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良好习惯奠定人生基础

时间:2022-04-23 11:59:43

培养良好习惯奠定人生基础

[摘要]幼儿期是人生的初始阶段,是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关键时期。根据习惯形成的规律,家长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特别要注意方式方法及策略,可以采用制订科学的规矩、把好爱的尺度、采用适宜的方法和形成教育合力等策略。

[关键词]幼儿;习惯;基础

[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712(2014)02-0006-03[作者简介]高建红(1972―),浙江绍兴人,本科,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安昌镇中心幼儿园园长,幼儿高级。

古人云:“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培根曾经说过:“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力量,可以主宰人生。”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也发表过这样的观点:“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可见,培养良好习惯对幼儿是多么重要。

幼儿期是人生的初始阶段,如一块无瑕的玉等待着工匠的雕琢,又如一张洁白的纸召唤着大师的描绘。幼儿的模仿性和可塑性强,但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能力很弱,幼儿期既是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关键时期,又是养成不良行为习惯的危险阶段。如果不适时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便会错失良机,幼儿一旦养成不良行为习惯,就很难改过,会给将来的发展带来难以弥补的缺憾。

一、习惯是什么

笔者查阅了许多资料,认同习惯的这种解释:习惯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自然的不知不觉、不假思索的行为,是一个人在长期的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良好习惯的形成有一定的规律:一是趋早性,即人的良好习惯萌发于幼儿期,宜从小培养。二是渐进性,幼儿习惯的形成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内容由少到多,要求由低到高,逐步积累逐渐定型。三是反复性,幼儿在习惯形成过程中会出现反复,他们的行为起伏变化,表现不稳定。而且,幼儿期善于模仿,容易接受外界影响和成人教导,他们正处于从不知到知,从不会到会的关键期。

二、习惯有哪些

一个人的习惯有许多,如生活习惯、文明礼貌习惯、劳动习惯、学习习惯……直接影响个人的生活质量、素养、生存能力、学习成绩……

生活习惯,是一个人最基本的习惯,包括饮食、睡眠、个人卫生等。它的好坏直接影响幼儿的身心健康,好的生活习惯如不挑食、不偏食,不边吃边玩,做到细嚼慢咽;按时睡觉、按时起床,拥有正确的睡姿;饭前便后正确洗手、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等;能独立穿脱衣服,正确折叠衣服和被子……

文明礼貌习惯,有利于幼儿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好的文明礼貌习惯如会使用礼貌用语,遵守不同场所的礼仪规范;尊敬并孝顺长辈、尊重他人,能与人合作并分享等。

劳动习惯,良好的劳动习惯有益于幼儿自立自信,好的劳动习惯如自己的事自己做,自己吃饭、洗手、洗脸、穿衣、脱衣等,自己刷牙、系鞋带、叠被子等,自己整理床铺、折叠衣物、收拾玩具,洗自己的小手帕、小袜子等;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扫地、擦桌、收拾碗筷、洗菜;参加公益劳动,打扫公共卫生,喂养幼儿园饲养角的小金鱼、小乌龟等;照顾家中、幼儿园内的花草等。这些劳动不但可以培养幼儿的劳动习惯,还有助于培养幼儿的爱心。

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益于提高学习成绩,有益于将来成就事业。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遵守幼儿园各种规章制度、课堂纪律的习惯;观察分析的习惯;认真倾听的习惯;大胆清晰表达的习惯;朗读的习惯;正确的书写姿势;规范书写的习惯;阅读的习惯……

三、习惯如何培养

(一)制订科学的规矩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家长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发展状况,适时为幼儿建立规矩。如幼儿三岁左右,要叫他开始用勺子或筷子独立用餐,玩具玩后要放回原处;四五岁时,要让他自己穿脱衣服,自己折叠衣服和被子;幼儿再大一点儿,就给他制订每天大致的作息时间,每天什么时候起床、睡觉,什么时候上幼儿园、什么时候吃饭等,让他意识到一天中做每一件事情都有相对固定的时间,不能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不可随意违背。对幼儿的学习,家长也应有所规定,如每天要抽出一定时间看书、画画、听故事等。这些都有利于幼儿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当然,规矩的制订需讲究民主,家长应与幼儿沟通商量,让幼儿心平气和地接受。规矩的制订需要人性化,应从幼儿的实际出发,不好高骛远,要尊重幼儿的实际,尊重幼儿的现有水平,让幼儿能把握,并逐渐体会到遵守规矩的意义。

