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结构施工缝的留置与处理

时间:2022-05-02 06:57:29

混凝土结构施工缝的留置与处理

摘要:施工缝的设置位置、处理是否正确,直接影响着工程的内在质量,处理不好甚至会造成较大的质量隐患,引起质量事故,轻则产生裂缝,重则影响安全不能使用。本文介绍了施工缝的设置位置和留置方法,总结了施工缝的有效处理方法

关键词:现浇混凝土 施工缝 处理方法

施工缝是混凝土结构施工中难以避免的问题,在实际施工中,往往由于施工技术、工艺或组织的原因,如混凝土浇筑量或浇灌面积大,施工条件的影响不得不中断混凝土的浇筑,等到混凝土再浇筑时,新旧混凝土之间便形成了一条接缝,即施工缝。施工缝一般分为水平或竖直设置,应设在混凝土受力较小的部位,特别是受拉力、剪力较小的部位。同一混凝土浇筑区的整体结构一般不设施工缝。施工缝是工程结构中的薄弱部位,若其设置不当或处理不好,容易形成贯通裂缝或渗漏水现象,这样就降低了结构的受力性能,影响结构的整体性和耐久性,甚至危及工程安全。

一、施工缝的留置位置

现浇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缝的设置位置,必须按设计要求在浇筑混凝土的施工方案中事先确定,各种结构有不同的设置位置。

1、柱——留在基础的上部水平面上,梁或吊车梁牛腿的下面;无梁楼板柱帽的下面。施工缝的表面应垂直于构件的轴线。

2、梁板、肋形楼板——和板连成整体的大截面梁,留在板底面以下20-30㎜处;当板下有梁托时,留在梁托以下。浇筑单向板时,可留在平行于板的短边的任何位置。有主次梁的,当顺着次梁方面浇时,施工缝留置在次梁跨中1/3范围内;当顺着主梁浇时,应留在主梁同时亦为板跨的中间1/2范围内,应注意施工缝应和相应的轴线垂直,梁板可留企口或垂直缝,不宜留斜槎。

3、楼梯——楼梯段跨中1/3跨度范围内且无负筋的部位,一般为向上层的第二步或第三步。

4、圈梁——除砖墙交接处、墙角、墙垛及门窗洞口范围以外的位置。

5、墙——洞口过梁跨中1/3范围内,也可设置在纵横墙的交接处。

6、烟囱、水塔等构筑物——可根据进度每隔1.5~2.0m设置一道水平施工缝,但水塔中的水箱施工缝,应避免留在支托斜底部分。

7、箱形基础——底板、顶板与外墙的水平施工缝应设在底板顶面以上及顶板度面以下300~500㎜为宜,接缝宜设钢板等止水措施;底板与内墙的施工缝可设在底板与内墙交接处,而顶板与内墙的施工缝,位置应视剪力墙拖筋的长短而定,一般1000㎜以内即可。

8、地下室及地沟——地下室梁板与基础连接处;外墙底板以上和上部梁、板下部20-30㎜处可留水平施工缝。

9、水池或水箱——底板与立壁的施工缝可设置在立壁上距池底混凝土上表面200~500㎜的范围内,转角宜做成圆角或折线形;顶板与立壁施工缝宜设在板下面20~30㎜处的水平面上,接缝应设钢板、橡胶止水带或凸形企口缝。

二、施工缝的留置方法

1、水平施工缝的设置比较简单,待混凝土浇筑至施工方案中规定的标高时,停止浇筑;待下一次混凝土继续浇筑,施工缝即可形成。

2、垂直施工缝的设置比较复杂,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

(1)设置梁的垂直施工缝时,应先做一块隔板,放在施工缝的位置上,再浇筑混凝土,隔板应按梁中钢筋位置留出缺口,满插到梁底。

(2)设置板的处置施工缝时,为了避免混凝土的收缩裂缝,在施工缝处宜增加接头钢筋,直径一般为φ6~φ10,其所需截面面积一般为板的截面积的0.2%~0.3%,长度为插入新旧混凝土各30d(d为钢筋直径),两端加弯钩,钢筋一般放在板的上面也可上、下均放,对重要结构施工缝的处理,也应增加加强钢筋,钢筋直径为φ12~φ16,数量根据截面尺寸确定,但不少于2根,锚固长度各为30d,两端加弯钩。

