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传承与创新》专题复习

时间:2022-04-28 05:51:34

《文化传承与创新》专题复习

【备考指南】

命题趋势:从内容上看,本专题考查的重点主要集中在保护文化遗产、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文化传播的手段、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文化创新与继承的关系、文化创新的意义等知识点上。在近三年的高考命题中,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文化继承与发展、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一直作为重点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构建和谐文化结合起来考查。高考命题多以社会文化生活热点为背景,取材广泛,如影视、戏剧、动漫等文艺创作以及中医药传统文化等,突出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应对策略:在备考中,应以“文化自身发展的一般过程”为主线,既要从横向理解文化多样性的特征,加强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从而加深对交流和创新关系的认识;又要从纵向以弘扬传统文化为方向,把握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注意结合每年世界文化遗产的申报情况;我国保护文化遗产的具体事例;国家对传统节日的重视;中国与其他国家互办的“文化年”及文化交流活动;中国在世界各地建立孔子学院;我国建筑、服装等风格的变迁和至今仍频繁使用的传统道德格言或经典传统故事;当代优秀影视作品的热播等事例,尤其要关注南京青奥会开、闭幕式中呈现的文化多样性,以及所包含的传统文化因素,联系相关知识进行分析。

【重难点突破】

1.文化多样性

(1)表现:文化多样性主要是指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世界各种文化表现形式的多样性,也都要通过民族文化的形式呈现出来。从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中能感受到世界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

(2)原因: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其共性和普遍规律。但各民族间经济的政治的、历史的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又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

(3)作用: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的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4)尊重文化多样性:①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②意义――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的文化。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③原则――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

2.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的多元化的区别与联系

(1)区别:第一,基本内涵不同。文化的多样性,主要是指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即人类文化表现形式的丰富多彩。文化的多元化则主要从文化的性质来说的,性质上泛指各种文化中既有优秀文化又有落后、腐朽文化。第二,社会作用不同。对人类社会来说,正是有了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与活力。而文化多元化的存在对社会的作用是不同的,先进、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第三,对待态度不同。对待文化多样性,就是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对待文化多元化,既要大力维护和发展先进、健康的文化,又要坚决克服和抵制落后、腐朽文化。

(2)联系:多元化是文化多样性的一种表现,但不是文化多样性的发展方向。

3.正确认识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作用

(1)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而不是绝对稳定。所谓相对稳定性有两方面的理解,一是它的不变性,二是它的应变性。即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原有的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

(2)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从形成过程看,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是特定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从功能效用上看,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3)传统文化与时俱进:传统文化是特定历史条件的产物,对现实社会与人的发展的作用具有双重性,所以传统文化必须与时俱进,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经济、政治的变化,传统文化的相应内容能够而且必须因时而变,与时俱进。

4.文化的传播

(1)途径:商贸活动、人口迁徙、教育等都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另外,小到亲朋聚会、外出旅游,大到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都可成为文化传播的途径。

(2)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大众传媒能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3)意义:对内将中国先进文化推向世界,有利于扩大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提高我国文化竞争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促进文化事业的发展;有利于我国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对外有利于吸收和借鉴,取长补短,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有利于加强各国之间人们的友谊和相互了解,发展友好合作关系,促进世界和平发展,建设和谐世界。

5.正确区分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文化传播的手段

(1)文化传播的途径是指与人们进行文化传播相关联的社会交往活动。如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此外还有留学、访问、聚会、旅游等。主要强调文化怎么传播的问题。

(2)传播的手段是指文化传播所借助的物质技术手段,传媒大体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等发展阶段。主要强调文化靠什么传播的问题。

(3)无论文化传播的途径还是文化传播的手段,都直接影响文化传播的速度、广度和深度。

6.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辩证统一关系

(1)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2)正确处理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应注意的问题。

①文化传承不等于文化继承:文化传承是指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可见,文化传承包括文化继承和文化发展两个方面。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并不是在继承之后才发展。

