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导向审计与案例教学思考

时间:2022-04-19 02:01:05

风险导向审计与案例教学思考

我国财政部于2006年2月的新审计准则体系中,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11号《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强调了结合被审计单位环境评估重大错报风险,这对审计人员关于审计风险的评估提出了更高要求。高校是培养审计人才的摇篮,审计环境的变革必将导致审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方法的变革,培养适应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审计人才是审计学教学工作面临的新挑战。自80年代初引入案例教学法后,提倡案例教学由来已久。随着1996年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了21世纪创造型人才素质的标准之后,审计案例教学再次受到高职高专院校审计课程教学改革的关注,许多教育工作者围绕审计案例教学进行研究并提出了各自的观点,极大地丰富了审计教学理论和实践。许莉(2004)探讨了审计案例教学的多元功能并提出案例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袁春梅(2006)从审计专业案例教学法的应用角度探讨了案例教学法实施的步骤;黄溶冰、王丽艳(2007)基于隐性知识流动视角探讨了审计案例教学的目标、原则与方式;何芹(2009)从学生与教师两个不同的视角分析审计案例教学现状及效果评价;张雪梅(2010)提出了高校开放式审计案例教学的基本思路和任务等。随着新审计准则重大错报风险概念的提出,如何培养学生的审计风险意识,培养高职院校学生具备一定的风险导向审计职业能力,使学生毕业后初步具备较强的审计工作岗位适应能力至关重要。

一、风险导向审计对审计职业能力的拓展

风险导向是审计存在和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反映审计发展规律的根本属性。在当代社会经济环境下,风险导向审计必然成为审计方法选择与战略定位的根本指导思想,因而被世界诸多国家会计师行业所采用。

(一)风险导向审计职业能力拓展的必然性 新的审计风险模型引入“重大错报风险”概念,审计中心为风险评估,运用了“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审计思路。新审计准则要求审计人员将风险导向审计理念贯穿于审计全过程,要求审计人员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以充分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要求审计人员区分财务报表层次和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合理运用职业判断,针对评估的财务报表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确定拟采取的审计策略,针对评估的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以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水平。可以说,风险导向审计是一种基于战略和系统的审计理念,将被审计单位与其所处的经济环境相联系,在审计活动的各个环节都必须保持高度谨慎的职业怀疑态度,随时发现潜在的风险并汇总风险,根据评估的风险设计切实可行的审计方案。可见,审计中对风险的合理评估是影响审计质量和效率的关键。

在风险导向审计下,合理、有效地分析评估客户财务报表存在的重大错报风险,是决定审计工作成败的关键。因此,审计人员应跳出审计的圈子,将被审计单位置于宏观经济背景之下,分析被审计单位生存能力和经营风险,评估重大错报风险。此外,现代企业管理主要是战略管理,战略管理的着眼点是分析企业所面临的风险以及找出化解风险的对策。财务报表风险实际上是企业战略风险以及相关经营环节风险的副产品,要充分把握审计风险,审计人员必须首先了解企业所依存的环境,基于环境制定的发展战略,经营风险等,从而考虑对财务报表各项认定的影响,以便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审计人员除了具备基本的审计知识和技能之外,还必须具备风险导向审计下的综合职业能力,以便应对风险导向审计的需要。在审计教学中,必须自始至终灌输风险导向审计理念,培养学生树立审计风险意识,具备风险评估能力。

(二)风险导向审计综合职业能力 审计人员除了需要会计、审计和企业营运方面的知识,还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能力:

一是外部环境和所属行业分析能力。风险导向审计要求审计人员实施由外至内的风险评估方法,从被审计对象所在行业状况、法律与监管环境,以及客户的经营战略着手分析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其中,审计人员必须特别关注行业的专属问题,从外部环境和所属行业角度分析企业面临的经营风险,基于经营风险推导审计风险。不同的审计风险源于不同的经营风险,而不同的经营风险取决于被审计对象不同的行业、监管、市场、战略等众多因素。审计人员只有恰当地分析并掌握这些环境因素,才可能合理关注每个被审计对象不同的风险状况,从而有效进行风险评估和应对。

二是基于价值管理的风险识别能力。目前普遍认可的企业财务目标就是股东价值最大化。在企业实现价值最大化过程中存在不利于目标实现的经营风险,经营风险存在于企业战略、管理和自主创新等因素中,多数经营风险最终都会产生财务后果,可能对各类交易、账户余额以及列报认定层次或财务报表层次产生直接影响,从而导致重大错报风险。审计人员对风险导向审计的风险评估不能局限在会计的范畴,应从价值管理的角度,基于价值影响因素进行风险评估。

