、电子商务、电子证券、现代商业、教育培训等),这类业态通常既与各行业之间的交叉渗透,又与其他产业相融合,不能将其活动归属于某一行业,增大了这类新型业态的统计核算工作。

4.新型服务业态统计核算问题。有关新型服务业态统计核算问题的研究文献很少,CNKI检索1984—2013年只有18篇,但真正涉及新型服务业态统计核算的只有两篇。汤浩(2011)认为由于服务业统计制度不完善、国民经济核算制度不尽合理和相对滞后、服务业统计工作尚未形成统一完整体系使服务业尤其是新型服务业态面临着“说不清”的尴尬与困惑。烜(2012)提出新型服务业统计与核算面临的具体困难有行政管理层面存在一些漏洞、国民经济行业分类面临新的挑战和新型服务业统计与核算面临新问题。此外,还有就是有关媒体报道的各地区开展新型服务业态统计工作的情况,如北京正在对新型服务业统计与核算工作的探索,通过调研从统计标准、统计制度和评价体系等着手。

从现有的两篇文献来看,研究者提出问题的多,解决方案的少;对核算困难认识清楚,对解决办法不够清晰。可见,新型服务业态统计与核算工作的主要困难在于“新”,从部门管理、行业分类、统计调查和国民核算方法各个环节都面临着挑战,如何制定一套与变动中的新型服务业态相适应的统计标准、统计制度、调查和核算方法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三、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目前,关于新型服务业态的统计范围、定义和分类的研究较多,但如何对新型服务业态增加值进行核算的较少。因此,通过文献综述分析可见,仍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主要有:一是新型服务业态统计范围及界定标准;二是不同类别新型服务业态的统计分类标准问题;三是随着新型服务业态的发展壮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调整问题;四是新型服务业态增加值计算问题,尤其是跨行业较多的升级新型服务业态增加值分劈问题;五是对各类新型服务业态发展状况的统计评价问题。

参考文献:

[1] 许宪春.加快服务业统计改革与发展[J].统计研究,2008,(4):3-6.

[2] 岳希明,光.中国服务业增加值的核算问题[J].经济研究,2002,(12):51-59.

[3] 国家统计局副局长许宪春赴江苏调研新型服务业态[J].统计科学与实践,2011,(5):2.

[4] 傅正华,王媛,牛芳,等.北京创新型服务业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5] 汤浩.服务业新型业态的统计问题[J].中国统计,2011,(9).

[6] 郭伟,白丹,姜铸.创新型服务业的概念与分类研究:以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新型服务业发展为例[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2,(2).

[7] 烜.新型服务业态统计与核算工作面临问题初探[J].调研世界,2012,(12):55-57.

上一篇:发展永定客家土楼旅游的对策思考 下一篇:新入职大学生心理资本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