②正确把握“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与“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的关系。

7.文化创新

(1)是什么: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2)为什么: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3)怎么样(途径):①根本途径,即立足于社会实践。②基本途径,即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正确处理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的关系;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正确处理外来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以我为主,为我所用。③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反对“守旧主义”“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④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应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关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理解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走与人民群众实践相结合的道路。⑤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

8.准确理解对待外来文化的基本原则

(1)“以我为主”,就是在对世界文化精华的汲取中,保持民族文化的主体意识和独立性。

(2)“为我所用”,就是辩证取舍、择善而从,批判地吸收对我们有用的东西,并结合本国国情进行改造、整合和创新。

(3)同时应高度警惕文化殖民主义,防止西方国家用文化手段对我国进行文化渗透,输入他们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等。

【典型例题】

1.(2014・浙江)徽派古村落,依山造屋,傍水结村,推窗见河,开门走桥,顺自然显人文。类似这样特色鲜明的古村落各地都有。我们必须保护好这些古村落,因为

①古村落承载的乡土栖居方式已经成为多数人的选择②各具特色的古村落展现了文化的多样性③古村落对于研究人类文明演进具有重要意义④保护好古村落有助于全盘继承中国传统文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多样性的有关知识。古村落属于文化遗产,各具特色的古村落展现了文化的多样性,对于研究人类文明演进具有重要意义,所以我们必须保护好这些古村落,②③符合题意。①不是保护好古村落的原因,也不符合现实,故排除。对中国传统文化应该批判地继承,④说法错误。

答案:B

2.(2014・江苏)在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过程中,我们要展示具有民族和地域色彩浓厚的东西,去讲真实的中国故事;同时,也要寻求与世界的共鸣,用世界听得懂的语言讲述中国故事。这体现了

A.文化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

B.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C.不同民族文化的逐渐融合

D.文化交流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多样性的有关知识。既重视民族和地域色彩,又寻求世界共鸣,体现了A。材料没有涉及中华文化包容外来文化的信息,排除B、C。D强调吸收、借鉴外来文化的要求,与题意无关。

答案:A

3.(2014・福建)精湛绝伦、底蕴深厚的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琴瑟齐鸣、管弦和谐的南音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其独特的魅力赢得了世人的青睐。不过有人认为,一些面临失传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当顺其自然地让它们被历史淘汰。对此,正确的态度是

A.反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保持世界文化的一致性

B.赞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特定的阶级和阶层服务

C.反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增强民族的文化认同感

D.赞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遗产的有关知识。对待一些面临失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该反对顺其自然地让它们被历史淘汰的观点,因为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保护文化遗产对展现文化的多样性、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作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增强民族的文化认同感,C符合题意。A中“可保持世界文化的一致性”说法错误,违背了文化多样性的观点。B、D持赞同观点,显然错误。

答案:C

4.(2014・新课标全国Ⅱ)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介绍了我国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风貌的有代表性的饮食文化。该片在电视台播放后引起了极大关注,产生了广泛影响。通过《舌尖上的中国》,人们感受到的,不仅有美食的味道,还有历史的味道、人情的味道、家乡的味道,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舌尖上的中国》之所以引起高度关注并产生广泛影响,是因为

①中华餐饮文化蕴含着浓郁的人文情怀②中华餐饮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反映③现代传媒极大地提升了中华餐饮文化的魅力④现代传媒丰富和扩展了中华餐饮文化的内涵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传播的相关知识。“不仅有美食的味道,还有历史的味道、人情的味道、家乡的味道,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体现了中华餐饮文化蕴含着浓郁的人文情怀,①符合题意。该纪录片通过介绍我国的饮食文化,引起极大关注并产生广泛影响,体现了③。②说法错误,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反映。现代传媒促进了中华餐饮文化的传播,但并没有丰富和扩展中华餐饮文化的内涵,④说法错误。

