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少年高危的Meta分析

时间:2022-04-21 12:24:23

中国青少年高危的Meta分析

[摘要]目的:了解中国大陆青少年高危发生的状况,为进一步研究干预及预防对策提供依据。方法:根据文献检索策略及纳入、排除标准,检索中国相关生物医学数据库,并结合文献追溯的方法,查找相关文献,提取数据,制成数据库进行Meta分析。结果:检索、识别相关文献717篇,纳入75篇文献,青少年首次发生的平均年龄为(19.38±1.94)岁,首次安全套使用率37.2%(95%CI:35.5%~38.9%);多个发生率33,2%(95%CI:31.0%-35.5%);青少年妊娠发生率15.1%(95%CI:13.9%~16.4%)。相对于女生,男生发生的概率是女生的2.09倍(OR=2.09,95%CI:1.79~2.39)。结论:我国青少年高危发生状况令人担忧,尽早完善指导性干预措施势在必行。

[关键词]青少年;学生;;性经历;Meta分析

[第一作者简介]郭帅军(1986-),男,硕士研究生在读,主要研究方向为儿童青少年心理与行为。

[通讯作者]余小鸣(1956-),女,教授,E-mail:

国内外许多研究已经表明,高危的发生与未婚妊娠、人工流产、艾滋病/性传播疾病感染密切相关。在我国,10-24岁的青少年有3.2亿人,大约占全国人口的四分之一。这部分人群的健康势必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发展,民族的振兴。2009年全国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显示,全国15-19岁年龄组女性的年龄别生育率为6.16‰,而在过去十年,我国妇女人工流产的例数将近1000万人,未婚女性所占的比例在20%~30%之间。在艾滋病感染方面,截止2007年10月底,全国累计报告的艾滋病毒感染者中,10~29岁年龄组的感染者占报告总数的37.7%,青少年这一群体亦逐渐成为艾滋病感染者的重要组成部分。种种数字表明现今青少年的生殖健康已受到严重威胁。为全面认识我国青少年高危的现况,本研究采用Meta分析方法进行综合评价,以期为发展制定明确的预防和干预措施提供依据。为避免研究差异,本文中所指的高危是指有多个、时不采用避孕措施、临时、金钱交易、男男同性。为确保研究的同质性,将时采用的避孕措施界定为安全套;并且将初次年龄、青少年妊娠(曾怀孕或使他人怀孕)做为评判高危的参考指标之一。

1.资料与方法

1.1文献检索

以青少年、学生、青春期、、性经历为中文检索词,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VIP)、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因考虑到发表数据的重复利用,本次研究只对中文文献进行搜集整理,收集1978年1月~2009年12月过去30年来国内发表的关于我国大陆青少年及高危研究的文献。末次检索日期为2011年3月7日。

1.2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

本研究规定纳入标准如下:(1)1978年1月-2009年12月,国内(不包括港、澳、台)发表的有关青少年发生状况的文章,研究为横断面性质的描述性研究,中文文献;(2)研究对象为青少年,年龄范围10~24岁,不论在校与否,自愿参加,但人流、婚检、吸毒、性工作者及有精神疾病和智力障碍者除外;(3)研究结果包含青少年高危发生状况的指标(多个发生率、避孕情况发生率、临时发生率、金钱交易发生率、男男同性发生率、初次年龄、青少年妊娠发生率)。排除标准包括:(1)研究结果没有高危发生率指标,或高危指标不明确者;(2)研究对象基本信息(如性别、对象类型、研究区域等)不明确者;(3)重复发表文献。

1.3统计分析方法

采用Stata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各研究之间异质性的大小用I2表示,通过I2和P值进行评价,检验水平α=0.05。I2介于0%-100%之间,I2越大,则表示各研究之间的异质性越大。一般认为,当研究间异质性较大时(I2>50%),Meta分析宜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当研究间异质性较大时(I2

