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时间:2022-04-27 01:40:02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11―20各数的认识》是小学数学“数的认识”教学中的重点。《11-20各数的认识》关键是让学生理解11到20各数的组成,建立计数单位“十”的概念。初步领会。“个位”和“十位”的含义,它是以后学习百以内、万以内、亿以内数的基础。其教学目的有三点,一是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的物体个数:二是熟练地掌握11-20各数的组成:三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数感。为此,我创设了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面结合我在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教研课上的几个教学片段,谈谈自己的认识。

片段一:摆小棒

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里自由地数小棒。(一般要数到10根以上,如果没有数到10根小棒,请加5根)

引导学生想一想。怎样摆这些小棒才能看出是多少根?

生1:1根1根地摆。

生2:2根2根地摆。

生3:用3根摆一个三角形的方法摆下去。

生4:用4根摆一个正方形的方法摆下去。

生5:每堆摆5根。

生6:左边摆10根,右边摆几根,合起来是十几。

生7:把10根小棒捆起来。旁边有几根,合起来是十几。

片段二:联系生活进行教学

我设计了从0到20的数字卡片排队做操。(0到10数字顺序从小到大排好)

今天它们要参加广播操比赛,有几个朋友已经排好队(0-10),还有几个朋友不知道自己站哪儿?谁愿意帮帮它们?学生上黑板把11-20几张卡片接着10往后排,排好以后全班学生读一读。教师询问学生发现了什么?

生1:它们是从小到大排列。每次增加1个。

生2:从左向右数越来越大。

生3:0最小,20最大。

生4:从0到9都是一个数字从10到20都是两个数字合起来的。

生5:8的相邻数是7和9。

生6:10最接近9和11。

生7:从0到9,9排在第10个。

片段三:设置情境、培养数感

让学生利用实物玩一玩(实物有学具卡片、围棋子、铅笔等),每个学生在盒子里抓一把数一数有多少个,培养学生的数感,感受到抓的不同的实物,个数就不一样。

反思一:动手操作――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

动手操作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是手与脑的密切沟通,是把外部活动转化成内部语言形态的智力内化方式,是一种以“动”促“思”,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过程。在“片断一”中。我让学生自己动手摆一摆、看一看、想一想。直至把左边10根小棒捆成一个“十”,右边是几根,合起来是十几,此时计数单位“十”的概念已在学生头脑中形成,并清晰地建立1捆就是一个“十”的概念。学生能轻松自如地理解11-20各数的组成。这样,学生在探索知识中,亲身经历新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不仅能充分展示每位学生的才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也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反思二:独立思考――学生探寻知识规律

传统课堂教学中重结果、轻过程。即忽视知识的来龙去脉,有意无意压制学生对新知识的认识过程。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创新的精神和才能。学生会说的一定要让学生去说;学生说不好的,教师可以启发引导学生去说:要多给学生创设独立思考和质疑问难的机会。让学生通过对新知识的感知、概括、应用去发现、掌握规律。在“片段二”中。把0-20各数以朋友排队做操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看着0-20的排列顺序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因为没有问题的限制,学生人人都能发表自己的见解,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愉快的心境中加深了对11-20各数的认识,以及基数和序数概念的理解。

反思三: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

我在教学时注重创设情境,设置教学内容和学生内在需求的“不平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促进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参与学习。在“片段三”中,我设计了让学生玩玩(分别抓一把实物数一数有多少个),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趣、轻松愉快,在学习活动中体验到实物的不同,每把抓的个数也不同,培养学生的数感。当然,还可将教材上的习题,进行了再加工。比如把从0到20的的尺子当作火车票。读一读今天的火车从什么地方开到什么地方。这样趣味性的把小尺子上的数读一下,接着每组火车开起来,717,1120,变简单的读数和数数为有趣的游戏活动,也是儿童乐于接受的一种活动,使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体验学习的乐趣。

上一篇:用新课程理念指导数学课堂教学 下一篇:浅谈美术课堂创新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