答案:B

5.(2014・新课标全国工)2014年3月27日,国家主席在巴黎出席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上,中华文化曾经成为法国社会的时尚,在法国启蒙思想家的著作和凡尔赛宫的装饰中都能找到中华文化元素。同样,法国的历史、哲学、文学、艺术深深吸引着广大中国读者。建交50年来,中法文化交流进一步发展,促进了各自文化的繁荣,因为两国文化

①在长期交流中达到了相互融合②都体现着人类进步的价值追求③都有自己的精粹和独特的个性④都源远流长,具有相似的历史传统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中外文化交流的相关知识。题干要求回答中法文化交流进一步发展,促进了各自文化的繁荣的原因。审题时关键要抓住“各自”一词,两国文化都体现着人类进步的价值追求,都有自己的精粹和独特的个性,这是两国文化交流进一步发展的原因,②③符合题意。①中的“相互融合”和④中的“都源远流长”表述错误。故答案选C。

答案:C

6.(2014・江苏)“沙画瓶”是一种源自中东地区的艺术品。它是将死海海底的彩矿石磨制成的沙子填入玻璃瓶中,组成沙漠、骆驼等形状。一位中国女孩受此启发,用来自海南的岩石磨制成粉末,替代原来的稀有材料,并将五彩斑斓的沙漠奇景和古老的中国文字相结合,打造出“中国文化遗产系列”“古诗词系列”等“沙画瓶”,受到极大的欢迎。材料表明

①人为事物的联系具有主观性②不同文化的交流与借鉴有助于文化创新③在实践中可以建立人为事物的联系④文化创新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过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交流、联系的客观性的相关知识。①否认了联系的客观性,排除。中国女孩借鉴中东文化,打造出颇受欢迎的中国文化产品,体现了②。中国女孩用来自海南的岩石磨制成粉末,并将沙漠奇景和中国文字相结合,体现了③。材料没有涉及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排除④。

答案:C

7.(2014・福建)图1是关于我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图,从图中可推出

A.图书阅读水平大大提升

B.数字媒介阅读增长较快

C.人均阅读图书量增长迅速

D.数字媒介阅读比图书阅读重要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传播及发展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读取坐标图信息的能力。坐标图内有两条曲线,上方带三角形的实线,体现的是2009年到2013年我国国民图书阅读数据的变化情况,从曲线走势看,变化不大;下方带正方形的虚线表示的是数字媒介阅读变化情况,从虚线走势看,呈逐渐上升状态,说明我国国民对数字媒介的阅读量呈不断增加趋势,B符合题意。A、C、D三项都与材料不符合。

答案:B

8.(2014・海南)饱经沧桑的海口骑楼镌刻着历史的印记。随着商业开发的扩大,骑楼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为了保护好骑楼,正确的做法是

①修旧如旧、禁止利用②保护为主、合理利用③政府主导、社会参与④社会主导、市场运作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遗产保护的相关知识。骑楼遭到破坏主要原因是商业开发过度,为此,政府必须加强调控,社会各方广泛参与,做到以保护为主,合理开发利用,②③符合题意。①“禁止利用”说法过于绝对。④中“社会主导、市场运作”的做法可能使破坏更加严重,说法错误。

答案:C

9.(2014・北京)地铁作为流动的博物馆,被称为城市“最有价值的隐藏”。

北京地铁宛若一条条彩带串连起北京不同区域的“文化珍珠”:颐和园、天坛、鸟巢、什刹海、南锣鼓巷、王府井、中关村科技园等等。一座座地铁站造型别致,站内设计装饰与地面文化景观交相辉映、浑然一体,仿佛在讲述着北京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北京地铁还举办了“祖国你好”大型公益广告活动、“民俗风、中国年”迎新春活动、儿童文学专列、诗歌坊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结合材料,说明地铁在推动北京文化创新过程中是怎样发挥作用的。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地铁串连“文化珍珠”,体现了地铁对文化交流的作用;地铁讲述着昨天、今天和明天,体现了地铁在文化继承和发展中的作用;北京地铁举办的各种文化活动,丰富了文化创新的实践基础。

