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的兴趣和能力方法探微

时间:2022-04-26 11:33:22

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的兴趣和能力方法探微

小学应用题是小学数学教材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学习任务完成不好,就无法让其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达到新的程度,小学数学的任务与目标就不能达到。尤其是高年级的应用题,具有许多特殊的性质,很多学生总是觉得困难重重,有些学生甚至学起来有障碍,产生惧怕心理,严重影响到学习情绪。因此,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老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如何使学生对解答应用题产生兴趣,从而形成一种能力?“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教材的兴趣。”笔者从事高年级数学教学多年,深知应用题教学的难处,这其中有学生本身的原因,也有客观原因。应用题内容广泛,复杂多变,针对以上情况,笔者从培养兴趣入手以达到教学应用题的最佳效果,以下是几点粗浅的做法:

一、创设情境,唤起兴趣

“学启于思,思源于疑”,有疑问才能启发学生去探索。数学课中教师必须具有挖掘并把握教材中的智力因素和善于捕捉学生思维活动的动向并加以引导的能力,充分运用疑问为发展智力服务。学习应用题应从启迪学生的心灵开始,这是问题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提高其积极性,自觉的把自己融入应用题的变幻中,感悟学习的乐趣,使老师的作用淡化为引导者,使学生在自主的学习中深入境界,领悟乐趣,这样应用题才是触手可及的,而不仅仅是抽象的、苍白的文字游戏。让学生学会正确的分析、合理的推导,准确的的把握变化。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变怕学为愿学、爱学。课堂上,老师要有意识地将“疑”设在学生学习新旧知识的矛盾冲突之中,使学生在“疑”中生“奇”“疑”中生“趣”,从而达到诱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1.应用题教学可结合实际进行,农村学生基本功较差,见识少,对应用题所提示的情境不清楚,有些内容显得陌生,没有现实感和亲切感。而相反,如果结合乡土实际,把发生在周围的身边的事改编成相应的应用题材,进行教学,可增强学生的吸引力,使学生认识到学解应用题的现实意义,激发学习兴趣。

2.在教学中教师应深入浅出,富含感情,使学生感受到乐趣与诱惑,教师可尽量的把应用题的千变万化充满热情的展示给学生,体会惊奇,鼓励进取,更多的时候,教师应引导学生结合实际事件,探明事理,总结规律,使其最终能自觉自信的解决各类应用题。

例如在教学“时分的认识”前,教师利用多媒体演示了“龟兔赛跑”的故事:小乌龟在钟面形跑道上不紧不慢地爬了一大格(1时),小白兔沿着钟面跑道马不停蹄地跑了一整圈(60分),可裁判员却最后判定:乌龟和兔子跑得一样快。“啊?“(小朋友们都面面相觑)这个判定可令他们费解了:明明是小白兔跑得快多了,为何比赛结果却是不分胜负呢?就当学生们疑惑之际,教师适时引入教学:“这是怎么回事呢?通过今天的学习,小朋友一定能解开这个谜。”这下,学生们个个瞪大了小眼睛,专心致志地投入到时分的认识之中。短短的40分钟下来,几乎每个孩子都明白了时与分的关系。无可否认,正是这样一个生动有趣、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巧妙地引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得学生对新知识满怀无比强烈的求知欲。

二、精心设疑,引导兴趣

古人说: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可见,“疑”是打开思维大门,激发兴趣的“金钥匙”。而教学中平铺直叙地讲解,一般是不会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如果教师能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疑,引起学生认知上的矛盾与冲突,便能激起学生要求解疑的心理需求。而应用题的认知过程可分为:了解、熟悉和应用三个过程,在教学中,让学生认识应用题的最基本题型,了解事件与事理,培养其分析与综合的能力,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逐步深入至应用题的精髓,熟悉各种题型的联系点和不同之处,使应用题在我们面前不枯涩。

1.首先要培养学生读题的习惯。应用题有三类已知条件:直接已知条件、间接已知条件和隐含已知条件,学生在读题时,应尽量把间接已知条件转化成直接已知条件,体会隐含在条件之中的条件,使学生在读题时就能最大限度的使条件简化,使题目条件之间的联系,能较清晰、直接的显现出来。

2.应用题应首先从其不同点着手,即进行模式教学,把应用题按其特性分为几种类型,如行程问题,工程问题,归一问题,平均问题,分数应用题等等,突出其特殊性质及特殊的解题方法,学生在学习中有所依持,能尽快的找到入手处,能尽量多体会成功的喜悦。在熟悉各种特殊应用题之后,再深入品味其相同点,求同存异达到锻炼思维的目的。

3.应用各种思维方法,分析应用题的已知条件与所求问题的联系点,是解答应用题的关键和难点,在教学中,可借助不同的方法来展现,如用线段图或直观教具来演示,体现出应用题的现实功能。也可用公式法来推导,从问题找出引线,转化问题,逆向思维,使问题所需的条件与所掌握条件逐步靠近。在一些特殊题型中,可应用方程解综合出条件与问题的联系。

例如:“某化肥厂2000年2月份产化肥580吨,按这样计算,这年共产化肥多少吨?”例题中的“2000”“2月份”“照这样计算”这些条件既隐蔽,文字叙述又含蓄。因此,先让学生对这些条件进行联想:“2000年是闰年,全年共有366天,这年二月份是29天。”“按这样计算”应联想成“按照29天生产化肥吨计算。”即按“每天生产化肥为20吨(580 /29=20吨)计算”。通过上述一系列的联想,能把题目中的条件变通俗易懂,使学生理解分析起来就不会感到困难。

三、多样教学,稳定兴趣

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多变而不稳定的,要想稳定并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必须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应用题往往有数条思路,其解题思路变化多端,灵活性强。因此,在教学中心须进行变题训练,使学生能根据不同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准确地寻找中间问题,提高寻找中间问题的能力。有时也可以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使用权每一节课都富有新意,同时要注意多种教学方法的交替使用,让学生总想学,培养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

让学生认真审题,比较辨别,在“同中求异,异中求同”这样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克服相似情境的干扰,使学生由“学会”变成“会学”,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总之,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种非常活跃的心理意向活动,如果能够在教学中有意识地进行激发和培养,这种意向活动就会直来越明显,越来越强烈,最终形成兴趣。兴趣一旦形成,学生就会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学习就是一种需要,而不是负担,从而自觉主动地学习。

上一篇:转变德育机制 深化德育改革 下一篇:简述音乐课的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