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语交际不能只顾“口”

时间:2022-05-02 09:16:08

口语交际不能只顾“口”

最近阅读了李振村老师刚刚出版的《教师的体态语言》一书,深深感受到教师体态语言的重要,也为自己平时上课只顾一张“嘴”而感到汗颜。同时,我忽然觉得我们的口语交际教学也应该教育学生不能只顾“口”。

口语交际时应顾“眼”。“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可察颜观色、眉目传情、眉来眼去、暗送秋波、使眼色等。确实,人的目光和眼神往往透露出心灵深处的欲望和感情。我们应教育学生在口语交际时,目光不能散乱,眼神不能闪烁,不能让人感到心不在焉或心中藏着什么。交际时也不能羞羞答答,低着头看地板或自己的脚;更不能昂着头,翻着眼,一副看不起对方的样子。与人交谈,要敢于和善于同别人进行目光接触,这既是一种礼貌,又能帮助维持一种联系,使谈话在频频的目光交接中持续不断。更重要的是眼睛能帮你说话,你也能从对方的眼神中获得一些信息。

口语交际时也要顾“耳”。在许多口语交际课上,我们都能看到这样的情景:在精心创设的情境面前,同学们争先恐后,个个急于表述自己的观点。当老师喊别的同学发言时,他们会发出一声长长的叹息,或与前后左右的同学窃窃私语,说些与议题毫不相关的话;或急不可耐,没等别人说完,就跳着、喊着举起了手……课堂上可谓一片热闹。真正能坐着倾听别人讲话的同学不多。缺少了“倾听”的口语交际教学,笔者认为是个很大的遗憾。“倾听”是口语交际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只有会听、听懂、能听出问题,才能更好地互动应对,达到交际目的。同时,“倾听”也是一个人文明交际的综合素养的体现。一个不能等对方把话说完就急于表达的人,经常打断别人讲话听不得反面意见的人,是缺乏修养的。

口语交际还应顾“手”。俗话说:“心有所思,手有所指”。手的魅力并不亚于眼睛,甚至可以说手就是人的第二双眼睛。手势体现的含义非常丰富,表达的感情也非常微妙复杂。如招手致意,挥手告别,拍手称赞,拱手致谢,举手赞同,摆手拒绝;手抚是爱,手指是怒,手搂是亲,手捧是敬,手遮是羞。掌心向上,以肘关节为轴,上身稍向前倾,这种手势被认为是诚恳、恭敬、有礼貌的。谈到自己时应用手掌轻按自已的左胸,那样会显得端庄、大方、可信。交际时切不可搔头皮、掏耳朵、抠鼻孔、剃牙缝等,这些动作不文明、不雅观、不礼貌,应经常提醒自己,尽快加以戒除。手势是人们用以表情达意的一种特殊方式,是人们交往时不可缺少的动作,是很有表现力的一种“体态语言”,在说话中辅以一定的手势,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口语交际时更要顾“面”。笑容是令人感觉愉快的、既悦己又悦人地发挥正面作用的表情,它是人际交往中的一种轻松剂和剂。利用笑容,人与人之间可缩短彼此之间的心理距离,打破交际障碍,为深入地沟通与交往创造和谐、温馨的良好氛围。所以,我们口语交际时要面带微笑,以一种积极、平和的心态去进行,让人觉得你是愿意和对方进行交谈的。切不可“面无表情”,或表现出不耐烦、不愿意,甚至仇恨、愤怒的表情。

总之,我们教学口语交际时要大大方方,潇潇洒洒,“全身心地投入”。在平时与学生的交谈中教师要为学生做好榜样,用好自己的“体态语言”。

(作者单位:镇江市新区实验小学)

上一篇:让口语交际“活”起来 下一篇:习作量化评改中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