答案:文化在交流的过程中传播,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都包含着文化创新的意义。北京地铁挖掘和展示了北京丰富多彩的文化。北京地铁成为继承和传播北京文化的载体。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北京地铁开展多种文化活动,有利于推动北京文化创新发展。

【创新演练】

一、单项选择题

2014年5月15日晚举行的温州市第二届市民文化节暨温州医科大学第三届国际文化节文艺演出,来自51个国家的150多位留学生共同奉献了一场异彩纷呈的文艺盛宴。留学生们不仅表演了颇具中国特色的独唱《望月》、歌舞《绣香袋》等节目,还献上了轻快优美的泰国舞蹈《天使之舞》、巴林歌舞《幸福时光》等富有各国民族风情的歌舞表演,来自印度、美国、不丹、南非、索马里等各国留学生联合带来的时装表演更是掀起了晚会的高潮,掌声、欢呼声、相机的“咔嚓”声此起彼伏。回答1~2题。

1.来自51个国家的150多位留学生共同奉献了一场异彩纷呈的文艺盛宴

①展现了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②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③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④表明文化活动也是文化传播的途径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2.中国特色的节目,富有各国民族风情的歌舞表演,各国留学生联合带来的时装表演等,形态各异,东西方文化在此交流融汇,给观众带来了一场异彩纷呈的文艺盛宴。这表明

①不同的文化在交流中趋同②文化多样性推动世界文化的繁荣③文化交流有利于促进中外文化相互交流借鉴④文化交流决定文化的发展方向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3.每年6月28日的斡包节是生活在中国东北地区达斡尔族的民族传统节日。2014年6月28日,生活在内蒙古自治区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的达斡尔族民众从四面八方欢聚在一起,庆祝最隆重的民族节日――斡包节。由此可见,民族节日

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②蕴含着一个民族文化的全部内容③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④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2014年8月15日,金沙讲坛邀请著名世界遗产保护专家、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副主席,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郭旃作了题为《世界遗产的现状和思考》的讲座。近2个小时的讲座里,郭旃带领听众感知了世界遗产的魅力,并针对世界遗产保护进行反思。之所以要反思对世界遗产的保护,是因为

①它是一个国家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②它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源泉③它对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有重要意义④它对展现世界文化多样性有独特作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纪录片《人参》于2014年8月11日登陆央视科教频道,这部纪录片从历史、人文、社会、民俗、科技等角度解读这味神秘而古老的药草,第一次全面展示“百草之王”――人参。这说明

A.电视已成为最重要的文化传播手段

B.大众传媒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共享的强大功能

C.现代媒体已发展成为文化传播的唯一手段

D.电视在文化传播方面具有全球同时、双向互动的特点

6.2014年9月27日-10月7日,以“两岸情相连、宝岛灯荟萃”为主题的首届“两岸情――宝岛台湾民俗文化灯会”活动在北京朝阳公园万人广场举行。中华两岸产业联盟发展促进会理事长陈光华告诉中国经济网记者:“台湾与大陆血脉相连,同根同源,是中华民族一脉之延续……”这句话告诉我们

A.文化影响着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B.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一成不变

C.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主要标志

D.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7.“2014泰国・中国河南文化年”系列活动于2014年7月2日在曼谷拉开序幕。该活动由中国文化部主办、河南省文化厅与曼谷中国文化中心承办,一直持续到7月7日。在泰国曼谷举办中国河南文化年的意义在于

A.求同存异,维护我国的文化安全

B.兼收并蓄,促进不同文化融为一体

C.相互借鉴,促进各国文化的繁荣发展

D.相互交流,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8.由山西省民俗博物馆、泰和礼乐文化推广中心主办山西省孔子文化研究会、山西省文瀛书院、山西省唐风琴协办的“成长的美丽和责任――2014年山西省文庙集体成人礼”活动,于2014年8月17日在山西文庙举行。本次活动旨在继承传统美德,弘扬民族文化。下列对“成人礼”文化的正确态度是

