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农村留守学生安全工作与教育管理工作

时间:2022-04-21 11:49:31

如何做好农村留守学生安全工作与教育管理工作

【摘 要】农村留守学生安全隐患与教育管理缺失的成因:政策落实不到位;父母观念的影响;社会和学校管理不到位;素质教育不真正落实。对策:国家要在政策上实行倾斜,提高农村人的收入;落实政策,接收农民工子女入学;建立、完善农村社区对留守学生的教育和监护组织;提高父母对孩子教育问题的认识;充分发挥学校的教育功能,关爱留守学生;完善学校绩效工资考核方案;推行素质教育。

【关键词】农村;留守;学生;安全;教育;对策

留守学生的现状

贵州毕节市七星关区五名少年儿童在垃圾箱中中毒死亡事件,震惊了全国,这是留守儿童造成的祸。根据我校课题组的调查,几年来,我校留守学生在全体学生中所占比例为62%,并且有一年比一年增长的苗头。农村留守学生,是一个脆弱的群体,生活状态比较酸楚,享受亲情比较少。当他们最需要父母拥抱的时候,父母却为了挣钱,远离家乡,一年到头只能见上一两次面。父母的外出,使留守学生无法得到细致的照料与关怀,面临着成长风险和溺水、交通意外、被殴打、被拐卖 .该群体面临各方面的安全隐患,也为构建和谐社会增加了阻力。事实上,近些年来,由于疏于监护,安全教育缺位等问题严重,农村留守学生的安全事故居高不下。

1.留守学生安全问题的原因

1.1 为了追求美好的生活。在农村,很多家庭都面临两难选择。在家务农,收入较少,外出打工收入相对比较多,因而许多年轻的夫妻,为了改善自己家庭环境,外出打工,只能把未成年的儿女留在老家,交给年迈的父母看管。在边远的农村,80%的青壮年都在外务工,村中成了“空壳村”,留守学生又成了家中的“小皇帝”,无人管束到他们。为安全管理埋下了患隐。

1.2 家庭管理不到位。许多时候,由于缺乏父母的有效监管,农村的留守学生的安全常常处在失管状态。根据我校课题组网上调查和研究,留守学生的监护类型主要有隔代监护、单亲监护、上代监护、同辈监护等四种情况,其中以隔代监护和单亲监护居多。无论何种监护,父母都是无法取代的。有的老人只管衣食住行,让孩子吃饱、穿暖就行,但没有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和监管的意识。有的老人缺乏文化知识和安全常识,没有能力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和监管。有的老人年迈体弱,根本就没有看管孩子的精力。根据学校课题组调查显示,有23%的人只是“有时会注意”预防孩子发生意外,还有34%明确表示“顾不过来”。一些农村大龄留守学生离开了学校,脱离了正规组织的管理,处于无人监管、自行其是的状态,容易侵害他人或受到侵害。留守学生溺水、交通事故时有发生。

1.3 社会和学校管理不到位。由于时代的变化,社会组织的管理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形成社会组织对留守学生的关心还不到位,只是对孤、残、弱智等特殊的群体实行特殊对待,对这部分的留守学生关心还是比较到位的,他们也享受到了社会各组织的关爱。但对大部分的普通家庭留守学生来说还没有享受到。据本课题组的调查,本地所在的乡镇还没有社会组织对留守学生进行帮助。学校的管理也不到位。由于当今老师尤其是农村的教师的待遇和地位还较低,许多教师也为生活而操心,放了学就想干点别的活,想争点零用钱,哪有心思管理留守学生。另外学校评价教师的制度还不够完善。

1.4 政策不能与时俱进。由于城乡收入差距难以在短期内减少,农村收入还比较低,中青年农民还是向往城市,进城务工,农村留守学生的规模有扩大的趋势。加上城市接收农民工子女入学的积极性又不高,异地高考的政策还在研究之中,这样把农民工子女随父母进城就读拒之门外,为造成留守学生形成了客观因素。另外教育行政部门叫喊了多年的素质教育,但高考的指挥棒没有彻底改变,下面的学校还是应试教育,导致学生有厌学逃学情绪,甚至辍学的现象。据网上显示,现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农村学校辍学率与2005年时的水平相当。据我校的课题组调查数据,近年农村学校的辍学率在10%左右。

2.留守学生在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2.1 学习方面。由于缺乏父母有效的监管,留守学生难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经常发生不完成家庭作业、逃学、辍学等现象。根据我们课题组的调研显示,农村中14周岁的留守学生在校率占73%,在初中辍学学生中,留守学生所占比例较高,达到80%。成绩中等偏下和较差的占59.4%和81% ,成绩优良的只有9%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一些留守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成为流失学生中的新群体。另据本人在网上调查显示8所农村初中的抽样调查,初三年级13个班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成绩测算显示:留守学生在学习成绩方面与非留守学生存在很大差异,留守学生学习成绩的平均优秀率仅为4.8%,而非留守学生则高达16.7%。留守学生在学习方面的差距表明,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正处于独立人格逐渐形成阶段、社会化进程的关键时期,学习的自觉性还没有稳定地形成。因此,父母的关爱、监管以及必要条件的提供是孩子在学习上取得进步的重要前提。

2.2 品质方面。留守学生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无法感受亲情,在人生观方面缺乏应有的指导,加上隔代教育本身存在的许多弊端,如过份溺爱,重物质满足轻品质方面教育,留守学生在道德评价、行为习惯上极易发生消极变化。主要表现在任性,不服管教,违反校纪,沉迷于网络游戏之中,或者同学之间拉帮结派,与社会上的问题青年纠合在一起抽烟、酗酒、、抢劫等,甚至走上犯罪。据课题组的调查显示,我校有42%的留守学生平时有说粗口话和说谎的习惯;10%的人有过偷人钱物、破坏公物、抽烟喝酒等不良行为;50%的留守学生有网瘾。55%的留守学生存在好吃懒做和坏习惯。留守学生正处于树理想、认识人生的关键时期,如果不能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上的帮助,他们极易产生人生观、价值观念上的偏离,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为构建和谐校园与和谐社会设置了阻碍。

2.3 性格方面。人的性格形成和发展是在个体成熟和社会化中实现的。家庭是学生接触最早、时间最长的成长环境,在学生最具可塑性的时候,主要是在家庭中度过的。孩子与父母建立的早期依恋、父母的教养方式、家庭结构等都对孩子的人格产生着长期而深远的影响。根据我们课题组165名留守学生和非留守学生采用的问卷测验和作业测验两种不同的测验工具进行的研究,发现留守学生比较偏激、易猜疑、孤独、内向、缺乏自信,容易悲伤,自觉性不如别人。从性格类型来说,留守学生不稳定、不适应类型占了48%,稳定、适应但是消极适应型占了19%。留守学生对于权力需要、爱情需要、归属需要方面的愿望比较强烈,他们的需要主要来自家庭和社会。留守学生与非留守学生相差最大是在尚未满足的需要所属领域中的家庭和爱情需要,留守学生显著高于非留守学生。说明留守学生来自家庭领域的需要比非留守学生强烈的多,他们比非留守学生更渴望父母的关爱与亲情,更重视与父母之间的情感交流与理解。

上一篇:职业中学班主任如何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下一篇:转变观念 科学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