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对学生渗透德育

时间:2022-04-23 06:23:39

怎样对学生渗透德育

现在媒体、报刊上经常见到很多青少年犯罪,他们必须接受法律的制裁。看到那一张张幼稚而无知的脸,我的内心似乎被什么东西撞击了一下。他们怎么会走到这一步,除了家庭、社会的因素外,学校的教育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因为学生只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感受到学校积极进取的文化氛围、班集体和老师的温暖,即使遇到什么困难或诱惑,他也会积极面对人生,走好自己的路。这源自教师在教学中的优质德育。这并不是鼓吹,学生品德、习性的形成,就是几岁至十几岁。说明了学生没有很好的德育教育过程,犯罪即是很轻易的事情。

再者,既使学生成绩很优异、技能再高超,但没有高尚的人格,缺乏良好的素质,这算是人才吗?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应改变“重智轻德”的现象,寓德育于教学中,这样才能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下一代。

那么,怎样对学生渗透德育呢?

一、提高素质,有利教育

不管你从事小学哪种学科的教学,德育文化哲学素质是必备的。因为小学哪一科都有渗透德育的责任。作为教师,首先要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如《美丽的小村庄》一课,应让学生明白小村庄被淹没是因为平时村民无节制地滥伐树木造成的。从而让学生知道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只有教师透彻地掌握了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才能在教学中得心应手地进行好各项德育教学。第二,还应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德育课的指导作用。如教学要坚持启发式,要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体现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强调德育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体现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唯物主义思想。只有具备了一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才能更好地把知识和德育融在一起,让学生受到全方位的教育。德育不只是思想品德课的主题,它在各学科中也有很重的分量。只是教师的德育文化哲学素质不同,对德育渗透的深浅不一,从而造成一部分学生的德育教育不到位。作为教师,除了扎实的知识外,还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的德育文化哲学素质修养,才真正不会辜负学生。

二.高尚风范,润物无声

俄国文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曾经说过:“教师把学生造就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该是这种人。”(人民教育出版社政治思想品德室编著:《小学思想品德教材教法》,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1月,第180页) 这就给教师这个职业提了很高的要求,不但要会教书,而且要会育人。首先自己还必须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如严格自律、文明健康、言行一致、热爱学生、亲切和蔼等。具体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动机、积极乐观的态度、爱人爱物的品德等。这方面的品德笔者深有体会。比如你关心学生,学生也会体贴你。记得有一次生病了,实在头昏,就靠在桌子上,想休息一会儿。这时听见有学生说:“嘘,大家不要吵,让老师休息,她好像病了。”接着嘈杂声越来越小,慢慢地全班安静得似乎不能呼吸,当时有说不出的感动。这证明了德育教育在学生身上有了成效。

教师应该注意,你的举止言行会成为学生心目中的标准,并以此规范自己的言行。不是常看到这种情形吗?当学生与其他人争论,结果与他人不同时,学生就会说:“我们老师就是这样说的,这样做的。”间接用老师来维护自己的观点。可想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美国的布鲁纳也指出,教师是教育过程中最直接最有象征意义的人物,是学生可以视为榜样并拿来同自己做比较的人物。笔者小时候就想成为一名教师,因为教师是那么的高尚、伟大。她似乎无所不知,她又像妈妈般的温和…… 所以教师的一言一行就成了学生模仿的对象。笔者小时候连那老师擦黑板的动作都觉得美,现在每次擦黑板无形中就做了那老师当时的姿势。

今天,笔者已成长为一名真正的人民教师。她深深地知道,要做一个品德高尚的教师。因为教师本身就起着一种持久的隐性的教育作用。这种力量好似滴水穿石,要加强引导。

三.课堂内外,高效渗透

各学科教学是教师向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最常见的途径,对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作为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把学科知识与德育结合起来,让德育有机地渗透到长时间的各科教学中。

1.小学德育知识很广,如热爱祖国、家乡、大自然、学校、集体,爱身边的人和物,做事有耐心,乐于助人,刻苦学习,有规律地生活,常保持一颗积极向上、健康的心等。(杨启楠:《师德常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10月,第50至81页)这些知识,各学科中都可渗透。只是要根据学科特点,构建教育设想,努力挖掘教材中的教育因素,发挥好学科教学的作用。例如,语文本身就是渗透德育很好的科目。只是教师在讲解课文的途中要指导好德育的知识点,在总结课文时要把德育再一次升华。如人民教育出版社第七册语文《钓鱼的启示》,整篇文章就是很好的德育材料,学生已经知道放弃那条大鲈鱼就具有很好的品德。但是重点在总结,点化。文中最后这样说——34年过去了,我再也没有钓到过那样大的鱼,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只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要是人们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可是很多学生不明白这是要告诉他们从小要处处严格教育自己,事事严格要求自己,不贪便宜,诚实守信,这样才能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的深刻含义。还有打引号的鱼字,它是指金钱、名利、地位等。这样的课文,教师不总结不升华,那么这篇课文的目的就达不到。这就取决于教师对德育的理解。