2.结果

2.1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

共检出文献3695篇,初步筛查排除重复文献以及主题不相关文献后,识别相关文献717篇。根据纳入排除标准进行剔除,最终符合纳入标准的有75篇文献。在75篇纳入文献中,最大样本量为22621,最小样本量为129,共涉及样本135077人。依据文献提供数据计算研究对象的平均年龄为19.21岁。发表时间跨度从1998-2009年,调查时间跨度从1994-2008年。其中56项研究文献对象为大学生;19项研究文献对象为中学生;4项研究文献对象为社区/农村青少年。关于我国大陆青少年及高危发生状况的75篇文献,各个研究报告的发生率最高值为65.2%,最低值为1.3%。

2.2Meta分析结果

2.2.1高危分析结果 本研究针对我国青少年高危的各个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由于目前评价高危的指标并不唯一,本次研究纳入的文献只要符合概念界定中“高危”的任一指标就纳入分析。Meta分析结果显示(见表1),除3篇涉及流产经历的文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其余高危指标的文献均采用随机效应模型。有28篇文献涉及多个,其Meta分析结果的合成值为33.2%(95%CI:31.0%-35.5%);26篇文献报告了首次安全套使用情况,其Meta分析合成值为37.2%(95%CI:35.5%-38.9%);22篇关于青少年妊娠的文献其Meta分析合成值为15.1%(95%CI:13.9%~16.4%)。此外,有9篇文献报告青少年首次发生的平均年龄,其Meta分析结果为(19.38±1.94)岁,男、女生首次发生的平均年龄分别为19.29±1.99)岁、19.51±1.76)岁。

2.2.2不同性别青少年发生的危险性分析在纳入的75篇文献中,有45篇文献涉及不同性别青少年的发生状况,因此,为探讨不同性别间青少年发生是否存在差异,我们对45篇文献进行了相关的分析,Meta分析结果显示,45篇文献的异质性较大,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其合并OR值为2.09(95%CI:1.79-2.39;Q值=311.14;I2=85.9%;P0.05,因此,尚不能认为本次研究存在发表偏倚。见表2。

3.讨论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上不少国家出现青少年和初次性经历趋向低龄化的问题。在我国大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人对性的观念及其行为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尤其是青少年。本研究针对我国青少年高危的发生状况进行了Meta分析,结果显示青少年首次平均年龄为19.38±1.94)岁,与国外有关研究数据相比,我国青少年首次平均年龄相对延迟。但需要指出的是,在纳入的9篇关于青少年首次平均年龄的文献中,调查对象均为大学生,因此,代表全体青少年人群的首次平均年龄有待进一步探讨分析。

在所纳入文献中,28篇涉及多个,其合计发生率为33.2%,这一数字充分表明了我国青少年在传统的性观念、上确实有所改变。与国外一些研究相比,我国青少年多个的发生率虽然偏低,但存在的隐患同样不容忽视。在关于安全套使用上,我国青少年首次安全套使用率为37.2%,最近一次安全套使用率为49.5%,与美国高中生2009年的调查数据最近一次安全套使用率61.1%相比,我国青少年安全套使用率低,自我保护意识弱。诸多的研究已经证实,青少年的高危会导致各种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问题。22篇有关青少年妊娠的文献研究显示,有过的青少年中15.1%的调查对象发生过妊娠经历,青少年妊娠的影响因素涉及到个人、家庭、社会等多方面,而且会带来多种不良后果,因此,针对这一高比例的现况,今后应重视青少年妊娠的预防与干预。此外,本次Meta分析结果显示,10.8%(95%CI:9.7%~12.1%)的青少年经历过人工流产,2.7%(95%CI:2.0%-3.5%)发生过STI感染,由此青少年因所导致的不良后果已经显而易见。不同性别问青少年发生的危险性分析结果显示,男性发生的可能性是女性的2.09倍,可见,男性青少年在生殖健康方面所面临的挑战将会是今后青少年生殖健康干预的重点。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教育亟待加强,应尽早发展完善指导性干预措施。

上一篇:心有斑斓景自春 下一篇:团结·务实·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