(3)设置楼梯的施工缝应做一块隔板,放在施工缝位置,隔板根据钢筋位置留出缺口,要求隔板垂直于楼梯段。

3、设置后浇缝在设计规定的部位支模,支模时在带宽的两侧把模板支上,浇筑混凝土时,带内不浇筑混凝土,拆模后即可形成后浇带。后浇带宜做成平直缝或阶梯缝,钢筋不切断。

4、遇偶然因素形成的施工缝要按构件的受力情况将施工缝设在剪力较小的部位,并增加抗裂钢筋。

三、施工缝的处理方法

1、混凝土初凝以后,不能过早的在上面浇筑新的混凝土,必须等混凝土抗压强度达到1.2MPa以上时才能继续浇筑混凝土。混凝土达到这一强度的时间决定于水泥的标号、混凝土强度等级,气温等,可以根据同条件下试块试压强度来进行确定。

2、继续浇筑混凝土之前应清除施工缝表面的水泥浆、垃圾、松动的砂石和软弱层,以及钢筋表面的油污、泥锈和砂浆等杂物,用压力水冲洗,使石子外露。由于水平施工缝前后混凝土的结合是通过混凝土在重力作用下的压力,接触面的摩擦力以及前后层混凝土的粘结力和接触面产生的咬合力来提高其抗剪能力的,因此施工缝表面要粗糙。所以在混凝土浇筑前必须将其表面凿毛,然后把施工缝表面用水冲洗干净并充分湿润,但低洼处不得有积水。

3、在浇筑混凝土时,为防止水平施工缝处表面石子密集区而影响混凝土强度,宜在浇筑混凝土前在水平施工缝处先铺设一层厚度为10-15 mm 的标号较高的水泥砂浆;垂直施工缝处也应先刷一遍水泥浆( 水泥:水= 0.4:1)然后浇筑混凝土;或者刷二遍混凝土界面剂, 两个小时后再浇筑混凝土, 效果会更好。

4、处理重要部位的混凝土垂直施工缝时,可采用后浇带法。可在距缝30cm 处设立钢板网,(钢板网平面平行与施工缝,网面要有缝面大小)网外混凝土浇筑2~3小时后再浇筑后浇带混凝土,后浇带混凝土要提高一个混凝土标号,掺入膨胀剂。

5、当设计无规定时,为加强结构的整体性,可在施工缝处补插钢筋,直径为5@φ12-φ16,长度为300 mm。钢筋数量视施工缝表面积和结构重要性确定,但每处不得少于两根,也可在前层混凝土面层上涂一层环氧树脂粘结剂。但这种粘结剂应采用受水分影响较小的固化剂, 并应在粘结剂固化之前开始浇筑混凝土,对地下水位以下的混凝土施工缝,则必须做防水处理。

6、承受动力作用的设备基础施工缝,在垂直施工缝处应补插钢筋, 其直径一般为5@φ12-φ16,长度一般为500-600mm,间距为500㎜左右, 在台阶式施工缝的垂直面上也应补插钢筋,光圆钢筋两端加弯钩。

结束语:尽管我们还会遇到许许多多这样或那样意想不到的因素,但只要我们善于总结规律和解决问题,善于积累经验,我们就会取得长足的进步。

当然,我们在日常的建筑施工过程中,除了施工的需要、天气影响、机械设备故障等人力不可抗拒的因素外,尽量少留或不留施工缝,这样对于结构的整体性也很有益处。

上一篇:城镇化背景下消防安全工作的发展 下一篇:对我国城市土地整理的分析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