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性评价促进高校学生诚信素质培养

时间:2022-04-27 11:39:07

过程性评价促进高校学生诚信素质培养

人无信不立,诚信是为人之本,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而随着传媒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不诚信现象和事件为大众所熟知,导致了社会的诚信危机。构建诚信社会的议题被再度摆上桌面。大学生作为社会发展中最具有潜力的新生力量,是民族振兴最重要的群体,是构建诚信社会决策中最重要的环节[1]。2004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诚信教育大纲》、《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等文件,对于大学生诚信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这些文件的指导下,我国各高校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逐渐形成了大学生诚信教育管理体系[2][3]。尽管如此,高校诚信教育仍然存在诸多问题,需要我们不断探索解决。

1.学生诚信缺失现状

罗畅等对大学生的诚信缺失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发现76.3%的大学生的诚信状况“一般”,有待进一步提高。对大学生失信行为的调查发现,考试作弊、论文抄袭、虚报家境及伪造简历是,最普遍的高校大学生失信现象。尤其是考试作弊现象非常严重。近六成大学生表示曾经作弊并认为作弊是可以理解的。此外,有文献调查发现,作弊的主体涵盖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包括平时没有认真学习担心挂科的学生、平时认真学了但没有把握及格的学生、为了提高成绩获得奖学金或者保研的学生、看到别人作弊而心理不平衡的学生。抄袭现象在大学中也普遍存在,例如实验报告、课程论文乃至于毕业设计论文,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抄袭现象。此外,为了给用人单位留下更好的第一印象,很多学生在制作简历时存在造假现象,如假冒学生干部、篡改成绩等。诚信缺失已经成为大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严重影响国家未来。

2.大学生诚信缺失原因分析

“人之初,性本善”,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希望自己自信、诚实,无愧于天地父母。那么,为何大学生诚信缺失现象普遍存在呢?我们对当前国内的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社会、学校、家庭、学生本人都是矛盾的根源。对于学生来说,诚信缺失的原因无外乎来自两个方面:功利主义和投机主义,而家庭、学校和社会对诚信约束的模糊,是导致诚信缺失泛滥的最主要根源。

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孩子能否具备诚信意识和行为,家长起到第一楷模作用。如果家庭本身就没有良好的诚信氛围,则自然难以培养孩子科学的诚信观。在学校教育中,思想品德课长期以来被冠以“副科”的身份,大多数学校没有专职的授课教师,虽然在中小学的课表中有体现,但甚至一个学期都没有正式开过一堂课,而上课的时间都被语文、数学等课程占用。对学生的评价依据往往依赖于学生的成绩,而忽略对孩子的品质和言行的培养。在这种评价体系下,难以让孩子们感受到优良的道德品质的魅力,自然也就难以对学生的诚信教育起到很好的作用。我国改革开放几十年以来,各种西方的思潮乘虚而入,诱发了现实生活中的金钱主义、个人利益至上、享乐主义等思想观念,这些观念对成长中的大学生造成严重干扰,影响他们的思想意识和行为选择,在学业与就业的双重压力下,很容易选择投机主义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而对于自身对社会和他人的责任感,则容易忽略和漠视[4]。例如在考试过程中通过作弊取得好成绩,在自己获得利益的同时,损害了别人的利益,但他们更看重的是自己的利益,而漠视别人所受到的伤害。

3.过程性评价在学生诚信素质培养中的优势

大学生的价值观对人类进步、国家发展和社会文明建设起着重要作用,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具有直接影响。探索大学诚信教育方式,加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是大学教育中极为重要的一环,也是大学教育对社会的责任。我们海南医学院很早就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诚信教育,无论是辅导员还是授课教师,都被赋予了相应责任。《生物化学》在我院一直是挂科率非常高的一门学科,但是医学生必修的学科之一。在生化考试中,几乎每年都存在作弊现象。作为专职任课教师,我们在授课的过程中积极探索教学改革方式,希望找到知识传授与学生品德教育相结合的方式。自2013年以来,我们进行了对学生考核方式的改革――过程性评价。该评价方式是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学习的各类信息加以即时、动态的解释,以揭示、判断和生成教学价值的活动[5][6]。一个合理的过程性评价体系是以优化学习过程、强化学习效果,并直接促进个人发展为目的的,评价的因素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策略的运用、知识构建的效果及能力的提升等。在开展过程性考核前,我们首先对课程的授课方式做了改革,包括大堂理论授课、自主学习、小班PBL教学、实验教学。相对应的评价因素主要包括:大堂授课评价、自主学习考核、小班PBL学习考核、实验课考核、阶段性考试、面试、期末考试七个方面。在学生的成绩构成中,前五个考核成绩作为学生的平时成绩,在期末总评中所占比例为60%,期末考试成绩在总评成绩中占据40%的比例,两部分成绩相加超过60分为及格,但若期末考试卷面成绩低于50分,即使总评成绩大于60分,也依然不能及格。

在实施过程性评价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付出更多的劳动、更多的精力去关注学生,才能更好地对学生进行评价和反馈。例如在PBL教学环节中,教师有三次反馈机会,两次机会是在课堂讨论结束后对课堂的组织情况及学生的表现进行现场点评,及时指出其中的闪光点,让学生更有自信地进行下次的讨论,同时要指出其中的不足,引导学生更好地进行后续的讨论和学习。第三次反馈机会则是通过对学生作业的评阅及评语实现的。我们要求教师认真观察每一位学生的表现,并进行个性点评,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心和重视,进而影响他学习的积极性。此外,在其他教学环节中,教师与学生的接触机会也相对增多,可以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并进行疏导,引导学生用更正确的方式进行学习。这样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他们不再感觉生物化学是“洪水猛兽”,自然就不再想作弊了。在过程性评价过程中,成绩的评定分散在不同阶段,每个环节的成绩在总评成绩中所占的比例不等,但都不超过40%。这样更削弱了环节作弊的重要性,从另一个角度分散了学生作弊的心理。值得一提的是,学生在过程性评价过程中感受到了自己的知识面、表达能力、组织能力等的不足和进步,更能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与同学协作的乐趣,从而更易于其科学的责任观和诚信观的形成。在2013―2014年度第一学期的《生物化学》期末考试中,没有出现学生作弊的现象。

4.展望

青年人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大学生更是民族振兴的希望。我们要实现社会的发展和民族的振兴,实现“中国梦”,必须依赖于一群诚信、有为的青年一代。大学作为教育的终端,承担着尤为重要的社会责任。希望大学能在不断探索中建立更完善的诚信教育机制,促进大学生诚信品质的养成,为社会输送更为合格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高磊,刘倩.大学生的诚信教育与构建和谐社会.中国成人教育,2013,10:30-32.

[2]蒋笃君.创新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探索.郑州大学学报,2013,46(4):27-29.

[3]刘伟,傅维利.诚信知行的形成机制及其对高校诚信教育的启示,2013,2:49-53.

[4]任福全,张小飞.大学生诚信教育探索.琼州学院学报,2013,20(1):31,33.

[5]梁春琳.过程性评价:释放学习主体学习的正能量,2013,6:33.

[6]光.过程性评价的哲学诠释[J].齐鲁学刊,2012(4):69-73.

海南省教育厅教育科研项目(培养高素质应用型生物技术专业(医药方向)人才教学体系的建设与实践,Hjsk2012-56),海南医学院教育科研项目(HYZX201103)资助。

通讯作者:蔡望伟

上一篇:有关高中化学学习方法的探索 下一篇:细节:一根羽毛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