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建构产学研合作教育网络平台的必要性分析

时间:2022-05-01 03:35:45

民办高校建构产学研合作教育网络平台的必要性分析

【摘 要】本文旨在丰富和发展现有的高等学校产学研结合理论,为寻找适应我国国情的民办高校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提供理论支持。民办高校建构网络化产学研平台,有助于达成教育教学、实习实训、就业创业、技术服务一条龙的“产学研一体化”的理想效果,实现多方共赢。有助于快速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科技服务水平,推进人才强校战略,拓展毕业生就业渠道,同时可通过多种方式使合作企业受益。

【关键词】民办高校;产学研合作教育;网络平台;必要性

建立和完善以高等教育为主导的政、产、学、研、用合作教育平台(简称“产学研平台”),既是当代国际高等教育、科技和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又是高校的社会职能在现代社会日益拓展的必然结果。产学研合作教育现已成为国际公认的培养科技创新型人才的最佳途径而备受推崇,例如北美的“合作教育”、英国的“三明治”、德国的“双元制培训”、日本的“官产学研合作”等,因其凭借产学研合作平台培养科技创新型人才而享有较高的国际声誉。产学研平台可分为实体型和虚拟型两大类,本文所要论述的网络化产学研平台属于虚拟型平台。

一、国内外关于产学研合作的研究现状述评

(一)国内研究现状

1.“以企业为主体”的局限性

通过中国知网(CNKI)以关键词“产学研结合”检索,自1979年以来共有文献5163篇,其中多达3543篇集中发表于2005年以后。这主要得益于党的“十七大”的召开,十七大报告强调“要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这一战略决策无疑推动了我国的产学研发展。但是,“以企业为主体”终究难以较好地解决高校人才培养的问题。实践证明,由于企业的积极性较低,致使民办高校处于“一厢情愿”的“单相思”状态。从人才培养角度而言,建立和完善以高等教育为主导、以民办高校为主体的产学研平台,是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必由之路。

2.民办高校内部产学研结合的必然性

综观现有的研究成果,目前高等教育的产学研结合主要有五种类型:高校以高技术投入组成企业集团;高校通过技术成果转让与企业合作生产;高校用控股或占有部分股权的形式建立成果转化基地;建立大学科技园;高校内部实行产学研有机结合,协调发展。然而,现有研究成果多半不太切合中国的实际。以学者们津津乐道的“订单培养”和“校外实习”两种模式为例,总体上是虚的多、实的少。据调查,所谓“订单”,数量有限,绝非年年都有;至于“校外实习”,通常只是挂一个牌子、照几张相片,没有多少实质性的东西。这不仅给人民群众心目中留下一种作假的印象,而且严重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上述五种类型的产学研结合,只有高校内部的产学研结合最适合我国现阶段的民办高校。它指的是在高校内部组建一个既是教学实体,又是科研实体,进而发展成一个产业实体的运作模式。其关键在于由学校教师、企业人员组织课题组,针对企业需求开发新产品,从而将高校、市场和社会密切联系起来,形成校内的产学研结合。然后把成熟技术、相关设备、针对性培训带给企业,形成一定规模的生产能力,创造效益,实现推广价值。

(二)国外研究现状及其启示意义

1.相关研究

国外近30年来的相关文献,主要是从以下方面进行研究:企业的需求;学研机构的合作动机;产学研结合对企业的影响。

企业进行产学研合作的主要目的是要获取:(1)人力资源,包括训练有素的高校毕业生和知识渊博的专家、学者;(2)技术资源,如开发新产品所必需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成果、特定问题的解决方案、技术咨询与服务;(3)教育资源,如员工培训;(4)设备资源,如大学和科研机构的先进科研设备(Peters和Fusfeld,1982;Lee和Win,2004)。另外,政府的支持是驱使企业参与产学研合作的最重要因素(Mohnen和Hoareau,2003;Eom和Lee,2010)。

