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移动支付监管策略研究

时间:2022-04-18 04:18:21

我国移动支付监管策略研究

【摘要】中国移动支付产业已进入了快速发展期,但在监管上却明显滞后,已严重影响移动支付产业的发展。因此,研究移动支付产业的监管策略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在总结中国移动支付监管存在问题的同时,从监管主体、法律法规、建立产业标准和信用评价制度等方面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移动支付 发展 监管 法律

伴随着移动通信产业的蓬勃发展和移动终端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移动用户日益增长的网络购物需求为中国移动支付产业大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是,由于移动支付产业尚不成熟,因此在监管方面出现了主体缺失、法规不健全等多种问题,这制约着移动支付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只有使移动支付产业在各个环节得以有效监管,才能保证其健康快速发展以适应用户的正常需求。

一、移动支付的概念

所谓移动支付,就是指用户利用移动终端对所消费的商品或服务进行支付的一种模式,是基于移动通信网络实现的商业交易。移动支付业务一般由金融机构、电信运营商和移动应用服务提供商共同推出。移动支付所使用的移动终端通常包括手机、掌上电脑、移动个人计算机等。

移动支付的本质是智能化、终端化、网络化、虚拟化的银行卡。移动支付在全面继承金融IC卡的非接触、安全性、多应用等优点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存储空间大、计算能力强、线上线下网络融合等特点,创新性地将智能移动终端、移动通信技术和金融服务网络整合为一个跨领域、跨行业、跨网络的金融创新平台和多应用载体,提供多渠道、全方位的移动金融服务。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数据也显示,到2013年,中国移动支付市场规模将超过1500亿元,未来几年中国移动支付的年均增速将超过40%。

二、我国移动支付产业监管的现状与问题

(一)我国移动支付监管的现状

我国移动支付起步较晚,基本上还处于发展初期。我国的移动支付产业迄今为止已发展为手机银行、近距支付、第三方支付等多种移动支付方式并存的模式。我国移动支付的主要应用于小额支付,如、网游、网络购物及话费充值等业务。在我国电信服务行业,移动支付由于其巨大的市场潜力而备受重视,但是出于各方利益的驱动,国内三大电信运营商在移动支付标准上却是各自为政。

我国的移动支付监管一直处于多头监管的模式,主要由三个部门分别负责:人行、银监会、工信部。其中,中国人民银行主要负责对货币政策实现宏观调控,银监会负责对银行开展各项业务的监管,工业及信息化部对电信运营商的移动支付业务内容进行监管。2010年,人行出台了《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及其实施细则,规定非金融机构可以通过申请支付许可证的方式获得合法地位,依法接受监管,从而为第三方机构从事移动支付业务扫清了法律障碍。截至目前,人民银行分3批累计发放了101张第三方支付许可证。随着支付许可证的发放,移动支付参与主体逐步扩大,我国移动支付产业将步入规范和快速发展的阶段。

(二)当前移动支付监管中存在的问题

1.监管主体不明确

移动支付业务是集网络运营与金融业务于一体的综合型业务,与网络运营和金融业务相关的监管机构,人行、银监会、工信部三个政府部门都可以对移动支付业务的某一方面进行监管,但目前政府尚未明确由哪个部门负责统筹监管整个移动支付产业。长期处于多头监管的状态,极易导致监管盲区和重复监管,最终将造成监管有效性的降低和监管资源的浪费,不利于移动支付产业的有效监管及规范发展。

2.监管法律法规不完善

移动支付产业是新兴产业,目前我国在该领域的立法还相对滞后,《电子支付指引(第一号)》主要针对银行开展电子支付业务进行规范,部分规定已无法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所带来的新问题;《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及其实施细则仅对非金融机构开展相关业务提出了监管对策,而对产业链其他相关环节尚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制约。同时,涉及移动支付方面的立法,绝大多数是由人行或银监会制定的,在法律上属于部门规章及规范性文件,法律效力较弱,其规定一旦与现行有关法律或行政法规相冲突,就不能适用,这势必影响其规范作用

3.政策引导不足

尽管移动支付展现出种种优势,但是从目前情况来看,移动支付产业链中的各方在利益分配、权利和责任、费用支付等方面各不相同,影响了移动支付业务的规模发展。面对移动支付产业链协调的困难,面对社会信用环境及法律环境的缺失,面对国内用户的消费习惯,移动支付更需要监管部门发挥协调作用,引导移动支付走向成熟。此外,移动支付的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完善,如近场移动支付需要铺设支持近场支付的终端。我国刷卡设施还不完善,特别是农村,银行卡终端布放率相当低,现有的刷卡机具还需要改造才能适应移动支付业务。因此,硬件设施的改造急需国家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和财政支持。