三是有效沟通能力。审计人员在工作中,要与委托人、被审计单位、政府机构和社会公众进行必要的沟通和交流,有时还需要协调多方面的关系。只有具有较强的沟通和协调能力,才能正常地开展工作并取得较好的工作效果。具体来说,在风险导向审计中,审计人员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其中最重要的程序之一是询问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和内部其他相关人员。审计人员作为信息不对称的第三者要通过有效的沟通去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评估被审计单位的风险。审计人员的有效沟通能力对风险导向审计起着关键作用。

四是自我学习能力。风险导向审计对传统审计提出了新要求。在风险导向审计中,审计人员要能够在识别和评估的风险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实施审计程序,针对各类重大交易、账户余额、列报与披露实施实质性测试。因此,只有及时掌握和运用新技术、新思想,才能适应知识经济对审计人才的需要。审计专业人员应拥有自学能力、求新能力和超前意识,树立终身学习和“学会如何学习”的理念,并能够及时根据社会的需要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提高自身运用新技术的能力。

五是法律风险识别和处理能力。有效的审计教育必须不仅能够提高审计人员发现会计报表重大错报问题的能力,而且还要创造动力或压力,使审计人员诚实报告会计报表重大错报问题,这就要求审计教学中必须有意识的培养学生法律风险识别和处理能力。尽管发现重大错报是审计的关键,但报告重大错报才是审计委托人的最终需求。审计委托人的审计需求性质及其被相关法律承认和保护的程度,决定了审计人员在发现重大错报以及报告重大错报中的行为及追求。由于审计委托人的审计需求不断通过各种法律法规产生影响,使得法律法规对委托人的审计需求不断得到强化。这种强化通过不断提高审计法律风险,最终使得风险导向审计在“发现与报告”重大错报方面彻底发挥作用。如此,审计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法律风险意识和处理能力。

二、风险导向审计需要引入审计案例教学

新审计准则要求审计人员应当从下列方面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行业状况、法律环境与监管环境以及其他外部因素;被审计单位的性质;被审计单位对会计政策的选择和运用;被审计单位的目标、战略以及相关经营风险;被审计单位财务业绩的衡量和评价;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此外,新审计准则中还列举了28种事项和情况表明被审计单位可能存在重大错报风险。面对复杂的审计对象,审计人员必须保持职业怀疑态度,全程关注重大错报风险,才能成功实施风险导向审计,这就需要审计人员具备综合职业能力。新审计准则强调审计人员要保持职业怀疑态度,通过企业内部和外部各种风险产生职业怀疑,这是传统的审计课堂教学所不能达到的。传统的审计课堂教学基本上是“灌输式,填鸭式,应试式”的单向知识传授模式,枯燥的讲解,学生不但没有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而且严重压缩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不利于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因此,风险导向审计更需要创新审计教学方法,积极探索有助于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尽管在审计教学中,提倡案例教学由来已久,但实际课堂实施较少或者效果欠佳。然而,毋庸置疑的是,案例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应对风险导向审计。

(一)案例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案例教学模式可以嵌入启发式和讨论式的教学方法,通过大量具体生动的实际案例,让学生有学习热情,帮助学生透彻理解理论,将理论和实务相结合,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风险导向职业能力。具体来说,在风险导向审计教学中,不同的学习阶段运用不同类型的案例。首先,给出引导式案例,引导式案例设计通俗易懂,使学生有初步的风险意识和了解被审计单位及环境对审计工作所起的关键作用。其次,在具体分析各事项可能产生的重大错报风险时,主要使用启发式、讨论式案例。最后,运用综合性案例,对行业背景、企业管理进行分析,通过资料查询评估可能产生的报表层次和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分析审计风险。

(二)案例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识别风险、分析风险和提出审计应对策略的能力 风险导向审计要求审计人员在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基础上,同时具备综合职业能力,并要有敏锐的洞察力,能够主动识别风险并能够独立地分析风险和提出应对风险的审计策略。因此,风险导向审计采用案例教学,可以让学生较早接触来源于实际审计工作中的典型素材,通过对这些案例素材的分析、讨论、总结、延伸,可以不断提高学生识别风险、分析风险和应对风险的能力。在审计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案例教学的优越性,尽量采用来源于实际的、真实的审计案例。

(三)案例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具备风险导向审计的专业胜任能力 美国会计教育改革委员会(AECC)认为专业胜任能力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辨认目标、问题和机会的能力;二是辨别、汇总、计量、总结、证实、分析并解释那些对处理目标、问题和机会有用的财务与非财务数据的能力;三是应用数据、做出判断、估计风险以及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审计案例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这三方面的职业判断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使学生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具备风险导向审计理念的专业胜任能力。

