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校心理健康教育管理策略思索

时间:2022-05-01 10:45:26

职校心理健康教育管理策略思索

改革开放后,国家的经济水平与人民的生活水平都有了显著的提高。但是随着经济水平与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不良现象在社会中滋生,并对很多的学生产生了影响。再由于国内家庭的教育水平的良莠不齐与学校教育的着力点不够到位,使得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生活过程中暴露了一系列与心理因素相关的心理问题。

1职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

1.1缺乏对学生心理健康的了解

管理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就是为了使心理健康教育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对于职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来说,在不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的情况下就推行各种政策,并不能够使心理健康教育达到预期的目的。而现在很多职校的心理健康教育都没有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摸底调查,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根本就不了解。

1.2缺乏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管理体制

任何管理工作都需要一定的管理体制来进行支撑。然而很多职校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管理的时候没有一个明确的管理体制,做事松散,很多时候都是遇到什么问题再解决什么问题,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

1.3人才的缺失

这基本是每一个职校心理健康教育管理中都存在的问题。职校不仅仅是缺乏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同时也缺乏对心理健康教育管理有工作经验的人才。人才的缺少使得职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工作不能够很好地进行下去,也使得职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也因此,职校生表现出了很多的心理问题。

2解决职校生心理问题的心理健康教育管理策略

2.1加强对学生日常生活的管理

由于很多职校都是寄宿制的,学生在学校的时间要远大于他们在家中的时间。因此,学生在学校中的日常生活都应该受到学校的管理。因此,学校应该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摸底排查,并建立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档案。当发现学生的心理健康存在问题时,就应该及时对学生进行心理指导;如果发现有迹象就应该及早地进行预防。同时学校要建立起一套有效的心理问题筛选干预、跟踪、控制一体化的工作机制,使得管理可以尽早地对各种可能出现的危机进行干预,从而避免出现更大的问题。学校中的教师要多关心学生的日常生活,多走近学生,去了解学生在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对于那些心理问题特别严重的学生的日常生活要特别注意,以防止各种可能出现的严重后果的发生。通过对学生日常生活的了解,及时地发现问题所在并做到防范于未然。

2.2健全心理健康教育管理体制

对于职校来说,主要有六种心理健康教育管理体制。第一种是教研组模式。这种模式是比较早的一种管理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将心理教师与政治(或其他科目)教师的身份合二为一。这种模式有着严重的缺陷,就是负责管理的人可能由于缺乏相应的知识而无法对这项工作有明确的认识,同时兼职的教师因为注重本专业的发展而忽视对学生的心理教育。第二种模式是教科研室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可以借助教科研的力量展开心理健康课题研究活动,有利于深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第三种模式是德育管理模式。这种模式可以使得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加地贴近学生生活与班主任工作,提高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效率。第四种是班主任模式。这种模式没有设立专职的心理健康教师,而班主任则因为缺乏专业的心理知识,所以无法很好地完成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第五种是独立模式。这种模式需要设置独立的心理健康教育教研组(室),可以使得心理健康课程规范化。但是却会将心理健康教育功能降至课程和教学层面。最后一种是全面渗透模式。通过这种模式可以极大地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学校中的地位。虽然主要模式有这六种,而且其中各有优缺点,但是并不是每一种模式都适合学校。学校应该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其中的一种或者是几种模式进行结合,以此来提高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管理效率。

2.3加强对专业的心理咨询师的人才引进与培养

缺乏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一直都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管理的一个大问题。但是心理咨询却是职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应该重视对专业的心理咨询师的培养。学校应该配备1~2名心理咨询师来主持学校的心理咨询工作,同时学校应该积极配合心理咨询师的工作,为心理咨询师的工作提供大力的支持。

3结语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改革中的重点,同时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学校应该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并培养出一支具有良好素质的师资队伍。职校中的学生有一大部分在毕业后就会直接进入社会,如果不能够拥有良好的心理健康素质,在职场上很有可能遇到挫折就无法承受。因此,作为职校的工作者不仅要掌握初步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方法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保障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沿着健康、正确的轨道发展。

上一篇:高校生心理健康及学校教育管理的联系 下一篇:护校学生的情感教育实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