(二)把好爱的尺度

有了规矩就要督促幼儿去坚持,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就会形成一个好的习惯。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乏看到那些虽然有了规矩却不能将规矩坚持下去的家长。原因是太“爱”幼儿,使规矩“夭折”了。幼儿为独生子女,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掌上明珠。幼儿享受着多人的宠爱,以至于“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弱化了幼儿的许多能力,助长了以个人为中心的不良意识。许多家长看到幼儿不良的行为习惯也明知对幼儿不利,可真正让幼儿按规矩行事时,却忍不住包办代替,导致幼儿上幼儿园了还不会独立吃饭、独立大小便,晚上睡觉前个人卫生还得大人们帮助,吃饭时只知道吃肉,不肯吃蔬菜……因此,家长需要坚持原则,坚持原先确定的合理规矩,理智地去爱幼儿,把爱和严结合起来,对幼儿的不良行为习惯采取“惩罚”手段或“冷处理”的办法,让幼儿明确怎样的行为是不能做的,怎样的行为是正确的,从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采用适宜的方法

家长要依据幼儿的实际情况采用适当的方法,培养良好的习惯,要注意讲求方法和实效。有的幼儿吃软不吃硬,那家长多用鼓励表扬的手段;有的幼儿个性倔强,成人可适当采用惩罚的手段。在生活中,家长要多多关注幼儿的表现,根据幼儿的表现及时采取策略,让幼儿的行为朝积极的方向前进。三岁之前,幼儿玩好玩具后基本由家长收拾整理,幼儿的依赖心理很重。家长如果不注重培养幼儿这方面的行为,那幼儿的责任意识就会欠缺。所以三岁之后,家长要逐渐培养幼儿物归原主的习惯。首先,家长要给幼儿树立正确的榜样,在日常生活中,家里要收拾得井井有条,物品摆放要分门别类,让幼儿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其次,家长要注意言语引导,如幼儿看好小人书后放在饭桌上而未放回书架,家长可以这样提醒他:“书宝宝想家了,你能把它送回家吗?”这显然比“我们要吃饭了,快把书放到书架上”这样命令的口吻要管用。当幼儿把书放回原处后,家长应及时给予肯定和赞扬,“书宝宝谢谢你把它送回家。我们的宝宝真懂事!”对于年龄稍大一些的幼儿,家长可以对其做事的速度提出要求,并进行检查。如在幼儿起床以及做家务劳动等方面,家长可有意识地提高要求,养成他在一定的时间内认真做好一件事的习惯,同时还可以给幼儿一个属于他的空间,放手让他按自己的意愿去整理自己的“小天地”。

(四)形成教育合力

笔者对所在幼儿园的幼儿作过调查,大部分幼儿是跟父母与祖辈生活在一起的,在日常生活中,幼儿的成长受到多位家长的影响。家庭成员如何步调一致积极教育和影响幼儿,让幼儿从小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非常重要。可是,调查结果不容乐观,许多家庭在抚养和教育幼儿的方式上呈现不同的情况。有的年轻家长由于工作忙碌,平时基本将幼儿的抚养交给幼儿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有的家长虽然工作不忙碌,但为了自己追求轻松悠闲的生活,将幼儿托给长辈照顾。这些家庭的幼儿得到祖辈的宠爱,在生活上大多由祖辈们包办代替,幼儿的生活习惯普遍呈现不良情况。有些家庭里年轻的父母很重视幼儿的成长,关注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注重引导激励,可是祖辈们往往不理解幼儿父母们的做法,忍不住要来插手,甚至导致婆媳关系不和,家庭气氛不融洽。幼儿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不利于身心发展,良好习惯的养成也受到阻碍。因此,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特别需要家长在教育要求上一致,家庭成员之间应该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合作,让幼儿顺利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除了家庭各成员之间在教育幼儿的要求上要一致外,幼儿园各保教人员的教育要求及手段也需保持一致,如班主任与配班教师,教师与保育员之间务必达成一致的教育教学要求,对幼儿的学习和生活加以积极、健康、和谐的影响,让幼儿在幼儿园内形成良好的习惯。除此之外,家庭成员与幼儿园保教人员之间需加强联系沟通,形成教育合力,让“5+2等于或大于7”,共同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

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家长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注意方式方法,拧成教育合力,循序渐进,持之以恒,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为幼儿的一生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捷.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J].科技信息,2012(35).

[2]曲宝印.培养良好习惯奠定幸福人生[J].辽宁教育,2011(9).

上一篇:物联网走进校园竞赛 下一篇:从列治文市中小学课堂教学看安全学习环境的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