学研机构与企业合作的动机可归纳为:(1)筹措科研经费。(2)获取市场信息,了解现实问题,以便从事符合经济需要的研究活动。(3)提高科研效率,包括节约成本和时间。(4)获得专利,增加科研成果。(5)开发新产品,成立衍生公司。(6)增加学生的实践和就业机会(Peters和Fusfeld,1982;Grant,2001)。

国外学者大多赞同产学研结合对企业创新产出会有积极影响,校企合作不仅有利于产品创新和流程创新,而且在四种合作(企业与大学合作、企业与客户合作、企业与供应商合作、企业与竞争对手合作)中是作用最显著的一种形式,原因在于大学对高科技研发投入最大,而校企之间的利益冲突相对较小(Georgea、Zahra和Wood,2002;Su、Tsang和Peng,2009;Eom和Lee,2010)。

2.启示意义

国外的相关文献给我们的启示:(1)企业不应把产学研结合简单地视为节约成本、获取资源或解决问题的权宜之计,而应以长远眼光不断提高自身的吸收能力,塑造知识创新的核心竞争力。(2)政府的支持是重要的推动力,应充分发挥引导作用,通过提供资金和服务、构筑合作平台、实施激励政策等措施来缓解各方在技术、文化、利益分配和资金方面的冲突,但同时也要加强监管,避免学研机构与企业为获取政府资金而采取短期行为。(3)高等学校应积极保持与产业界合作的热情,同时要力求降低合作的机会成本,彰显合作教育的价值。

二、民办高校建构网络化产学研平台的必要性

(一)实体型产学研平台建设发展的瓶颈问题

1.产学研结合稳定性差

校外实训基地受基地企业的管理制度、经营状况、人事变动等因素影响较大,往往由于某一因素的变化而导致产学研结合的中断。

2.对口企业不愿接纳实习学生

目前我国还没有相关法律、法规要求企业必须接受学生实习,产学研结合在现实中还是学校“热”、企业“凉”。

3.组织学生赴校外实习较为困难

校外实习必须考虑交通问题,住宿、饮食和安全问题,必须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组织起来有一定困难。尤其学生的人身安全问题是校方的最大顾虑,高校常会因此简而化之,甚至使实习实训有名无实。

4.难于实现理论教学与实习实训的无缝衔接

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以加强学生的技能培训,是我们孜孜以求的目标。“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需要建构网络平台以使必要的理论教学突破时空限制,还需要专业课编写适于“理实一体化”教学的讲义。

(二)建构网络化产学研平台的现实意义

民办高校建构网络化产学研平台,是一项以专业教育优势为依托、与企业共建为基础、以科研为先导的开创性系统工程,可以在人才培养规格、主干课程的设置等方面更好地与地方经济发展、产业主干技术相适应,使产学研结合成为专业建设的强有力支撑。

网络化产学研平台能够使民办高校对社会的人才需求及时做出灵敏反应,随时修正教育教学中容易出现的各种偏差,并根据行业和技术市场的最新动向搞好专业建设,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无缝对接”,把需要工作的人培养成工作需要的人。同时完善科技服务体系,构建科研成果转化平台,扩大企业的社会影响,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网络化产学研平台可加强民办高校与企业、地方相关管理部门的联系,引导企业、政府部门研发人员和高校共同承担技术攻关项目,形成以项目为纽带、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长效机制,推动高教改革和地方经济的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网络化产学研平台理应成为民办高校的门户和名片,进而与发达国家知名高校建立并保持密切联系,对其产学研结合的现状进行理论分析,借鉴或参考其先进经验,在国际化比较的视域下开拓产学研合作培养人才的全新路径。

参考文献:

[1]张亚军.论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战略选择[J].理论导刊,2009(3):51-52.

[2]贾勇.“办学以人为本”为何难以实现[J].教育与职业,2005,28(10):68-69.

[3]张小虎.基于Blackboard与Blog网络环境下通识课程学习模式的探究与思考[J].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5):59-60.

上一篇:运用多媒体优化高职英语教学 下一篇:第三方软件侵犯主程序软件著作权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