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量化评改中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09-28 11:52:33

习作量化评改中的问题及对策

如何培养学生修改习作的能力呢?对于刚接触修改习作的学生来说,习作量化评改不失为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问题一】学生习作能力有限,评价水平参差不齐

在习作评改过程中,我们发现有部分学生确实力不从心。他们习作水平本来就有限,对于别人文中的缺点错误常常“视而不见”,对于优点也往往“无动于衷”。

【对策】我们印发了具体的“习作量化评改标准”,印附在特制的习作纸上的“小学习作量化评改执行细则”,将全班习作能力较弱的学生有计划地安排在习作水平较高的学生一组,使各小组的学生总体批改水平趋于相近。

在批改的过程中,我常采用让能力较弱的学生先改,水平较高的学生后改,能力较弱的学生再阅读的方法来进行,有时也采取两者分工协作的方法来进行:能力较弱的学生先批改:①格式是否正确;②卷面是否整洁;③错别字有几个;④标点有几处明显错误;⑤文中有几处明显病句。水平较高的学生后改:①文章中心是否鲜明集中;②选材如何;③结构是否合理;④表达方式运用得如何;⑤语言是否通顺、准确;⑥情感是否真实。水平较高的学生还要检查能力较弱的学生评改项目的准确性,最后再下评语。这样,基本上就能保证评改的客观公正性。

问题二】部分学生态度马虎,批改时草率应付

教师很难保证让所有学生批改时都认认真真、一丝不苟。平时学习就不踏实的学生,要想让他在评改别人习作上一下子认真起来,实在是一件困难的事。也有学生习惯了教师改学生看的做法后,对此不太适应。甚至有的学生还会认为,老师让我们学生改,自己却轻松自在。开始时还有些新鲜感,有点兴趣,但次数多了,他们虽然嘴上不说什么,心里可就不高兴了,因而心理上有抵触情绪,批改时也就不认真了。

对策】首先,减少学生互改的次数。对那些不容易写好的,不好判定的习作应由教师自己批改。比如,学生第一次写读后感,教师除了习作前进行必要的指导外,批改也最好由自己来。因为对于学生来说写读后感还是头一回,评判的方式标准,学生不易掌握,评改起来效果自然不会好。其次,还可以把有代表性的好、中、差三类习作,经教师批阅后再发给学生作为样本。让这部分学生体会到老师并非偷懒,而是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大家的识别能力、鉴赏能力,从而提升习作能力。再次,在学生批改后,要签上组别,写评语的学生还要签名,再把习作返回到学生手中,让作者对评改意见提出质疑,教师当众给予评判。这样就会增加他们评改的责任心。反复思考,谨慎批改,不断创新。学生的评改实际要比教师更细、更严、更尖锐,以致在课堂反馈时,往往可见到辩论激烈、发言踊跃的“热闹”场面。

【问题三】部分学生下评语时,沿用一些套话空话

评改中,尽管我们强调,每下一个评语在文中都要有所指,所指对象要明确,不可含糊不清,诸如“语言很通顺”“结构不合理”“态度较认真”“中心不突出”等套话还是屡见不鲜。

【对策】指导学生除了在“学生习作批改量化表”各栏里打上分数,画出错别字、不当词语、病句外,写评语时重点指出一个较为明显的不足,找出一个较为突出的优点,其余的则可略去,不必面面俱到。譬如说“语言很好”,就可以说“语言华丽”“语言朴素”或者“语言用词准确生动”等,总之要具体化。对那些无法评判的习作,学生可以交给教师作“特殊”处理。这样,就可以尽量避免大面积的类似评语的出现。

【问题四】有些教师随心所欲地让学生批改,组织混乱,评改失当

实行量化评改,让学生互改,其目的就是让教师从繁重的写评语之苦中解放出来,一改以前不作细致地思考和研 究,教师布置习作任务后,让学生按所发各项评分标准自行评改,好坏不问,也不去解疑释难,改后再收上来,大致翻翻。最后,根据自己对题目的理解想当然地作一番评议,这样做的结果自然背离了量化评改的初衷。

【对策】教师在量化评改之前,应吃透其精神实质,充分理解标准及操作程序,除了熟悉各项标准及指标外,还应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改前。对收上来的习作要浏览,把印象记在自己的笔记本上,对已经发现学生可能把握不准的重要问题应给以明确的评判。对诸如立意、选材、谋篇布局等学生不易评判的内容给予大致的界定。而对格式、卷面、错别字、标点、病句等则让学生自己评改。

2.改中。教师来回巡视,适时解答评改中的疑难问题,鼓励同组中同学互相争论。争执不下时,请教师判定。同时还要及时指出部分同学评改中的不当之处。

3.改后。分两类检查汇总批改情况,表扬优秀习作和优秀评语,必要时教师还应写下水文。这样做,可以增强可示性、可感性、实效性,提高评改质量。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分析、评判、鉴赏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优化了习作教学。

总之,习作量化评改使学生真正成为习作教学的主体。看别人的习作,提高了阅读能力;分析别人的习作,训练了自己的思维能力;给别人的习作下评语,提高了自己的语言概括能力;互相商讨争论,提高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这样,课堂效率提高了,习作教学优化了。

(作者单位:宿迁市泗洪县实验小学)

上一篇:口语交际不能只顾“口” 下一篇:读写之路溢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