三、加强我国移动支付产业监管的对策

有序的监管是一个行业实现长期健康发展的前提,没有有效的监管,整个移动支付产业必然陷入无序竞争的局面,严重影响到消费者对移动支付的信任度,最终导致移动支付行业制约因素增加、发展缓慢。因此,要站在产业发展的最高度看待移动支付产业的监管,坚持发展与监管并举的原则,充分利用与借鉴国外先进的监管经验,完善监管机制,加强政策引导,促进我国移动支付产业的规范健康发展。

(一)明确监管主体,建立监管体系

目前,电信运营商、第三方支付服务提供商是我国移动支付业务的核心服务组织,而它们均属于非金融机构。因此,站在金融安全和行业监管两个角度来看,应建立以人民银行为主、其他部门为辅的移动支付业务监管体系。银行体系是我国经济命脉,金融安全是首要任务,因此人行的主要监管地位不可动摇。其他部门协助移动支付业务监管体系,不能越权监管。另一种方式是由中国人民银行牵头成立移动支付协会性组织,该协会帮助央行对监管进行日常管理和法律法规的执行,建立行业自律与行政监管相结合的全方位监管体系。只有明确监管主体后,职权分明,才会协调各方利益,建立统一的技术应用标准和行业推广等深层次问题。

(二)完善相关政策法律

健全的法律法规是行业健康发展的保障。要提高我国移动支付方面的立法层次,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维护各参与主体的合法权益,促进移动支付规范发展。一直以来,我国移动支付产业的发展都存在着政策瓶颈,建立完善的法律制度可以让各方在发生纠纷时有法可依,有法必依,防止钻法律空子,防止出现法律交叉及管辖不清晰的问题。此外,还应该加强法律意识,让参与者知法、懂法、守法,研究移动支付交易过程中涉及各方责任的划分,明确法律责任。借鉴国外经验,结合电子支付虚拟性等特点,修订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建立健全电子交易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

(三)尽快移动支付产业标准

标准是一个行业的基础。相对传统支付业务来说,移动支付更复杂,参与主体更多,产业链也更长。这样的客观现实下,任何某一个行业的参与者想单打独斗或大包大揽来完成移动支付都是不可能的。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移动支付产业链中的成员,就没有办法相互协作发挥各自优势,不能更好的共同推动行业的发展。因此要是通过产业联盟的建立形成统一标准,集中各方优势资源,设定共同利益目标,协同研究制定适合我国移动支付发展的相关标准。共同协调配合,资源共享,最终才能够得到各方的共赢。

为支持和推动我国移动支付业务和产业发展,人民银行组织40多家产业相关单位成立移动支付标准编制联合工作组,经广泛调研、技术攻关、标准研制、专家评审等阶段,将于近期正式移动支付相关技术标准。随着移动支付多项相关标准的确立,移动支付将进入加速发展阶段。

(四)加强政策引导,改善移动支付环境

移动支付作为一种新兴支付方式,具有随身、实时、快捷的特性,有着广阔的市场潜力和发展前景,在其发展初期,需要出台国家层面的产业发展政策,给予相关参与主体更多的支持。借鉴银行卡消费利益分配原则,加强移动支付产业链之间利益冲突的协调,努力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链条关系,加强产业合作,促进整个移动支付产业的规范发展。国家可采取安排一定的财政专项资金、减免税费等优惠政策,加大对移动支付配套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工程的政策倾斜和财政支持力度,进一步改善移动支付环境,促进移动支付的普及与应用。

参考文献

[1] 中国人民银行.2010年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

[2]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2010年度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数据监测报告.

[3] 李林,陈吉慧.我国移动支付商业模式发展趋势研究[J].商业时代,2010(30).

[4] 肖波.移动支付市场发展及趋势分析[J].金融电子化,2010(05).

[5] 王瑞.移动支付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J].网络财富,2010(08).

[6] 岳云康.我国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移动支付问题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08(01).

[7] 张燕燕.移动支付的安全机制研究[J].科技信息,2010(21).

上一篇:信用卡不会告诉你的秘密:销卡不能消除不良记录 下一篇:商业银行管理会计成本分摊实施研究