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②批判继承,古为今用③求同存异,兼收并蓄④立足实践,推陈出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来自南宁剧场内的1000多名观众齐声朗读《弟子规》。2014年8月16日上午,《德行天下・幸福中华》公益大讲堂在南宁剧场举行,它的主旨在于将传统文化的精华传递出去,让国学滋润日益浮躁的现代人的心,该活动同时还是一次爱心的宣传。这些活动的举办启示我们

A.传统文化都可为我所用,要全部继承

B.传统文化都不符合时代特点,要全部抛弃

C.否定旧的文化传统,代之以全新的文化形态

D.对传统文化要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10.大部分人都认为腾讯是抄袭起家,可如果腾讯真的只是一味地抄袭,如何能够成就今天企鹅帝国的伟业。马化腾告诉我们他成功的秘诀:“如果只是抄袭和模仿别人,没有自己的创新,一定是战胜不了竞争对手的,而QQ和微信都是其中的典范。”这一秘诀深刻地告诉我们

A.文化的自我淘汰是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

B.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C.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D.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11.2014年7月6日,《中国成语大会》总决赛在央视综合频道晚间黄金时段播出,成为继《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之后又一档语言文字类的电视节目新品牌,再掀传统文化热潮。其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在于它对中国传统文化创造性的挖掘,对自身传统经验优势的有效利用,顺乎时代潮流。《中国成语大会》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说明文化发展

①离不开社会实践②不能失去文化的民族根基③是继承和创新的统一④离不开不同文化的交流、借鉴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2.2014年7月2日,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新疆充分发挥民族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扶持、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创新、发展时尚文化,打造开放、包容、多元的文化氛围,提升社会精神文明水平,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新疆创新、发展时尚文化,需要

①在社会实践基础上,坚持文化创新②继承传统,保持地方特色③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当前工作的首要任务④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13.邹城市是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孟子的故里,是我国儒家文化的发源地。近年来,邹城市充分发挥传统文化优势,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为宗旨,积极开展儒家文化“修学游”活动,受到广大中小学生的欢迎,“修学游”已成为展示该市素质教育的崭新名片。2014年上半年,邹城市致力于打造“孟子修学游”品牌。针对“修学游”市场,整合吃、住、行、游、购、娱六大产业要素,精心设计了“教子有方”亲子游、儒家文化体验游和国际修学游三大产品,推出了“我的成人礼”观赏版、体验版、私人定制版,努力打造具有孟子故里特色的经典“修学游”活动。

(1)结合传统文化的特点,分析说明“修学游”活动的意义。

(2)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我们应如何正确对待儒家文化。

14.在2014年8月16日的第二届夏季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上,郑和宝船、南京云锦、紫金山天文望远镜这三大南京元素让观众叹为观止。三大元素地融入,将南京的历史文化,民族工艺和科技水平表现得淋漓尽致。在开幕式表演中,超大面积投影、120人威亚表演,以及紫金山天文台与天文望远镜、浑天仪、青铜器、丝绸之路等极具中国历史与古典韵味、带有南京特色的意象,将梦想贯穿历史、现在与未来。先进科技与表演创意设计,让现场地面、空间与上空相互呼应,这种多空间流动性连接的形式,让数虎视觉创意专业人员赞叹。在这场青年人的盛会中,历史与现代相会,文明与友谊交融,东方与西方握手,青春的气息与活力处处洋溢。

南京青奥会开幕式结束后,总导演陈维亚给出了如下的自我评价:“开幕式所有仪式和文艺表演的要素都完美地呈现了,从奥运五环的展开到火炬点燃,从郑和的大船起航到‘筑梦之塔’在空中盘旋,我们把应有的艺术效果都奉献给了南京人和全世界青少年。南京和北京一样精彩!”