(四)案例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具备法律风险识别与处理能力以及诚实守信的道德情操 由于审计案例来源于真实的审计实例,已经具有法律后果。在案例教学中,通过这些案例的分析、讨论,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还可以让学生了解实际的法律处理结果,培养学生在风险导向审计下的法律风险识别和处理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另外,独立、客观、公正是审计职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石。诚实守信的道德情操是对每位审计人员的内在要求,是使审计工作做到客观、公正的根本保证。近年来国内外发生的一系列审计诉讼案件,大多是由于审计人员的道德防线失守所导致,将这些审计案例寓于审计教学之中,必然给学生留下刻骨铭心的记忆,有利于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道德情操,在潜移默化中完成警示教育工作。

三、风险导向审计案例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对重大错报风险的全程关注,使审计师能够跳出审计而审计。这不仅要求审计人员具备较高的专业技能水平、丰富的执业经验,还要求审计人员具有行业分析、企业战略风险等职业判断力。案例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风险评估能力,应对风险导向审计。在风险导向审计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时,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强化审计风险教学理念 作为审计学教师在审计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全面树立风险导向审计理念,强化风险意识教育,使学生在学习审计过程中形成审计风险理念,认识风险评估在审计工作中的关键作用,提高审计职业能力。使学生充分理解审计风险模型,意识到风险评估在现代审计工作中的重要性。审计工作中应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理性面对并评估财务报表层次和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从而实施总体应对策略和进一步的审计程序。在审计过程中以重大错报风险的识别、评估和应对为审计工作主线,以避免审计工作的盲目性,提高审计效率和效果。

(二)案例教学的课时安排 案例教学花费的时间较多,但由于是学生在讨论中自己摸索出来的,学生会记得更牢固,理解更深刻。案例教学花费的时间虽然比传统教学长,但效果却是传统教学无法达到的。案例教学的目的并不是让学生仅仅知道某一个理论,而是培养学生自己探索理论和应用理论的能力。因此,教师必须适当安排讲授课和案例课的比例:一些适合讲授的内容可以继续采用传统教学方式,案例教学并不会完全取代传统教学,而是要将两者有机结合在一起。同时,对一些较为简单的内容可安排学生自学。另外,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随时控制好时间和讨论方向,进行最有效的引导。

(三)提高审计教师队伍的理论与实践水平 教师是审计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审计相关知识更新快,教师应及时更新业务理论知识和经济学、管理学等方面知识。学校应努力创造机会让教师走出校门,参与社会实践;教师自身也应积极到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实地考察和参与项目,积累自身的实践经验;教师还应广泛查阅企业管理、经济形势等方面的资料,提高风险评估能力,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案例教学的质量。此外,还可以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审计专家为特聘教师,通过开设专题讲座等形式,开拓学生视野。

(四)结合模拟审计,深化案例教学 为了弥补审计案例教学法的不足,许多审计老师都希望能在审计案例教学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一次全面的、系统的审计实习。然而,直接安排学生去审计机关和事务所实习却不现实。因此,模拟审计是一个最好的方法,利用会计实训资料进行模拟审计可以达到深化案例教学的目的。模拟审计的具体操作程序如下:(1)将会计模拟实习资料分发给学生,对其中一些重要会计项目的数据及会计处理加以改变。(2)学生自备材料纸作为审计工作的记录稿,按审计工作底稿内容要求,填制相关内容,将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记录下来,作为正式审计底稿的附件。(3)发给学生正式审计工作底稿(老师设计好的,也可到事务所索取空白底稿复印),填制报表各项目的审计工作底稿,分析计算表,审计差异调整表、试算表等。(4)要求学生审计会计资料,填制审计工作底稿。(5)学生交叉复核审计工作底稿。(6)根据审计工作底稿编制审计报告。(7)进行审计工作底稿归档。(8)教师验收、讲评。

模拟审计是审计案例教学法的综合与升华,能突破传统审计课堂教学模式,把知识的传授与学生系统性思维的培养,以及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有机结合起来。同时,使用了账、证、表会计资料,设计了审计工作底稿,能有效地将抽象思雄与形象思维有机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审计教学的趣味性。此外,模拟审计大大缩短从事审计实际工作的适应期,较好地为社会培养潜在的具备风险导向审计综合职业能力的审计人员。

[本文系中国商业会计学会2010年度课题(编号:kj201011)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谢志华、崔学刚:《风险导向审计:机理与运用》,《会计研究》2006年第7期。

[2]黄溶冰、王丽艳:《基于隐性知识流动的审计课程案例教学》,《中国管理信息化》2007年第11期。

[3]汪燕芳:《审计案例教学模式探析》,《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7年第11期。

[4]吕春峰:《创新审计教学提高学生素质》,《职业技术教育》2007年第4期。

上一篇:《审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下一篇:基于工作过程的《税务会计》课程教学情境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