2.数学课也能很好地渗透德育。如:小明学雷锋做好事,上学期做了8件,本期做了9件。小明共做好事多少件?这不但学习了20以内的加法应用题,还让学生受到了学雷锋做好事的教育。这时老师抓住时机,举学校、班上做好事的例子,对所学内容举一反三,既复习了教学内容,又让学生萌发做好事的冲动。

3.另外,现行教育不是提倡动手动脑吗! 这就可以根据学科特点,组织一些活动。如学校的实践基地等,每个学生都可以去尝试一下。笔者学校就是教师带领学生在实践基地里种南瓜、种白菜等,学生们吃着自己亲手种的南瓜汤、白菜汤,有说不出的高兴。所以教师应该在课前深入备课,做好计划,有意让知识的传授与德育的教育融为一体,让学生这个个体得到相应的内化。

4.除了学习外,经常给学生布置一些课外任务。如家务劳动、待客接友、社区活动、节日安排等。将学生置身于现实生活的矛盾中,激起他们的情感波澜,产生深刻的情感体验,事后开个讨论会,总结会。这样教师才能抓住机会进行道德情感的教育,学生也才愿意内化为各种道德情感。

另外,在各科教学中,教师应该经常运用多媒体设备,远程教育资源,让德育的渗透更直接、更丰富、效果更明显。

四.根据特征,有的放矢

1.学生有个常见的特点,就是喜欢表扬。教师还应该舍得自己的表扬。表扬能使懒惰的人勤奋;能使不爱卫生的人成为劳动委员;东张西望的人成为纪律委员……总之表扬比批评更愿意让学生接受你的种种教育。学生有很多优点,只是教师的引导是否有方而已。作为现行社会的教师,应该多学习科学管理。不能“我讲你听”、“我管你服”,这样会抹煞孩子的很多方面。

2.应该利用好同龄伙伴这个特征。因为他们喜欢和同龄人玩,和同龄人作比较。学生在同龄团体中说话和行动都真实,引导得好,学生会从中受益匪浅。班上有成绩优异的,爱劳动的,乐于助人的等。用学生身边常有的例子,时时处处提醒自己要做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经常让这些品学兼优的学生带着大家学习、游戏、活动、比赛等。这些形势比上课容易让大家接受,在无意中又受到了教育,何不用用呢?只是过后做个总结,总结有进步的学生,让他们及时感觉到进步的快乐,从而愿意学习别人的优点。这就是一种新型的后进生辅导。还应总结优等生,让他们感觉助人为乐的幸福,从而愿意帮助他人。这不是很好的互动学习吗!除了利用现实的材料外,还可举同龄的英雄人物,如王二小、赖宁、海娃等,这也可以让学生从不同方面受到不同程度的德育教育。

五.学校家庭,合力教育

小学生大部分的活动场所以家庭和学校为主。这就决定了学校与家庭之间是有必然联系的,并且要使这两方面形成一致性,才能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教育,特别是德育教育。

记得上次家长会,笔者只预计一个小时,结果开了三个小时还觉得不够。为什么呢?因为家长的心声太多,对孩子的期望都高,对老师有说不完的话。家长希望老师们经常给他们反映孩子在校的情况。总之,他们愿意配合学校教育好自己的子女。家长是一支庞大的教育队伍,与他们手拉手,对于自己的教育是很有帮助的。教师又是连接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桥梁和纽带,是协调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主要力量。(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织编写:《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第189页)所以,教师要利用好这个资源。

作为教师,要想全面了解学生,要想培养一个不但成绩优异,而且品德高尚的学生,应经常与家长沟通,共同寻找适合孩子的教育方法。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可以说是一个整体。如果教师不把学校与家庭联系起来,学生也自然地把它们分开,即在校在家两种态度,在校表面很听话,一旦回到家或走上社会就是一个没有品质的人。给父母带来痛苦,给社会带来负担。一个成功的教师是不会忽略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合力的。

六.评价到位,德育定高

对学生实施德育评价,让德育工作倾向全面化。

各班上实行操行统计,即给学生平时的表现找个约束。这必须严格执行,要教师严格监督,并与成绩挂钩。好者大力表扬,犯错者给一定机会改正,扣一定操行分,私下与犯错者心与心的交谈,确实明显进步,还回扣去的分,还在班上大力表扬。相信大家都愿意改正并积极要求进步。这就达到了德育的目的。这是经过笔者试用的,很有效。但前提是教师说到做到,并且实施起来教师很辛苦。这只是平时的表现分,当然还应该加上书本知识,如《品德与社会》或《品德与生活》等相关科目的考核分,才是最后的德育成绩。只有两者结合起来,对学生的评价才全面才公正。

学生即一块无瑕的美玉,教师必须是一把锋利的雕刻刀。要想产生一件件精美的工艺品,只有德育高尚的教师才配拥有这一件件宝贝。

[后记]“一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就说明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德育伴随教育的整个过程,也具有长期性,并且还具有反复性,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人人都知道:好的风格很难学,坏的习性不用教。德育过程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只有以学生为重,为学生负责,才能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人才。

上一篇:关于农村学校思想品德教育的几点冷思考 下一篇:政治课教学与思想道德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