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有关知识,结合材料分析为什么南京青奥会开幕式和北京一样精彩。

参考答案及解析

1.B留学生们不仅表演了中国的节目,还献上了富有各国民族风情的歌舞表演、时装表演,表明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故①符合题意;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②与题意无关;材料中未涉及对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认识问题,故③排除;通过观看留学生们的表演可以让温州市民了解各国的文化,说明通过文化活动也可以传播文化,故④正确。

2.C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借鉴、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民族特色,而不是“趋同”,①说法错误;中国特色的节目,富有各国民族风情的歌舞表演,各国留学生联合带来的时装表演等,形态各异,体现了文化具有多样性,故②正确;各国留学生联合带来的表演是在进行文化交流,有利于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故③正确;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决定文化的发展方向,④错误。

3.C①③是对民族节日的正确认识;②说法错误,夸大了民族节日的重要性,不是“全部”;④阐述的是文化遗产的地位。

4.C①③④都是对文化遗产的正确认识;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源泉,②表述有误。

5.B电视属于大众传媒,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但不是唯一的手段,也不是最重要的文化传播手段,故A、C错误;互联网在文化传播方面具有全球同时、双向互动的特点,故D错误;材料反映了通过电视这一媒介向人们介绍“百草之王”――人参,使传媒发挥了其文化传递、共享的功能,故B正确。

6.D通过举办民俗文化灯会,有利于传承传统习俗,传统习俗也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故D正确;A与题意不符;B中“一成不变”说法错误;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C表述错误。

7.D在泰国曼谷举办中国河南文化年,使两国文化相互交流,有利于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故D正确;B错误,不同文化不能融为一体;A、C与题意不符。

8.B“成人礼”文化属于我国的传统文化,①②④都是我国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故选B;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的特点,得益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③与题意无关。

9.D《弟子规》是我国的传统文化,对待传统文化,要发挥其积极作用,还要根据时代的发展赋予其新的内涵,故选D;A、B、C说法错误。

10.BA错误,社会实践是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腾讯通过创新可以战胜竞争对手,说明创新可以推动企业的发展,故B符合题意;C、D表述与题意无关。

11.C①④说法与题意无关;“它对中国传统文化创造性的挖掘”,说明文化发展离不开传统文化,②正确;“对自身传统经验优势的有效利用,顺乎时代潮流”,体现了继承与创新的统一,③正确。

12.C题干强调文化创新、发展需要采取的措施,即文化创新的途径,①②④都是文化发展所要采取的措施;③说法错误,经济建设是当前工作的首要任务。

13.(1)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修学游”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弘扬儒家文化中的精华,有利于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对提升中小学生传统文化素养具有积极作用。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是维系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修学游”活动有利于激发中小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奋发图强的学习热情,增强中小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2)①儒家文化作为传统文化,既有精华也有糟粕。对待儒家文化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②要辩证地认识儒家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对于儒家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儒家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③要正确处理儒家文化继承和发展的关系。要在继承儒家文化的基础上发展儒家文化,在发展儒家文化的过程中继承儒家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14.(1)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先进科技与表演创意设计,让现场地面、空间与上空相互呼应,这种多空间流动性连接的形式,极大地促进了文化传播、继承与发展。

(2)文化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南京青奥会开幕式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是其和北京一样精彩的重要原因。

(3)南京青奥会开幕式做到了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体现在利用郑和宝船、南京云锦、紫金山天文望远镜展现三大南京元素,将南京的历史文化,民族工艺和科技水平表现得淋漓尽致。

(4)南京青奥会开幕式为传统文化注入了新的时代精神,“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超大面积投影、120人威亚表演,带有南京特色的意象和独特的文化创意都促进了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

上一篇:情景交际解题指导与专项练习 下一篇:“世界地理”专题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