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村中学生实施快乐体育教学的思考

时间:2022-04-20 05:36:59

对农村中学生实施快乐体育教学的思考

【摘要】中学体育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强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然而,由于对农村体育课和体育活动重视不够,加之体育教学设施严重不足,原有器材老化等,学校的体育教学工作难以正常开展,学生享受不到体育的快乐。因此,体育教师要更新观念,重视体育课中蕴含乐趣的开发,以此来满足中学生运动的欲望,真正享受快乐体育。

【关键词】快乐体育;素质教育;快乐

长期以来,农村中学体育教育教学现状与现代的城市化教育相比存在着很大差异,农村学校体育始终是学校教育的薄弱环节。由于受社会环境和经济条件的制约,造成学校体育基础条件先天不足,国家教育改革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得不到完全落实的现象很普遍。特别是农村中学校领导对体育课和体育活动重视不够,漠不关心,只抓升学率,无视学生体育活动和学生身体健康状况。体育经费的不足更是使学校体育设施得不到补充,破损的器材不能及时维修,也给体育教学和课外活动留下了严重的事故隐患,学校的体育教学工作难以正常开展。尽管这样,中学生享受快乐体育不能剥夺。体育教师要更新观念,重视体育课中蕴含乐趣的开发,以此来满足中学生运动的欲望,寓体育健身于娱乐中来,真正享受快乐体育。

一、“快乐体育”的内涵及特点

快乐体育起源于日本,它是指从情感教学入手,创设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生动、活泼、和谐的教育氛围,激发学生的情感,唤起学生自主性,对学生进行健全的身体教育、人格教育为目标的一种体育教学思想。它强调情感、兴趣、创造和能力培养,让学生在整个学习活动中保持良好情绪,并能不断获得快乐的运动体育与快乐的成功体验。

二、更新观念,树立快乐体育的理念

学校快乐体育的核心是把全面育人视为体育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把终身体育视为自身的目标,强调教师“乐教”,学生“乐学”为中心,从情感入手,以情感教学为导向,对学生进行以健全的身体教育和人格教育为目标的一种体育教育思想,是深层的心理和成功感,是让学生在体育运动中体验到参与、理解、掌握以及创新运动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参加运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它的含义从某种意义上讲可以认为是“寓教于乐”,这是教育艺术的最高境界。

三、拓展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实施快乐体育

1.快乐体育情景法

情景法是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创设情景或把活动内容用情节串联起来,将师生的情感融于认知活动中,使学生在一个愉悦、生动、形象的环境中学习,以引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如在耐力练习课中,老师将枯燥单调的耐力训练设计成一堂情景课“秋游”,按照准备穿过小树林爬山登顶欢庆(稍作休息)下山盘山公路放松的步骤进行教学,学生在练习中似乎入境入情,有效避免了耐力跑的单调。

2.快乐体育游戏法

游戏法是指在教学中,让学生亲自参与各种新奇、有趣的游戏,在动中思、玩中学,从中获取知识,发展思维,培养能力,寓教于乐,最终达到发展身心之目的。这种方法体现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符合学生好奇、好动、好玩、好胜的心理特征,学生非常喜欢。如在课的开始时,我们一改过去先慢跑、后做操的老习惯,安排一个趣味性、活动性小游戏,既有集中注意力的、快速反应的,又有讲究互相配合的、培养集体主义精神的,让学生通过小游戏,既热了身,又激发了上课的兴趣。

3.快乐体育设疑法

设疑法是以“疑”为核心,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古人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生产生疑问,提出问题是思考的结果。我们在教学中注重设疑,让学生积极开动脑筋,解决问题。如给学生一块小垫子,要求学生利用这块垫子做跳跃动作,方法越多越好。带着这个疑问,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开动脑筋,想出了一个又一个的跳跃动作,有的跳过垫子的四个角,有的不踩垫子分腿、并腿跳,有的折竖垫子跳高度等。

4.快乐体育小组学习法

在学习中,充分利用小组学习的形式,由小组自定目标或选择练习形式,组内分工协作,学习过程共同思考,相互帮助,对学习效果进行相互评价。一方面加深学生对竞争、协同行为中的乐趣体验,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如在教学单双脚跳的练习中,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学习法,让学生以4-6人为一组,互相讨论,互相切磋,总结出尽量多的单双脚跳跃方法。

总之,快乐体育思想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指导思想。特别是在农村体育教学场地器材严重匮乏的条件下,更应该运用“快乐体育”教学思想。它以最佳的教学手段来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调动学生锻炼身体的积极性,使整个教学过程充满快乐、喜悦、和谐的情感与气氛,让中学生享受体育快乐,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1]赵家骥.农村教育的困境与出路[M].四川:四川教育出版社,1994.

[2]郑建娣.快乐体育教学思想在学校体育中的运用[J].体育科技,2002(9)

[3]李峨.跨越城乡教育差距 乡村父母进城陪读[N].中国青年报,2002-10-22(5).

[4]王保四.“快乐体育”教学及其实施[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

上一篇:自然课中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的策略 下一篇:努力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