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参与意识重在“四导”

时间:2022-04-26 12:44:11

培养学生参与意识重在“四导”

摘 要:新课堂和新高考模式的改革对高中课堂教学有了崭新的要求。其中一个重要的理念,就是要“以学生为本”,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而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要转变观念,树立科学的学生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成为课堂的主人。

关键词:新课堂 四导 探究 疑问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4-0075-01

作为一名政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诚心诚意地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激发学生的参与动机,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引导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必须注重“四导”:导读、导疑、导议、导练。

1 导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阅读本身就是感悟、理解、消化。通过阅读,学生可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样就可以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求知的能力和自学能力。

现行的教材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基本理论观点与丰富的感性材料相结合,这就为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时,有意识的引导学生阅读教材,领悟和把握观点与材料的内在联系。此外,把课内外知识有机结合起来,是学好政治课的重要方面。因此,引导学生阅读材料,不能仅局限于课本,还应阅读课外材料,尤其是国内外重大时政资料。具体做法是:

引导学生带着基本理论观点阅读材料,理解这些基本理论观点是如何在材料中体现的。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巩固和深化基本理论观点,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初步运用所学基本理论观点分析材料和理解材料的能力。

引导学生形成阅读有关课外资料尤其是阅读时事政治材料的习惯,积极主动地扩展知识面,开阔政治视野。这样可以突破课堂教学的局限,培养学生运用课内基本理论观点分析和处理课外问题的能力和运用课外知识解决课内问题的能力。

2 导疑――培养W生的探究能力

学起于“疑”,须导其“知疑”。

第一,把阅读纳入课堂,上好阅读指导课。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利用设计好的学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对教材的基本知识有个大概了解,了解课本基本理论观点是如何在材料中体现的,给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时间,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知疑”。

第二,重视激疑。思生于疑。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通过“知疑”,学生已进入“愤”、“悱”的境界,然后加以“解疑”,这就能引导学生从疑惑之中走出来,达到豁然开朗的地步。

思考是在阅读的基础上所进行的积极的思维活动,是对基本概念、原理的分析与理解,在思考的基础上质疑,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第一,引导学生争辩解疑。充分发挥学生的集体智慧,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参与到讨论、争辩中来,从而加深对基本理论观点的理解和掌握。

第二,引导学生用已知解决新问题。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用已知触类旁通(解疑),即运用基本理论观点去解决实际问题,使他们享受到“自得求之” 的乐趣,从而好学、乐学。

3 导议――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议论能集思广益,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使每个学生都有一个充分表现的机会,又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学习别人的长处,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而且带可以改变教师“一言堂”,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一过程就是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经过学生的阅读、自学思考和师生间的相互交流、探讨,从而达到使学生掌握基本理论观点、培养能力、提高觉悟的目的。

在政治课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需要,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比如在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企业、政府、市场三者关系”的内容时,就提出“如果你是厂长,你将如何对待市场?”“如果你是市长,你将如何对待企业和市场?”等问题,又如在分析“投资理财”的内容时,及时抛出问题“你如何投资理财?你的投资理论和原则是什么?”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积极讨论,让学生用所学的基本理论观点和方法去认识、发展理论知识。这样,课堂中的学生就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通过思考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就提高了。

4 导练――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任何理论观点的理解、深化、问题的暴露和解决、解题方法的掌握、分析能力的提高等,都反映在对实际问题的思考和解决上,而这些都离不开严格的练习训练。组织学生有计划、有目的进行综合训练,是深入理解基本理论观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能力、实现知识迁移、锻炼学生思维、优化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

教师可以针对教材中的重点、难点、疑点精心编制若干问题,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思考、质疑、议论、总结,然后由教师讲评、归纳出问题的正确答案;也可以以时事新闻、社会热点、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等为背景,从不同角度编制“题在书外,理在书中”的题目让学生思考练习。在设置题目和引导学生解题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总结解题方法和技巧,那就是首先要审题,弄清题意,然后回归课本,找到相关的基本理论观点去分析说明。另外,在引导的过程中,要注意启发学生多角度去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总之,“导读、导疑、导议、导练”的方法在具体的政治教学过程中可以灵活运用。实践证明,在政治课堂教学中采用“导读、导疑、导议、导练”的方法,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培养学生的自觉能力、探究能力、思维能力和综合能力。

作者简介:吴荣坤,福建师范大学政教专业毕业,中学高级教师。

上一篇:浅谈班级管理中班主任作用 下一篇:高考小说阅读方法与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